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虯曾提到過:「掩涕辭丹鳳,銜悲向白龍」。龍,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面代表的是吉祥如意。在封建王朝時期,龍還有更高一層的意思,就是百姓們期待著能夠遇到風調雨順的季節。意思也就是說,龍是一種美好的生活祝願。
但是在現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相信龍是真實存在的,甚至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很多人愛上了旅遊。看到很多旅遊景點裡面有鎖龍井,更是相信了龍就是真實存在的神物。如果大家仔細去了解歷史,大家會發現龍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龍圖騰就已經真實存在。
而龍圖騰的原型是蛇圖騰,蛇圖騰代表的是一個聚落的文化。然後蛇圖騰打敗了鹿圖騰,然後鹿的角就架在了蛇的頭上,就變成了龍的頭。後來龍的圖騰慢慢又打敗了其他圖騰文化,也就鞏固了龍圖騰的崇高地位。自此之後,龍在古人的心中就成為了至高無上的代表,也就和權威直接掛鈎。
618年,唐朝政權建立之後,龍的形態又變成了走獸。龍的腳非常的明顯並且很長,身形非常的消瘦。似乎走過稻田,就可以帶來吉祥和豐收美好的意思。再到明清時期,龍又變成了飛龍在天的意思。因為這時候國內的農業發展和對外貿易發展在火速提高,這時候龍就從走獸變成了飛禽。
從這一發展當中,大家可以看出龍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面,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狀態。它是隨著人們時代的發展需求在改變。那麼這時候將話題收回,旅遊景點中的那些鎖龍井難道真的有拉不完的鐵鏈嗎?井下真的有龍嗎?大家再看一下歷史事件,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中央集權制度之後,很害怕自己的江山沒有守住。
這時候劉伯溫就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福瑞之地打下72口井,建立鎖龍井。並將井裡面投放很多鐵鏈,給人一種感覺就像井裡面的鐵鏈拉不完似的。隨著時間的流逝,鐵鏈在氧氣和水分的化學作用下,也就生成了鐵鏽,也就導致水井裡面的水非常的紅。
很多人就會覺得鎖龍井裡面的鐵鏈拉不完,其實不是拉不完,而只是說鐵鏈的長度很長。而且鎖龍井並不是直線垂直於水平面,而是在垂直一定的深度之後,下面還有一個彎曲的地方。這也就導致,鐵鏈在被上面的人拉扯的時候會與下面的井壁發生摩擦,也就產生了一些奇怪的聲音。
而人們就會在潛意識的作用下,認為這樣的聲音是龍在叫,其實只是一種物理現象罷了。就像2003年時,考古專家們在勘測禹王鎖蛟井中,就打出來了一枚鐵器,很重。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枚鐵器已經鏽跡斑斑,專家們也表示這種鐵器有著「鎮壓」的意思,但是鎖龍井裡面真的沒有龍,只是人們想圖一個心安而已。
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相傳,朱元璋登基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讓劉伯溫斬盡天下龍脈,這本《明朝那些事兒》,就講述了許多明朝時期所發生的有趣的故事,能夠讓大家更加生動的了解明史,原價288,現在只要128元,絕對的良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