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要有自己的小打算,就拿旅行來說,每年都會立下一個小小的flag,然後去實現它。南華古鎮是一個藏在心裡好久的小計劃,終於在今年將它列入了旅行Lists上。南華,除了去看青瓦的石室,純樸的民情,還要跨過南華小港走向大海的那一片純白的沙灘!
南華古鎮(現南華市)設立於明代嘉靖(公元1522年-1566年)年間,隸屬當時的儋州同慶裡(今排浦)。
曆書《儋縣誌》地輿志九 市鎮篇記載,南華鎮、排浦鎮、超頭鎮、英南鎮(田頭市)、新洋市同隸屬於同慶裡。
嘉慶廿四年(公元1819年),新設三十一裡,同慶裡 舊系曾劉一圖。民國成立後,儋縣劃分八區,同慶裡隸屬第五區,第五區管轄崇文、興賢、同慶、昌文四裡。同慶裡排浦、老市、南華、新洋一帶,土質則沙多而無泥,除稻田收稻外、其他最宜種打子瓜、八月豆及早菜(初秋羅卜)等物。
南華自古成市,市墟裡商店林立,有百餘家,貿易繁忙,海港商船雲集。由於當時陸路不是很便利,水路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若往海頭,經排浦復經此過;當時南華港,魚鹽船到,黎柴出市,都在本市互相交易,每年夏秋間,惟瓜子出口最多。
南華港作為當時儋縣重要的水路運輸港口,除了瓜子交易港口外,販鹽也有大量交易。民國十三年,為了徵收鹽稅,廣東鹽運使派員到縣,設有徵收內地鹽務處。此時每百斤收銀七毫,其地點或設新英,或設白馬井。至于洋浦、海頭、南華、幹衝、排浦、白馬井諸港則均設有分卡,以便徵收而杜私運,現每一百斤鹽加收光銀二元九角,婦女換販每一擔並沒有則收錢五六百文。
南華地方保甲團,保甲之設,歷時已久,但歷代制度不一,名目變更不勝祥記。至民國十年,奉政府頒設地方保甲團,全屬分為三十九團。(每團十甲,每甲十保,每保十家,設有團董、甲長、保長等名)
南華保甲團就屬於儋縣三十九團之一。南華鎮可謂在民國時期的儋縣市鎮裡具有重要的地位。
南華小學具有悠久的建校歷史,其前身是建立於民國南華鎮鎮立初級小學校。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南華婆廟坐落於南華古鎮市尾,如今供奉著一位南華婆,慈眉善目。南華婆的原身是一塊海上白色浮石。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 一位以打漁為生南華漁夫,有一天出海打漁。奇怪的是這一回打漁,連續幾回下網,卻一無所獲,漁民甚為納悶,左思右想更是無解。這是不可能的事,潮流及魚群聚集的地點,按他以前的經驗,在此區域下網,不能網到很多的魚也應該網點少許呀。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時,船舷邊響起「嘟、嘟嘟」的聲音。漁夫探頭一看,是一塊白色的浮石隨著海流撞擊小船。漁夫用槳把它撥開,回頭繼續清理自己從海上收回的漁網。不一會,船舷再次響起「嘟、嘟嘟」的聲音,漁夫又探頭一看,還是那一塊浮石在撞擊小船,漁夫又用船槳將其遠遠地撥開,轉身再繼續清理自己的漁網。又不過一會,「嘟、嘟嘟」的聲音又在船舷邊想起,探頭再看,還依然是那塊石頭在作祟,漁夫甚為惱火,忙碌的一天,卻一無所獲,沮喪疲憊心又不甘。於是他大聲地對石頭喊,「撞什麼撞,趕你又不走,你保佑我再下這一回網,能網到魚來,我就帶你回家。」
事情真的意想不到,當漁夫把下完的網,收回時,感覺人高興得要瘋掉了。這一次捕撈回來的魚卻能裝滿滿地一倉。
漁夫信守承諾,高興地把浮石撈了上船一起回家。船靠了岸,漁夫要把浮石抱下船時,誰知道,不管他如何搬弄卻無法抱得動這塊原來很輕的浮石。南華漁民都訊而來,三四個人一夥合力才把這塊浮石挪到岸上來。
這樣,南華的長者們都覺得這塊石頭很為靈氣,請來大轎,把白色的浮石請入廟宇之中,對其供奉起來。
南華關帝廟,座落於南華古鎮市頭,南華小學旁邊。
關帝廟是南華古鎮香火很旺的一座廟宇。多年前,南華古鎮的關帝與南華婆共同合供於一市中間一座廟宇中,有一次廟宇起了大火,廟宇少有些損壞,南華古鎮裡的人不知何因,請示神明,才知道是關帝爺不樂意與南華婆住同在一屋簷下,於是村民拆除舊廟,分別在古鎮一南一北的村頭各自為他們另起一廟堂,各自獨立供奉。
如果你愛一個人
就帶她一起去南華海
因為那是夢中的天堂
如果你恨一個人
也帶他一起去南華海
因為那裡是身體的煉獄
----飛魚
直街橫巷百餘家,
姓氏小園廿八花。
食肆裁縫搖櫓掉,
藥行雜貨事犁耙。
青龍白虎巡南北,
薯酒鮮魚羨邇遐。
山水一方情殷切,
元宵月色動天涯。
微信公眾號:NanHuanML
長按識別二維碼可關注本公眾號
編緝:飛魚
本文為原創,不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閱讀↓↓↓
在南華--其實我們可以這樣過
感恩戴德,不忘初心。2018年中秋南華市外嫁女省親活動
南華海,我的定情海
「詩緣正氣藏真味,心有靈犀見篤情」---符文彪其人其詩
中秋南華--出嫁女回娘家活動聚會山歌
中秋南華--出嫁女回娘家活動
《我心中的大海》作者:(南華墟)青鳥
《南華漁港》作者:(南華墟)青鳥
《南華墟婆廟》作者:(南華墟)青鳥
南華海美麗風景
《南華古井》作者:飛魚
造訪儋州木棠古村落
南華墟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