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美國人要去中餐館

2020-12-25 深圳衛視

聖誕節原本屬於宗教節日,幾世紀以來,互贈禮物闔家團聚的普世儀式讓世界各地的無神論者逐漸擁抱這股潮流。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吃這一套,不過聖誕節的美國人習慣到中餐館吃頓大餐來對抗主流文化。

直到出門來一餐傳統中國菜,這才是聖誕

是真的。每個人都在聖誕節吃中國菜

看完電影直奔China Glatt來碗湯圓,或是用幾塊腸粉溫暖被凍壞的胃,這是猶太作者James Deutsch的節日習慣。

「他們有傳統火雞,我們有北京烤鴨。同樣的紅色氛圍不一樣的節日體驗,我享受聚餐,無關宗教。」

快來吧,都餓啦,聖誕節去中餐館

網絡歌手Brandon Walker將自己的聖誕情結髮布到油管,這首《聖誕中國菜》引發集體共鳴,高達197萬播放量成為他個人生涯最為火爆的創作。

即便和朋友在家辦派對,美劇女演員Shiri Appleby也習慣在這一天點上中式快餐增添氛圍。

小時候家裡沒有裝點聖誕樹的傳統,而現在忙碌的生活也不允許她為此大費周章,只有中餐是最溫情的紀念。

當有人說聖誕節不吃中國菜,這是我的表情

據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統計發現,僅百分之四十的千禧一代按傳統的方式慶祝聖誕節。

除去子夜彌撒的習俗,中國餐的獨特氛圍也特別適合將人們團聚在一起。

花式繁多的中國菜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全美有1萬4千家麥當勞,而中餐館則有4萬家足以說明它的廣受歡迎。加上法定假日的契機,中餐便成為家庭餐之外的第一選擇。

「過聖誕,吃中餐」並不是這兩年才興起的口號,它歷史悠久,可追溯自19世紀。

早年來美國打工的中國老闆們並不知道這一天有什麼不同,許多回家過節的生意人暫停營業,街道冷清,中餐館湧進了包括猶太人為首的大量移民,生意火爆。

猶太聖誕節,中國菜做早餐中餐和晚餐

勤勞的華裔掌握了財富商機,百年來堅持節日營業的職業操守讓越來越多民眾在這一天自發走進中餐館。

「最先是猶太人,之後是非裔,再後來是所有不想做飯的新新人類,人們只想度過輕鬆愉快的一天,唯有中國餐館在聖誕節永遠為你開啟。」

「聖誕=中餐,這是比聖誕老人更為時髦的節日元素。」

記住今晚是平安夜,晚餐還有明天都吃中國菜

華裔作家Yong Chen在《美國Chop Suey:美國中餐的故事》一書中表示,在黑人民權運動以前,中餐館是少數歡迎非裔美國人就餐的公共場所。

《猶太聖誕節》的作者Rabbi Joshua Plaut認為,人們之所以選擇在中餐館度過這天,因為這是一個不含任何偏見的聖潔之地。

「聖誕節並非只有一種過法,中餐盛行是多種族多元文化融合的結果,這才是美利堅該有的樣子。」

「沒有什麼比聖誕節吃中國菜更美國了。」

當《紐約時報》兩年前打出這樣的標語,聖誕節吃中餐早已成為一種潮流趨勢。

根據谷歌趨勢顯示,聖誕節當天,「中餐」相關關鍵詞搜索量達到年度頂峰。美版大眾點評Yelp當日的「中餐館」網頁流量也比平時翻了一番。

美食配送平臺GrubHub表示,聖誕節期間,中餐訂單量比全年其他時間高出152%。並且銷量最高的前五天,前三天都在聖誕節前後,其次才是元旦節。

數據不說謊:中餐真的是聖誕節傳統

這是一項雙贏的選擇。店家收穫營業高峰,節日工作的餐廳員工獲得額外獎金,只有華裔商人甘願在金錢面前輪軸轉。

市場營銷從業者Emma chao認為,聖誕中餐的文化現象是值得研究的商業案例。

中國人是亞洲的猶太人,當有錢賺的時候他們不會休息。聖誕節歇業意味著將失去一大桶金,並且造成人們沒有吃的,他們不允許這樣

每逢聖誕佳節,美國大城市的各個角落,中國餐館都在為一年中最繁忙的日子做準備。

自70年代在堪薩斯城營業的老牌中餐廳公主花園也是如此。為了迎接聖誕,這家餐館在12月初加急訂購了1000多套餐具,1500隻鴨子,並在聖誕節前夕製作了近3000個雞蛋卷。

Sueka Chang正在擺盤北京烤鴨

當記者Katie Currid來訪這家餐廳,主理人Sam Chang正在接聽密集的預訂電話。

六人及以上的宴會需要提前預定,外賣訂單在下午5點停止,平安夜當晚的席位已在半個月前爭搶一空。

Sam Chang無暇顧及記者的採訪,10分鐘的閒聊意味著錯失數千美金的大生意。

當被問及如何度過聖誕節,餐廳主廚Robert Chang回答在大聲喊叫中度過。

超平日兩倍的餐食以流水線的方式輸出,灶臺的明火一直到打烊時才被允許熄滅。他的妻子Wendy擔任副手,在清洗食材和對接大堂後廚之間來回奔走。

「想像下除夕夜的忙碌,現在它已在聖誕節提前上演。」

ABC電視臺在兩年前的聖誕節採訪了位於洛杉磯的青蘋果中餐廳,這家僅容納百人左右的小餐館,在當日排了數千人的席位。

Richard brasier和母親來到這裡享用李鴻章雜碎。他們原本的目標是主城區的北京烤鴨,由於沒排上號只好另尋別家。

「就像聖誕樹和燈飾要在半個月前採購好,心儀的美食也要提前做準備。」

ABC記者為此做出補充,聖誕節的中餐館正以超出想像的勢頭猛進。

「習俗變為主流,中餐館已經像聖誕老人的薑餅一樣流行。」

可想而知今年的聖誕節美利堅又是怎樣的光景。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美國人聖誕節愛去中餐館?
    聖誕節原本屬於宗教節日,幾世紀以來,互贈禮物闔家團聚的普世儀式讓世界各地的無神論者逐漸擁抱這股潮流。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吃這一套,不過聖誕節的美國人習慣到中餐館吃頓大餐來對抗主流文化。快來吧,都餓啦,聖誕節去中餐館網絡歌手Brandon Walker將自己的聖誕情結髮布到油管,這首《聖誕中國菜》引發集體共鳴,高達197萬播放量成為他個人生涯最為火爆的創作。即便和朋友在家辦派對,美劇女演員Shiri Appleby也習慣在這一天點上中式快餐增添氛圍。
  • 美媒:美國猶太人聖誕節吃中餐,可不僅僅是因為中餐館不關門
    【編譯/觀察者網 王驍】美國猶太人習慣在聖誕節那天吃中餐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傳統了,就連不少的中國人都知道這個事情。但是為什麼猶太人會產生這個傳統呢?真的只是因為中餐館在聖誕節不歇業嗎?美國媒體就在聖誕前夕採訪了多位美國猶太裔美食家,讓他們談了談這個傳統的起源。
  • 禁不了的「中國特產」,美媒:感謝中餐館,沒讓我們在聖誕節餓死
    禁不了的「中國特產」,美媒:感謝中餐館,沒讓我們在聖誕節餓死。中餐館在美國的規模其實是相當龐大的,就到處都有開,而且人還不少,大約是在4萬家左右,在我們的印象中,聖誕節美國人應該自己在家吃火雞才對。但是其實並不是的,很多美國人對於火雞其實都已經吃膩了,所以聖誕節很多時候不僅沒有火雞,甚至沒有其他的特色美國食物,每到了聖誕節,那街邊大排長龍的,基本上就是中餐館,那麼為何會如此呢?
  • 中餐成美國聖誕新傳統 在美中餐館數量遠超麥當勞
    要說中國菜在國外有多火,看看美國的聖誕節就知道。《紐約時報》報導稱,對許多紐約人來說,聖誕節已經同「中餐盛宴」畫上了等號。如果說在過去,美國的猶太家庭和其他食客常常在聖誕節湧向中餐館,因為那是唯一營業的餐館的話,那麼如今,中餐幾乎成為一項節日傳統,如同為聖誕老人準備牛奶和餅乾一樣。「在美國過聖誕節,沒有什麼比來一道中國菜更美式的了。」《頭號中餐館》一書著者莉莉安·李寫道。老美們喜歡去中國餐館排隊吃飯,再看一場電影,來慶祝這個重要節日。
  • 美國人:聖誕節吃中餐已經成為了傳統
    有一個美國人對此表示:聖誕節吃中餐已經成為了傳統。,聖誕節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其重要程度不亞於中國的新年,而一直以來美國人都有自己慶祝聖誕節的方式,那就是吃火雞。只不過這些年來這種情況在逐漸變少,更多的人選擇在聖誕節這一天去吃中餐。
  • 開在美國的中餐館,其實比誰都會過聖誕
    大多數美國人都知道:在聖誕節,中餐館幾乎從不關門。 想讓勤勞的中國移民,為一個並沒有太多宗教認同的節日,失去一整天的營業額,在經濟層面上實在說不過去。 對於那些並不想在家吃傳統美國聖誕大餐的人來說,中餐館便成了個極好的去處。
  • 開在美國的中餐館,其實比誰都會過聖誕-虎嗅網
    1大多數美國人都知道:在聖誕節,中餐館幾乎從不關門。想讓勤勞的中國移民,為一個並沒有太多宗教認同的節日,失去一整天的營業額,在經濟層面上實在說不過去。對於那些並不想在家吃傳統美國聖誕大餐的人來說,中餐館便成了個極好的去處。
  • 為什麼美國的猶太人在聖誕節時有吃中餐的傳統?
    凱根回答說:「像所有的猶太人一樣,我應該是在中餐館吃飯呢。」她的回答贏得了現場議員們會心的笑聲。同樣是猶太人背景的民主黨參議員舒默(Senator Chuck Schumer)插了一句:「因為那天只有中餐館開門啊。」在美國猶太人聖誕節到中餐館吃飯已經成為一個傳統。這個傳統據說開始於20世紀初的紐約,當時猶太人和華人成為最大的兩個非基督教移民群體。
  • 去美國旅遊,隨處可見中餐館,中國遊客:難以置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門旅遊。在現代社會,旅遊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人們選擇緩解壓力的最佳方式。去美國旅遊,隨處可見中餐館,中國遊客:難以置信。近些年來我國遊客最喜歡去的就是東南亞國家,隨著東南亞國家旅遊業的不斷興起,吸引了非常多的人前去旅遊。
  • 去美國旅遊,隨處可見中餐館,中國遊客:難以置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門旅遊。在現代社會,旅遊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人們選擇緩解壓力的最佳方式。去美國旅遊,隨處可見中餐館,中國遊客:難以置信。所以現在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出國旅遊。大家都知道出國旅遊要面臨非常多的問題,首先是語言溝通問題,還有就是飲食習慣的問題。近些年來我國遊客最喜歡去的就是東南亞國家,隨著東南亞國家旅遊業的不斷興起,吸引了非常多的人前去旅遊。除了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經濟條件好的還會選擇去歐美國家旅遊。
  • 美國猶太人聖誕節扎堆吃中餐
    食品夥伴網訊     據外媒報導,每年聖誕節來臨,美國家庭會團聚在一起慶祝耶穌的誕生,交換禮物、火腿或火雞。然而美國猶太家庭慶祝聖誕節的方式則是到中國餐館享受美食,這已經逐漸成為猶太人約定俗成的傳統。    據報導,谷歌搜尋引擎提供的資料證實,在聖誕假期,美國猶太家庭吃中餐的比例達到最高峰,在其他節日都沒有這樣的現象。    大量猶太人到中國餐館消費,不僅因為假期中國餐館仍然營業,更因為猶太人將吃中餐視為一件特別的盛事,而逐漸演變成全美一種約定成俗的傳統。
  • 華人愛吃的空心菜 在美國這裡竟然是違法?中餐館要注意
    【僑報訊】在得州或者加州任意一家傳統中餐館打開菜單,都能看到一道空心菜,通常是用大蒜、辣椒和豆腐乳煸炒而成。但是在亞利桑那州的中餐館,一般都吃不到這道菜。據《今日美國》旗下地方網站Azcentral報導,聯邦政府對被認定為侵入性雜草的空心菜有嚴格的規定。
  • 聖誕節為什麼要吃中國菜?看看美國網民怎麼說,老外的回答亮了!
    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中國菜餚有不同的版本,給大家分享這篇聖誕節為什麼要吃中國菜?看看美國網民怎麼說,老外的回答亮了!就比如說在美國,中國食品已經發展成了美國式的中國食品,那麼美國人對中國食物有什麼看法呢?就比如說西方人最重視的聖誕節吃中國菜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那麼為什麼一些西方人在聖誕節的時候要吃中國菜呢?
  • 美國的中餐館最受美國人歡迎的菜都是什麼?
    美國的中餐館最受美國人歡迎的菜都是什麼? 為了體驗一下美國人吃的中餐,我特意選了一家附近的中餐館。一進餐廳,冷冷清清的,雖然是中午吃飯的時間,但是偌大的餐廳只有我一個人。
  • 中餐幾乎成美國聖誕節新傳統
    IT之家12月27日消息 聖誕節,可以算作是西方人的「春節」,也叫耶穌聖誕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降生的節日,教會通常將此節日定於12月25日。亦稱之為「耶誕節」,意為「耶穌誕辰日」。
  • 聖誕節美國人狂吃火雞,猶太人吃中國餐,日本人卻跑去吃KFC炸雞
    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裡提到,美國人一年大概能吃掉90億隻雞, 在聖誕節這天達到巔峰,火雞這種長相奇醜,身形巨大的雞是怎麼一步步走到美國人的餐桌上去的呢?一隻火雞怎麼走上美國人的餐桌?到維多利亞時期(公元1837—1901年),烤火雞這道菜才真正流行開來,正式成為英國全民熱愛的聖誕大餐,再慢慢發展成為美國人聖誕節上的經典食譜;從這一條時間線裡我們可以發現火雞從神獸到餐桌風物,經歷過美洲原住民馴化,再由西班牙和英國人帶到歐洲,再到美國人加入過節食譜的。
  • 美國的中餐館(下)
    中餐館的菜都「被發育」了,就像漢字私奔到李白的詩囊裡,立刻「被膨脹」:不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就是「白髮三千丈」。在美國,廣東菜更像山東菜,以粗狂、龐大而驚心動魄。  為了拓展市場,越來越多的中餐館不得不兼顧老美的口味。美國人不喜歡魚,嫌刺多,結果中餐館裡,備有廣式的清蒸魚就越來越少了。美國人口味重,結果清淡的揚州菜幾乎消失了。  在美國,什麼都講究性價比。
  • 聖誕節美國中餐廳生意火爆 華人早早預定一位難求
    中餐館聖誕節預料將迎來年度生意另一高峰,且自本周末起食客逐漸擁擠。(美國《世界日報》/高梓原 攝影) 中國僑網12月2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華人過年過節除了要有豐盛美食也希望圖個熱鬧和人氣,在家圍爐團聚,聖誕節不少美國華人家庭選擇走進各大餐館,享受美味菜餚同時,也和新老朋友共度節日,圖個熱鬧。
  • 美國中餐館最受歡迎名字「熊貓」等上榜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導,前《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裔記者李競曾和其他人合作拍攝一段尋找左宗棠雞這道菜起源的紀錄片。左宗棠雞可能是西方世界最受歡迎的中餐菜品,但是跟很多美國人吃的中餐一樣,這個名字可能來源於口口相傳產生的誤會。據《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8日報導,美國的中餐館數量很是龐大,約在5萬家左右。根據李競的說法,美國的中餐館數量要超過麥當勞、漢堡王、肯德基以及溫蒂漢堡(Wendy's)加起來的總數。
  • 中餐成美國聖誕新傳統
    節日期間異常火爆,搜索、瀏覽量激增 中餐成美國聖誕新傳統  要說中國菜在國外有多火,看看美國的聖誕節就知道。《紐約時報》報導稱,對許多紐約人來說,聖誕節已經同「中餐盛宴」畫上了等號。如果說在過去,美國的猶太家庭和其他食客常常在聖誕節湧向中餐館,因為那是唯一營業的餐館的話,那麼如今,中餐幾乎成為一項節日傳統,如同為聖誕老人準備牛奶和餅乾一樣。  「在美國過聖誕節,沒有什麼比來一道中國菜更美式的了。」《頭號中餐館》一書著者莉莉安·李寫道。老美們喜歡去中國餐館排隊吃飯,再看一場電影,來慶祝這個重要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