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有34個省級行政區,而其下轄每個行政區經濟水平各不相同,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也存在差距,因此,綜合經濟實力區別較大。另外,在國內上百個城市當中,經濟排名靠前的幾個城市經濟競爭力最強,地區生產總值(GDP)也處於遙遙領先的水平,比如上海、北京19年GDP超過3.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一、二,深圳、廣州經濟總量均突破2.36萬億元,屬於國內GDP較高的經濟體,其經濟實力比蘇州、成都、杭州以及南京明顯更高一籌,在一線城市中扮演著元老級別的角色,經濟在全國各大城市中達到一流水平。
再說蘇州、成都、杭州和南京四個城市,19年GDP均超過1.4萬億元,經濟保持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尤其蘇州地區生產總值(GDP)接近2.0萬億元關口,名列全國第六,位居省內第一,屬於江蘇省第一大經濟體,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頗高,其經濟體量在全國僅次於北、上、廣、深、重五個城市,宏觀經濟整體表現屢創新高,預計今年GDP持續上升。而成都、杭州、南京均作為省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在國內位居領先水平,在省內穩居榜首,加上主要產業發達,所以,未來經濟發展是不可限量的,尤其19年各市經濟再次新高,名列全國前列。既然蘇州、成都、杭州、南京19年GDP超1.4萬億,今年各市經濟排名如何?
首先,在2020年大陸地區15座新一線城市榜單中,成都、杭州、蘇州以及南京均入圍,並且分別排名為第一、第三、第七以及第八,表明該四個城市綜合指數較高,尤其成都連續多年位居榜首,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及未來可塑性等五大指標領先於其他城市,綜合經濟實力也較強。而根據今年國內各省市區前三個季度完成的宏觀經濟指標可知,在GDP名列前十強的城市當中,南京GDP同比增長3.30%,增速位居第一,然後杭州經濟同比增長3.20%並排名第二,蘇州、成都兩市GDP分別同比增長2.40%和2.60%,較上海、北京、廣州經濟恢復增長較快,較上半年增速加快,經濟保持復甦向好發展,社會大局依舊穩定。
其次,按照蘇州、成都、杭州、南京前三季度實現的地區生產總值(GDP)來看,只有蘇州經濟總量突破1.42萬億元,位居全國第六,經濟穩定恢復態勢顯著;剩下的三個城市經濟總量依次為12876.5億元、11567.0億元和10601.61億元,分別名列全國第七、第八和第九,各市經濟較去年同期穩步增長,名義GDP增量均為正值,各項經濟指標穩定回升,市場活力逐步增強,對應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各市經濟排名出現上調,尤其南京GDP首次躋身前十強,經濟強勁復甦態勢突出,整體形勢穩中向好。
再者,由於第四季度全國各大城市宏觀經濟延續復甦向好發展,市場消費、對外貿易等均持續回升,因此,預計蘇州、成都、杭州、南京經濟在前三季度基礎上穩定增長,GDP也會繼續攀升,從而各市經濟排名位居前列,綜合經濟競爭力依舊較強。
綜上所述,蘇州、成都、杭州、南京19年GDP超1.4萬億,而按今年前幾個季度的經濟表現,預計各市經濟排名出現上調,在國內分別位居第六、第七、第八以及第九,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尤其南京經濟恢復表現較好,因此,經濟在國內排名較去年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