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為抵制此類情況製作的雙語卡片
因在印度尼西亞過海關時未按要求每人支付15萬印尼盾(約人民幣75.7元)的小費,8月24日,劉先生一家被印尼海關的工作人員拒絕入境。近年來,中國遊客被印尼海關工作人員索要小費的事情屢見不鮮。對此,中國駐印尼大使館表示,中國公民若遭遇海關工作人員索賄,應堅決抵制並第一時間聯繫領事館申請領事保護。
近年來,隨著出境遊的火爆,出海關被索要小費,已經成為中國遊客的一大隱痛。不光是印尼,在越南、泰國等地,都有同胞遭遇過這種不公正的待遇。收取「買路錢」的手法不一而足。比如,引誘你去快速通道,給索賄提供「合理依據」;暗示所有人在護照裡夾一張鈔票才能順利通關;把遊客拉到小屋去單談,說你的籤證快過期了要交保證金,甚至以不給小費就扣押護照相威脅。去年,一名廣州遊客在泰國曼谷機場因拒交小費發生爭執,竟然遭到毆打,被遣返回國。雖然泰國機場最終道歉,但造成的傷害與損失難以彌補。
出國旅遊本是件開心事。中國遊客應該尊重他國法律,但在面對索要小費等不正當行為時,要勇於說不。
有一些旅客可能覺得這點小錢就算了,出來玩圖的是心情。抱這種態度的人,實際上是在縱容那些索賄的海關人員,同時也讓拒付小費的同胞感到尷尬。要知道,小費只是某些國家通行的向服務人員表達感謝的做法,任何一個國家的公職人員都不能接收。邊檢工作人員向遊客索取小費,相當於公然勒索。要特別提醒的是,在幫助遊客出關時,旅行社和導遊應該盡到提醒和交涉義務,不要幫倒忙,更不能助紂為虐。此外,遭遇不公平待遇,遊客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比如應第一時間聯繫使領館求助,同時注意收集證據,如索賄人員工號、事發櫃檯及時間等。
其實,入境國政府並不支持所謂「小費」的潛規則。比如泰國政府禁止口岸工作人員向遊客索要小費,一經發現就採取調離工作崗位等手段進行嚴肅處理。中國駐印尼、越南、泰國大使館也都多次就小費問題提醒中國遊客,不要向海關、安檢等工作人員支付任何小費。所以,過海關不給小費,完全可以理直氣壯。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