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妖怪,當數日本妖怪最醜陋,最邪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與日本妖怪不同,中國妖怪大部分都是善意的,它們接受供奉,庇護人們。下面來說說兩國妖獸的排名。
日本排名前五的妖怪:
八岐大蛇(ヤマタノオロチ):別稱八俁遠呂智、八俁遠呂知,被認為是古時出雲地區水害的象徵,後被須佐之男斬殺。經常有人認為八岐大蛇是九個頭,但是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而日本古書《古事記》與《日本書記》明確指出,八岐大蛇是擁有八大頭以及八大尾的巨型怪物。
2.絡新婦(はいいが):絡新婦也叫做女郎蜘蛛,跟中國民間故事裡的蜘蛛精差不多,但或許是道行不夠,她在煉化成人時還保留了蜘蛛的一部分,因此背部可能會連著蜘蛛的肢體。她專門以美色勾引男人,並將獵物裹在網子裡慢慢享用。另外有種說法是她會抱著一個嬰兒,在路上請好心人「幫忙抱一下」;只是一旦抱起嬰兒,好心人就會發現懷裡其實是成千上萬的蜘蛛卵。
3.般若(はんにゃ):據說是因女人強烈的妒忌怨念形成的惡靈。般若住在深山中,每到半夜就去吃人,是一種專門搶奪小孩吃的日本妖怪,而且她會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笑聲。
4.餓者髑髏(がしゃどくろ):數以萬計的饑民在餓死之後,他們的骨頭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餓者髑髏。這個集合體四處漫遊,攫住眼裡所見一切生靈,並啃掉他們的頭、喝下他們的血,將他們化為骸骨的一部分。
5.玉藻前(たまものまえ):在日本本土最早的傳說中,玉藻前只是作為傳說中迷惑鳥羽上皇的狐狸精的形象出現,與中國「狐狸精」的形象妲己,褒姒無關,但其形象因為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她的生平——她誕生在中國,在傳說中是陰氣的結晶品,懂得人化之術。紀元前十一世紀時,化身為絕色美女妲己,當上了當時商紂王子辛的寵妃。在妲己的淫威之下,商朝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不久之後便被西邊新興的周政權推翻。妖狐也跑到印度去,化身為摩竭佗國斑足太子的王妃華陽天,之後又回到中國,暫時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唐朝時,日本派遣使者吉備真備到中國來,妖狐便溜進了吉備真備的船裡到日本來了。之後又過了幾百年,自稱「玉藻前」獲得鳥羽天皇的寵愛與信任。後來天皇便得了怪病倒臥床榻;大臣們因此開始懷疑她,請安倍泰親(安倍晴朗的孫子)暗中對她進行了佔卜。結果,「玉藻前」的真面目終於曝光,原來是一隻來自中國的九尾妖狐,於是她便逃離京城,躲避到遠方。
中國排名前五的妖怪:
饕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巨獸,龍生九子,饕餮是其一。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饕餮在傳說中是極為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頭無身。 《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說道:「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兇之一。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2.相柳(又稱相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九頭蛇妖。見載於《山海經·海外北經》中,其文為:「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山海經·大荒北經》也云: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臺。在崑崙之北。據《山海經》所載,相柳形象如一條大蛇,共有九個頭部,均為呈青色的人面,是水神共工的臣下。相柳後來被大禹所殺,其腥血所流經之地,寸草不生,五穀難植,大禹嘗試用泥土陘塞,但三次填平沼澤卻三次塌陷,大禹只好把這片土地挖成一個大池塘,並用淤泥在池塘邊修建了幾座高臺,作為祭祀諸神的地方。相柳這一個九首蛇身的形象,與希臘神話中的九頭蛇許德拉十分相似。
3.九頭鳥(又稱九鳳)中國傳說中的鳥類生物,《山海經》中的《大荒北經》有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句曰九鳳。」九鳳本是楚人所崇拜的九頭神鳥,人面鳥身有九首的九鳳,是戰國時代楚國先祖所崇拜的半人半鳥的圖騰形象。但後來九頭鳥因為是楚國的圖騰,因此後來受到主流的周文化排斥,九鳳也被視為蠻夷的楚國神靈,逐漸由神格淪落為妖怪一流。因為鳥生九首,與一般不同,所以古人多認為其為不祥之兆,被描寫成禍星的代表。南朝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載錄當時楚地風俗:「正月夜多鬼鳥度,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在各種神話中多認為九頭鳥失去的頭顱被狗咬下,所以各類針對九頭鳥的避禍儀式,多會將狗用於祭典上,作為驚走九頭鳥之用。周密的《齊東野語》中說:"世傳此鳥,昔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能為災咎。故聞之者必叱犬滅燈,以速其過。"唐人《三國典略》描述九頭鳥的外貌與鴨相似,身上羽毛是赤色。明代《天中記》卷五十九引《本草》:「鬼車,晦暝則飛鳴鳴,能入人家收人魂氣,一名鬼鳥。此鳥昔有十首,一首為犬所噬,猶言其畏狗也,亦名九頭鳥。」,而《嶺表錄異》中也有類似記載:「鬼車,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嶺外尤多,愛入人家爍人魂氣。或雲九首,曾為犬齧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兇咎。」
4.九尾狐(又名白面金毛九尾狐)中國的神話生物,最早來自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編纂的山海經。《南山經》云:「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還有《海外東經》云:「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以及《大荒東經》亦云:「有青丘(青邱)之國,有狐九尾。」此外,九尾狐的傳說也流傳到了越南,朝鮮半島和日本。相傳狐狸的尾巴是用來儲存靈氣的地方,當狐狸吸收了足夠的靈氣,尾巴就會一分為二,到最終裂變成為九條尾巴。當狐狸擁有九條尾巴之後,就會有不死之身。而且還會噴火,如果繼續修煉一千年便能成為地仙。
5.金烏(也稱赤烏)中國古代神話中說,太陽裡有三足烏鴉,古代人們就把「金烏」作為太陽的別名,也稱為「赤烏」。如唐朝韓愈詩:「金烏海底初飛來」(太陽剛從海底衝出來);白居易詩:「白兔赤烏相趁走」(月亮和太陽互相追趕)。古人還有以「烏飛兔走」比喻日子過得快。韓愈《李贈張十一署》詩:「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三足烏又稱三足金烏,金烏,作為一種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之一,傳古代人看見太陽黑子,認為是會飛的黑色的鳥——烏鴉,又因為不同於自然中的烏鴉,加一腳以辨別,三足烏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名。為日中三足烏之演化。三足烏亦稱「」。居於日中,有三足。
6.犼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關於犼的來歷,大概有兩類說法,一類是神獸,二類是殭屍頂點。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蹬龍。一說其是龍族的剋星,好食龍腦,民間有流傳「一犼可鬥三龍二蛟」,將其立於華表之上是為了監督皇帝。還有人說其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東海有獸名犼,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偃曝餘談》有載。體型雖小,亦能搏龍,勝後以其食之。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犼和麒麟很像,是麒麟的祖先。但其實麒麟的祖先是應龍,麒麟是非常的愛護生命,"以其不履生蟲,不折生草也。"其中水麒麟更是性情溫和,是人類的守護者,出沒處,必有祥瑞。而犼卻十分的貪玩,性暴躁。麒麟和犼的性格截然不同。
從排名上來看,中國的妖怪要完爆日本妖怪的,真要打起來,日本的妖怪連塞牙縫都不夠。中國妖怪的整體實力要高出日本一大截,根本不是一個品質的。至於為什麼沒搬出來悟空,因為悟空不僅是齊天大聖,而且還是鬥戰勝佛,自然不可能拿出來和日本的渣渣小妖怪相提並論,至於龍之類的,都是神級別的,當然不可能拿出來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