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難道會比大寒更冷?

2021-01-07 大洋網

《小寒》 周泉作品

大洋網訊 今日小寒,就要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臘月了。

看農曆日期,今年小寒的交節時間是十一月二十二日,而去年小寒的交節時間是十二月十二日,兩年小寒的農曆日期相差足足20日。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2020年多了一個閏月(閏四月)。但按公曆日期,每年小寒的到來都比較準時,一般是1月5日或6日。如今年是1月5日,去年是1月6日。不僅小寒,其他節氣在公曆上的日期也是相對固定的,前後相差僅一兩天。

小寒的含義,是相對於大寒而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十二月上半月為小寒,下半月為大寒,按古人對小寒和大寒的解釋,大寒要比小寒冷。

真的是這樣嗎?不一定。

理論上,我國最冷的時間應該是冬至。而實際上,冬至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原因是此時地表尚有「餘熱」,這些熱量釋放出來,可以抵消部分寒冷。

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北移,給北半球的熱量會逐漸增多。到小寒和大寒時,太陽直射點已經北移有一段距離了,理論上也應該升溫了。

但由於地表所儲存的熱量全部或部分釋放完畢,即使白晝不斷增強,太陽的光和熱略有增加,卻依然處於「入不敷出」的階段,於是臘月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

「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小寒和大寒都是臘月的節氣,那麼,到底是小寒冷還是大寒冷?哪個節氣更冷,不能一概而論。因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的氣候差異也大。

根據我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在北方地區,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是每年公曆的1月中旬,正好在小寒節氣的15天內,所以小寒比大寒冷。

但對於南方大部分地區來說,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是1月下旬,而大寒節氣一般從1月20日左右開始,即從1月下旬開始,因此大寒比小寒更冷。

北方地區小寒更冷,是因地表「餘熱」相對較少,至小寒時已釋放殆盡,而此時仍是晝短夜長,冷空氣強勁,使溫度降至最低。至大寒太陽光熱略增,所以溫度也略有提升。

北方農諺說:「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證明這是很常見的現象。

南方氣溫受「餘熱」影響較大

而南方地區地表相對較熱,其「餘熱」至小寒節氣尚未釋放完畢,故溫度未降至最低。至大寒則地表「餘熱」散盡,天寒地凍,此時比小寒略多一點的太陽光熱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氣溫也就降至最低了。

民間的「數九」習俗,也反映了這種氣候差異。「數九」是從冬至日開始,以每九天為一個時段往後數。第一個九天稱為「一九」或「頭九」,接著是「二九」「三九」「四九」……一直數到「九九」,共81天,數完叫「出九」,意味著冬去春來。

小寒一般是在「二九」到「三九」的時段,北方民諺云:「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

大寒一般在「四九」到「五九」時段,南方民諺云:「四九三十六,關住房門把爐守;五九四十五,開門尋暖處。」

「九九歌」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正常來說,「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時段,但也有反常之時。

如前幾天還在「二九」時段,尚未到小寒,全國就迎來了一次「斷崖式」降溫,內蒙古、黑龍江局部地區甚至出現了零下40℃以下的極寒天氣。連南方兩廣地區的人們,也嘗到了凍成狗的滋味。

而進入小寒後,寒潮來襲是大概率事件,大家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準備了。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鍾葵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鍾葵(翻拍)

相關焦點

  • 「大寒凍死在小寒家」,韓國俗語,大寒,小寒,哪個更冷?
    對於中國來說,小寒標誌著天氣已經進入了最冷的階段。但是,對於韓國來說,並不僅僅如此,小寒對於他們來講,還意味著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已經到達。「大寒凍死在小寒家」,講的就是,連大寒都凍死在小寒時節裡,肯定是小寒要比大寒冷的。大寒自愧不如!
  • 「小寒大寒,凍死老漢」,小寒和大寒哪個更冷?19年立春在除夕?
    「小寒大寒,凍死老漢」,小寒和大寒哪個更冷?19年立春在除夕?文/農夫也瘋狂近幾日,「頭九」的最後幾天,在國內很多地方都降雪了。有些人就感嘆:不是說「數九寒天,冷在三九」嗎?現在頭九就這麼冷了,那到了小寒、大寒節氣,豈不是更冷?2019年「小寒」和「大寒」哪個會更冷,19年的立春真的是在2018年的除夕嗎?對於「數九」是從那天開始,在民間的說法也不一,不過比較認可的是從冬至節氣當天就開始數九了。然後每隔九天為一九,一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後,也就是九個「九天」以後,冬天就要結束了。
  • 今日17時49分小寒節氣 小寒吃什麼小寒大寒是什麼意思
    小寒來啦 開始準備過年!今天17時49分,小寒至。①氣象記錄中,小寒往往比大寒冷,是一年中最冷節氣 ②「小寒大寒,滴水成冰」,此時節強冷空氣及寒潮冷鋒活動頻繁,注意暖頭、暖足、暖背 ③冬日「保胃戰」,養護腸胃,飲食宜選溫軟、淡素及易於消化食物。「小寒大寒,準備過年」,馬上回家過年啦!》》
  • 今年的「小寒」和「大寒」哪個更冷,2019年立春為何在除夕?
    「冷在三九」數九是哪一天,2019「小寒」和「大寒」哪個更冷,2019立春為何在除夕?冬季寒冷的天氣是被歸納為數九寒天,也是九九八十一天,每九天為一個階段,從一九二九不出手開始,直至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才正式宣告九九的結束,也就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天氣終將離我們遠去了。
  • 「小寒不冷大寒冷,大寒不冷倒春寒」,今年冬季大寒是否最冷?
    轉眼之間,距離春節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人們都在忙碌著置辦家中的貨物,今年年底的天氣是非常好的,冬季有時候也會出現豔陽高照的畫面,老人們說是「雙春年」的緣故,在我們年輕人看來,這其實就是「全球變暖」的趨勢,近幾年的冬季一年比一年暖和。
  • 「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什麼意思?本年度什麼時候最冷?
    「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什麼意思?本年度什麼時候最冷?光陰似箭,明天就是小寒節氣。小寒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節氣,是冬季第五節氣。冷是指寒冷,小冷是指天氣已經變冷,但還沒有達到極點。鄉下有很多關於小寒節氣的俗語,就像今天我們要講的那句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它的意思是什麼?這一年何時最冷?大家都知道,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夜間時間最長的日子,從冬至節氣開始,白天時間會慢慢延長,夜間時間會慢慢縮短,按照慣例,在冬至之後,白天光照時間增加,溫度也會逐漸升高,因此冬至應該是全年最冷的節氣,但事實並非如此,冬至的天氣並非最冷,而是在小寒與大寒之間。
  • 農村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眾所周知,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從冬至節氣後,白天時間會慢慢加長,夜晚時間會慢慢縮短,按常理來說,冬至後白天光照時間增加,氣溫也會逐漸升高,所以冬至應該是全年最冷的節氣,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冬至天氣並不是最冷的時候,而是在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之間。
  • 2017年小寒大寒是什麼時候 小寒大寒節氣由來氣候特徵
    導語:小寒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根據名字可以看出,是一年當中最冷的兩個時節。2017年1月5日是小寒,那麼大寒又是什麼時候呢?小寒和大寒什麼意思?小寒節氣由來  公曆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285°時為小寒,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於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裡,小寒過幾天後,才進入「三九」,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
  • 小寒將至,「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啥意思?小寒比大寒冷嗎?
    當太陽到達了黃經285°就是小寒節氣,時間點在每年公曆1月5-7日交節。而今年的小寒節氣是在2020年1月6日,農曆臘月十二日。大寒是小寒節氣後15天,也就是2020年1月20日。俗語「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的意思是說,小寒節氣要比大寒節氣的時候更冷,這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那小寒和大寒節氣到底哪個更冷呢?
  • 小寒將去,大寒即到,春節還會冷麼?看看會「看天」的老農怎麼說
    春節會冷麼?會「看天」老農:冷暖基本定在農村大部分地區,從到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著很多的民俗和節慶,比如,祭灶和除夕等,到了大寒其氣候特徵是一年中雨水較少的時段,在筆者家鄉,雖說大寒不如小寒冷,冬去春來,但畢竟距離「春」還有一段時間,大寒節氣也是冬季的寒冷時期。農村有諺語云:「小寒大寒,冷成一團」。
  • 農村老人常說「大暑小暑不熱,大寒小寒不冷」,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是大暑的第八天,一轉眼大暑節氣已經過去了一半的時間,大暑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節氣,雖然大暑的到來,代表著一年中最熱的日子的到來,但是在有些年份大暑節氣並不熱,在農村關於大暑節氣不熱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大暑小暑不熱,大寒小寒不冷」,為什麼夏天的熱會影響到冬天的氣候呢
  • 冷空氣「接力」而來,小寒冷成冰團,那你知道大寒小寒誰更冷呢?
    今日小寒,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民諺:"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這說明了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小寒時節,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處於散失的狀態,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於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北半球的氣溫還在持續降低。實況昨天全省以晴到多雲天氣為主,局地有零星小雨,今天凌晨蕭縣、宿州出現降雪。氣溫方面,受冷空氣影響昨天我省沿淮淮北地區氣溫較低,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6-8℃,界首僅5.7℃。
  • 9日交「三九」,「最冷」時節到來,大寒哪一天,接下來還冷嗎?
    在農村,俗話說「小寒再大寒,轉眼又一年」,小寒節氣來臨,「最冷」三九天也從今日開啟,未來的9天裡也將成為理論上一年最冷的時節!俗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不難看出,雖然冬至後,太陽運行到南回歸線後北返,可是,寒氣持續累積,這也是小寒勝大寒的原因!
  • 大寒之後才是立春,今年的大寒是哪一天呢?春節期間會冷嗎?
    大寒之後才是立春,今年的大寒是哪一天呢?春節期間會冷嗎?寒冷的冬天仿佛延續了很長時間,很多人都直呼,冷的受不住了。確實如此,都說,進了九的天氣是最冷的,在1月9日已經迎來最冷的3九天氣。俗話說「熱在中伏,冷在三九」,三九天一到,也就表示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來臨了。那麼這種寒冷到底還要持續多長時間呢?中國有24節氣之分,每個節氣之間相隔15天。而小寒,大寒也是重要的24節氣之一。今年的小寒節氣是2019年1月5日,以此推算的話,我們的大寒節氣就趕在1月20日。正好是農曆十二月十五,也就是臘月十五這天。
  • 小寒到來,俗語「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是啥意思?
    如今這個時段正是出於三九天階段,三九天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段,同時三九天也是處於小寒節氣時段。我國一共有二十四個節氣,其中每15天一個節日,平均一個月兩個節氣。然而小寒節氣的到來,農村俗語常說「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這是什麼意思?
  • 農諺「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啥意思?今年啥時最冷?
    小寒和大寒中的「寒」指的是天氣寒冷的意思,小寒指的是天氣變冷,但是還沒到達極點,而大寒則是氣溫已經降到極點,根據二十四節氣的定義,大寒應該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不過在北方大多數地區,小寒要比大寒更冷。農村俗語「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的意思是,如果在小寒節氣時天氣並沒有變冷,那麼在大寒到來後氣溫可能會下降到極點,不過在小寒和大寒時天氣都沒有變冷,那麼在第二年春天出現倒春寒的概率會很大。那麼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 「小寒大寒,準備過年」,為什麼人們一到小寒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今天是2020年1月6日,也是小寒節氣日。小寒,按農曆來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緊接著就是大寒,一年到頭的最後一個節氣。可是,按陽曆來說小寒卻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個節氣,而緊隨其後的大寒則是第2個節氣。
  • 「大寒到頂點,日後天漸暖」,今年大寒是哪天?大寒之後還冷嗎?
    大寒作為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了,過完大寒就是立春了,這也表示又進入下一個輪迴了。那2019年大寒是哪一天?「大寒到頂點,日後天漸暖」啥意思?大寒後還冷嗎?有的人可能會疑惑,每年大寒的時候都是在一月份的時候,怎麼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呢?這是因為二十四節氣是根據陰曆來指定的,在陽曆一般都是在1月20日左右。
  • 大寒過了,冷空氣卻「躲起來」了,今年是「暖冬」?春節會冷嗎?
    都說每年的一月二十號,也就是大寒節氣,是全年之中最為寒冷的一天,也是最後的一波寒潮。在以往,這一天確實是天氣寒冷,南方地區的人民都得裹得嚴嚴實實,還被凍的瑟瑟發抖。更別提氣候更低的北方地區,其中有不少地區都下起了鵝毛大雪,周圍都是銀裝素裹大地。
  • 冷在三九數九是哪一天?小寒比大寒冷,今冬立春為何在除夕?
    冷在三九」數九是哪一天?小寒比大寒冷,今冬立春為何在除夕?今年的冬天有些古怪,已經立冬很久,但是氣溫一直不算低,有很多人說今年是「暖冬」,難道今年就要像春天一樣過完冬天嗎?俗話說,「冷在三九」,那今年的三九天是什麼時候開始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