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均為資料片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作為衡水對接京津的橋頭堡,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物產豐饒。特別是近年來,饒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緊圍繞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戰略定位,堅持以人為本、森林惠民、保護優先、師法自然的理念,著力推進城市森林生態體系、城市森林產業體系、城市森林文化體系和城市森林支撐體系「四大體系」建設,努力打造「藍綠交織森林城、生態宜居新綠洲」。
●明確任務目標 建設「四大體系」
「根據《河北省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實施方案》和《衡水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7年》《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以在衡水市率先爭創『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今年年底,基本具備森林城市創建要求。」饒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政資源站段學弟站長告訴記者,具體目標有九個:一是饒陽縣林木覆蓋率達30%以上;二是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3%,城區街道綠化樹冠覆蓋率達到28%,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以上,市民出門500米見園;三是城區主幹路、次幹路林蔭道路率達60%以上,喬木種植比例達到65%,新建地面停車場喬木樹冠覆蓋率達到35%,城市重要水源地綠化率達到78%,鄉土樹種數量佔城市綠化樹種使用數量的85%,城區單一樹種栽植數量比例不超過20%,城郊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0%;四是主要河流、乾渠水岸綠化率達到86%,公路、鐵路等道路兩側綠化率達到85%;五是集中居住型村莊林木綠化率達到33%;六是建設20公頃以上的成片森林或溼地2處;七是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0%,古樹名木保護率達到100%;八是公眾對森林城市建設的支持率和滿意度達到95%;九是建立健全城市公園宣教標識系統,在森林公園、植物園等各類公眾遊憩地,設有專門的科普小標識、科普宣傳欄、科普館等生態知識教育設施和場所,每年舉辦生態科普活動6次以上。
截至目前,饒陽縣林木覆蓋率達32.77%;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3.91%,城區街道綠化樹冠覆蓋率達65%,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3平方米;鄉土樹種數量佔城市綠化樹種使用數量的90%;公路、鐵路等道路兩側綠化率達95%;集中居住型村莊林木綠化率達33%。所定各項任務目標均已完成。
「按照『一核、四軸、多廊、多點』總體布局,我們建設城市森林生態體系、城市森林產業體系、城市森林文化體系和城市森林支撐體系『四大體系』。」饒陽縣相關負責同志表示,饒陽縣全面提升城市城鎮綠化水平,重點實施「3221」國土綠化工程,完成營造林2.5萬畝,建立完善以城鄉綠色福利空間建設為點、以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為線、以生態防護林建設為片、以森林植被建設與管理為面的完整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新建種苗、花卉基地500畝,培育適合本地栽植的花卉苗木,苗木自給率和鄉土樹種使用數量佔綠化樹種的80%以上,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產業,加快發展林果加工業,全力壯大林下經濟,全方位拓展森林康養、觀光採摘、休閒旅遊等多種功能,多種形式發展生態旅遊,多層次、多渠道提升森林產業發展整體水平。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大力開發森林公園、植物園等各類森林文化產品,加大宣教設施和標識系統建設力度,打造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加強和規範古樹名木管理與保護,精心設計舉辦森林文化主題活動,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在城鄉綠化中廣泛使用鄉土樹種,多渠道打造城市生態文化品牌,促進饒陽縣森林生態文化的發展。強化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宣傳教育,切實提高全民護林意識,確保將饒陽縣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3‰以內,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成災率在3‰以下,林業有害生物測報準確率達到93%,無公害防治率達到100%,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100%,加大執法隊執法力度,強化林業科技支撐,壯大林業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加快智慧林業系統建設,全面推進林業核心業務的信息化。
●聚焦重點工程 完善國土綠化
為讓城市浸潤綠色,讓市民共享良好生態之福,近年來,饒陽縣健饒陽縣城環城林和郊野森林公園體系,按照縣城周邊500米範圍內宜綠化地段全綠化的標準,打造綠量厚重、景觀優美、生態高效的環城防護林帶。按照「立體綠化、彩色綠化、多樹種綠化」的要求,大力度實施鄉鎮村莊綠化提升。按照「多樹種、多色系、多層次」和「綠化、美化、香化」的要求,高標準、高質量提升廊道綠化水平和景觀效果,構建防護強、景觀優、效益好的多層次生態廊道格局。按照《河北省高速公路及國省幹道兩側生態廊道綠化方案和設計導則》要求,強力推進大廣高速交通幹線綠化,在道路沿線單側寬度500米範圍內,打造觀花海、賞色葉的道路生態景觀帶。
結合美麗鄉村示範帶精品線路,對沿線綠化進行改造提升,統籌推進生態景觀帶、村莊綠化、農田林網等,打造四季分明、色彩多變的生態廊道。按照《河北省河流水系生態廊道綠化方案和設計導則》要求,強力推進滹沱河沿線綠化,按照河堤外每側景觀林帶寬度不低於100米進行綠化。結合城鄉「水系貫通」工程,建設水源涵養林並進行生態化管護。按照「集約高效、富民惠民、生態扶貧」的要求,發展林業園區和現代果園。按照「立體綠化、彩色綠化、多樹種綠化」要求,以環村林建設及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溝渠隙地和廣場遊園等綠化為重點,通過多樹種混交,多林木配置,喬灌花草立體搭配,打造「村邊密林化、村內園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生態田園風光。
●強化保障措施 濃厚創建氛圍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不但能夠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增強城市發展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還可以大力發展以森林資源為依託的綠色產業,壯大綠色經濟規模,有力促進城市轉型升級和綠色增長。為此,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第一副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直相關部門、各鄉鎮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縣直相關部門成立了相應機構,制訂工作方案,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確保各項工作的落實。
為了營造濃厚氛圍,創森辦公室定期向社會公布重點項目進展情況,加強與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合作,加強社會輿論的監督,共同做好重點工程的督促檢查。與此同時,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開展森林生態文明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單位的宣講活動。開展生態科普、義務植樹以及以森林生態為內容的競賽演講和盆景花卉展等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做好創森宣傳工作。
為保障重點造林綠化工程和創建工作需要,該縣認真研究國家和省有關政策,加大項目謀劃包裝力度,全力爭取上級資金和項目支持,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列支專項資金,廣泛學習借鑑兄弟縣市的成功經驗做法,不斷創新造林機制,運用市場辦法,調動社會各界投資造林的積極性。
按照創森總體規劃要求,饒陽縣認真研究制訂具體工作計劃,精心組織安排、綜合協調、督察督辦、重點推進,杜絕出現部門職能交叉造成的推諉扯皮、責任不落實等問題,有效確保了創森工作的順利推進。
●深化機制改革 強化資金引導
段學弟告訴記者,饒陽縣依法落實林權保障政策,社會力量參與造林綠化符合法律規定、取得承包經營權的,發放不動產權證書;林地承包期限最長可達70年,承包期屆滿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繼續承包農民或其他經營主體從集體經濟組織取得的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可依法流轉給社會力量;落實並長期堅持農村林地集體所有,依法保護農民林地承包權,保障林地經營權人的合法權益,賦予林地經營權流轉、抵押、入股等權能。
堅持「誰造林、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鼓勵農民通過轉包、租賃、入股等方式,把土地向造林大戶、家庭林場、合作組織、涉林企業流轉,開展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造林。將造林綠化與農民增收、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壯大村集體經濟等工作緊密結合,採用退役軍人轉崗護林、建檔立卡貧困戶護林等多種模式護林,確保種得活、護得好、收益高。鼓勵個人、企業、單位捐資造林,對貢獻突出、實效明顯的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個人可優先推薦為國家、省市級綠化模範候選單位或綠化獎章候選人。對捐資數額20萬元以上的個人,100萬元以上的企業、單位和外商,可授予綠地、林木冠名權。
「此外,通過財政資金獎補、項目資金傾斜、社會資金投入等方式,建立多元投入機制,調動鄉鎮區以及林業大戶、涉林企業、合作組織等新型造林主體積極性,鼓勵全社會力量參與造林綠化。」段學弟表示,按照有關要求,每個鄉鎮駐地建成一個50畝以上森林公園的(2至3個單元組成),每畝一次性補貼800元;建成一個100畝以上森林公園(2至3個單元組成),每畝一次性補貼1200元。其他鄉鎮村莊綠化,包括各村坑塘、溝渠閒散荒地等環村造林(以村莊為單位),造林面積少於50畝的,每畝補貼500元;造林面積50畝以上的,每畝補貼600元;造林面積100畝以上的,每畝補貼800元;造林面積200畝以上的,每畝補貼1000元。每個鄉鎮建成「森林鄉村」達到標準驗收合格的,每村補貼3萬元;通過「省級森林鄉村」驗收的,每村補貼5萬元。交通幹線、美麗鄉村示範帶以及河渠兩側新補植補造的,由鄉鎮區統一實施種植,每畝種植不低於50棵,胸徑不低於4公分,每畝一次性補貼苗木費600元,苗木補貼到鄉鎮區;造林補貼標準,每畝每年補貼600元,從種植當年開始補貼3年(河渠綠化單側寬度需達到10米以上),已享受政策的地塊除外。林業園區及特色果園建設,對新建的100畝以上的造林大方實行階梯式補貼(享受前款政策的除外),新建100畝以上的造林大方每畝一次性補貼600元;新建300畝以上的造林大方每畝補貼600元,連續補貼兩年;新建500畝以上的造林大方每畝補貼600元,連續補貼三年(葡萄補貼兩年)。新建設一個500畝以上的「現代化果品生產示範園」,達到示範園標準的,第一年每畝補貼1200元(苗木600元、地600元),第二年、第三年每畝補貼600元。方田林網造林,對新建方田林網(胸徑不低於4公分,株距2米以上)給予一次性補貼,每株苗木補貼15元。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永無止境的生態建設過程。」段學弟表示,饒陽將以更高標準持續推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向縱深開展,不斷提高饒陽縣生態建設水平,擦亮生態饒陽名片,努力把饒陽建設成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森林城市,為建設新時代經濟強市、美麗衡水作出應有貢獻。(記者趙松)
來源:衡水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