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臺北女子足球隊深圳首戰先發11人合影。(王思羽 攝)
本屆大運會的女子足球賽事中,中華臺北隊雖未成功晉級八強,但卻展現了優良的精神風貌和戰術素養,為大運會的女足賽場平添了一絲清新活力。比賽中,姑娘們清晰的戰術組織、細膩的傳接配合以及頑強的拼搏精神更是贏得了大陸球迷的熱情支持和由衷讚賞。日前,中華臺北隊女足主教練呂桂花率3名球隊主力成員接受了本網記者專訪,講述起海峽另一邊的足球故事。
球場姐妹共筑後防鐵閘
她們是中華臺北隊的後防搭檔,更是一對親生姐妹。姐姐林瓊鶯與妹妹林曼婷自小一起學足球,一同步入高中體校,直至今日攜手代表中華臺北隊徵戰大運會。利用隊內「長者優先」的便利條件,姐妹二人在挑選號碼時分別選擇了自己鍾愛的9號和19號,身披著標準的前鋒號碼,在球場上構築起中華臺北隊的後防鐵閘。
用林曼婷自己的話說,後衛通常都是「挨打」的。在本屆大運會的首場女足比賽中,林曼婷就在奮力封堵對方傳中時,被球狠狠擊中臉部,倒地後的她鼻血直流,只得立即到場邊治療。「被打中的那一下真是超疼的,倒地後發現在流血就緊張得什麼痛都忘記了。作為後衛總要上前封堵對方進攻,這樣的情況多少難免。」林曼婷說。
女生都是愛美的,踢球的女生也不例外。對此,姐姐林瓊鶯就有明確的「接受尺度」。「比賽中,對手可以打我的其他部位,就是不能打到我的臉,因為我要靠臉吃飯。」林瓊鶯笑著說。
或許是因為對自己的面部注意加以保護,林瓊鶯的臉從沒在球場上受過傷,但她卻遭遇過一次險些斷送其足球生涯的傷病。一次在澳洲比賽時,她在拼搶中受傷下場,賽後被診斷為十字韌帶斷裂。一般情況而言,如此嚴重的傷病需要修養一年方能痊癒,但是好強的林瓊鶯硬是在休息四個月後,就纏著厚厚的繃帶「威逼」教練、隊醫派己出徵,繼而登場參賽。雖然現在已無大礙,但回想起來,林瓊鶯承認當時所冒的風險極大,倘若反覆受傷將不是休養一年的問題。「那時是『大專杯』的校際比賽,作為隊長,我只想為球隊盡一份力,根本沒考慮自己的傷有多嚴重。也是因為太熱愛足球吧,當時心裡只想著,就是死也要死在球場上。」
奮戰大運力抗歐美列強
儘管已經時隔多日,但是回想起小組賽最後一戰負於加拿大,痛失出線權的情景,姑娘們的臉上還是浮現著些許惆悵。隊長林瓊鶯表示,早在大運集訓前,大家就憋足勁,要為中華臺北女足爭口氣。但是結果真的很遺憾,每場比賽都是差一點點。林瓊鶯甚至埋怨自己,在場上時為何沒有拿出更多勇氣,做得再好一點。
為結果感到難過的不是只有林瓊鶯,球隊主力「後腰」餘秀菁告訴記者,輸掉比賽後大家集體坐在更衣室裡,低著頭,一言不發。主教練要大家忘記前一場重新再來,沒有進前八,目標就直指第九。
此後的比賽中,中華臺北隊果然越戰越勇,9至12名爭奪戰的首場便以3比0輕取身高、力量遠勝自己的愛沙尼亞隊。
據隊員們介紹,中華臺北女足以往的比賽幾乎都是對壘亞洲球隊,能與歐美球隊同場競技的機會少之又少,大家的取勝欲望也尤其強烈。「真的很想贏他們。歐美球員身體素質、技術特點跟我們很不一樣。比賽中很想證明我們也能跟歐美球隊一爭高下。身高、力量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球場上照樣能贏你。」隊員們告訴記者。
克服萬難堅守足球夢想
在臺灣地區,女足名將周臺英素有「球後」之稱。「一代球後」不僅球技精良,更開啟臺灣女足運動員出洋踢球的時代。可是此後的20餘年間,臺灣地區再沒有球員「走出去」,直到坐在記者眼前的三位姑娘為了追逐自己的夢想,只身前往異鄉打拼,時間的「緊箍咒」才被打破。在相關人士的牽線搭橋下,林瓊鶯、林曼婷、餘秀菁曾分赴澳大利亞、西班牙和日本參加當地女足聯賽。
談及未來發展,三位女將各有規劃,但誰也割捨不下深愛的足球。就讀於臺灣體院競技系的林瓊鶯目前已在職訓學校擔任實習教師,希望未來成為體育教師,直至考取足球教練帶隊出賽。妹妹林曼婷的最大理想仍是赴海外踢球,但首先需要確保學業,以備將來考取教練資格。餘秀菁的未來首選也是出洋踢球,一旦沒有機會則會轉而試考研究所,以便像現在一樣,一邊讀書一邊繼續踢球,下屆大運會也好捲土重來。
針對球員的發展走向,主帥呂桂花告訴記者,臺灣的足球環境很不理想。在臺灣,球員要想踢球就必須讀書,因為臺灣的球隊都在學校裡。以餘秀菁為例,如果離開現在就讀的臺灣師範大學,就會沒有球隊可以踢,唯有繼續念書才能邊讀邊踢。
在被問及未來是否願意來大陸參加女足職業聯賽時,球員們紛紛表示,如果有機會,當然願意來試試。
透過車窗眺望大陸發展
大運村應該不是很繁華的地方,說不定還是建在有些荒涼的鄉下,周圍長滿雜草……這是林瓊鶯抵達深圳大運村之前所做的一番猜想。然而,當大巴駛下高速公路,大運村及周邊場館的巍峨壯麗著實令她吃了一驚。「跟臺北的鄉下超不一樣的,很羨慕這裡的良好環境和場館設施。」林瓊鶯十分感嘆。
雖然年紀輕輕,3位姑娘卻全都不是第一次來到大陸,林曼婷與餘秀菁甚至不是第一次來深圳。為了各種賽事奔波各地的日子裡,上海、重慶、深圳、無錫都跑過。「大陸真的越來越繁華,間隔一段時間再來,就會感覺到生活品質的不一樣。」姑娘們告訴記者。
儘管頻繁往來於各大城市,但比賽日程的繁忙、緊湊往往迫使隊員們打完比賽就要走,始終無暇在各地多做停留。無論身處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還是富麗奢華的時尚都市,姑娘們只能透過大巴窗口,「窺探」窗外風景,難以親身觸碰大陸城市的美麗繁華。
據球員們介紹,此次深圳大運中,球隊隔天便有一賽。大家每天訓練、開會、比賽、療傷忙不停。所有比賽結束後,次日一早便要啟程返鄉。想要逛逛深圳,為親友捎些禮物的希望恐怕又將化為泡影。對此,主教練呂桂花表示,十分希望未來再與大陸球隊進行交流比賽,責任不是如此重大的比賽或許會讓大家稍感輕鬆,更能安排一天賽後觀光,讓全隊好好瀏覽一下深圳這座創意之都。
讓中華臺北隊球員念念不忘的還有大陸球迷的熱情、友善。隊長林瓊鶯坦言,首場比賽時,轉身面對主看臺的那一刻不禁發出感嘆:哇!這麼多人。「這裡的球迷真的好熱情,幾場比賽一直為我們加油,真的很感動。特別是在進球之後,有了觀眾的加油聲就想再來一次。」(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