本報訊(記者楚燕通訊員陳海峰)孩子得了怪病,從小就不會吞口水,一天到晚像個水龍頭,口水流個不停,父母身邊隨時備著圍兜、手巾供他替換。經過治療,現在孩子終於學會了吞口水,但咀嚼食物的功能還是欠佳。這位邱姓小患兒才一歲多,剛來市婦幼保健院時,醫生見他歪著小腦袋,不說話,口水不停地從嘴角淌出來,衣服、地面都弄溼了。
父母給他戴了厚厚的圍兜,還得經常更換。小邱吃東西的能力也比同齡的小朋友差,飯菜到了口中,他就愣著,不會咀嚼。醫生診斷說,小邱的病是語言發育遲緩,參與咀嚼、吞咽、發音動作的肌肉需要訓練。在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用言語吞咽診治儀為小邱進行康復訓練——儀器的電極貼在咽喉部,對局部肌肉給予電刺激。同時,儀器還會發出各種聲音,引導患兒跟隨學習發音。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小邱流口水的症狀已有所緩解,但咀嚼食物的功能還是比較差。醫生說,繼續治療後,小邱的症狀會慢慢改善。醫生提醒說,幼兒時期是語言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語言功能發育遲緩的孩子錯過這個時期再治療就難了。家長如果發現嬰幼兒有反覆吐奶、食量明顯比同齡兒小、沒有咀嚼動作、有渣的食物吃不下去等現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