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千與千尋》這部動畫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可以說咱們90後這一代是從小看著它長大的。
相信看過宮崎駿爺爺作品的小夥伴們,大部分都知道這部名作《千與千尋》。你們不知道的是,追了他的動畫電影這麼多年,我們一直都被它欺騙了,本來以為是一部溫馨治癒的動畫,沒想到它居然是一部悲劇,看似簡單的故事背後居然包含如此深刻的含義。
先從電影的標題開始簡單地分析,千與千尋只是通過神社的事件發展來映射出現代社會所處的現狀,並告誡人們不要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迷失自我。對於這部電影包含的真正含義,我有一點十分確定。而正是這一點,很有可能會顛覆大多數觀眾們對這部動畫主題意義的認知,那就是《千與千尋》絕對不是一部以成長為主題的電影。
從電影的劇情來說,動畫中出現的很多場景都是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比如煤爐屋,鍋爐爺爺和他手底下的無數個小煤球映射的就是現代社會中處於下層階級的勞動人民,正是靠著這些人在維持著整個社會的基本運轉。
煤爐屋的場景中有一個小細節,在鍋爐爺爺的周圍擺放了許多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爺爺平時的生活起居都是在這個工作檯上進行的。這個小細節表現的十分出彩,事實就是如此,社會底層的很多工人都是這樣,可能這輩子都無法走出他們工作的地方。在日本,常常能夠看到年老的司機,年老的警察等。鍋爐爺爺的這個人物角色也許就是側面描寫出了日本現代社會工人老齡化的一個局面。
如果想要在湯婆婆的湯屋裡工作,那麼就要和她籤訂契約,這就和資本主義社會體制下資本家們和工人們的合約關係十分相像。湯婆婆每天要做的就是坐在房間裡數錢,清點自己的金銀財寶,這就是一副標準的守財奴資本家形象。工人在籤訂合約之後忘記自己的名字,這就暗示處在長期的勞苦工作中,工人們逐漸失去了自我。
《千與千尋》中的每一個角色都象徵著現實的意義,這也是這部動畫能夠獲得奧斯卡獎的主要原因。電影中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極其傳神,體現出宮崎駿爺爺對人性的洞察力,將對現代社會發展的思考融入了這部動畫裡。
宮崎駿在動畫中還通過人物的反差和對比來帶給觀眾們一些思考。就拿湯婆婆和錢婆婆來說,湯婆婆住在如同城堡一般豪華的湯屋中,邀名射利,一面對手下的員工們管教嚴苛,一面對湯屋的客人滿臉堆笑,時常窩在自己的房間中盤點錢財。她就像是現代社會中那些小氣又嚴厲的小老闆一樣,每天壓榨著自己的員工,象徵著社會中掌錢掌權的上流社會人士。但是在面對胖寶寶時體現出的溫柔的一面,動畫通過這一段感情的描寫稍稍軟化了些她的反面人物形象。
相比較於湯婆婆豪華的湯屋,每天壓榨員工為她賺取金錢,她的姐姐錢婆婆則是無欲無求,住在郊外一處偏僻的小木屋中,與世無爭。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追求自然也不會相同,有人會選擇追名逐利,有人則會選擇四大皆空。
影片中白龍和千尋之間的故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白龍不記得自己的名字,卻能記得千尋的名字,在結局中,千尋幫助白龍找回了自己藏在最深處的記憶,想起了自己真正的名字,只要有愛,總是能創造出奇蹟。千尋和白龍最後的道別就是永別,我並沒有過多地講述他們兩個之間的感情故事,其實許多觀眾對於他們倆之前是否存在愛情都有一些爭議。我認為千尋和白龍之間的感情只能說是一段美好的緣分,只是一個相同命運的兩個人,互相拯救的緣分而已。
正是因為作者將對待現實問題的關注和思考融入動畫中的每一個角色裡,讓每一個人物都含有如此強烈地代表性意義。這部動畫才能夠獲得如此多的好評,獲得這麼多觀眾的認可和感動。
最後,對宮崎駿的千與千尋致敬,也致敬我們那些純真可愛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