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僧》入圍權威電影節競賽單元提名「全球2020最佳音樂電影獎」
「《樂僧》中沒有陳詞濫調, 只有一張張生機勃勃的年輕面孔, 和他們對音樂發自內心的深情。《樂僧》創作團隊以執著的努力展現出了穿越千年的聲音魅力,為東西方音樂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文明樣本。」
第十七屆「Sound Track 科隆電影節」1月14日在德國科隆開幕。以中國開封大相國寺梵樂團為主角的紀錄電影《樂僧》入圍「看見聲音 」(See The Sound)單元「全球2020最佳音樂電影獎」(Best Music Film Award).
Sound Track Cologne電影節創辦於2004年, 是歐洲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電影節之一, 聚焦電影與多媒體的音樂性,在全世界電影節中獨樹一幟、廣受讚譽。美國聲音設計大師Don Davis 因在《黑客帝國》中領先時代的卓越表現獲得「終身成就獎」。
來自不同國家的24部電影被選入「看見聲音」環節展映單元,其中4部進入競賽單元。與來自中國的《樂僧》 同時進入競賽單元的有獲得「Rotten Tomatoes」 滿分、零差評的美國音樂電影《所有人所有事》等三部影片。
相比之下, 《樂僧》在預算與推廣上與其他影片難以比肩。但它深沉的情懷, 它代表的中國燦爛的音樂文化傳統使它脫穎而出, 徵服了挑剔的評委。電影節主席 Michael Austin稱讚《樂僧》創作團隊的執著努力與其中穿越千年的聲音,為東西方音樂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文明樣本。「《樂僧》中沒有陳詞濫調, 只有一張張生機勃勃的年輕面孔, 和他們對音樂發自內心的深情」。
《樂僧》德國首映式在1月18日晚在科隆市Turistarama電影院舉行。導演與製片人王巧麗代表全體主創人員到場與觀眾交流互動。
「很可惜, 電影節在疫情第二波洶湧澎湃中開幕。可惜羅文導演、我們的監製黃煌、張欣與Bram van Splunteren都不能到場, 可惜梵樂團心廣大和尚、釋源德法師與樂僧們也不能到場」。王巧麗講述影片的製作過程,並感謝開封市委宣傳部在拍攝階段的支持和開封文化廣電與旅遊局對製作、完善影片給予的支持與鼓勵。
「這種信任非常可貴, 體現了政府的遠見與膽略。大相國寺梵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有充分理由的。」王巧麗說。電影以「潤物細無聲」的語言, 比一般的新聞報導更能夠超越國界,打動人心、與人共情。「在國家與國家之間交流的層面, 電影、文學等其實是剛需。我們只是盡了一點綿薄之力, 希望我們呈現的音樂能夠入耳、入心」。
自從2019年在有「歐洲電影聖殿」之稱的荷蘭國家電影院博物館首映後,《樂僧》先後入選荷蘭、德國、美國和新加坡多國電影節, 並獲得「觀眾最喜愛的電影」等榮譽。
《樂僧》同時被選為第十七屆屆Sound Track 科隆電影節閉幕影片。
圖片:《樂僧》獲提名「全球2020最佳音樂電影獎」
《樂僧》同時被選為第十七屆屆Sound Track 科隆電影節閉幕影片。
《樂僧》與其他23部影片進入展映單元, 並成為進入競賽單元的4部影片之一
電影節中《樂僧》首映的時間、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