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熱點此起彼伏,消費理念不斷升級,越早學會借經濟發展『大勢』的品牌,將可能走得更遠。餐飲行業亦概莫能外。」在餐飲行業沉澱多年,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秘書長袁小然一直有著這樣的認知。那麼,袁小然口中的「大勢」是什麼?餐飲企業又如何找準「大勢」?國際美食之都建設系列之二,今日聚焦粉絲經濟和夜間經濟,看成都美食如何借勢,「玩轉」這兩種新業態,「吃」出不一樣的天地。
關鍵詞:粉絲經濟
成都必吃榜餐廳
烤匠成唯一上榜烤魚品牌
火鍋,素來是成都餐飲的龍頭,也是大多數成都人外出就餐的首選。不過,近年來,在成都「不吃火鍋,就吃烤匠」這句話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認同。粉絲平均年齡只有21.5歲的烤匠,深諳如何將一鍋麻辣烤魚做到極致,從而把握住新興消費的風口。
川味烤魚歷史悠久,但近年來依靠獵奇出新的口味層出不窮,消費者對麻辣烤魚的評價越來越低。在岷江邊上長大,習慣了麻辣烤魚的椒麻鮮香,烤匠創始人冷豔君下定決心要改變這一現狀。
從2013年開始,烤匠專門組建了一個專業團隊,用接近兩年的時間不斷攻關:研究出了三種辣椒三種花椒複合運用的「黃金配比」;用歷經240天的尋訪、拜師、反覆調試,尋找到手工黑豆花這一「經典搭配」;為測試升級後麻辣烤魚最佳口感與體驗,烤匠徵集不同年齡段消費者反覆測試。甚至用300天時間,考察國內外工業設計團隊,打磨出第一口定製圓形烤魚盤。
極致用心,受到了市場認可。繼2018年受到中央二套財經頻道《生財有道》欄目的深度報導後,今年7月14日,烤匠代表國際美食之都成都,走進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節目。麻辣烤魚的製作現場被嘉賓團團圍住,只為品嘗那一口經典的麻辣烤魚。品嘗過無數美食的嘉賓,對烤匠的情有獨鍾恰好說明了,在成都,「不吃火鍋,就吃烤匠」並非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無數「好吃嘴」們的共同選擇。
「代表烤魚品類,將麻辣經典口味更好地端上餐桌,是烤匠的責任與使命。」 外界對烤匠所體現出的「匠心」充滿讚美,冷豔君卻將它當做沉甸甸的責任。
就這樣,致力於為品類創造價值的烤匠,收穫了更多來自品類對品牌的賦能。從開辦第一家烤魚店到現在,六年過去,23家直營店已經遍布成都的東南西北。
「從時間維度上來講,23家門店的數量並不算多。」冷豔君直言。不過,這位烤匠創始人,其實有著自己的深謀遠慮。「我願意從更長的時間軸來看待問題,因為我希望烤匠十年、二十年後依然能夠受到消費者的熱捧。」正是出於這個想法,冷豔君才在短暫開啟了加盟店權限後果斷放棄,將成都的23家店全部統一成直營店。
不僅如此,為了讓消費者滿意,烤匠注重了無數個細節:烤匠的每一條魚,都來自通威;每一粒花椒,都限定從汶川、漢源採購;採購原材料期間,工作人員還要全程跟進……以匠心做事,卻不以匠人自居。「顧客能感知到的,才是匠心。」
懷揣著一顆感恩、謙遜的心,烤匠收穫了數量可觀的年輕忠實「粉絲」,粉絲經濟效應正在顯現。「排長隊」在烤匠門店似乎已成標配,23家門店、連續六年,每天排隊。「在此起彼伏的網紅餐廳熱潮中,排隊已不絕對與優質掛鈎,但數年如一日的排隊,至少能夠說明它的確夠好吃。」對此,冷豔君這樣解讀。
關鍵詞:夜間經濟
提起燒烤,你的第一印象是否就是街邊小店?在成都,有一家燒烤店,曾上過中央電視臺《生財有道》、《消費主張》,它曾令「北美廚神」甄文達驚嘆不已,極具特色的燒烤論把上桌,配以現代感十足的裝修風格,讓無數人刷新了對燒烤的認知。它,就是李不管把把燒,成都燒烤品類中的網紅,被消費者戲稱為「夜宵大魔王」。
「燒烤是成都人喜愛的第一大『深夜美食』,是玩主們的標配。」談起進軍餐飲行業,萌生開出燒烤店想法之初的心理狀態,李新欣這樣表示。從體制內離職,離開宜賓,帶著200塊錢來到成都闖蕩的他,在這裡找到工作後,一開始並沒有想在餐飲領域幹點什麼。但從小就喜歡在廚房倒騰,培養了他對「吃食」的敏銳嗅覺,相伴相生的則是對商機的獨特眼光。
宜賓燒烤雖然在當地無人不知,但在成都幾乎沒有。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李新欣決定在成都開一家燒烤店。沒有多加猶豫,他就與兩位高中同學一起,在火車南站附近開了一家燒烤攤攤。「那就是李不管把把燒的雛形。」雖然那家燒烤攤隨著城市發展早已不復存在,但在李新欣心中,一直這樣定義。
面對國際美食之都餐飲行業的激烈競爭,如何讓燒烤店繼續存活下去?思考良久的李新欣,後來從源頭上找到了答案——很多人一提起燒烤,就覺得不衛生,那李不管把把燒就要致力改變這一現狀,從食品安全這最重要、最基礎的一關做起。食材做到可溯源、調料做到標準化、油煙排放須達標……為了這些,李新欣下足了功夫。甚至李不管的絕大多數特色菜品,都是李新欣在無數個夜晚歷經百般實驗後創造出來的。不僅如此,作為創始人的李新欣,還會烤制所有菜品。大到公司架構,小到點餐跑堂,無數個細節,共同成就了他,也成就了李不管把把燒。這家宜賓風味的燒烤,越來越被更多成都人喜愛。
走進李不管把把燒門店,隨處可見竹子元素,燈罩、屏風、牆上的圓簸箕……就連包間也是竹籬隔斷,突然有一種山野間擼串的豪放利落。牆上的標語也處處體現巴蜀特色,「長江有酒,江湖再見」,在這樣的館子裡擼串聊天,別有一番江湖風味。一把細竹籤串上各色食材,整把整把的烤熟上桌,吃起來很是過癮。擼串、喝酒、聊天,年輕人的夜宵三部曲日復一日地在這個小江湖裡奏響。
不知從何時起,李不管把把燒有了新的外號——夜宵大魔王。這是被消費者自發叫出來的稱呼。
口口相傳中,2017年,70歲的「北美廚神」甄文達來成都尋味時,將最後一站選擇在了李不管把把燒,通過它來窺見成都夜間經濟的繁華。同年7月,中央電視臺《消費主張》節目,在中國夜市全攻略(成都篇)中,也對這個「夜宵大魔王」給予了濃墨重彩的闡述。今年7月,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又以「匠心成都美味 創新夏日『食堂』」為題,對李不管把把燒進行了專題報導。夜幕下的成都燈火璀璨,人聲鼎沸的李不管把把燒讓成都人民盡享宵夜的火爆,美味美餚美景美不勝收。至此,李不管把把燒形成了它在燒烤界的「江湖地位」。
2014年10月開業至今,近5年時間裡,李不管把把燒從燒烤攤發展成為正規餐飲企業,成功在成都開出了6家直營店。遍布在城市東南西北的李不管把把燒,成為成都人的「深夜食堂」。不僅如此,李不管把把燒還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如今全國門店已近60家,甚至在相隔萬裡的加拿大多倫多,也有了第一家海外門店。
「江湖地位」已成,面對未來,作為創始人的李新欣直言:「希望不斷擴大直營門店體系,為跟我一起打拼的夥伴們創造美好的生活。」如此質樸的願望下,消費者有理由期待一個更好的李不管把把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