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油也可能造成滷水變質,熟食店滷菜師傅解析滷油的好處和弊端

2020-12-21 媳婦兒的御廚

做滷肉離不開滷油,這是每一個喜歡滷肉的朋友都知道的常識,但是,滷油在滷水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又有哪些弊端,恐怕對於很多初入行的新手朋友來說就不太清楚了。正確認識滷水中滷油的作用以及滷油在滷水中的弊端,對於我們提升滷肉的香味和防止滷水變質有著極其重要價值。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為什麼滷水中必須要有滷油。從滷肉的角度來說,滷油能讓滷出的成品更加滋潤,不幹不柴,尤其是在滷製不含脂肪或者脂肪含量較少的食材時,滷油更是必不可少,其作用也是無可替代。如牛肉,羊肉,兔肉,鴨頭,鴨脖,雞爪,鴨掌等,這類食材本身不含脂肪或者脂肪含量小,在滷製過程中,隨著食材的成熟,其中的水份也會慢慢流失,所以食材在滷熟以後才會掉稱,其實這個掉稱的重量就是食材本身的脂肪油脂或者水分。如果是滷製肥肉,流失的油脂就變成了滷油,而如果是瘦肉類的食材,流失的就是水分,在水分流失以後,肉質就會變得又幹又柴,這也是為什麼滷製瘦肉類食材要小火滷製的原因,就是減少水分的流失,只不過,僅僅維持肉質的水分是不夠的,要想滷出的肉不幹,不柴,油潤鮮香,那就需要油脂的浸潤,所以,滷水上面必須要保持足夠的滷油來浸漬食材,一般情況下,滷菜時滷油的厚度在4--5釐米左右,油滷的話,基本是半水半油,甚至油的比例會更高一點。

滷油基於滷水還有一個很好的作用之一就是滷油能吸收香料的香味,從而使滷水有飄香的效果,同時,香辛料中的呈味物質大多是油溶物質,如八角的呈味物質為茴香油等等,而油脂正好可以更快的讓香料中的精油樹脂溶解出來,與食材分泌的油脂或者滷水表面的滷油相融合,所以,我們滷水上面的滷油才能香濃醇厚,滷香四溢。而且因為滷油一直在不斷溶解香料中的油脂來豐富自身的香味,所以也就有了老滷越滷越香的說法,在我們所用的滷水中,出香味的是滷油,滷水其實沒什麼香味,滷水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種媒介,給食材傳導鹽味和鮮味以及各種我們想要的酸、甜、苦、辣、麻等味道。滷水中加入香料,也是利用滷水來將香料的香味傳導給食材,用以掩蓋食材的異味和腥味。所以我們平常聞到的滷味飄香,其實就是滷油在溶解了香料的油溶性物質後形成的複合味道,即滷香味。

除了上面兩個好處外,滷油還能在滷水表面會形成一層保護層,阻止空氣中的細菌進入到滷水中,從而減少滷水變質的機率,這也是滷油對於保護滷水不可忽視的作用。

下面再來說說滷油在滷水中的弊端。其一,在我們滷菜之前給滷水調味時,如果滷油太厚,則不容易嘗到滷水的鹹度,很多時候我們舀滷水嘗味時,滷油和滷水是混合一起在,而滷油是沒有鹽味的,所以有時在調味時會引起誤判。去年我帶一個徒弟,在調滷水味道時,每次嘗的都是滷油,前面說了,滷油是沒有鹽味的,吃起來就沒鹹度,所以他不停的往滷水裡加鹽,結果最後滷水鹹得吃不進嘴。因此,新手在調製滷水味道時,最好火大點,把滷水衝開,舀中間翻滾出來不帶滷油的滷水來嘗味,這樣才能準確的確定滷水的鹹度,還有一個辦法給滷水調味,那就是先把滷油撇出來,調好味道之後再倒入滷油開始滷菜。這樣比較容易掌握滷水的鹹度。

滷油如果處理不當,還會引起另一個弊端,容易造成滷水變質。尤其是夏天。這裡有些朋友可能會有疑問,上面不是說了滷油在滷水表面能起到保護滷水的作用嗎?怎麼這裡又說會引起滷水變質呢?是這樣的,大多數做滷菜的朋友都知道,滷水每次滷完菜之後,都要燒開靜置不動,然後讓滷水自然冷卻,這樣能夠保持滷水不壞。但是,夏天氣溫炎熱,滷水的降溫時間會延長,如果這時候滷水表面滷油太厚的話,不利於滷水散熱,減緩滷水的降溫速度,而滷水最容易壞的溫度是在40--50度,如果降溫不及時,滷水則容易變質。最近就有滷油私信問我,為什麼自己滷水早晚都是燒開過的,但還是餿了,酸了,這大多應該都是滷水表面滷油太厚,造成滷水降溫太慢造成的。正常情況下,在滷製瘦肉類食材時,滷水表面滷油在5釐米左右,而滷完菜以後,要將多餘的滷油撇一部分出來,讓滷水表面的滷油厚度在1--1.5釐米即可。這樣可以使滷水快速散熱,加速降溫。很多新手朋友做滷菜,總認為滷油越多越好,平時滷油多了也不會撇出來,殊不知,也許就是這個細節沒做好造成了滷水的變質。

我們經營滷菜店近30年,分享的都是自己在經營過程中的經驗和心得,關於滷菜的一些操作方法和技術難點在以前的文章中都有分享,喜歡滷菜的朋友可以加我關注並翻閱做參考。

分享,只是源於對美食的愛好!所以,不喜但也勿噴。

還是老規矩,附上家庭版滷菜通用配方,以供大家參考

以一鍋熬好的老湯20斤(單斤)計算:

八角:20克,桂皮15克,草果10克,山奈10克,丁香2克,小茴香20克,白芷10克,白扣15克,草寇15克,陳皮15克,甘草10克,香果20克,當歸10,香葉10克,良姜10克,另加幹香菇20克,花椒20克,這個量在幹雜店不好稱重配比,朋友們可以增加倍數,然後拿回去自己分均,或者讓老闆幫你打碎拌勻(注意不是打細,只是打成大顆粒即可),根據滷水比例秤重使用,比如起10斤滷水,香料減半即可。

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對你有用,請動動手指點讚+關注+轉發。

如果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看到的時候我都會回復。

相關焦點

  • 滷起源滷菜培訓:沒有賣完的滷菜的幾個處理方法
    當天沒賣完的滷菜怎麼處理,這個是很多新手在開店初期不可迴避的問題!作為滷菜熟食店,不太可能每天都賣得完,一點不剩貨,也不可能把沒賣完的貨都倒掉,那樣也不太現實。很多沒有學習力滷菜技術或者沒有開店前,總是在想,每天沒賣完的滷菜是不是可以放進冰箱冷藏保存到第二天繼續拿出來售賣呢?
  • 天然上等的《辣滷、現撈、油滷》滷水如何區分、鑑別的標準是這樣
    市面上滷味太多太雜,辣滷、現撈、油滷、紅滷、滷味專賣、滷菜攤攤,各種滷味。大老遠沒看見滷菜就只聞到滷菜的味道,當看到後你知道如何區分、鑑別一種好滷味的標準嗎?你敢隨便亂買嗎?競爭這麼大滷味熟食做不地道怎麼可能立足,就算已經立足了也怕食品安全衛生問題引起麻煩事情吧,今天易家川菜為大家解析如何區分辣滷、現撈、油滷的標準,希望即將從事這一行業的朋友能夠理性看待。
  • 新手滷菜如何製作新滷水,30年熟食店滷菜師傅經驗分享
    做滷菜,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鍋好滷水,因為滷肉所有的味道都是靠滷水來傳導,所以,如何做好一鍋滷水就成了整個滷肉環節中的關鍵。而要做好一鍋滷水,對於很多新手開店來說是一個痛點。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滷水的製作方法,希望我們30年熟食店的經驗和方法能幫助到喜歡滷菜的朋友。
  • 現撈模式為什麼首選油滷?實戰解析不變質、不變色的油滷技術精華
    要知道一個「不變色」,就難煞多少滷菜人,而油滷成品不但不易變色,而且外觀上看起來格外新鮮,比如油滷出來的滷魚就比水滷的魚要嫩得多得多,所以在主流休閒滷市場,油滷被廣泛應用於滷海鮮、鴨舌、鵝掌、牛蛙等新鮮食材,這種滷製方式能最大程度上保證食材本來的口感,使鮮味不流失,這種口感也非常受年輕顧客追捧今天英雄哥會分享一些滷菜英雄自用的油滷操作經驗和技術關鍵點供大家參考
  • 花椒雞的關鍵是花椒油的配方!潮汕滷與川滷的最大不同又是什麼?
    近日有南方地區的滷菜同行諮詢英雄哥:潮汕滷和川滷有什麼不同?兩者之間有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相互借鑑的地方?其實天下滷菜出四川,兩千多年前,川滷是滷菜的鼻祖,無論是「潮汕滷」亦或是英雄哥近年著重研究的「蘇滷」都是脫胎於「川滷」,以潮汕滷為例,它的滷香味更多的是體現食材本身的味道,添加的香料比較少。而蘇滷則是以鹽水鴨和鹽水鵝為代表,是清淡口味,後味綿長厚重是它的顯著特點。
  • 滷油的三大重要作用,30年滷肉店滷菜師傅經驗之談
    評論區有滷友問:為什麼滷油在滷水中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就來詳細分享一下滷油的三大重要作用,幫助大家做出更好吃的滷肉菜品。滷水中為什麼必須要保持一定厚度的滷油?估計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思考過這個問題。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滷油才是滷水香味的根本。我們知道,香料都有其自身特殊的香味,而這個香味正是來自於香料自身所含的油性物質,如八角所含的茴香油(主要成分茴香腦);桂皮所含的揮髮油(主要成分桂皮醛);丁香所含的丁香油(主要成分丁香油酚),這些油性物質在滷水熬製過程中被散發出來,然後和滷水表面的油脂相融合,從而形成具有獨特香味的滷油。
  • 滷菜怎樣做才更香更好吃。重慶張師傅香滷給你說幾點
    滷菜怎樣做才更香更好吃。重慶張師傅香滷給你說幾點:1:滷菜香料的選擇很重要,原材料要好。每個地方產的香料質量都不一樣,香味也不一樣,我們都是認準產地買香料的。3:香料下鍋之前,先用溫水浸泡半小時,去除香料的藥味和苦味。下鍋之後,香料先小火熬製半小時,熬出香料的香味後,再下需要滷製的菜品。4:滷水一定保管好,防止變質。夏天每天燒開一次,燒開後靜置不動。間隔兩三天將滷水過濾一次,濾掉滷水裡肉的殘渣,可以防止滷水變味。殘渣在滷水裡時間長了,也會產生異味。
  • 「百年滷水」真不會變質嗎?滷出來的東西吃了真的不會拉肚子嗎?
    「百年滷水」真不會變質嗎?滷出來的東西吃了真的不會拉肚子嗎?在中國的美食中,滷菜可以說是比較傳統的美食了,歷史也比較悠久,是家家戶戶餐桌上都會出現的一道美食,當然不僅僅是被當做主菜,平時也可以當成零食吃,特別是滷雞爪之類的,看著電視吃著零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有人會有疑惑,滷菜用的滷水要多久換一次呢?而且街頭那些「百年老滷水」,為什麼不會變質發酸,吃了不會拉肚子嗎?那一起走進滷菜的世界去看看吧!
  • 做滷菜時,滷油、滷水的添加和養護,該如何正確操作?值得收藏!
    平時做滷菜,最為關鍵的幾個環節,除了要選用好的食材,合適的香料配方,以及火候的正確把握外,有兩個地方可謂是重中之重,那就是滷油和滷水。合適的滷油和滷水,除了可以讓滷肉的味道更加香醇之外,還能讓滷菜的口感更加地道,下面就來具體說一下這個滷油和滷水。
  • 川滷、油滷、滷水現撈是由三大構成,六大步驟組成完整性滷製技術
    滷水的技術三大構成技術構成(六大步驟)易家川菜認為油滷技術要通過六大技術步驟來實現,首先要從香料開始,精細到處理、油滷專用油糖色的炒制、合理的顏色調配法則、整體滷水調配過程與經驗、香料比例數據量化配方、食材預加工等步驟來,通過這六個重要的大步驟的組合
  • 自稱是百年老滷的熟食店是真的麼?老師傅告訴你滷水到底能用多久
    ,而這樣的條件,涉及到滷水的保養和每天定時的使用滷水,並且你還要保證的是滷水在一個絕對安全的環境下【也就是滷水中不會進入任何雜質和生水】,如果你滿足不了這些苛刻的條件,滷水發酸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每個從事滷菜行業的人,都會經歷過滷水變質發酸的這麼一個過程,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 夏天如何識別滷水是否變質?實體店師傅分享判別方法和技巧
    在天熱的時候,頭天滷完菜,滷水放到第二天,在上層滷油表面會有一些小氣泡,如果這些小氣泡是晶瑩透明的,這屬於正常現象。倘若冒出的氣泡夾雜著白色渾濁的血末,也就是滷油下面的血末也隨著氣泡冒出來了,四川稱之為「翻泡」了。一旦有這種情況發生,滷水肯定是變質了。
  • 天然上等的《辣滷、現撈、油滷》滷水如何區分、鑑別的標準是這樣
    市面上滷味太多太雜,辣滷、現撈、油滷、紅滷、滷味專賣、滷菜攤攤,各種滷味。大老遠沒看見滷菜就只聞到滷菜的味道,當看到後你知道如何區分、鑑別一種好滷味的標準嗎?你敢隨便亂買嗎?競爭這麼大滷味熟食做不地道怎麼可能立足,就算已經立足了也怕食品安全衛生問題引起麻煩事情吧,今天易家川菜為大家解析如何區分辣滷、現撈、油滷的標準,希望即將從事這一行業的朋友能夠理性看待。
  • 如何製作辣滷吃了才不上火,來看看四川實體店滷菜師傅的做法
    今天有個網友問我:辣滷怎麼做吃了才不會上火?說實話,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之前有很多外地來我們這裡學習的學員也反應說在當地買的辣滷滷菜,吃了就上火,臉上長痘,喉嚨痛,咳嗽等。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們製作辣滷的經驗,供滷友們參考。
  • 辣滷滷水可以像五香滷一樣循環使用嗎?
    因為辣滷一般滷製的食材多為小件類,如鴨頭,鴨脖,雞翅,雞爪,鴨翅等,相應的鹽度也較低,在夏天氣溫比較高的時候,滷水比較容易壞。所以,如果辣滷水需要循環使用,就要掌握一定的滷水保管方法。首先,每天滷完菜之後,要將香料包和辣椒,花椒等打撈乾淨。我們知道,滷水滷完菜之後,需要燒開靜置保存。
  • 成都香哥華滷味坊為你揭秘四川現撈、油滷核心秘制滷油
    傳統川滷的滷香靠滷油來吸收和傳播,新派休閒滷代表的現撈、油辣滷,同樣也要靠滷油來飄香,也就是說不管你做什麼四川滷菜,滷油是王道,沒有滷油就不會有滷香味,沒有滷油,不懂滷油就不要要求滷香味,你辦不到。辣滷油製作不專業,不規範肯定也不適合商用
  • 經過這麼多年,終於弄懂了「川滷」和「潮汕滷」的核心區別?
    雖說天下滷菜出四川,川滷是滷菜的根源和鼻祖,但近年潮汕滷發展勢頭迅猛,大有趕上和超越之勢,於是就出現了一些不讓人省心的事:很多同行們為了競爭,故意抹黑別人的經典特色,這樣的行為尤其可恥,相信大夥也不會買帳。其實川滷和潮汕滷各有千秋,那麼它們的區別到底在哪兒呢?
  • 滷水起泡了就一定是變質了嗎?怎麼樣解決煩人的「小泡泡」?
    很多人都知道滷水的金貴,所以養滷的時候特別當心,畢竟養好一鍋好的滷水就是好品味的保障!有一些新手養了幾天的滷水,發現再燒開的時候有泡沫,嚇得不輕,以為滷水壞了,趕緊諮詢英雄哥。今天英雄哥就來為大家解憂,滷水起泡了就一定是變質了嗎?
  • 保證滷水和滷貨的最佳比例,養好滷湯的重要步驟
    滷水和滷貨的正確比例應該是保證滷水剛剛沒過滷貨的食材,這裡大家要明白,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為了使食材更加好吃,而是為了養出一鍋好滷水,滷水好了,做出來的滷菜自然好吃。
  • 滷菜基本知識,詳細步驟告訴你,想吃什麼可以在家滷
    除了炒熟食用之外,還有一種「熟食涼吃」的一種方法,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滷菜。滷菜也一種風味小吃,特別是在夏天時會更容易受到食客的歡迎。在做滷菜時,溫度、食材以及時間的把控極為苛刻,在這裡我結合自已多年的滷製經驗,給大家聊聊如何做出受大家歡迎的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