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窗即可測量居民體溫的無人機紅外測溫技術靠譜嗎?

2020-12-21 電子發燒友

開窗即可測量居民體溫的無人機紅外測溫技術靠譜嗎?

站長之家 發表於 2020-12-20 12:19:29

如今,無人機已經不再是一個玩具,在抗疫中,這些「身材嬌小」的小小機器人處處可見,運送物資的隊伍中有它們的身影,疫情宣傳它們更是走在前線,甚至在偏遠農村地區的上空,也可以聽到無人機喊話,播放宣傳內容。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些小區開始採用無人機紅外測溫,只需要在小區上空盤旋一圈,居民開窗即可配合,為居家隔離的居民進行體溫測量,採集體溫數據。

據悉,這些無人機大多裝備了紅外線測溫設備,可以遠距離檢測行人的體溫,因此不需要人員接觸,避免了居民擔心的交叉感染,受到大多數居民的歡迎。據高明公安抖音號發布的視頻顯示,當居民提問超過37度時,無人機會發出警報,通報異常體溫數據信息,工作人員可據此採取進一步行動。

無人機一次飛行時間大概在40分鐘左右,可以連續更換電池,以保證長時間工作。根據測算,無人機在百米高空可以覆蓋半徑為500米的範圍。

測溫到底有沒有準頭?

這種做法看起來很實用也很方便,之後不少小區爭先採用無人機進行居家隔離測溫。然而,無人機測溫精準度卻被網友質疑了。有一些眼尖的網友發現,視頻中出現的測溫無人機,其中就有大疆六軸御Mavic 2 行業版,而這種解析度的紅外機芯,加上探測距離,噱頭大於實用,達不到0.5甚至是0.3度的精度。另外,目前常見的測溫機芯,搭配黑體,基本可以達到0.3度精度,不用黑體基本就是0.5度,商場火車站也是採用這種紅外測體溫的方法。

註:黑體:在熱力學中,黑體舊稱絕對黑體,是一個理想化的物體,它能夠吸收外來的全部電磁輻射,並且不會有任何的反射與透射。隨著溫度上升,黑體所輻射出來的電磁波與光線則稱做黑體輻射。在室溫下,黑體放出的基本為紅外線,但當溫度漲幅超過了百度之後,黑體開始放出可見光,根據溫度的升高過程,分別變為紅色,橙色,黃色,白色和藍色。當黑體變為白色的時候,它同時會放出大量的紫外線。

對於網友的質疑,我們來看圖說話。

從上圖御Mavic 2 行業版雙光版紅外相機的技術參數可以看出,這款無人機的測溫精度誤差可達±5-10%,也就是±0.05-0.1℃,而人體是否發燒的範圍為1-2℃。理論上來說,這款無人機測溫精度其實是可以用於體溫檢測的,精度也不會差很多。因此,如果採用的紅外設備技術過硬,是可以精準測量人的體溫的。

無人機測溫背後技術原理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對於這個結果半信半疑,因為畢竟不是所有無人機都能達到專業的標準,並好奇無人機測溫背後的技術原理究竟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前幾日,曠視科技備受關注的AI測溫方法原理,實際上與無人機測溫有異曲同工之處,同為遠距離測量溫度,而不同的是曠視科技的方案加入了AI算法和技術。相同之處是,兩者都是通過鎖定目標對象額頭位置+利用熱成像攝像機和紅外線測溫方法對額頭進行精確測溫。

據悉,曠視的AI測溫方案將地鐵設定的溫度為37.2 ℃(按照目前公共場所溫控標準),當大於等於這個溫度時,儀器就會發出警報聲,現場負責安保工作的工作人員會對疑似高體溫者進行人工的二次檢測。

此次引發人們關注的無人機測溫,實際上就是配備了紅外熱像儀設備的無人機進行非接觸式遠距離測溫的問題。

我們了解到,溫度測量可以分為兩類——接觸式和非接觸式。接觸式熱電偶、RTD和溫度計在溫度測量應用中最為普遍。由於測量的是它們自身的溫度因此它們必須接觸目標,它們的響應相對較慢,但價格比較便宜。非接觸式溫度傳感器測量目標發射的紅外線能量,它們響應快,通常用來測量移動目標或間歇性目標,真空中的目標,以及測量由於惡劣環境、結構限制或安全隱患而無法接近的目標。它們的成本較高,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們的成本與非接觸式設備相當。

很多人對紅外線測溫原理並不清楚,因此會覺得非接觸式測量往往不準確。但實際上,這種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因為目前紅外熱像儀技術已經相對比較成熟,紅外熱像儀作為非接觸型測溫工具,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很方便的測溫方式。

但是也正是由於其非接觸式的測溫方式,導致其測溫的準確性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被測物體的輻射率、紅外熱像儀的空間解析度、紅外熱像儀測溫範圍的設定、環境對紅外測溫工作的影響,等等,所以一般紅外熱像儀的精度在±2℃,如果用於人體測溫,只能測量人體表的溫度。而人體表的溫度是有個體差異的,而且同一個人在不同狀態下體表的溫度也是有差別的,也就是說它不如水銀溫度計的精準度高,比如你的體溫是37℃,如果測出了38℃,這樣後果可想而知。

關於熱成像及紅外溫度傳感器的測溫原理,熱成像是當前最簡單、有效的一種非接觸式溫度測量方法,而紅外成像的基本原理是紅外熱效應。

簡單來說,這是因為具有一定溫度的物體,都會產生熱輻射。溫度越高,輻射的總能量也就越大。紅外線輻射的發現背後,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666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發現了紅外線輻射,通過讓白色光透過玻璃稜鏡,將白色光束分解成彩虹的顏色,從陽光中分離出電磁能量。

1800年,英國天文學家兼音樂家威廉·赫歇爾爵士進一步測量了每種顏色的相對能量,並發現了可見光以外的能量。

20世紀初,普朗克、史蒂芬、玻爾茲曼、維恩和基爾霍夫進一步確定了電磁波譜的活動,並且發展了用來確定紅外線能量的定量數據和方程式。

這項研究使人們有可能利用基本黑體輻射曲線確定紅外線能量。溫度高於-273˚C的物體輻射出的能量數量與其溫度的四次方成比例。

黑體輻射概念是紅外線測量法的基礎。然而,術語"發射率"為這些基本物理定律增加了變數。發射率衡量灰體(非黑體)放射出的熱輻射量與相同溫度的黑體的熱輻射量之比。(灰體指在所有波長具有相同光譜發射率的物體;非灰體指發射率隨波長而改變的物體,例如鋁。引用自《傳感器雜誌》)

一般的熱輻射,主要靠波長較長的可見光和紅外線傳播。因此,通常利用能夠接收紅外輻射並產生物理變化的傳感器,來對溫度進行非接觸式測量。這類傳感器便是我們熟知的紅外溫度傳感器。紅外熱成像,就是利用紅外溫度傳感器對被測物表面不同點的溫度進行測量,然後將測量的信息掃描到光學成像系統中,以代表不同溫度的有色圖像顯示出被測物體。

因為無人機的飛行高度是不動變化著的,因此對於絕對高質量、高解析度的紅外熱像儀的要求比較高,如上文中提到的大疆御Mavic 2行業版,錄像解析度已達到640×480像素,在高精度模式下能夠測量-10℃至140°C溫度範圍,可以直接以紅外模式進行顯示。

近年來,紅外熱像儀與無人機相結合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工業、建築、電力巡檢、森林防火、太陽能檢測、環保監測、安防監控、警用偵察、災後救援等多個行業,代替人類的血肉之軀,到最危險、最艱難的環境中作業,解決了很多問題。

而今年這場疫情的爆發,更是讓無人機的潛力再次彰顯出來。

編輯:hf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我的體溫怎麼才33℃!
    今天,你被「槍」擊了嗎?疫情當前,測體溫成為了日常常態,進小區要測,進公司要測,進超市要測,只要是不同場合,必須要經歷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額頭,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測出來的溫度真的精準嗎?
  • 紅外測溫槍體溫34.2,教你怎麼測更準確
    紅外測溫槍體溫34.2?教你怎麼測更準確今天,你被「槍」擊了嗎?疫情當前,測體溫成為了日常常態,進小區要測,進公司要測,進商場要測,只要是不同場合,必須要經歷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額頭,隨著企業的陸續復工,額溫槍也緊隨腳步,成為口罩,酒精,消毒水同級別的緊俏防疫物資。
  • 大疆推出無人機測溫應急解決方案 測溫精度提升至±0.5
    來源:中國網科技中國網科技2月19日訊 DJI大疆行業應用今日推出無人機體溫測量應急解決方案,利用一根棉花棒的簡單改裝將御2行業雙光版無人機在規範條件下的體溫測量精度提升到±0.5度,幫助防疫前線人員輕鬆部署無接觸體溫測量工作。
  • 大疆無人機實現高精度測體溫:一根棉花棒的妙用
    最近網上時不時會出現的「無人機測體溫」新聞,但從報導的無人機熱成像鏡頭本身的設計來看,很難滿足準確測量體溫的需求。大疆工程師們想了個辦法,在今天推出無人機體溫測量應急解決方案,利用一根棉花棒的簡單改裝將御2行業雙光版無人機在規範條件下的體溫測量精度提升到±0.5度。
  • 亮亮視野發布AR+AI雙光譜紅外測溫方案
    利用先進的雙光譜紅外熱成像技術,亮亮視野的AR眼鏡能夠實現遠距測溫,對3米遠的多個移動目標進行測溫和人臉識別。這就能保證在安全距離範圍外進行準確測溫,避免了使用手持紅外體溫計造成的距離過近的困擾。另外,基於AI人臉識別算法和自動額頭定位測溫技術,被測試對象無需摘下口罩即可測溫。
  • 吉布斯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紅外熱像儀測體溫原理
    吉布斯人臉測溫機,採用定製傳感器,量程定製為26.6到48.7,通過算法優化到環境溫度2030℃,距離3050cm,2秒測量時間(無需黑體),精度±0.3℃。2、 測溫算法:吉布斯測溫模塊來自於寶島臺灣,採用日本精工、歐姆龍等一線廠家的sensor。在測溫算法沉澱了10餘年,相關成品用於嬰兒測溫系統長達5年,並獲取了相關專利。
  • 無人機測體溫 大疆用一根棉花棒提升精度
    疫情以來,網上時不時會出現的「無人機測體溫」新聞,但從報導的無人機熱成像鏡頭本身的設計來看,很難滿足準確測量體溫的需求。那麼是不是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利用抗疫前線現有資源來滿足這一需求呢?
  • 大疆無人機實現高精度測體溫:一根棉花棒的妙用
    最近網上時不時會出現的「無人機測體溫」新聞,但從報導的無人機熱成像鏡頭本身的設計來看,很難滿足準確測量體溫的需求。大疆工程師們想了個辦法,在今天推出無人機體溫測量應急解決方案,利用一根棉花棒的簡單改裝將御2行業雙光版無人機在規範條件下的體溫測量精度提升到±0.5度。
  • 人臉識別測溫系統與紅外熱成像設備相比哪種更好
    目前,很多單位都開始使用更先進的人臉識別門禁測溫系統,以取代傳統的手工「額頭體溫計」溫度檢測,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管理。為了讓你的面部識別門禁系統,溫度測量,人臉識別萬元相比寶更深入的了解,今天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的溫度和紅外熱成像裝置的一種較好的比較?
  • 詳|復工潮下需求再漲:22家紅外體溫檢測儀生產企業盤點
    目前中國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日產量已達800臺左右,未來日產能有望達1500臺,手持式測溫儀日產能可達15000臺。當下正值節後工潮,各行各業相繼開工,此背景下,紅外體溫檢測儀的更多應用場景需求再次催生,除了醫院、出入境口岸、車站、機場等人員流動較大的公共場所,當前已經延伸至機關辦公樓、商務寫字樓、賓館飯店、商場、公工娛樂場所、居民小區、企業等較多人流聚集的場所。
  • 體溫槍測額頭和手腕哪個更準,紅外體溫槍是否有輻射?專家解釋來了
    體溫槍測額頭和手腕哪個更接近人的真實體溫?紅外體溫槍對著額頭測溫,是否有輻射風險,對人體有害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來到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尋找答案。 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專門負責相關計量器具的檢定校準工作,3月10日下午,在該院的熱學計量研究所,工程師慕媛正在對鄭州地鐵集團送來的120臺紅外測溫槍進行校準。據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該所的體溫槍校準業務量暴增。
  • 天冷紅外體溫計測不準咋辦?遼寧新版使用提示來了
    針對節後復工許多單位需要使用紅外體溫計測量員工體溫,而此前卻沒有相關使用經驗,且目前室外天氣寒冷,可能會造成體溫測量不準的問題,2月10日,省市場監管局、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發布了第二版「室外使用紅外體溫計測量體溫注意事項的提示和建議」,內容超實用,一看就會,一做就對。
  • 國網莆田供電公司首次應用無人機搭載紅外裝置開展自主夜巡
    無人機搭載紅外裝置開展自主夜巡11月27日晚20時許,隨著準備工作完畢,一架搭載微型紅外熱成像裝置的無人機緩緩起飛,對220千伏湄棲路沿海線路開展防汙閃夜巡、無人機紅外測溫工作。為解決人工遠距離巡視、測溫精度不足和視野盲區等問題,莆田供電公司將無人機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於防汙閃夜巡、測溫。基於線路點雲數據三維建模,依託線路模型規劃巡檢航線,將航線加載至自主巡檢作業軟體,自主控制搭載紅外裝置的無人機開展飛行測溫。
  • 復工高速迎返程高峰 戶外低溫致紅外測溫儀測量偏差大
    記者試了試,發現低溫確實給測溫帶來了困擾,儀器失靈的狀態下,記者量出的體溫只有20多度。「我們現場最緊缺的,就是能在低溫環境下使用的測溫儀。」現場執法人員對記者說。專家科普:只要有合格的紅外體溫計就能隨時隨地測準嗎?
  • 國網莆田供電公司:首次應用無人機搭載紅外裝置開展自主夜巡
    國網莆田供電公司首次應用無人機搭載紅外裝置開展自主夜巡11月27日晚20時許,隨著準備工作完畢,一架搭載微型紅外熱成像裝置的無人機緩緩起飛,對220千伏湄棲Ⅰ/Ⅱ路沿海線路開展防汙閃夜巡、無人機紅外測溫工作。這是國網莆田供電公司首次應用無人機搭載紅外裝置開展自主夜巡,在全省尚屬首次。
  • 中關村AI新技術:非黑體體溫篩查儀投入使用
    據悉,此次中關村高科技產業促進中心所徵集的四大類抗疫急需研發項目的第二類為新型非接觸測溫設備。採用非紅外快速測溫技術或者非黑體紅外輻射光源的紅外快速測溫技術,體溫測量精度優於0.3℃,可廣泛適用於機場、車站、商超、樓宇、醫院、學校等各類大客流場景,對人體安全無害。
  • 高德T系列紅外測溫熱像儀新品發布
    熱像儀與點溫儀對比在對T系列熱像儀與傳統點溫儀進行參數的詳細對比後,可以清晰看出紅外熱像儀的巨大優勢,可見劉飛所言非虛。從紅外測溫的角度來看,高德智感T系列不僅僅只是產品的進步,同時也是技術的進化。續航提升八小時,是今天人們最常見的工作時長。而高德智感努力將T系列的續航時間做到八小時,無非也是出於滿足一天工作時長的考量。
  • 人體測溫的主流方式有哪些?非接觸紅外熱成像測溫儀有哪些好處?
    目前,醫院、商超、公共運輸、社區等公共場所常用的測溫設備有水銀溫度計、紅外溫度計、紅外人體表面溫度篩檢儀、電子體溫計等。其中,紅外溫度計主要包括紅外耳溫計、紅外體表溫度計兩種,分別為手持式額溫計、立柱式紅外測溫儀、門式紅外測溫儀、熱成像體溫篩查儀等。
  • 玻璃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體溫計 這樣使用才正確!
    5、體溫計具有自動關機功能,將在測量結束後10分鐘內自動關機。三、紅外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是通過紅外線來進行體溫的測量,多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種。紅外線體溫計測溫,相對安全、準確,適合老人、兒童、醫院和家庭使用。居家自我防護,用人體紅外體溫計測量體溫為何不準?甚至無法顯示溫度數據?
  • 紅外體溫計不準?藥店:誤差屬正常現象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江楠 潘榮)33.8 ℃、34.6 ℃ …… 最近,不少市民反映,自己通過紅外體溫計測量的體溫偏低,他們質疑這樣的體溫計不靠譜。2 月 2 日,現代快報記者走訪多個小區發現,使用紅外體溫計為進出居民量體溫的地方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