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未來將會咋發展 十三陵門戶區規劃中

2021-02-07 昌平記憶


前不久,小編發過一篇關於

十三陵門戶區文化旅遊綜合項目的文章

引起了很多居住在那邊的小夥伴兒的關注



明十三陵作為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它在未來將會如何發展

非常值得關注



昨天,昌平區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帳號

北京昌平

發布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小編的關注

文中昌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紹堅

提到了十三陵地區未來的一些發展規劃

雖然這些內容的進一步落實還需要有一個過程



但從中也不難看出

咱昌平區對於發掘、宣傳明十三陵

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下面就和小編一起

來了解一下

明十三陵這塊數百年來的風水寶地

未來將有哪些發展變化


本篇文章

文字轉自

【新京報】、【人民網】、【千龍網】

【京郊日報】、【北京昌平微信公眾帳號】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昌平分局官網】

部分圖片轉自

【中華遺產雜誌微信公眾帳號】等

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謝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明十三陵,從20世紀80年代就是5A級景區,一直對國內外遊客開放,景區已開放的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昌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紹堅說:「明代永樂皇帝朱棣1402 年決定遷都北京時,同步規劃營建故宮紫禁城與長陵。長陵始建於1409年,後期發展共建成十三個皇陵,即明十三陵。明十三陵建築布局、結構等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價值理念,與北京城市規劃風格和建築理念高度統一。「



明代,十三陵的北部依託著天壽山的天然屏障,南面往東西兩側走,大致有7公裡的陵牆。我們計劃建設十三陵大景區,將十三陵重新封閉起來,重新修建陵牆,這樣,十三陵的陵墓就有全部開放的可能。我們將恢復從石牌坊到長陵的總神路的原本樣貌,提高整個景區的層次,重現十三陵的整體風貌。


當年十三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時候,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過承諾:要把這裡面的十幾個村搬出來。但是這些年一直沒有執行下去。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搬遷量非常大,沒有地方安置,成本很高。現在,我們在十三陵大景區的外圍規劃了一個十三陵門戶區的範圍,大約10平方公裡,大致位置在八達嶺高速的邊上,緊鄰地鐵西山口站。



對於這個門戶區,我們有幾個考慮。


第一,按照明代87平方公裡陵區的規模,對十三陵景區實行封閉管理,陵區周邊以及神道附近有礙文物保護、觀瞻的現代建築、村民院落進行集中整治拆遷,恢復明十三陵的傳統風貌環境。在十三陵保護範圍之外規劃建設10.5平方公裡的十三陵門戶區,建設大明文化體驗區和故宮文創園等項目,動態呈現明文化的豐厚底蘊,集中展示明文化精粹,與十三陵景區相互銜接、相互促進。


第二,建設文創園區。修建一個高規格的博物館,在此基礎上,做一些明代文化產品的衍生品的開發。



第三,解決遷出居民的安置工作。


第四,建設國家大馬戲院。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景區,是一個大景區的建設概念,它與門戶區的建設是一體的,是互相聯動的。」昌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紹堅說。




為深入挖掘昌平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以明文化為特色、文化創意與旅遊業協同發展的十三陵明文化旅遊綜合區,2016年10月28日,昌平區政府與華僑城集團公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門戶區文化旅遊綜合項目意向合作協議》,對十三陵門戶區實施整體開發。




可能有的小夥伴對華僑城還有點陌生,其實,它與很多朋友都有交集,2002年,華僑城進入北京,2007年,華僑城進軍天津,十餘年來,華僑城在北方區域成功打造了北京世紀華僑城、天津東麗湖華僑城、北京歡樂谷、天津歡樂谷等知名項目,去過北京歡樂谷、天津歡樂谷的朋友相信不在少數。



咱們前面提到的十三陵門戶區整體開發項目,是華僑城北方集團在京津冀區域目前已確定的七個重點項目之一,屬於新型城鎮化類項目。


十三陵明文化旅遊綜合區共包括十三陵景區和十三陵門戶區兩部分,總面積約97.5平方公裡,其中十三陵門戶區面積約10.5平方公裡。本次雙方主要合作項目為十三陵門戶區,計劃將十三陵門戶區打造成為「國際水準的新型文化生態城市旅遊目的地」。



十三陵明文化旅遊綜合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北部,臨昌平中心區,距北京市區約30公裡。項目位於G6京藏高速公路、G7京新高速公路兩大對外交通要道交叉口,扼守京北旅遊客流的必經要道,是昌平區西北部重要交通門戶。


十三陵門戶區項目依託明十三陵的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及周邊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綜合環境優越,未來擬在昌平區呈現一個集文化旅遊、文化創意、生態宜居的大型綜合區。



打造明文化創意高地、國際旅遊度假區、聯合國人居示範區,實現千億級IP文化產業發展目標。


三陵門戶區項目,北部擬規劃建設明文化主題公園和大明文化體驗區為主的文化旅遊度假區,中部擬規劃建設大匠之門文創區、明藝村、企業公園為主的文化創意園區,南部擬規劃建設文化展示中心、國家大馬戲城、生態社區為主的文化生活區。



看過了上面的文字介紹
以及各種效果圖、規劃圖
小編覺得這個項目小不了



它的建設勢必會對規劃用地周邊的
澗頭、西山口、鄧莊等村落產生影響

小編又到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昌平分局的官網上

查詢了一下
在2017年7月11日有以下這篇文章發布
聚焦保護文物弘揚文化,全力推進十三陵門戶區規劃



為從整體上保護十三陵大景區的傳統風貌,統籌考慮陵區內村莊搬遷安置問題,同時在門戶區完善優質旅遊服務設施和城市服務職能,按照區委區政府部署,規劃昌平分局會同十三陵鎮政府、城南街道開展了《十三陵鎮澗頭組團及西山口組團、鄧莊組團控制性詳細規劃》


近期區委組織專題會聽取了該規劃的初步成果,相關區領導及委辦局參加了此會議。會議要求該規劃中要按照「保護優先、減量節約、生態環保」的原則,統籌考慮該區域與周邊環境的關係;適時啟動區域交通專項規劃和區域水資源論證等專項規劃,為該控規提供多方位支撐;規劃要融合職住平衡的理念,在十三陵門戶區及周邊大的區域範圍內實現較為科學的職住平衡。


下一步,規劃昌平分局將按照專題會議精神,對接相關部門,加快推動專項規劃編制及控規的編制和報審工作。



做昌平記憶粉絲

第一時間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更多福利、更多活動

更多昌平故事

可以長時間按住下方二維碼

識別掃碼添加小編微信

註明加入昌平記憶粉絲福利群

小編拉您入群哈

相關焦點

  • 明十三陵又將有一大動作…
    說到昌平的明十三陵景區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如今秋景更是美到窒息!
  • 十三陵另一規劃浮出水面:央企領銜打造!未來面貌過于震撼……
    各位親:之前小編已經給大家介紹過,關於十三陵拆遷和規劃的消息:昌平1.5萬村民整體搬遷!
  • 北京明十三陵聞名中外,但西安的明十三陵卻鮮為人知!
    在《西安隱藏著的絕美櫻桃花海,還有一段傳奇歷史故事》,文中所說的「傳奇」,就是這裡的「長安明十三陵」。自洪武三年(1370年),兩百多年間,共有十三座陵墓和五十餘座陪葬墓,皆坐落在杜陵原上。北京明十三陵名聞天下,但是,作為「世界四大古都」的西安,這明十三陵藏在深閨人未識,遭遇諸多的保護難題。
  • 北京十三陵景區擬按明代規模封閉管理 初定搬遷1.5萬人
    同時,擬在十三陵門戶區規劃建設遊客集散中心,景區設置環保巴士,方便遊覽。  - 關注  十三陵門戶區設生態社區安置拆遷村民  面積約10.5平方公裡,擬設明文化體驗區、故宮文創園和生態社區三大功能區  張燕友介紹,昌平區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綜合考慮文化遺產的保護、保護區內居民的民生發展需求,擬建設十三陵門戶區,大體上在澗頭、鄧莊、西山口等地區。
  • 明十三陵——長陵
    作者/樓下新垣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 十三陵景區擬封閉管理,初定16村搬遷1.5萬人……
    1.5萬村民將被安置在新規劃建設的十三陵門戶區目前,擬在景區旁建設的十三陵門戶區規劃已上報市規劃國土委審批。一起來看看具體規劃吧張燕友介紹,昌平區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綜合考慮文化遺產的保護、保護區內居民的民生發展需求,擬建設十三陵門戶區,大體上在澗頭、鄧莊、西山口等地區。
  • 十三陵景區擬按明代規模封閉管理 初定搬遷16個村1.5萬人
    2016年8月24日,明十三陵,淹沒在古樹和荒草之中的永陵。目前,明十三陵僅長陵、定陵、昭陵對外開放。今後,永陵、德陵等10個陵寢將逐步開放。同時,擬在十三陵門戶區規劃建設遊客集散中心,景區設置環保巴士,方便遊覽。
  •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裡,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裡。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長陵的陵宮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後圓形狀。
  • 世界文化遺產明十三陵在北京,那你知道甘肅也有十三陵嗎?
    我們都知道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體系完整、氣勢磅礴,是自永樂七年就開始修建,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歷經230多年才完成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的修建。中國明十三陵是中國皇家陵寢的典範,中國古代建築的優秀範例。
  • 中國六十年紀行-86 明十三陵遊
    明十三陵一景   明十三陵神道明十三陵一景   明十三陵神道明十三陵一景   十三陵神道圖中為金絲翼善冠(萬曆皇帝金絲冠)複製品,原品出土於明十三陵一景明十三陵一景   明十三陵,石碑坊及其後下馬碑、神道及十三陵全貌
  • 著名風景區--明十三陵介紹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20年5月3日獲悉,北京明十三陵長陵、定陵景區將面向全國推出醫務工作者免費入園政策。醫務工作者本年度內憑本人身份證,及國家衛生部或省級衛生部門頒發的醫師資格證、護士執業資格證等有效證件,可免費入園。
  • 北京自由行-恭王府+明十三陵
    只能參觀開放的景點及展廳),學生、軍人、老人、殘疾人等半價優惠20元/人;交通乘13、107、111、118、204、609、612、623路在東官房站下 乘13、42、90、107、111、118、204、609、612、623、701路在北海北門站下 乘地鐵6號線北海北站下明十三陵
  • 北京昌平分區規劃出爐 打造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金名片」
    新京報快訊(記者 沙璐)《昌平分區規劃(2017年—2035年)》草案1月14日起向社會公告,將建設科教引領、文旅融合、宜業宜居的生態城市。至2035年,昌平區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4萬人;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63.35平方公裡。
  • 北京明十三陵旅遊景點介紹 門票及開放時間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曾寫詩描述這裡的優勝形勢:「群山自南來,勢若蛟龍翔;東趾踞盧龍,西脊馳太行;後尻坐黃花(指黃花鎮),前面臨神京;中有萬年宅,名曰康家莊;可容百萬人,豁然開明堂。」這一優美的自然景觀被封建統治者視為風水寶地。  明十三陵,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陵又自成一個獨立的單位,陵墓規格大同小異。每座陵墓分別建於一座山前。陵與陵之間少至半公裡,多至八公裡。
  • 明十三陵定陵地宮恢復開放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據北京昌平官方發布平臺6月4日消息,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已於3日上午恢復對外開放。明十三陵定陵景區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除了接受網上預約外,線下售票服務也已啟動;目前定陵景區已實現全域開放。
  • 北京:明十三陵,唯一被挖掘的定陵與朱棣的長陵,非常值得一看
    明十三陵,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中,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寢建築中保存的比較完好的一處。它位於北京昌平區境內的天壽山麓,是明朝13位皇帝的墓群,距北京約50公裡。始建於公元1409年到1644年明朝滅亡前後,歷經200餘年共建13座皇陵、七座嬪妃墓和一座太監墓。
  • 明十三陵被盜案告破:你知道這十三陵是哪13個陵墓嗎?
    今天,明十三陵被盜案告破,具體細則這裡就不多說了,這裡給大家說說明十三陵。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天壽山麓,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裡。永樂年間開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
  • 2020北京明十三陵新春皇家遊園會時間門票及活動指南
    >  明十三陵新春皇家遊園會開放時間:8:30-17:00  明十三陵新春皇家遊園會地點: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神路  明十三陵新春皇家遊園會門票:成人:20元/張;半價:10元/張  購票入口:已結束
  • 明十三陵恢復團隊遊 遊客怎麼預約購買門票?
    文/股城網隨著我國疫情平穩的發展,多數旅遊業也在逐漸恢復,特別是不同景區也重新恢復開放了,明十三陵應該有不少遊客都有去過,近日有消息稱明十三陵恢復團隊遊了,那麼想要前往的話,遊客怎麼預約購買門票呢?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據了解,疫情還沒有過去,在恢復開放的同時景區流量控制等防控措施不能少,我們一起來看看!
  • 明十三陵景區室內部分臨時關閉
    明十三陵景區室內部分臨時關閉的公告尊敬的遊客:為做好新形勢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確保遊客的健康安全,自2020年6月20日起,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及展室、長陵裬恩殿、昭陵祾恩殿及展室暫時關閉,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