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我國教育資源最多,也是最優質的一個集中地,光是985高校,就擁有8所,這是其他省份和直轄市所難以企及的。
這8所985高校分別是:
清華,北大,人大,北航,北理工,北師大,中國農大,中央民大。
清華北大這兩所高校小編就不多介紹了,想必每個小孩的的成長曆程中都會了解到這兩所高校。
01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於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
學校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了《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開學典禮,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
現有33個學院,另設有體育部、繼續教育學院、深圳研究院等。學校設有學士學位專業82個,碩士學位學科點191個,博士學位學科點136個。學校擁有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7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2個,博士後流動站21個。
從陝北公學至今,學校共培養了近30萬名高水平的優秀建設者和各行各業、各個層面的領袖人才,其中既有許多成就卓著的專家學者,又有許多聞名遐邇的企業家,政績斐然的黨政軍高級領導幹部,以及卓有建樹的新聞、法律、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工作者。
0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成立於1952年,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併組建,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
學校突出學科基礎地位,構建空天信融合、理工文交叉、醫工結合的一流學科體系,形成珠峰引領、高峰集群、高原拓展的良性學科生態。在航空、航天、動力、信息、材料、儀器、製造、管理等學科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形成了航空航天與信息技術兩大優勢學科群,國防科技主幹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工程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社會科學總論六個學科領域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工程學、材料科學進入全球前1‰,具備了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基礎。在2019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學科蟬聯世界第一。
建校60餘年來,北航創造了40多項國內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術研究領域始終居於國內高校前列,研製發射(試飛)成功的多種型號飛行器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如中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亞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號」、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蜜蜂」系列飛機、共軸式雙旋翼無人駕駛直升機等。
近年來,學校持續強化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在航空動力、關鍵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頸領域的研究取得突破,多項標誌性成果直接應用於國防建設。學校團隊參與論證並助力研製的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研製成功我國首個新型臨近空間飛艇。學校牽頭設計研製的某型無人機定型並執行重要任務,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中位居無人機方隊陣首。
03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1940年誕生於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
學校現設有18個專業學院、9個書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醫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學科研單位,工程、材料科學、化學、物理、數學、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先後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科進入前1‰。
近年來,學校結合傳統優勢和長期發展需要,重點建設「5+3」個學科群——「高效毀傷及防護」學科群、「新材料科學與技術」學科群、「複雜系統感知與控制」學科群、「運載裝備與製造」學科群、「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群和「特色理科」學科群、「醫工融合」學科群、「軍民融合與創新發展」學科群,形成「優勢工科引領帶動、特色理科融合推動、精品文科輔助聯動、前沿交叉創新互動」的學科整體建設布局。
在建校80年以來的30餘萬畢業生中,有李鵬、曾慶紅、葉選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120餘位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和將軍;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等40餘位院士;有各個行業、各個層面的大批領袖人才和優秀建設者,被譽為「紅色國防工程師的搖籃」。
04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
現有本科專業7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4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
2016年一級學科評估(第四輪)結果,該校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戲劇與影視學、地理學6個一級學科獲評A+,2個一級學科獲評A,7個一級學科獲評A-,獲評A+數量居全國高校第六位。在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2019年公布的世界大學排行榜中,該校排名第277位,在中國內地高校中排名第10位。
05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是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歷史起自於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
在第四輪一級學科水平評估中,6個一級學科獲評A+,獲評A+的學科數量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六位;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9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1個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8個省部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在ESI學科評價指標中,學校的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環境/生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微生物學、工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總論和藥理學與毒理學10個學科和所有學科論文總引用量進入了全球前1%,其中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兩個學科的總引用量保持在全球前1‰。
06中央民族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是黨和國家為解決中國民族問題、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高級專門人才而創建的一所具有鮮明特色的高等學校。學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學院。
學校現有1個學部、23個學院,有覆蓋11個學科門類的66個本科專業、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輸送了18萬餘名各民族畢業生。其中有知名專家學者近千名,少數民族省部級領導幹部近百名,地廳級領導幹部近千名,縣處級領導幹部萬餘名,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國家的民族團結與發展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中央民族大學已成為培養少數民族傑出人才和民族團結表率的搖籃。
大家覺得北京這幾所985高校如何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