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滷肉離不開滷油,這是每一個喜歡滷肉的朋友都知道的常識,但是,滷油在滷水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又有哪些弊端,恐怕對於很多初入行的新手朋友來說就不太清楚了。正確認識滷水中滷油的作用以及滷油在滷水中的弊端,對於我們提升滷肉的香味和防止滷水變質有著極其重要價值。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滷水中必須要有滷油。從滷肉的角度來說,滷油能讓滷出的成品更加滋潤,不幹不柴,尤其是在滷製不含脂肪或者脂肪含量較少的食材時,滷油更是必不可少,其作用也是無可替代。如牛肉,羊肉,兔肉,鴨頭,鴨脖,雞爪,鴨掌等,這類食材本身不含脂肪或者脂肪含量小,在滷製過程中,隨著食材的成熟,其中的水份也會慢慢流失,所以食材在滷熟以後才會掉稱,其實這個掉稱的重量就是食材本身的脂肪油脂或者水分。如果是滷製肥肉,流失的油脂就變成了滷油,而如果是瘦肉類的食材,流失的就是水分,在水分流失以後,肉質就會變得又幹又柴,這也是為什麼滷製瘦肉類食材要小火滷製的原因,就是減少水分的流失,只不過,僅僅維持肉質的水分是不夠的,要想滷出的肉不幹,不柴,油潤鮮香,那就需要油脂的浸潤,所以,滷水上面必須要保持足夠的滷油來浸漬食材,一般情況下,滷菜時滷油的厚度在4--5釐米左右,油滷的話,基本是半水半油,甚至油的比例會更高一點。
滷油基於滷水還有一個很好的作用之一就是滷油能吸收香料的香味,從而使滷水有飄香的效果,同時,香辛料中的呈味物質大多是油溶物質,如八角的呈味物質為茴香油等等,而油脂正好可以更快的讓香料中的精油樹脂溶解出來,與食材分泌的油脂或者滷水表面的滷油相融合,所以,我們滷水上面的滷油才能香濃醇厚,滷香四溢。而且因為滷油一直在不斷溶解香料中的油脂來豐富自身的香味,所以也就有了老滷越滷越香的說法,在我們所用的滷水中,出香味的是滷油,滷水其實沒什麼香味,滷水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種媒介,給食材傳導鹽味和鮮味以及各種我們想要的酸、甜、苦、辣、麻等味道。滷水中加入香料,也是利用滷水來將香料的香味傳導給食材,用以掩蓋食材的異味和腥味。所以我們平常聞到的滷味飄香,其實就是滷油在溶解了香料的油溶性物質後形成的複合味道,即滷香味。
除了上面兩個好處外,滷油還能在滷水表面會形成一層保護層,阻止空氣中的細菌進入到滷水中,從而減少滷水變質的機率,這也是滷油對於保護滷水不可忽視的作用。
下面再來說說滷油在滷水中的弊端。其一,在我們滷菜之前給滷水調味時,如果滷油太厚,則不容易嘗到滷水的鹹度,很多時候我們舀滷水嘗味時,滷油和滷水是混合一起在,而滷油是沒有鹽味的,所以有時在調味時會引起誤判。去年我帶一個徒弟,在調滷水味道時,每次嘗的都是滷油,前面說了,滷油是沒有鹽味的,吃起來就沒鹹度,所以他不停的往滷水裡加鹽,結果最後滷水鹹得吃不進嘴。因此,新手在調製滷水味道時,最好火大點,把滷水衝開,舀中間翻滾出來不帶滷油的滷水來嘗味,這樣才能準確的確定滷水的鹹度,還有一個辦法給滷水調味,那就是先把滷油撇出來,調好味道之後再倒入滷油開始滷菜。這樣比較容易掌握滷水的鹹度。
滷油如果處理不當,還會引起另一個弊端,容易造成滷水變質。尤其是夏天。這裡有些朋友可能會有疑問,上面不是說了滷油在滷水表面能起到保護滷水的作用嗎?怎麼這裡又說會引起滷水變質呢?是這樣的,大多數做滷菜的朋友都知道,滷水每次滷完菜之後,都要燒開靜置不動,然後讓滷水自然冷卻,這樣能夠保持滷水不壞。但是,夏天氣溫炎熱,滷水的降溫時間會延長,如果這時候滷水表面滷油太厚的話,不利於滷水散熱,減緩滷水的降溫速度,而滷水最容易壞的溫度是在40--50度,如果降溫不及時,滷水則容易變質。最近就有滷油私信問我,為什麼自己滷水早晚都是燒開過的,但還是餿了,酸了,這大多應該都是滷水表面滷油太厚,造成滷水降溫太慢造成的。正常情況下,在滷製瘦肉類食材時,滷水表面滷油在5釐米左右,而滷完菜以後,要將多餘的滷油撇一部分出來,讓滷水表面的滷油厚度在1--1.5釐米即可。這樣可以使滷水快速散熱,加速降溫。很多新手朋友做滷菜,總認為滷油越多越好,平時滷油多了也不會撇出來,殊不知,也許就是這個細節沒做好造成了滷水的變質。
我們經營滷菜店近30年,分享的都是自己在經營過程中的經驗和心得,關於滷菜的一些操作方法和技術難點在以前的文章中都有分享,喜歡滷菜的朋友可以加我關注並翻閱做參考。
分享,只是源於對美食的愛好!所以,不喜但也勿噴。
還是老規矩,附上家庭版滷菜通用配方,以供大家參考
以一鍋熬好的老湯20斤(單斤)計算:
八角:20克,桂皮15克,草果10克,山奈10克,丁香2克,小茴香20克,白芷10克,白扣15克,草寇15克,陳皮15克,甘草10克,香果20克,當歸10,香葉10克,良姜10克,另加幹香菇20克,花椒20克,這個量在幹雜店不好稱重配比,朋友們可以增加倍數,然後拿回去自己分均,或者讓老闆幫你打碎拌勻(注意不是打細,只是打成大顆粒即可),根據滷水比例秤重使用,比如起10斤滷水,香料減半即可。
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對你有用,請動動手指點讚+關注+轉發。
如果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看到的時候我都會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