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隔離制度下的南非 靠支鉛筆決定是不是白人 族群處境天差地別

2020-12-12 愛歷史

說到20世紀的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這裡以國家的層面官方的實施種族隔離制度,將人硬分成幾類。

雖然歐洲血統白人與非洲黑人之間的歧視性差距可以追溯到19世紀英國和荷蘭殖民統治時期,但種族隔離的概念直到1953年才在南非成為法律。

當時在議會佔主導地位的白人強行通過了這項方案。從此以後,在南非的公共場所正式實施種族隔離,範圍包括了計程車、救護車、靈車、公共汽車、火車、電梯、長椅、浴室、公園、教堂、市政廳、電影院、劇院、咖啡館、餐館、酒店、學校、大學等,後來的修正案還將範圍擴大到了海灘和海濱。

種族隔離制度通常被分為兩部分,那些公共場所的標誌還只是小種族隔離最為明顯的一面,這只是對於種族的設施隔離。

更為嚴重的大種族隔離則是對南非黑人獲得土地和政治權利的潛在限制。這些法律阻止了南非黑人與白人居住在同一地區,還否認非洲黑人的政治代表權,更為極端的甚至否定黑人的南非公民身份。

種族隔離的核心就是將人類根據膚色等不同進行分組,通常分為四組:白人、黑人、印度人、有色人種,其中有色和印度群體還會進一步的細分。

在種族隔離時期有個最臭名昭著的「鉛筆測試」,是當時南非官方想出來的一個簡單易行但又並不科學的劃分方法。

就是將鉛筆放在頭髮中間,如果搖頭的時候不會掉落,那便不能被歸為白人,只有鉛筆自然滑落的才能是白人。

每年都有人被用這樣簡單粗暴的測試方法重新歸類。在1984年,有518名有色人種被定義為白人,兩名白人被稱為「中國人」,一名白人被重新歸為「印度人」,89名有色人種變為了黑人。

當時的南非政府出於政治、外交和經濟原因,某些團體及其後裔,如日本,中國臺灣和韓國移民,被列為了「榮譽白人」。

在南非只有白人團體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其他所有的種族群體都要受到佩蒂種族隔離法律的制約。

這種種族隔離帶來的限制,侵入到了南非社會的方方面面。有色人種和印度人群體還可以獲得某些特權,最明顯的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區別可以說是天差地別。1953年南非實施的「單獨設施法」規定,針對黑人的單獨設施不再要求必須與白人的「基本上相同」。

於是在黑人的公交站臺停靠的永遠是破舊的黑人專用巴士,黑人的救護車也只會將病人拉去醫療設施簡陋的黑人醫院。黑人在專屬的學校和大學裡接受教育。海灘、橋梁、遊泳池、洗手間、電影院、長椅、公園甚至墓地都被隔離開了。

在當時的南非只有兩個地方沒有實施隔離,那就是毒品交易的夜總會和教堂。儘管教堂中沒有實施隔離並不代表南非政府沒有這麼想過。其實在1957年南非的《教會原住民法修正案》中規定黑人不能參加白人教會,不過這部法律基本上沒有得到執行而已。

南非白人總統博塔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開始拆除種族隔離設施。雖然種族隔離的外在和字面上的跡象遭到了拆除,但針對黑人的殘暴程度卻增加了。在1994年種族隔離制度結束後,博特被認為應對國家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嚴重侵犯人權負責,但他堅持認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並不後悔。

相關焦點

  • 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來龍去脈」
    [摘要]種族隔離制度把南非人分為白人、有色人種、黑人等幾個基本種群。華人被劃為白人下面的一個亞種群,日本人則被歸為"榮譽白人"。這個制度的意圖是把佔人口大多數的非白人變成少數的白人的工具。但是在黨內主要政治人物的壓力下,博塔最終在8月14日辭去了南非總統職務,由德克勒克接任,從而揭開了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政權的謝幕倒計時。德克勒克就任後不久,就下令釋放因反對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的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領袖納爾遜·曼德拉,並在1990年解除戒嚴。
  • 「榮譽白人」政策,南非種族隔離時的奇葩操作
    不過,該理論也不是一無是處,全世界的種族在外觀上確實有不小的區別,白人、黑人、東亞人確實一眼就能看出區別。也正是因此,之前很多國家都有過種族歧視行為,這其中南非的「種族政策」算是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歧視行為之一。
  • 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很蠻橫,但沒有它就沒有南非的獨立
    這是由南非白人政府從1948年起實施和執行的法律和政策體系,直到90年代才被廢除。 雖然種族隔離是在1948年才成為官方確定的國家政策,但其社會和意識形態基礎是17世紀佔主導地位的荷蘭殖民者奠定的。直到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國際譴責和納爾遜·曼德拉呼籲南非自由民主等多重壓力下,這項制度才最終崩潰。然而種族隔離制度是許多南非和歐洲人都信奉的一套理念。
  • 種族隔離時代白人自由主義者處境尷尬,無法贏得非白人的信任
    隨著白人完成對南非的徵服,大量的非洲人進入南非白人國家,結果白人成為這個國家的少數民族,他們害怕淹沒在非洲人的汪洋大海之中,此種擔憂成為白人世界觀的一部分,成為他們極力推行種族隔離政策、維護白人至上權的心理基礎,也成為白人集團間實現妥協的基礎。
  • 南非的良心戈迪默,納丁·戈迪默是南非白人女作家
    南非的良心戈迪默,納丁·戈迪默是南非白人女作家南非的良心——戈迪默納丁·戈迪默是南非白人女作家。作為一個生於黑非洲長於黑非洲的女性,她從小目睹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不公正,親身體驗過種族歧視帶來的種種災難。因而當她拿起筆來時,就會自覺自愿地表達出對南非種族問題的思考。
  • 種族隔離制度廢除之後,南非白人遭到了屠殺?黑人挑起內戰爆發
    2020年10月28日,數以百計的南非農民在弗裡斯特-塞內卡爾的法院大樓外集會,抗議該國對歐洲裔白人人口的暴力行為。 佔該國西部人口最多的非洲黑人,將這些事件視為對白人的「秘密種族滅絕」,而黑人左翼活動家則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聲稱這是「種族隔離的報應」。同時,南非當局一直在無視所發生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警告人們不要將「純粹的刑事問題」視為種族問題。世界媒體對南非的局勢也保持沉默,在西方主流媒體中提出南非白人遭到屠殺問題時候,會被扣上「種族主義」。
  • 後白人時代的南非——並不是黑人的天堂!南非黑人優先與孤立
    南非的快速發展從被世界看好,到經濟衰落轉變為何? 可以說,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曼德拉所能夠完全預料到的。在之前,南非確實被白人掌握,黑人受到非常明顯的不公正的社會待遇。很多人都說白人統治下的南非是失敗的。國內的社會矛盾,種族矛盾從未得到解決。但是,當南非成為黑人的南非。
  • 南非的白人政府是怎麼崩潰的
    言下之意無非是要證明白人乃是來到了「無主土地」。這樣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根據「先佔」原則將其據為己有。事實上如今佔南非人口絕大多數的班圖人的確並非南非的正宗土著,但白人同樣不是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早在公元前2500多年桑人、科伊人等族群就已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了。現有的考古資料證明:班圖人在公元2世紀到3世紀就來到了如今南非與辛巴威的界河。
  • 南非種族隔離下的易與不易,從黑與白的鬥爭,到女性權利運動!
    上世紀:誰會注意黑人女性在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中的角色?從幕後到前臺的默默奉獻!很多人在談及上個世紀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以及黑人權利運動時候,將主要的目光聚焦於南非黑色人種與白色人種之間的社會權力鬥爭。雖然這一鬥爭是南非種族隔離運動主要方面。但卻並不僅僅是在那個動蕩的社會下唯一的社會運動。
  • 南非貧民窟也分等級,黑人住的要比白人好,白人還要靠人救助!
    在20年前,南非是白人的世界,他們有高薪職業,政府偏向他們,本身也很自由。而且對於種族劃區域居住,不允許黑人進入,所以相對白人區會安全一些,華人都會靠著白人區居住。
  • 深度剖析: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前,是如何發展成非洲老大的?
    在非洲,南非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國家!1994年南非多種族全民大選之前,它一直是一個由白人掌權的國家,白人數量勉強接近南非總人口的10%。1961年,南非在退出大英國協,正式成立南非共和國。只用了10多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整個非洲大陸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在80年代,人均GDP就超過3000美元。
  • 南非取消種族隔離,為何另一種隔離又產生,而且經濟出現倒退
    1961年,南非退出大英國協,正式成立南非共和國。為了便於發展經濟,南非自獨立之初便開始實行「種族隔離制度」。全體南非國民被種族隔離法律分成了白人、有色人種、印度人和黑人四個等級。在這之中,白人享有最高的權利和地位。早年白人移民和黑人所生的混血後代被視為有色人種,地位僅次於白人。
  • 20世紀上半葉,南非兩大白人族群內部爭權,又一致維護白人至上權
    由於非洲人被排除在南非議會政治之外,阿非利卡人與說英語白人之間的競爭與衝突主要是在憲法框架內為控制議會和國家權力而進行鬥爭,而在議會之外,由於非洲人與白人之間的對立,阿非利卡人和說英語白人在維護白人至上權這一點上是一致的。
  • 從「有色人」到「榮譽白人」再到「黑人」,南非華人的身份變遷史
    南非作為一個多種族的國家,雖然在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之後一直以「彩虹之國」自居,但其種族矛盾至今都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而南非的華人作為這個多族群社會中的一個最小群體,一直在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夾縫中生存。01、南非華人的由來中國與南非在很早之前就有了淵源,甚至還要遠遠早於歐洲的那群殖民瘋子。
  • 這本開創性影集,首次展示了南非種族隔離的日常現實
    南非© Ernest Cole | Magnum Photos我最早看到厄內斯特·科爾的照片是在七十年代末,當時全球對於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抵制愈演愈烈,我對非洲國民大會的興趣也越來越濃。我父親收藏了一批攝影集,有一天,我看到一本南非黑人攝影師彼得·馬古班內(Peter Magubane)的作品。
  • 南非,曾經的非洲經濟、軍事強國,為何逐漸沉淪,白人怎麼了?
    但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白人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一直在實施著"種族隔離政策"。將本國全體人民劃分成了白人、有色人種、印度人和黑人四個等級。而在這等級制度當中,黑人的社會最低,受到歧視。即便是坐公交車都只能站在最後面,更別說在一些國家要事上的決策。
  • 疫情之下|南非:全球「大隔離」下的種族隔離陰霾
    令人感到彆扭的是,即便他們是已年過半百的中年人,房東也會一直沿用種族隔離時期的稱呼,稱這些住家女傭為「girls」,稱家中的園丁為「boys」。種族隔離時期,黑人在城市裡能找到的工作種類非常有限,女性基本就只能白人家裡做女傭。直到今天,來自其他非洲國家的女性移民,因大多數沒有正式的工作籤,也只能從事類似的工作。而在疫情應對的相關新聞中,對於這部分人群的安置情況,幾乎成了一種令人尷尬的「沉默」。
  • 南非白人、黑人矛盾重重,當年咋不學印巴分治
    南非白人依靠自己在經濟、文化、軍事、政治等領域的絕對壟斷,對黑人執行了殘酷的「種族隔離」政策,黑人依舊是為南非社會最底層的「奴隸」性質族群。直到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在1994年出任總統,在同胞們的歡呼聲中,曼德拉積極的廢除「種族隔離」政策,並在1996修改憲法來確保南非是一個種族平等的國家。
  • 種族隔離制度下的南非,佔統治地位的是白人的價值體系
    在南非,佔統治地位的是白人的價值體系,其它的只能處於從屬地位。南非聯邦成立後,政府曾宣布:「教育白人兒童的目的是培養他們作統治者,而教育黑人兒童的目的是培養他們作服務者。」黑人只要懂得「砍柴提水」就夠了。黑人的文化、歷史在教材中得不到體現。
  • 白人被歧視的國家,南非是怎麼「顛倒黑白」的
    南非慘無人道的種族隔離1910年,英國把南非地區所有殖民地合併成一個聯邦,成為英國一個自治區,1914年,在南非自治區成立四年後,成立了一個代表少數白人農場主利益的政黨:南非國民黨。南非國民黨成員大多數是荷蘭裔布爾人,他們代表了白人資本家和農場主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