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
導語:歐洲地區從疫情開始便出現「德不配位」的現象,錯過中國爭取的窗口期而成為疫情震中,之後更是如同一盤散沙,內訌及搶奪物資。疫情對經濟所帶來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尤其對於歐洲地區發達國家的衝擊力度更是巨大。
繞過美國聯袂俄羅斯
在美國極力反對甚至發出威脅的情況下,仍是努力爭取與俄羅斯聯袂開展合作項目,北溪2號項目。雖然因此遭受美方的制裁,但為了能夠換來從俄方運輸穩定且優惠的能源供應歐洲國家。
不僅如此,德俄之間還在努力促成新項目。根據澎湃新聞所報導,德俄之間考慮建立氫能合作夥伴關係。一旦洽談成功,雙方關係將升級為能源合作夥伴,並建設一座制氫廠。
拒絕美國,力挺世衛
美方作為今年G7峰會東道主,由於疫情關係以及美方目前國內境況,不得不將舉行峰會的時間一拖再拖。美總統對於今年G7是抱有「雄才偉略」的,除了要在盟友們面前鞏固自己霸主的地位,同時還想將G7擴展為G11,有意打造「反華聯盟」。在其他盟友都還沒有明確回應時,德總理默克爾率先拒絕參加。
近日,美方宣布已經向聯合國遞交文件,表示正式走上退出世衛的程序,因此引起全球一片譁然。默克爾在發表講話時不僅僅力挺世衛組織,肯定世衛在疫情中起到的領袖作用以及為全球所作出的貢獻。默克爾還表示,謊言和虛假信息無益於抗擊疫情,我們不能允許仇恨言論和煽動仇恨、民粹主義之類的東西傳播。
下架臺灣地區旗幟,不把華為排除在外
根據海外網7月13日報導,近日有臺媒在德國外交部官網代表臺灣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悄然扯掉,在德國聯邦政府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及此事,德外交部發言人強調:我們的立場就是遵守一個中國原則!
這回答無疑是直接打臉臺當局那些「臺獨」分子,畢竟在4月島民還需要實名購買極其有限的口罩時,臺當局卻向德國捐贈口罩100萬隻,以為花血本諂媚討好可以成功擴大「外交圈」,最後卻淪為笑柄。
值得一提的是,繼英國跟進美方步伐遏制華為之後,德國卻有意與之區分開。根據海外網所報導,德政府於7月14日公開表示不會將目前不會將華為排除在外,同時還呼籲歐盟應當努力合適5G的安全標準。
上述種種皆不難看出,在經過疫情洗禮之後面對國內經濟「嗷嗷待哺」的狀態下,默克爾無疑是冷靜且看清楚形勢的,且要帶德國闖出一條路!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生活匯》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澎湃新聞、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