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劉娟 通訊員 唐婧婷 張昆林)7月的息烽縣,紅色旅遊景區持續升溫。
息烽是一塊紅色沃土,有著豐富而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玄天洞楊虎城將軍囚禁處、張露萍等七烈士陵園。
近年來,息烽縣依託獨特的紅色資源,堅持呈現「一中心、三基地、N線路」基本布局,聚焦營造「初心傳承、踐行使命」濃厚氛圍,培育構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旅遊體系,著力打造息烽紅色幹部黨性教育基地。
「三堅持」著力呈現「一中心、三基地、N線路」基本布局。圍繞「一中心、三基地、N線路」建設,息烽縣堅持高規格謀劃、高標準定位、高質量打造。委託清華同衡設計院貴州分院對紅色息烽幹部黨性教育基地發展規划進行編制,目前,發展規劃財政評審工作已完成,編制工作正持續推進中;結合全省打造「長徵文化公園」契機,搭建共商共建共享、互聯互通互補、開放融合發展的黨性教育基地,逐步將息烽打造成「信念堅定、赤膽忠誠、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黨性熔爐,使之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黨性教育基地;計劃到今年底,建成紅色息烽幹部黨性教育基地及黨性教育培訓中心,到2022年底,依託紅色息烽幹部黨性教育基地,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本實現「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目標,提升消費吸引力,擴大城市知名度和開放度。
「三聚焦」著力營造「初心傳承、踐行使命」濃厚氛圍。息烽縣聚焦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並傳承紅色基因。開展革命史實挖掘研究工作,選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共黨員、民主人士、革命烈士進行深入研究,形成《息烽縣集中營倖存者及革命先烈親屬口述歷史實錄》《息烽縣集中營革命史實史料文獻選編》《息烽縣集中營倖存者及革命先烈親屬口述歷史影像資料片》三個研究成果;根據研究成果,以尊重史實為原則,採取新穎、科學、合理的撰稿方式進行提煉升華,形成《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教育讀本》。隨後,通過不斷豐富相關師資力量、教育活動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組織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黨性教育,形成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啟發教育。
「三培育」著力構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旅遊體系。作為貴陽市唯一列入首批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和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的區縣,息烽縣積極培育文旅融合新線路、特色旅遊新業態以及全域旅遊新形象。緊緊抓住當前全省掀起「紅軍長徵在貴州」、建設「長徵文化公園」有利契機,圍繞「紅色文化」,以培訓中心為軸心,將縣域內革命遺址、傳統文化、特色鄉村、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資源逐步開發出來,打造各具特色的現場教學點(旅遊景點),同時,把遵義、貴陽等地的資源連接起來,形成多條有故事、有內涵、有深度的「紅色 」教學(旅遊)精品線路,為黨員幹部培訓或遊客觀光提供多項選擇;圍繞紅色息烽幹部黨性教育基地沿線特色產業、特色活動以及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等典型經驗做法,不斷豐富旅遊產業和商品,形成「紅色文化 紅色旅遊 生態觀光 研學實踐」的新業態,促進「農文旅商」融合發展。息烽縣還依託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眾多旅遊景區景點,培育息烽全域旅遊新形象。同時,推進「雲旅遊」「5G 旅遊」「大數據 旅遊」等數位化應用模式,推動數據科技融入旅遊產業,釋放旅遊產業發展新動能。
截至目前,息烽已累計接待第一批主題教育單位581批次3.65萬人次來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就地就近組織全縣黨員幹部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565批次3.3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