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川自治縣縣情簡介

2020-12-11 務川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1.務川自治縣縣情簡介

2.仡佬族簡介

3.務川自治縣自然資源現狀

4.務川自治縣水資源現狀

5.務川自治縣交通運輸情況

6.務川自治縣城鄉規劃建設情況

7.務川自治縣農業發展情況

8.務川自治縣工業發展情況

9.務川自治縣文體旅遊業發展情況

10.務川自治縣衛生醫療事業發展情況

11.務川自治縣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12.務川自治縣民政事業發展情況

   13.務川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情況



務川自治縣縣情簡介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東與德江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相連,西與正安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毗鄰,南與鳳岡縣接壤,北與重慶市彭水土家族自治縣交界。縣境東西長62km,南北寬125km。海拔多在6501200米之間,最高點位於縣城西北浞水鎮的筍子蓋,海拔1786米,最低點是紅絲鄉洪渡河出縣境處的兩河口,海拔325米,相對高差1461米,縣城所在地海拔640米。

務川土地廣博、人口聚集。全縣總面積2777平方公裡,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57%,列全省第19位,列全市第4位。轄1123街道123個村(社區),總人口4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44.6萬人。全縣有耕地92萬畝,其中田25萬畝,土67萬畝。境內生活著仡佬族、苗族、土家族等17個民族,以仡佬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5.9%。其中仡佬族、苗族兩個主要民族共39萬人,分別佔總人口和少數民族人口的84%和87%(仡佬族和苗族又分別為20.5萬人和18.5萬人,各自分別佔總人口和少數民族人口的44%、46%和39%、41%)。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以仡佬族、苗族為主要民族的自治縣之一。

務川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建縣於隋朝、唐、宋、元等朝代,自隋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置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務川是仡佬族的發祥地和文化核心區,孕育了豐富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縣內有全國唯一且保存完好的龍潭仡佬民族文化村,有世界現存最古老的丹砂冶煉技術,有仡佬族祭天朝祖地天祖坳,有院子箐史前仡佬文化遺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甕溪橋、漢墓群、申佑祠等歷史人文景觀,有獨具特色的仡佬風情民俗等眾多歷史遺存。

務川物華天寶、資源富集。冬無嚴寒,夏無酷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熱同季,四季分明。山體氣候立體差異明顯。縣內山脈走向順應地質構造,呈南北或東北方向,主要大山脈有東部的京竹羊角腦海拔1534米,甘禾大巖山1551米;西北部的鹿池大尖山1631米,慄園轎子頂1562米,鐵窯貓鼻梁1715米。全縣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有82個,屬碳酸巖溶地區,地貌複雜而多樣。境內生物種類多,物礦資源豐富,水能蘊藏量大。全縣有草場面積137萬畝,面積較大的慄園草場達12萬畝。現已探明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有汞、煤、鋁、鐵、銅、鋅、重晶石、瑩石、高嶺土、石灰石等20餘種,地下資源價值6000多億元。其中汞礦資源儲量2.3萬噸,為全省四大汞礦之首,佔全國探明汞儲量的22%。鋁土礦資源儲量1.5億噸,是黔東北鋁土礦主礦區。有大小河流286條,總長1033公裡,均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洪渡河是務川最大的河流,全長205公裡,境內幹流長125公裡,流出縣境後經沿河自治縣洪渡鎮注入烏江。水能理論蘊藏量40萬千瓦。森林覆蓋率58%。林木種類有114科、245屬、299種。動物除一般的野生動物外,有列入國家保護範圍的有一類保護動物華南虎、蘇門羚、黑葉猴、林麝等。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多系喀斯特地貌,集山峻、谷險、洞奇、石美、園闊、泉特、水秀於一體,現主要有仡佬之源AAAA級景區、珍珠溪百花谷景區、慄園大草原景區等。自古以來,便有「黔北多佳景,風物在思州(務川)」和「丹砂古縣、仡佬之源、鋁土礦都、銀杏之鄉」之美譽。

務川奮發圖強、勢頭強勁。「十三五」期間,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16年的59.38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77.49億元,預計2020年可完成105億元、增長13%;規模工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5.74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7.98億元,預計2020年可完成9億元、增長12%;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16、2017、2018年增速分別為22.7%、23.7%、18.8%預計2020年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6年的13.97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5.06億元,預計2020年可完成23億元、增長1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016年的4.6億元增加2018年的5.8億元,預計2020年可完成10.4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016年的24243元增加到2018年的29120元,預計2020年可完成37200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8257元增加到2018年的10091元,預計2020年可完成14000元。2016年在全省50個國家級貧困縣考核中排名第3位,2017年躋身縣域第二方陣13位,2018年在全省非經濟強縣中列第9位,連續實現「進位」目標,縣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仡佬族簡介


仡佬族是貴州高原的土著民族,是一個曾經活躍在西南、中南地區的一個人口眾多,支系繁多的古老民族。仡佬族主要聚居在貴州,尤其是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居多,部分散居於雲南和廣西。仡佬族約有63萬人,貴州省聚集了仡佬族96%的人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有仡佬人口20.5萬,約佔仡佬人口的三分之一。

仡佬族的歷史發展,大體經歷了濮人、僚人、仡佬三個歷史階段。仡佬族人在歷史進程中湧現了寶王、竹王、清、尹珍、申等典型代表人物。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仡佬語屬漢藏語系;仡佬族服飾以「桶裙」和「貫首」、「八塊金龍」(鞋)為傳統,以前短後長為特徵,以椎結為髮飾;仡佬族人的婚俗禮儀是姑娘在出嫁前的三五天便開始「哭嫁」,娶親時新郎不親迎,而是於婚期前一日派轎夫在天黑前到女家。

仡佬族人飲食習慣用「三么臺」招待客人,「三么臺」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第一臺是「茶席」,以糖食果餅、核桃、板慄、花生、白果、葵花籽等配飲清茶;第二臺是酒席,用盤盛香腸、鹽蛋、鹹菜、涼拌菜等下酒。第三臺是正席,有大菜(即扣肉燒白)、各種炒茶、苡仁、粉條、滑肉(酥肉)、豆腐絲等。仡佬族人的特色飲食主要有油茶、灰豆腐等。


務川自治縣自然資源現狀


縣域面積:務川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處東經107°30′~108°13′、北緯28°10′~29°05′之間。東與銅仁市的德江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相連,西與正安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毗鄰,南與鳳岡縣接壤,北與重慶市的武隆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交界。縣城距遵義市區195千米,距重慶市區250千米。縣域南北長125千米,東西寬62千米,總面積2777.59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57%,列全省第19位,列全市第4位。

地勢地貌:縣內山脈走向順應地質構造,呈南北或東北方向,海拔多在650—1200米之間,最高點位於縣城西北浞水鎮的筍子蓋,海拔1786米,最低點是紅絲鄉洪渡河出縣境處的兩河口,海拔325米,相對高差1461米,縣城所在地海拔640米。主要大山脈有東部的京竹羊角腦海拔1534米,甘禾大巖山1551米;西北部的鹿池大尖山1631米,慄園轎子頂1562米,鐵窯貓鼻梁1715米。全縣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有82個,屬碳酸巖溶地區,地貌複雜而多樣。

氣候資源:山體氣候立體差異明顯,屬亞熱帶高原溼潤季風氣候區,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年平均氣溫15.5℃,無霜期280天,日照率年平均為23%。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71.7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熱同季,四季分明。宜林,宜農、宜牧,水草豐美,植被茂盛,天然地理環境為發展經濟作物、經濟林木、種養業提供了自然優勢。境內生物種類多,水能蘊藏量大。有全球最大的黑葉猴種群分布地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中國西南最大的喀斯特草原仡佬大草原。有大小河流286條,總長1033公裡,均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洪渡河是務川最大的河流,全長205公裡,境內幹流長125公裡,流出縣境後經沿河自治縣洪渡鎮注入烏江。水能理論蘊藏量40萬千瓦。森林覆蓋率58%。林木種類有114科、245屬、299種境內數百至千年的銀杏尚有6000餘株動物除一般的野生動物外,有列入國家保護範圍的有一類保護動物華南虎、蘇門羚、黑葉猴、林麝等。

土地資源:我縣土地資源呈現「一多三少」,即總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質量的耕地少,可開發後備資源少。全縣有耕地92萬畝,其中田25萬畝,土67萬畝。草場面積137萬畝,面積較大的慄園草場達12萬畝。國有土地現有存量125公頃。

礦產資源:務川物礦資源豐富,已初步評價或勘探的資源有鋁、汞、煤、螢石、重晶石、硫鐵礦、高嶺土、鐵、方解石、灰巖、鉛鋅、含鉀頁巖、石膏鹽及礦泉水等14類礦種,礦床(點)84處,地下資源價值6000多億元。其中較具優勢的礦種有鋁土礦主要分布在浞水鎮大竹園至大尖山一帶,探明資源量1.7億噸。重晶石螢石礦分布廣,質量優,已評價礦產地23處,概算資源量大於1000萬噸(其中螢石100萬噸)汞礦是縣境內勘查級別最高的礦種,已發現特大型礦床1個、大型礦床1個、中型礦床2個,雖經多年開採,保有礦石量1033萬噸,保有金屬量1.3萬噸。煤礦主要分布在我縣石朝、大坪、都濡、豐樂、泥高5個區域,概算資源量在6051萬噸以上。全縣共設採礦權39家。其中,煤炭礦山2家(青龍、玉帶年生產規模24萬噸),重晶石螢石礦山7家(中聯礦業分水青樹子重晶石礦山、石朝大溪重晶石礦山、涪洋神溪重晶石礦山;礦產公司茅天金竹堡、分水王武、蕉壩重晶石礦山;華亞礦業蕉壩田壩重晶石礦山)。鋁土礦山2家中電投大竹園、瓦廠坪鋁土礦山,年生產規模200萬噸,採礦許可證期限30年)。汞礦1家銀昱礦產公司年生產汞500噸


務川自治縣水資源現狀


一、河流水系狀況

務川自治縣內河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據《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綜合農業區域叢書》記載,全縣共有大小河流286條,總長度1033.2公裡,河網密度為0.3735平方公裡,其中集雨面積大於50平方公裡的河流有13條;2050平方公裡的河流有23條;1020平方公裡的河流有2條;小於10平方公裡的248條。主要河流有洪渡河、洋崗河、巖門河、長溪河等18條。

洪渡河,系烏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正安縣的謝壩鎮取聖坎,流經風岡縣的響水河流入務川自治縣境內,由南向北流經豐樂鎮、都濡鎮、大坪鎮、柏村鎮、紅絲鄉,在紅絲鄉兩河口出境經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洪渡鎮注入烏江。全流域集雨面積3739平方公裡(其中境內2112平方公裡,境外1627平方公裡),主河道總長205公裡,其中境內123.6公裡,境外81.4公裡。河道天然落差698.5米,規劃開發利用落差547米。江濱水文站(集雨面積2479km2),多年平均流量為56.9立方米/秒,最大年平均流量84.1立方米/秒(19961997年)最枯日流量為4.13米立方/秒(2001315日),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5.9億米立方。

洋崗河,位於縣內西部,系洪渡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黃都鎮絲棉村,河流全長42.7km,總集雨面積558平方公裡。多年平均流量13.4米立方/秒,由西向東匯入洪渡河,河道天然落差393米。

巖門河,位於縣境中部,系洪渡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泥高鄉青坪村高洞,多年平均流量5.12米立方/秒,自西北向東南流經鎮南鎮桃符村於小塘匯入洪渡河,全長23.4公裡。河道高差680米,集雨面積233.2平方公裡。

長溪河,位於縣境北部,發源於縣內分水鄉冷家壩偏巖冷水泉。長溪河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二塘河的一級支流,二塘河的上遊,流經分水鄉、硯山鎮、浞水鎮、茅天鎮的瑪瑙山出境流入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的二塘河。長溪河全長27.84公裡,多年平均流量7.92立方米/秒,集雨面積345平方公裡,務川自治縣境內162.5km2,天然落差322米。

浞水河,屬芙蓉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浞水鎮後河和梅古洞,經浞水紅花園、班竹林匯入芙蓉江,河道長24km,天然落差600米,總集雨面積115平方公裡,多年平均流量2.09立方米/秒。

龍臺河又名黃都河,屬洪渡河一級支流,多年平均流量2.14米立方/秒,發源於縣境內黃坑坡,河長15.4公裡,集雨面積89.2平方公裡,天然落差245米。

車南河,屬洪渡河一級支流,發源於縣內劉林溝,在長腳匯入洪渡河,多年平均流量5.31米立方/秒,最枯流量0.45米立方/秒,河道長21.4公裡,集雨面積,196.6平方公裡,天然落差570米。

二、水庫工程現狀

全縣水庫有21座,庫容6.2億立方米。水質均屬於地表水類。分別是石埡子水電站-水庫、高生水電站-水庫、沙壩水電站-水庫、巖溪水庫青坪水庫、大坪水庫、三匯溪水庫、茅天水庫、大溝水庫、蘭草灣水庫、桐木水電站-水庫、蛤蟆井水庫、魯牙溪水庫、牛攔門水庫、大水口水庫、龍橋溪水庫、沙田壩水庫、鹿子塘水庫、三田角水庫、鬧燈水庫、桃符水電站-水庫。其中:大(二)型2座,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7座,小(二)型10座。

大(二)型水庫(2座):石埡子水電站-水庫,位於務川縣大坪鎮和柏村鎮交界的梅林峽谷河段中,是洪渡河幹流水電梯級開發的第六級,距務川縣城27公裡。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589km2,水庫總庫容3.492m3,有效庫容3.215m3,死庫容1.651m3,正常蓄水位544m高程,對應水面面積8.06km2。水庫發電為主,裝機140MW,多年平均發電量4.782kW·h。於20072月動工興建,20097月運行發電。高生水電站-水庫,位於紅絲鄉上壩村,於20155月動工,計劃於2019年已運行發電。壩址以上流域面積3126km2,水庫發電為主,裝機106000kW,年發電量37980KW,總庫容12690m3,正常蓄水位420m高程,對應水面面積4.41km2,死水位416m高程。壩型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20.5m

中型水庫(2座):沙壩水電站,位於洪渡河上遊,為碾壓砼雙曲拱壩,最大壩高88米。壩址以上集雨面積1396平方公裡,正常蓄水位615m高程,對應水域面積4.12km2,總庫容9940萬立方米,死水位600m高程,死庫容3550m3,水庫發電為主,裝機3萬千瓦,平均發電量1.284億度,2004年開工,2007年建成發電。也是務川縣縣城供水水源。巖溪水庫,位於務川自治縣西南面羊崗河的上遊,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水庫壩址位於涪洋鎮當陽村境內的張家寨河段。水庫2013828日開工建設,2017515日下閘蓄水,壩型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高60米。壩址以上流域面積38km2。水庫總庫容1247m3,死庫容85m3,興利庫容945m3,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46km2涪洋鎮集鎮及周邊供水水源。

小(一)型水庫(7座):青坪水庫,位於縣城以北的泥高鄉青坪村的高洞河上,距務川縣城45公裡,水庫始建於19734月,於197611月竣工,歷時37個月,投入資金315萬元,投勞120萬個。大壩高30m,總庫容780m3,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61km2水庫主要以蓄水發電為主,(3個梯級電站,總裝機7000千瓦),兼顧400公頃農田灌溉,解決8000餘人飲用水及下遊防洪問題。硯山鎮集鎮及周邊、鎮南鎮高海拔地區供水水源。大坪水庫,位於大坪鎮境內,距縣城14公裡,務川紅絲公路從庫外通過,4.5米寬泥結石路面到水庫,交通方便。壩址以上集雨面積27.5km2(其中巖溶閉流區13.2km2),水庫總庫容335m3,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11km2。其主要設施有漿砌石拱壩一座,壩長150m,壩高36m,總乾渠3km,斷面為1.2×1.0m,主幹渠道27km。大坪水庫以灌溉為主,兼顧下遊防洪和大坪鎮人畜飲水。三匯溪水庫,位於浞水鎮境內,距浞水鎮3公裡,距務川縣城67公裡,大壩坐落在三匯溪的上遊,水庫總庫容104萬立方米,興修庫容66.5立方米,死庫容1.5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02km2。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29米,壩頂長67米,壩頂寬5米,工程以灌溉為主,灌溉面積43公頃,水庫兼顧下遊防洪。茅天水庫,位於務川自治縣茅天鎮境內周家河左岸支流上河上遊,距茅天鎮3.7km,距務川縣城89km。大壩壩型為砌石拱壩,最大壩高46m,壩頂寬5m。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2.34km²。水庫總庫容407m³,興利庫容316m³,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25km2。主要是灌溉和供水為主,灌溉面積1622公頃。是茅天鎮集鎮及周邊的供水水源。水庫2014911日開工建設,2017428日下閘蓄水。大溝水庫,位於柏村鎮境內,距柏村鎮2.5公裡,距務川自治縣城32.5公裡。壩址以上積雨面積4.2平方公裡,水庫總庫容138.2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05km2,灌溉面積200公頃。大壩為漿砌石單曲拱壩,壩長71米,壩高30米。大溝水庫工程,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任務。蘭草灣水庫,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務川縣石朝鄉境內,壩址處於小廠溝下遊河段,距務川縣城約42km,距石朝鄉集鎮約3km。壩址以上全流域面積3.1km2(其中地表流域面積1.7km2,地表分水嶺以外補水面積1.4km2),蘭草灣水庫工程的主要任務是石朝鄉集鎮及周邊供水及農田灌溉。其正常蓄水位1224.00m高程,總庫容124m3,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08km2,正常蓄水位庫容113m3,興利庫容108m3,死水位1198.00m,死庫容5m3 。壩頂高程1226.5m,最大壩高為45.5m,壩頂寬7.0m,壩頂長150m2017526日開工,201812月下閘蓄水。桐木水電站-水庫,位於務川自治縣都濡鎮桐木村境內,電站壩址位於洪渡河一級支流羊崗河茶溪河段上,距務川縣城25km。水庫庫容為872m³,調節庫容為179m³。正常蓄水位590m高程,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4km2,死水位584m高程。攔河壩為壩頂溢流混凝土雙曲拱壩,呈對稱布置。最大壩高53.5m。水庫發電為主,裝機0.64萬千瓦,平均發電量0.2288億度。

小(二)型水庫(10座):龍橋溪水庫,位於都濡鎮境內,距縣城11公裡,壩址以上集雨面積9.8平方公裡,總庫容98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08km2,該工程於1999年動工,批覆投資773萬元(其中自來水公司貸款398萬元)到2003年建成為雙曲砌石拱壩一座,壩高39.7米,為縣城供水的水庫工程,設計供水能力為1萬立方米/秒。魯牙溪水庫,位於大坪鎮境內,距大坪鎮1.5公裡,距縣城10公裡,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08公裡,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靠左岸的砌石放水涵洞斷面為0.75×0.5米,溢洪道位於大壩右岸,壩高17米,壩長85米,壩頂高程656.10米,正常蓄水位654.27米,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05km2,死水位645米,水庫總庫容42.8萬立方米,正常蓄水庫容24.23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3.32萬立方米,工程以灌溉為主。牛欄門水庫,位於豐樂鎮境內,距豐樂鎮12公裡,距縣城28公裡,壩址以上集雨面積0.7平方公裡,水庫總庫容30.6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27.08萬立方米,死庫容0.3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1km2。大壩為均質土壩,高16米,壩頂長75米,壩頂寬3.5米,底寬103米,工程功能以灌溉為主,兼顧供水、防洪任務,灌溉面積100公頃,供人畜飲水2500/2000頭。為新場村供水水源。沙田壩水庫,位於黃都鎮絲棉村境內,大壩坐落在涪洋河的上遊,壩址以上集雨面積2.03平方公裡,總庫容25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02km2。於1958年動工,1979年竣工。主壩為均質土壩,壩高14.8米,壩頂長78米,頂寬4米,底寬61米,副壩長41.5米,高6.4米。以灌溉為主(133公頃),兼顧下遊防洪、飲水功能的水利工程。為絲綿村供水水源地。大水口水庫,位於都濡鎮境內,距縣城28公裡,距羅家坪村級公路4公裡。壩址以上集雨面積4.21平方公裡,水庫總庫容32.74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29.5萬立方米,死庫容0.3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03km2。工程功能以灌溉為主,灌溉面積100公頃。工程於195710月動工,1959年竣工。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16米,壩頂長75米,壩頂寬3.5米,底寬10.3米。三田角水庫,位於蕉壩鄉境內,距離縣城63公裡。壩址以上集雨面積0.73平方公裡,總庫容20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16.4萬立方米,死庫容1.5萬立方米,校核洪水位771.5米,設計洪水位770.40米,對應水面面積0.02km2,死水位757.8米。原設計洪水標準2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300年一遇。工程功能以灌溉、供人畜飲水為主,規劃灌溉面積133公頃,為蕉壩鎮集鎮及周邊供水水源。哈蟆井水庫,位於泥高鄉境內,距離縣城20公裡,壩址以上集雨面積8.5平方公裡,總庫容98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53.6萬立方米,死庫容5萬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331.7米,設計洪水位1331.2米,正常蓄水位1330米,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15km2,死水位1320米。原設計洪水標準2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300年一遇。工程功能以灌溉。供人畜飲水為主,規劃灌溉面積為173公頃,可供人畜飲水4000/4500頭。為泥高鎮集鎮及周邊供水水源。工程於19739月動工,1976年竣工,歷時三年。大壩為漿砌石拱壩,壩頂高程1330米,壩高14米,壩頂長73米,壩頂寬2.3米,底寬5.1米。鬧燈水庫,位於務川自治縣分水鄉分水村境內,距務川縣中心城區40km,距分水鄉政府4km。水庫坐落在烏江水系二塘河一級支流鬧燈河上,水庫總庫容為11.6m³,興利庫容7.1m³,死庫容0.6m³。最大壩高17.05m,,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02km2。主要是灌溉和分水鄉集鎮及周邊供水為主。鹿子塘水庫,位於務川自治縣涪洋鎮前進村境內,距務川縣城約60km,距涪洋鎮政府約30km,大壩坐落在烏江水系洪渡河支流茶溪河支流鹿子塘溝上遊,壩址以上集雨面積為2.7km²,水庫總庫容12.17m³,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02km2。大壩為漿砌石重力壩,最大壩高11.1m。主要是以灌溉為主。桃符水電站-水庫,位於鎮南鎮桃符,壩址以上集雨面積160 km2,壩高 31.7m,總庫容99.5萬m3,興利庫容45.7萬m3,死庫容53.8萬m3,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積0.1km2。水庫發電為主,裝機0.189萬千瓦,平均發電量0.064億度。


務川自治縣交通運輸發展情況


一、全縣路網現狀

截止2018年12月,全縣通車裡程達4268公裡,其中,高速公路43公裡、國道81公裡、省道291公裡、縣道313公裡、鄉道486公裡、通村通組公路3047公裡。全縣所有的行政村、建制村和20戶左右村民組實現通硬化公路。全縣16個鄉鎮(街道辦)中,有丹砂、鎮南、泥高、硯山、分水、浞水、大坪、柏村、豐樂、都濡10個鄉鎮通二級公路,蕉壩、茅天、石朝、涪洋4個鄉鎮二級公路正在建設中,黃都、紅絲2個鄉鎮二級公路已納入規劃建設。從目前全縣交通路網看,主要是對外大通暢路網未形成,對內大循環路網薄弱,多數縣鄉道修建時間差,標準低,病害較多,存在安全隱患,特別是鄉鎮之間的循環路網不通不暢現象較為突出。

(一)高速路網:規劃高速公路182公裡,已建成43公裡,剩餘的未實施。務川至正安高速公路,務川境內27公裡,2015年建成通車;務川至德江高速公路,務川境內16公裡,2015年啟動,2018年9月建成通車。務川至道真高速公路,進入省高速公路加密規劃,全程50公裡,務川境內30公裡,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未啟動建設;務川至彭水高速公路,進入省高速公路加密規劃,列入與重慶互聯互通合作的重要項目之一,全長50公裡,正在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務川至南坪高速公路,進入省高速公路加密規劃,全長50公裡,務川境內19公裡,未啟動前工作;務川至沿河高速公路,全長40公裡,已進入貴州省「十三五」交通發展規劃,未啟動任何工作。

(二)國道路網:務川境內只有1條即:G352道角至當陽公路(原S303省道),全長88公裡,涉及石朝、都濡、丹砂、涪洋4個鄉鎮,已列入省、市實施計劃,分兩段建設其中,G352道角至務川藕塘段總投資約9.6億元,路基寬為8.5、10、24米,特大橋1座,隧道2道,於2017年4月開工建設,約完成投資3.5億元,目前推進極為不正常,都濡、丹砂境內已停工;G352務川藕塘至當陽段總投資7.1億元,路基寬按8.5、10、24、12米,於2018年1月開工建設,完成投資約1億元,目前推進緩慢,只有縣城至泗水段在動工外,其他路段基本未動。

(三)省道路網:省道規劃291公裡,已建成144公裡,還有42公裡正在實施中,其餘的裡程還未實施。S204浞水(塘口)至豐樂(新田)公路,全長99公裡,路基寬10米,涉及浞水、分水、硯山、鎮南、丹砂、都濡和豐樂7個鄉鎮,其中,浞水、分水和豐樂集鎮通道24米,從2014年12月開始分段建設,於2018年全線建成。S302蕉壩(麻青)至泥高(杜家溝)公路,全長80公裡,路基寬8.5米,涉及泥高、鎮南、丹砂、柏村、蕉壩5個鄉鎮,從2016年1月開始分四段建設,其中,S302巖子頭至柏村段,於2016年9月建成;S302巖子頭至杜家溝段,於2018年10月建成通車;S302蕉壩至柏村段,於2017年8月開工建設,目前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力爭2019年12月建成通車;S302麻青至蕉壩段,於2017年8月開工建設,目前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力爭2019年12月建成。S205當陽至棕杆橋公路,全長21公裡,路基寬10米,已開展前期工作。S301浞水(花園)至分水至茅天(後坪)公路,全長55公裡,進入省、市規劃,初步設想路基寬按8.5米設計,目前未開展前期工作。

(四)縣鄉道路網(含旅遊路):縣鄉道共799公裡,改造207公裡,還剩572公裡未改造。浞水至泥高公路,全長32公裡,三級標準,路基寬8.5米,於2016年8月開工建設,2017年10月建成通車。毛田至硯山公路,全長8.2公裡,三級公路,路基寬7.5米,2016年1月開工建設,2016年9月建成通車。蕉壩至茅天公路,全長12公裡,三級標準,路基寬8.5米,2017年8月開工建設,目前水穩已鋪設,現已停工。大坪至龍潭公路,全長2.4公裡,路基寬12米,2015年12月開工建設,2016年6月建成通車。山青路至杆子園公路,全長1.4公裡,路基寬12米,2016年1月開工建設,2016年9月建成通車。大坪至紅絲公路,全長36公裡,三級標準,路基寬7.5米,分兩段實施,2015年12月啟動,2017年建成通車。當陽至棕杆橋公路,全長27公裡,2016年1月開工建設,2016年9月建成通車。老虎巖至周家拗口公路,全長8公裡,2016年1月開工建設,2017年建成通車。通過通村通組公路改造縣鄉道80公裡。

   (五)通村通組路網:全縣通村通組公路共3047公裡,122個行政村和所有的建制村已通硬化公路,30戶村民組,部分20戶以下村民組公路已硬化。

二、行業管理現狀

(一)公路養護。按照省道省養、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管的原則,負責未接養的省道、縣道的日常管理養護工作,同時負責鄉道、村道養護技術指導和監管工作,目前全縣公路養護人員有1067人,基本實現全縣所有公路全部列入管養。

(二)道路運輸。負責全縣運輸行業的行政許可、審批和監管工作。目前,全縣有客運企業3家、旅遊分公司2家、維修企業29家、普通貨物運輸企業5家、二級駕校1家、三級駕校2家、摩託車培訓企業1家;一級客運站1個、公交首末站2個、客運乘車招呼站80個;有計程車142輛、公交車57輛、有長途跨省客運車輛21輛、旅遊車輛13輛,網約車60輛;有車輛維修企業29家,投入使用一級客運站1個。

(三)海事航務。負責水上行業的行政許可、審批和監管工作,重點是洪渡河3個庫區監管,目前有停靠點14個、旅遊碼頭2座、渡口船13艘、客船6艘、工作船3艘。


務川自治縣城鄉規劃建設情況


一、縣城規劃區

《務川縣城總體規劃(2018-2035修編已通過市級專家評審,省人民政府批覆。縣城規劃區面積58.42平方千米,建成區12.2平方千米,人口11.6萬人,2018年城鎮化率46%。

縣城區骨幹路網:已建成市政主要道路18條(丹砂東路2.2km,山青路3km,九天大道5km,縱一、二、三路3.1km,體育路1km,木家園大道2km,河濱北路1km,珍珠路1.5km,東升大道2.6km,丹砂西路1km,河濱南路2.4km,銀杏路1.8km,洪渡大道1km,體育路0.6km,木家園支路0.5km,外環東路6.5km),橋梁2座(米家山大橋、北路橋,洪渡大橋在建),城市道路達到35千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積達10平方米,配套路燈1860盞。萬人公共汽車擁有量已達11.58標臺,公交線網密度達到4.2km/km2,公交車站300米覆蓋率達76%,500米覆蓋率達92%,公共運輸機動化出行分攤率達32.2%。

房地產開發:全縣在務註冊建築企業共6家,入規入統4家(務川建築安裝公司、七冶洪投、貴州建工新宇、興之柯),目前共17個房地開發項目,入規入統有12個項目(碧桂園、九天幸福花園城、洪渡河畔、東郡華府、錦繡園、保元城市廣場、思州壹品、白金瀚宮、世紀東升新城、麒龍城市廣場、興之柯祥瑞華府、海鑫黔北印象)。全縣共建商品房882.16萬平方米,庫存商品房面積132萬平方米。建設公(廉)租房5131套,面積22.28萬平方米。實施棚改項目4個,改造5952戶,籌建安置房4235套。

城鎮供水: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2個(龍橋溪庫容量為98萬立方,沙壩水庫庫容量為1570萬立方),縣城供水水廠3個,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3.3萬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長度達到26千米,城市供水普及率達到98%

城鎮排水:規劃區內汙水處理廠2個(縣城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規模10000m3/d,達一級A排放、大坪汙水處理廠處理規模5000m3/d,達一級B排放),汙水主管網52.53千米。

基礎配套設施:生活垃圾填埋場1個(都濡高橋,設計容量4.8萬方,設計日處理55噸)。公共衛生廁所19座。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7.5%,面積437.0701公頃,其中公園綠地面積107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平方米。溼地公園一個(洪渡河溼地公園,1.58平方公裡)。休閒文化廣場4個(務星廣場、映星廣場、白金瀚宮廣場、政府廣場)。燃氣管網市政主幹網22.48公裡,通氣運行19.73公裡,小區樓棟支管18000公裡,覆蓋用戶3萬餘戶。

二、鄉鎮集鎮

鄉鎮集鎮總體規劃面積25.8平方千米,30戶以上的村莊1341個90846戶391584人。

供排水:鄉鎮汙水處理廠14座,實現全覆蓋,日處理規模8800m3/d。出水水質達一級B標。垃圾收運中轉站全覆蓋。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13個(鎮南大巖門大小水洞、柏村泥水坳、大坪硃砂溪、分水高簡、長溝、豐樂龍塘溝、涪洋木浪、紅絲化谷溪、黃都郎家溝、泥高蛤蟆井、石朝十溪溝、浞水梅古洞、神仙洞)在建集鎮供水水廠12個,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65萬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長度達到80千米,供水普及率達到95%。

小城鎮建設:省級示範小城鎮1個(鎮南),市級特色小城鎮4個(浞水、黃都、泥高、涪洋)。

傳統村落:傳統村落5個(馬拱坡、大竹、沈家壩、造紙塘、板場)「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村莊407個。


務川自治縣農業產業發展情況


全縣長效產業有:10萬畝、精品水果13.14萬畝、構樹1.5萬畝、核桃7.4萬畝、中藥材11.56萬畝(含香榧5萬畝)。短平快產業有:蔬菜18萬畝、辣椒12萬畝(0.6萬畝換種工程)、烤菸6.69萬畝、優質水稻9萬畝、高粱3.04萬畝、馬鈴薯21.36萬畝、大豆9.73萬畝、紅薯8.13萬畝等;存欄生豬12.78萬頭、牛7.39萬頭、羊8.83萬隻、家禽70.07萬羽。特色產業蝦蟹養殖0.2萬畝、中華鱘養殖10畝、稻田綜合種養2萬畝。

一、長效產業基本情況

茶葉。全縣已建成茶園10萬畝。主要分布在都濡、丹砂、大坪、豐樂、黃都、涪洋、鎮南、分水、浞水、茅天、蕉壩、紅絲12個鄉鎮(街道)68個村居。

精品水果。全縣共有精品水果13.14萬畝,產業覆蓋農戶2.8萬戶13.6萬人,其貧困戶8173戶4.1萬人。其中,李子4.5萬畝、柑橘3.7萬畝、桃子1.9萬畝、梨子1.4萬畝、柚子1.3萬畝、獼猴桃0.34萬畝。李子分布在除柏村鎮外的15個鄉鎮(街道),涉及87個村居;柑橘分布在除泥高、分水外的14個鄉鎮(街道),涉及61個村居;桃子分布在16個鄉鎮(街道),68個村居;梨子分布在除紅絲外的15個鄉鎮(街道)55個村居;柚子分布在除浞水、涪洋、泥高、硯山、分水外的11個鄉鎮(街道),涉及38個村居;獼猴桃分布在除蕉壩、柏村、鎮南、黃都、涪洋、分水外的10鄉鎮(街道)22個村居。

構樹。全縣構樹種植面積1.5萬畝覆蓋農戶5007戶25871人,貧困戶1421戶6177人。主要分布在都濡、丹砂、大坪、豐樂、黃都、涪洋、鎮南、泥高、分水、茅天、蕉壩、柏村、紅絲、石朝14個鄉鎮(街道)55個村居。

核桃。全縣已建成核桃7.4萬畝覆蓋農戶6349戶28470人,其中貧困戶1980戶8689人。主要分布在都濡、丹砂、大坪、豐樂、鎮南、泥高、硯山、分水、浞水、茅天、蕉壩、柏村、紅絲、石朝、涪洋15個鄉鎮(街道),涉及73個村居。

中藥材。全縣種植中藥材11.56萬畝,覆蓋農戶3488戶16373人,其中貧困戶1214戶5197人。其中,香榧5萬畝、金銀花1.1萬畝、黃柏0.82萬畝、艾蒿0.78萬畝、花椒1.8萬畝、銀杏0.65萬畝、鉤藤0.28萬畝、芍藥0.24萬畝、黃蜀葵0.2萬畝、杜仲0.13萬畝、黃精0.11萬畝、厚樸0.11萬畝、天門冬0.09萬畝、葛根0.06萬畝、杜仲牡丹0.06萬畝、白芨0.02萬畝、元胡0.02萬畝、重樓0.02萬畝、丹參0.01萬畝、黨參0.01萬畝、天麻74畝、太子參52畝、三七8畝、鐵皮石斛5畝。主要分布在16個鄉鎮街道(街道)83個村居。

二、短平快產業基本情況

蔬菜。近幾年我縣種植各類蔬菜(茄果、葉菜、莖菜、花菜、根菜等)每年累計種植面積在18萬畝左右。主要分布在16個鄉鎮(街道),涉及115個村居。

辣椒。全縣每年種植辣椒12萬畝,主要品種有朝天椒(遵辣系列,豔椒系列,卓椒系列,明椒9號),年產值約4億元,受益農產業覆蓋達10萬餘戶,覆蓋人口5萬餘人。已建成辣椒烘乾廠10座,日烘乾椒量達50餘噸;建成育苗大棚4.4萬平方米,參與種植、加工的企業、合作社共有110餘家。

食用菌。全縣食用菌面積約1500畝,覆蓋農戶244戶1120人,其中貧困戶87戶398人。主要分布在都濡、丹砂、豐樂、黃都、涪洋、蕉壩、柏村、石朝等鄉鎮(街道)38個村居。

烤菸。縣種植面積6.71萬畝,種植菸農2457戶,戶均畝數27.33畝,計劃戶均收購63.9擔。

水稻。全縣種植水稻約9萬畝,產業覆蓋農戶17210戶79449人,貧困戶5498戶25343人。主要分布在16個鄉鎮(街道),涉及108個村居。

高粱。全縣發展釀酒高粱約3.04萬畝覆蓋農戶6868戶34119人,其中貧困戶3427戶15203人。主要分布在都濡、丹砂、大坪、豐樂、黃都、涪洋、鎮南、硯山、分水、浞水、茅天、蕉壩、柏村、紅絲14個鄉鎮(街道)88個村居。

其他。散種馬鈴薯、大豆、紅薯、油菜、雜糧等其他作物,主要分布在16個鄉鎮(街道)。

、養殖業基本情況

生豬。全縣生豬存欄量12.78萬頭養殖戶數27840戶135327人,其中貧困戶10220戶45562人。主要分布在16個鄉鎮(街道)115個村居

羊。縣羊存欄量約8.83萬隻養殖戶數1434戶6662人,其中貧困戶651戶2900人。覆蓋16個鄉鎮(街道)86個村居肉羊養殖企業4家(江一公司存欄約7000隻,申吉美羊羊存欄約5000隻,建豐公司存欄羊約2000隻,宏牧公司存欄羊約2000隻);200隻以上500隻以下全縣約26戶;其餘規模約200戶,養殖規模在20隻,50隻,100餘只不等。

牛。縣牛存欄量約7.39萬頭養殖戶數19450戶97029人,其中貧困戶7390戶32970人。主要分布在16個鄉鎮(街道)111個村居

家禽。全縣家禽存欄量約70.07萬羽養殖戶數19401戶94672人,其中貧困戶7563戶34166人。分布在16個鄉鎮(街道)114個村居,

水產養殖(蝦蟹)等特色產業。縣發展稻田綜合種養2萬畝,特色產業養殖0.2萬畝、中華鱘養殖10畝。覆蓋16個鄉鎮(街道)72個村居。養殖戶901戶3863人,其中貧困戶402戶1862人。



務川自治縣工業發展情況



務川自治縣文體旅遊業發展情況



務川自治縣衛生醫療發展情況


醫療機構情況:全縣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共169所。其中:二級甲等綜合醫院1(縣人民醫院)、二級甲等中醫院1(縣中醫院)、縣中心血庫1所、鄉鎮(街道)衛生院15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精神病醫院1所、婦幼保健院1所、疾控中心門診部1所、民營醫療機構7(二級綜合醫院1所、二級專科醫院1所、一級綜合醫5)123個村衛生室、個體診所15家、醫務室2個。

床位情況:全縣醫療機構床位編制數為1495張,(實際開放床位數為1644張,其中,公立醫院875張、基層醫療機構459張、社會辦醫310張),每千人常住人口床位數5.1張。

醫療人員情況:縣鄉兩級醫療機構核定編制數1805名,實有1032人。其中,縣直公立醫院核定編制備案1279名,在編在崗506人,鄉鎮衛生院核定編制數526,在編人員405人;村衛生室人員核定編制數324人,現有281人(不含離崗村醫)。

全縣有註冊護士1241人,每千人常住人口擁有執業護士為3.82人。註冊執業(助理)醫師707,每千人常住人口擁有執業醫師2.18人。我縣基本建立了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幹,村級衛生室為網底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縣15個鄉鎮衛生院通過新、改、擴建等方式,整體面貌得到了明顯改善。98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基本完成,全部實行一體化管理。縣衛局(含計生協會):核定編制數45名,實有在崗人數55人(其中借用17人)。縣疾控中心:核定編制數35,實有人數28人(其中借用2人)。縣婦幼保健院核定編制數58,實有人數56人(其中借用1人)。縣中心血庫:核定編制數10名在編8人。全縣醫療機構核定編制數1805名,實有1032人(含昇輝醫院153人)。其中,縣直公立醫院核定編制數1279名(縣人醫院備案編制總量為750 名(含原有事業編制550名),縣中醫院備案編制總量為419名(含原有事業編制295名)、縣婦幼保健備案編制總量為110名(含原有事業編制58名),在編在崗506人,借用鄉鎮衛生院11人;鄉鎮衛生院核定編制數526,在編人員405人,在編在崗352人(衛局所屬事業單位佔用20人、縣級醫院佔用21人、鄉鎮政府佔用12人)。全縣村衛生室人員核定編制數324名,現有281人(不含離崗村醫)。

縣人民醫院: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始建於1937年,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和急救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愛嬰醫院,縣域基層胸痛中心,是全縣產兒科急救中心、院前「120」急救中心、體檢中心、採供血中心,是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是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醫藥院校的臨床實習教學醫院,是貴州航天醫院、浙江醫院對口支援醫院,是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醫聯體共建單位,是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技術指導、雙向轉診醫院。醫院核定床位編制450張,實際開放床位650人,人員編制450人,現有在職職工698人,衛生技術人員648人,高級職稱35人,中級職稱87人,碩士研究生2人,本科學歷321人,大專學歷203人。院區佔地面積2.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萬餘平方米。現設有16個臨床科室和9個醫技科室。2016年,醫院門急診21.1萬人次,住院出院2.94萬人次,手術5830臺次,平均住院日6.75天,業務收入(不含政府撥款)1.28億元;2017年門急診23.9萬人次,住院出院3.08萬人次,手術7117臺次,平均住院日6.83天,業務收入(不含政府撥款)1.53億元;2018年門急診27.9萬人次,住院出院3.2萬人次,手術10505臺次,平均住院日6.84天,業務收入(不含政府撥款)1.7億元;醫院每年對新入職員工進行完善的崗前培訓,定期對臨床科室員工進行相關工作制度培訓,確保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實。2018年,縣人民醫院通過二級甲等醫院覆審,成功創建胸痛中心和危重孕產婦、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及卒中中心,加強「醫療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計劃」重點學科建設,建設創傷中心,不斷完善急救服務體系,持續鞏固愛嬰醫院成果,加大人才引進及培養力度,提升醫療信息化水平,新開展了心臟介入手術、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等新業務新技術60餘項。

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項目 2015年10月正式啟動,項目佔地面積230畝,按三級綜合醫院標準規劃建設,設置床位800張,總建築面積18.5萬方,總投資7.7億元。一期工程自2016年1月1日開工,到目前已完成主體、裝修、機電設備安裝,達到投用條件。二期主體安裝工程完成90%,院區配套的一期項目道路管網、鋪裝、綠化基本完成,汙水處理工程主體建築完工,正有進行裝修及設備安裝,項目實施完成產值達5.5億元,由於建設資金缺口大,項目推進存在問題矛盾多,推進較為緩慢,經縣委政府加強項目調度,預計2019年10月可望完成搬遷。

縣中醫院。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中醫院始建於1983年,是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是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醫院佔地面積約為29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8800平方米。醫院的病床編制數為300張,實際開放床位數為326張,在職職工316人(在編 159人、招聘155人、企業2人),研究生學歷2人,本科學歷134人,大專學歷126人,中專學歷27人;正高職稱2人,副高職稱13人,中級職稱32人,初級職稱206人。專家團隊定期坐診。醫院設有15個行政科室,14個臨床科室,5個醫技科室。醫院目前擁有CTDRCRC臂、彩超、電子胃鏡、腹腔鏡、鈥雷射、麻醉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球分析儀等一批大型先進醫療設備30餘件。能基本滿足我院臨床業務需求。(醫院有萬元以上設備50件,10萬元以上32件)



務川自治縣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基本情況: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39所。幼兒園49所、教學點3所、小學58所、初級中學1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完全中學2所、高級中學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77887人。在園幼兒12793人、小學在校生31031人、初中在校生19503人,(其中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24人,小學91人,初中33人)、高中階段在校生14560人(其中普通高中學生11521人、中職學生3039人)。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4828人。幼兒園專任教師693人、小學專任教師1837人、初中專任教師1353人,其中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34人(小學25人,初中9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767人、中職專任教師178人。

學前教育情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94.56%,我縣主要以集團化辦園模式,通過質量提升項目、村級幼兒園改造,補充師資隊伍,充分利用集團龍頭園幫扶分園等方式來發展學前教育,目前,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強帶弱、共同發展」的工作格局

義務教育情況:2017年12月,我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校校達標,高質量通過了國家督導專家組評估驗收。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教育融資1.6億元購置教育教學設施設備,78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施設備配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全縣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校際間、區域間的學校布局更趨合理化。藉助上海奉賢區教育幫扶,累計實施村級小學改造暨「小而精、小而美」學校48所,農村教育短板得以彌補。

高中教育情況:務川中學於2009年成功申創省級二類示範高中,民族中學已於2017年成功申創省級三類示範高中,我縣成為具有兩個省級示範性高中的區縣之一,高考質量逐年提升,特別是2018年,600分以上人數151人居全市前列,一本上線729人,二本單獨上線1761人。

職業教育情況:2016年按照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追求目標,縣中等職業學校成功申創了省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教育結合市場需求,充分利用本地民族特色元素,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實現了教育與就業、與市場的有效銜接。

特殊教育情況:近年來,縣特殊教育學校以全縣特殊教育服務為載體,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內涵,通過創新管理,特殊教育得到了蓬勃發展,2015年全省特殊教育現場推進會上在我縣成功舉辦; 2018年我縣特教學校以「課程開發」為辦學特色,被評為首批省級10所特殊教育示範性學校之一。

項目實施情況:2016年以來,全縣教育系統實施學前教育項目、薄弱學校改造工程、旱廁工程等140所中小學幼兒園,實施單體項目270個,改(擴)建面積526707平方米,累計總投資90954萬元。

務川中學:成立於1940年春,前身為享譽黔北的「羅峰書院」,迄今已有七十餘年的辦學歷史。1982年,學校被貴州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重點中學,並正式授牌命名為「貴州省務川中學」。2009年,學校被貴州省教育廳評定為省級二類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2014年9月學校實現了整體搬遷。學校共有正式教職工321人,共有教學班93個,學生6600餘人。近年來,隨著學校學校管理的不斷加強和師資隊伍的不斷優化,學校的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也逐年穩步上升。特別是2018年高考,成績十分顯著,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數共計146人(其中理科53人,文科93人)。

民族中學:1999年由教育部立項建設,2002年經遵義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2012年,務川民族中學撤併初中部,成為一所獨立普通高中。歷經17年發展,學校已形成了健全的管理體系,學校佔地面積19.6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員工313人,學校先後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首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貴州省校園文化先進單位」「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項目學校」「貴州省健身氣功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2015年獲遵義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獎,2016年獲遵義市教育教學質量突出獎、英語學科團隊獎、文科綜合團隊獎,2017年獲遵義市教育教學質量突出獎。

中等職業學校:位於務川縣楊村新區珍珠大道旁,前身是務川職業技術高級中學。2007年8月,學校與黨校資源整合後成立務川職業教育培訓中心,2013年3月成為貴州省中等職業學校「百校大戰」項目學校之一,2013年4月根據省教育廳文件更名為務川自治縣中等職業學校,2016年9月成為省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2019年4月,成為全省五十所第一批「中職強基工程」項目建設學校之一。目前是集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於一體的綜合型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學校佔地面積260餘畝,在崗教職工182人。學校開設有學前教育、高星級酒店運營與管理、畜牧獸醫、汽車運用與維修,服裝設計與工藝、計算機應用六大專業。近年來,學校以省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為新起點,強化內涵建設,創新發展,弘揚仡佬民族優秀文化,努力建設民族特色校園,真正實現「職校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以此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城關中學:創建於1979年,原位於縣城北門菠蘿山下,務星橋頭。2014年秋縣委政府教育資源大調整異地搬遷到芭蕉灣原務川一中校址。學校佔地面積136畝,現有學生2952人,56個教學班,185名教職工。近年來,學校研發的校本教材有《語文知識樹》、數學《錯題集》和《一題多解》等;21名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指導獎。一大批優秀學生被國家、省、市名校優先錄取,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教育教學綜合管理先進單位、教研工作先進單位和六五普法先進單位。

縣慶中學:學校正式成立於2011年9月,位於務川縣新城區丹砂街道。學校在「求真向善」的辦學理念引領下,以「讓能走的孩子走得更遠,讓能跑的孩子跑得更快,讓能飛的孩子飛得更高」為育人目標,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學校佔地面積157畝,現有67個教學班,學生3850人,教職工276人。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教育追蹤調查研究基地,貴州省中小學學科教育滲透法制教育省級示範學校,貴州省健身氣功示範學校,遵義市五四紅旗團委,遵義市綠色學校,遵義市民族民間項目學校等。

思源實驗學校:是經縣委政府批准成立,香港言愛基金會捐資援建的一所全寄宿制公辦學校,學校於2014年12月破土動工, 2015年9月順利建校並開學。學校位於新城區九天大道3000米處,座落於風光奇秀、人傑地靈的洪渡河畔。學校佔地183畝,教學班50個,在校學生2656人,專任教師163人,1名校醫,本科學歷達90%以上。建校以來,學校先後榮獲「高端領軍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普十五綜合考核「先進單位」 「課堂教學改革示點校」「省級安全文明校園」等,在成功的路上,思源人一直都沒有停下追求進步的腳步。

第一小學:位於都濡街道書院路,創辦於清朝道光初年,取名敷文書院。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經擴修後改名為羅峰書院。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又改為高等小學堂。1941年,內增設立務川初級中學。1958年,務川中學遷入芭蕉灣新校區,後復辦務川縣實驗學校。從1958至2002年,學校因政治、文化、城鎮發展的諸多因數的影響,先後更名為「務川師範附屬小學」、 「務川環城小學」、 「務川東方紅小學」「務川縣十年制學校」等,幾度遷址,幾度更名。2003年,為適應當今教育的發展,縣政府又將學校更名為「務川自治縣第一小學」,與「務川實驗學校」並用。學校校園佔地面積僅有14000多平方米,學校現40個教學班,學生2535人,專任教師105人,現已開通校園區域網路,啟動了家校通網絡,家校管理日趨規範。

第二小學:學校始建於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是務川第一間官辦小學,因各種原因和辦學的需要,2003年更名為務川自治縣第二小學。學校佔地面積9580平方米,現有46個教學班,2600餘名學生,有職工134人。多年來,學校秉承優良傳統,緊緊圍繞「讓學生健康快樂,讓教師體現價值,讓學校充滿活力」的辦學目標,先後獲得了 「全國國防教育特色示範校」「貴州省學校藝術教育先進集體」「省交通安全文明學校」等,在各種文藝比賽、學科競賽中均獲獎眾多等榮譽,碩果掛滿枝頭。

第三小學:學校始建於2008年,現有59個教學班,在校生3224人,職工140人,學校佔地面積59363平方米,生均16.64平方米。學校先後被評為「關愛明天、普法先行」全國先進示範學校、貴州省「平安學校」「文明單位」「全市環保先進集體」「遵義市十佳校園」等150多項榮譽稱號。展望未來,全體三小人將承載著特色辦學理念,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第四小學:坐落在縣城丹砂街道公安支路,前身為縣實驗學校銀杏園校區,開辦於2016年9月,2019年1月正式獨立辦學為第四小學。學校佔地面積148畝,專任教師103人,在校學生2638人。學校環境優美、生態綠色、功能齊全、設備先進、課程科學、教學豐富,學校以「明志教育」為主題文化,以銀杏為精神載體,是一所向著一流示範發展的學校。

特教學校:學校始建於1999年,2012年6月,學校搬遷到現在校區,學校現有佔地10畝,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40人,11個教學班,有教職工42人,學校開發了17本校本教材。學校先後評為「貴州省特殊教育先進集體」「貴州省優秀少先大隊」「遵義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市安全文明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2015年學校成功承辦了全省特殊教育現場推進會, 2018年,石慧芬老師被評為全國人大代表,學校成功進入省級特殊教育示範學校的行列。

中心幼兒園:創建於1952年,2017年10月9日隨著新園區的建成開園,分為了羅峰園和丹砂園兩個園區。兩園共有幼兒893人,在崗教職員工147人。羅峰園位於務川縣城老城區書院路,全園佔地面積3130平方米,辦園理念:童心、童話、童趣、童夢;丹砂園坐落於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河濱支路,佔地面積15999平方米,課程理念為放童心飛翔,待夢想綻放。

浞水中學:原名務川第二中學,學校創建於1956年9月。自1971年學校開辦高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各級管理幹部和各行各業傑出人才。
學校佔地面積83.6多畝,另有108畝的科普實驗基地。學校現有教職工128人,學生1588人。近年來,學校狠抓藝體特色教育,學校加大加強內部管理,優化教師組合,形成良好的校風、師風和學風。


務川自治縣民政事業發展情況


社會救助情況:2019年農村低保標準4080元/年/人,保障14269戶35057人;城市低保標準590元/月/人,保障2262戶7618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戶1851戶678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與城鄉低保重合率為71%。特困供養標準767元/月/人,1至6月累計發放特困供養金495.37萬元(其中護理費110.80萬元),保障特困人員846人,集中供養388人,其中,城區中心敬老院95人,務川精神病院29人,各鄉鎮敬老院264人,集中供養率46%。1至6月累計發放臨時救助資金220.04萬元,救助285戶1201人。

敬老院基本情況:共有敬老院有13所,床位數836張,管理服務人員60名。縣城區中心敬老院,位於丹砂街道珍珠社區,建築面積    4800平方米,床位160個,總投資690萬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95人,管理服務人員22名,醫養結合試點正式運行;豐樂鎮敬老院,位於豐樂鎮豐樂社區,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床位18個,總投資240萬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18人,管理服務人員3名;涪洋(黃都)片區敬老院,位於涪洋鎮前進村,建築面積3720平方米,床位160個,總投資688萬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82人,管理服務人員15名;鎮南鎮敬老院,位於鎮南鎮同德社區,建築面積989平方米,總投資240萬元,床位46個,集中供養特困人員23人,管理服務人員3名;硯山鎮敬老院,位於硯山鎮硯山社區,建築面積850平方米,床位38個,總投資240萬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12人,管理服務人員2名;浞水鎮敬老院,位於浞水鎮滄浪社區,建築面積1789平方米,床位68個,總投資320萬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27人,管理服務人員4名;茅天鎮敬老院,位於茅天鎮紅心社區,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床位54個,總投資240萬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19人,管理服務人員3名;柏村鎮敬老院,位於柏村鎮中心社區,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床位54個,總投資240萬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20人,管理服務人員4名;泥高鎮敬老院,位於泥高鎮泥高社區,建築面積1347平方米,床位60個,總投資273萬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31人,管理服務人員6名;分水鎮敬老院,位於分水鎮紅明村,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床位40個,總投資240萬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10人,管理服務人員2名;蕉壩鎮敬老院,位於蕉壩鎮蕉壩社區,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床位46個,總投資240萬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7人,管理服務人員3名;紅絲鄉敬老院,位於紅絲鄉先進村,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床位32個,總投資240萬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11人,管理服務人員2名;石朝鄉敬老院,位於石朝鄉浪水村,建築面積1789平方米,床位44個,集中供養特困人員4人,管理服務人員1名。

養老服務情況:全縣80周歲及以上老人6926人,其中,100歲及以上老人12人。高齡補貼標準為80周歲及以上補貼50元/月/人、90周歲及以上補貼100元/月/人、100周歲及以上補貼200元/月/人,空巢老人5422人。

養老服務機構11個,床位數1610張。老年養護院(在建),位於都濡街道接管坪村大塘組,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床位數200張;東昇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位於都濡街道東昇社區,建築面積750平方米,床位數5張;山青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在建),位於大坪街道山青社區,建築面積840平方米,床位數5張;柏村中心社區農村互助幸福園,位於柏村鎮中心社區,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床位數2張;大坪甘禾社區農村互助幸福園,位於大坪街道甘禾社區,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床位數2張;鎮南社區農村互助幸福園,位於鎮南鎮鎮南社區,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床位數2張;硯山社區農村互助幸福園,位於硯山鎮硯山社區,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床位數2張;浞水鎮石筍村農村互助幸福園,位於浞水鎮石筍村,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床位數2張;汞礦社區農村互助幸福園,位於丹砂街道汞礦安置房,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床位數2張;樂活苑養老服務中心(民營、在建),位於都濡街道接管坪村大塘組,總投資1.2億元,建築面積29160平方米,床位數1000張;昇輝康養中心(民營),位於丹砂街道楊村社區,總投資1.369億元,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床位數388張。

基層政權與社區建設情況:全縣有3個街道、11個鎮、2個鄉,42個社區、81個村。農村社區建設覆蓋率、和諧社區創建達標率、村(居)務公開達標率4項小康指標達標率實現100%。

區劃地名情況:全縣命名街3條、大道25條、路110條、巷8條、小區31個;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完成詞條數6212條;申報地名詞典目錄256條、地名故事5個。

社會組織情況:登記成立社會組織71個,其中,社會團體49個,民辦非企業單位22個。單獨組建社會組織黨支部26個、組建社會組織聯合黨支部5個、派駐黨建指導員1個,共有黨員約180人。

殯葬改革情況:2018年4月15日起,縣域內火葬區域全覆蓋,實現了遺體火化、骨灰入公墓、不帶棺材入葬3個100%。天景山殯儀館火化場:位於都濡街道接官坪社區,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2014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佔地面積50畝,設悼念廳8個,有殯儀服務從業人員48人。天景山經營性公墓:位於都濡街道接官坪社區,佔地面積115畝,有3000多個墓穴。全縣建有農村公益性公墓306個,其中集鎮公募16個,村級公募290個,有墓穴月24000個。

社會福利情況:全縣有留守(困境)兒童8321人,發放平安手環6500個,建童伴媽媽項目示範點5個;有孤兒104人,基本生活保障補助標準為1000元/月/人;享受殘疾人生活補貼3817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3018人;全縣建有福彩銷售站點22個,中福在線銷售大廳1個。


務川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現狀


一、省級計劃下達情況。按照《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指揮部關於調整下達貴州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和計劃任務的通知》(黔遷指發〔2018〕20號)文件,下達我縣「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任務10個,安置搬遷群眾任務4228戶19559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7453人)。其中:2016年建設安置點8個,安置2074戶9767人;2017年建設安置點1個,安置1904戶8586人;2018年建設安置點1個,安置250戶1206人。另外,我縣自我加壓,與遵義市新蒲新區對接,從極貧鄉鎮石朝鄉搬遷至新蒲55戶250人。

二、工程建設完成情況。2016年度新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8個,具體為大坪工業園區縣城安置點及紅絲、石朝、柏村、黃都、分水等7個鄉鎮安置點,工程驗收、決算、審計等程序已全面完成。2017—2018年度安置點工程主體建設和配套基礎設施已全部完成,並通過竣工綜合驗收,現進入工程決算審計階段。

三、搬遷入住完成情況。2016—2018年,我縣全面完成4283戶19809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搬遷入住工作,其中:2016年度實際搬遷2074戶9767人(縣城大坪工業園區安置點1028戶4855人;黃都鎮中心村安置點277戶1329人;分水鎮安置點228戶1104人;紅絲鄉先進村安置點123戶557人;柏村鎮安置點333戶1524人;石朝鄉安置點52戶259人;高峰村安置點21戶83人;高峰安置點12戶56人)。2017年度實際搬遷入住1959戶8836人(縣城二期安置點1904戶8586人,跨區安置到遵義新蒲新區55戶250人)。2018年度搬遷入住250戶1206人。

四、舊房拆除及復墾復綠情況。全縣「十三五」期間搬遷入住4283戶,其中應拆除舊房3972戶。目前已完成舊房拆除3946戶,拆除率99.34%。復墾3946戶,復墾面積600.8畝。已完成3758戶復墾獎勵資金兌付工作

五、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嚴格按照《易地扶貧搬遷資金封閉運行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黔遷領發〔2016〕2號)規定,實行資金封閉運行和管理。農戶自籌資金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2000元,同步搬遷非貧困人口人均10000元收取。2016—2018年度我縣應到位資金116306.8萬元(中央資金13962.4萬元、省級統籌資金97795萬元、農戶自籌資金4549.4萬元),實際到位資金114287.53萬元(中央資金13261.6萬元、省級統籌資金96662.9萬元、農戶自籌資金4363.03萬元);累計支出資金109881.16萬元(中央資金13261.6萬元、省級統籌資金94609.92萬元、農戶自籌資金2009.64萬元);結存資金4406.37萬元(其中省級統籌資金2052.98萬元、農戶自籌資金2353.39萬元),為2016-2017年度項目房屋主體和附屬設施工程質量保證金等。



相關焦點

  • 務川自治縣涪洋鎮衛生院DR診療儀競爭性談判結果公示
    務川自治縣政府採購中心(招標代理機)構受務川自治縣涪洋鎮衛生院(採購單位)的委託,於2015年08月24日對DR診療儀採購項目進行競爭性談判採購。現就本次採購的中標結果公告如下:一、採購人名稱:務川自治縣涪洋鎮衛生院二、採購項目名稱:DR診療儀三、項目編號:WCC2015-116號四、項目序列號:116五、採購方式:競爭性談判六、採購公告日期及媒體:    1. 採購公告日期:2015年08月13日    2.
  • 務川,中國兩個仡佬族自治縣之一,無數喀斯特景觀等待發現
    務川,為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遵義東北部,人口45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6%,是中國兩個以仡佬族為主體民族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另外一個是道真縣。來務川旅遊,其中一個看點就是體驗仡佬族的風俗。
  • 務川實施自然能提水項目
    近年來,務川自治縣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工作主線,搶抓上海對口幫扶機遇,在全省率先成功實施自然能提水項目,有效解決了4個貧困村609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為全省的高原喀斯特貧困地區解決高山群眾飲水難題、掃清產業發展缺水障礙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的經驗。
  • 內鄉縣情簡介
    原標題:內鄉縣情簡介 內鄉古稱菊潭,位於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陽盆地西沿,自古就有「守八百裡伏牛之門戶,扼秦楚交通之要津」和「東接宛鎮、南矚荊襄、西帶丹江、北枕嵩邙」之說。自然地貌為「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
  • 貴州務川:扶貧車間進小區 就近就業增收入
    12月11日,在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縣城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工人在一家製衣生產車間工作。近年來,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積極落實就業扶貧車間創建政策,鼓勵、支持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據統計,全縣6個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共有31個扶貧車間入駐,為2000多名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
  • 務川:來務川研學旅遊,體驗仡佬民族風情
    近日,來自仁懷市的170多名孩子走進務川自治縣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開展為期15天探索仡鄉大地的研學之旅,感受仡鄉大地深厚的民族韻味,體驗民族風情。在務川研學基地足球場,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體驗仡佬族傳統體育項目——打篾雞蛋。它融合了體育和娛樂為一體,集慶禮與競技於一身,充分反映了仡佬族豐富而獨特的民族文化。
  • ...從辦公室走向希望的田野丨務川自治縣泥高鎮竹園村幫扶幹部田海東
    我叫田海東,是遵義市務川自治縣洪投公司國資部的一名職工。2018年3月18日,按照組織要求,我來到務川自治縣泥高鎮竹園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 到村之前,我是從事企業工作的,毫無基層工作經驗。到村裡的第一天晚上,村幹部帶著我去開群眾會,會議只進行到一半場面便一頓混亂。
  • 解水困·奔小康|務川:水往高處流 脫貧不用愁
    不用電、不用油,只通過水流落差將飲用水輸送2公裡,提上垂直落差739米的高山,一舉解決9個村民組的飲水困難問題,村民再也不用走幾個小時背水喝了……這是務川自治縣紅絲鄉上壩村自然能提水項目給高山地區群眾帶來的福利。
  • 品仡佬和合文化 遊最美遵義務川
    12月26日,遵義市冬遊醉美遵義「尋仡佬之源·享樂活務川」冬季營銷推廣活動在務川自治縣龍潭古寨九天水榭舉辦。遵義市旅遊局及各縣市區文體旅遊局相關領導、國家A級旅遊景區相關負責人、演藝人員、遊客400餘人參加活動。
  • 務川丹砂,你知多少~~
    2018年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務川自治縣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務川境內汞礦遺址進行了調查。據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館員楊偲介紹,此次針對務川汞礦進行的考古,發現了礦冶遺址、古墓葬、古道路、相關建築遺址及近現代工業遺產等各類遺存。  礦冶遺址包括礦洞、土法鍊汞灶、淘砂池等遺蹟,分布範圍廣,從務川北部的紅絲鄉趕子水汞礦點至南部豐樂鎮田家坪汞礦點,均有大量分布。
  • 務川煙花爆竹「打非治違」走進「遵義應急」在線直播間
    務川煙花爆竹「打非治違」走進「遵義應急」在線直播間 11月18日,務川自治縣安委辦副主任、應急局副局長申秋紅走進FM94.1「遵義應急在線」直播間,就務川煙花爆竹打非治違工作開展作互動直播。
  • @務川人,新的政務服務大廳即將為您服務!
    10月14日,記者從務川自治縣營商環境建設局獲悉,為進一步提升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務川自治縣新政務服務大廳將於2020年10月15日正式啟用運行。▲務川自治縣新政務服務大廳中心配置有電子顯示屏、觸摸查詢機、人臉考勤機等現代辦公設施,並設立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區、等待休閒區、投訴舉報區等便民服務區域。同時,為了在搬遷期間對群眾辦事造成不便,可以致電諮詢電話:0851-25623700。
  • 務川自治縣文體旅遊局職能職責
    務川自治縣文體旅遊局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市委、縣委關於文化、旅遊、廣播電視、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文體旅遊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 遵義務川:山海相牽結碩果攜手共進奔小康
    2013年以來上海市奉賢區對口幫扶務川自治縣,三批援黔幹部紮根務川、情系群眾,結下山海情緣。研學基地推動產業化發展2020年11月,務川喜獲又一張全國性名片,經全國研學旅行基地認定委員會研究決定,批准務川青少年研學旅行基地為全國研學旅行基地。
  • 用「驚天雷」非法炸魚 務川這5人被民警當場逮住
    近日,務川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對被告人劉某某等5人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一案,依法出庭支持公訴。鑑於5名被告人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認罪認罰,並主動購買魚苗增殖放流,修復生態環境,檢察官對5名被告人提出從輕處罰並判處緩刑的量刑建議,得到法院全部採納。
  • 務川:「八個聚焦」「五個突出」推進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
    先後出臺了《關於強力實施文旅引領戰略的決定》《務川自治縣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配套了資金、用地、人才、招商等30餘項優惠政策。成立以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旅遊發展規劃委員會,統籌編制了《務川自治縣全域旅遊規劃》《務川自治縣旅遊扶貧專項規劃》等, 實現旅遊規劃與交通、土地、環保等規劃深度融合。
  • ...副業」變「主業」丨務川自治縣紅絲鄉上壩村駐村第一書記苟長海
    我叫苟長海,是貴州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遵義審計中心選派到務川自治縣紅絲鄉上壩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經過市場調研,務川的蜂蜜在市場上有著很好的口碑,市場需求量大,很有發展前景。當時我就想,如果能把蜂蜜產業發展起來,老百姓會獲得很大的實惠。
  • ...過上美好新生活丨務川自治縣石朝鄉高峰村村民符治平
    我叫符治平,是遵義市務川自治縣石朝鄉高峰村大壩組的村民。像我這樣的家庭,要不是政策這麼好,就沒有我今天的好日子。以前的日子,原本是不錯的,2010年修了新房子,孩子成績也不錯,送他們上大學成了我們夫婦最大的願望。
  • 「我的扶貧故事」手繪地圖記錄扶貧故事丨務川自治縣柏村鎮長腳村...
    一張A4紙,39戶人家的位置和名字,這是我到貴州遵義市務川自治縣柏村鎮長腳村後所分配到的新房組的手繪地圖,每每看到它,就想起了參加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見證了這場偉大勝利。   我叫王迎春,是中國聯通公司務川分公司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自願加入到了脫貧攻堅隊伍,來到了柏村鎮長腳村成為了一名「2+N」幫扶幹部。到村以後,村裡幹部告訴我,要想工作開展得走,你必須對每戶的基本情況了如指掌。
  • 務川開展古茶樹和老鷹茶樹資源調查
    為切實加強古茶樹保護,促進古茶樹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新年伊始,務川自治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立縣古茶樹和老鷹茶樹資源調查工作組,制定《務川自治縣古茶樹和老鷹茶資源調查工作方案》《務川自治縣古茶樹和老鷹茶資源調查技術方案》,從元月初開始到3月底,由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局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2個調查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