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洛陽老酒源於周代,北魏時由皇帝賜名「洛陽老酒」。唐代時,武則天祭祀泰山、大宴群臣,皆用此酒,女皇親作《飲酒樂》。唐玄宗時,洛陽老酒醉楊妃,更是一段香豔的故事。那麼,洛陽老酒還有哪些傳奇故事呢?
1 李白洛陽飲老酒
唐代大詩人李白是詩仙,也是酒仙,一生多次來洛陽,品大唐帝國最好的酒,即立德坊(今老城東南隅)四眼井、新潭東溪一帶的洛陽老酒。
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春,李白在雁門關接到洛陽好友元丹丘、岑勳的來信,他立即南下洛陽。在新潭東溪的一家胡姬酒肆,他寫下千古名篇《將進酒》:「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詩中兩曜」李白、杜甫在洛陽新潭東溪置酒高會,杜甫發出「李白鬥酒詩百篇」的感嘆。
李白飲酒的胡姬酒肆,就在新潭東溪一帶,這裡杏樹成林,酒旗飄揚。
幾十年後,詩人杜牧在東溪遇到了曾經的知己、大唐歌女張好好(藝名玉芙蓉),當年風姿綽約的張好好,已成為賣洛陽老酒的「當壚」之女。杜牧感慨萬分,寫了一首五言長篇《張好好詩》。
2 且插梅花醉洛陽
北宋時,洛陽為西京,立德坊有許多大酒樓,西京士大夫們經常在這裡置酒高會,痛飲洛陽老酒。文彥博與富弼、司馬光等聚集洛陽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說十一人)置酒相樂,稱「洛陽耆英會」。
立德坊四眼井、新潭東溪一帶的釀酒業更為發達。近年來,在宜陽西街窯出土的白瓷碗底部印有「酒」字,一件黑瓷瓶的腹部刻有「京西轉運判官、貢奉酒」銘款,均與「酒」字有關,前者是專用飲酒器,後者則是用於盛放貢酒的貢瓷。
這種貢酒的名字,歷史有明確記載是「老酒」。《堯山堂偶雋》說:「蘇東坡詩云『獨看紅蕖傾白墮』……乃老酒一壺耳!」劉白墮為北魏洛陽老酒的釀造師,蘇東坡曾在洛陽為官,常飲此酒。
北宋的西京文人寫了大量詠洛陽老酒的詩詞,最著名的是朱敦儒的《鷓鴣天·西都作》,其詞曰:「……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
3 洛陽老酒代代傳
元明清時期,洛陽老酒在四眼井一帶代代相傳,有許多酒坊。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四眼井張氏酒坊少東家張蔭析考中進士,先後在四川、山西、河北為官。他在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致仕後,擴大張氏酒坊,定名為順興長洛陽老酒坊,並於洛陽老城西大街119號開設總經銷店。
1915年,順興長洛陽老酒坊代表河南省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最高獎。該博覽會的最高獎大獎章我國獲64枚,其中酒類5枚,分別是直隸高粱酒、河南高粱酒、山西高粱汾酒、廣東果酒和山東張裕釀酒公司的各種酒。
這裡河南高粱酒的「河南」指河南府,即洛陽,因為洛陽是清代河南貢酒的唯一生產地,而洛陽老酒就是古法釀造的高粱酒。
民國時期,順興長洛陽老酒坊是全國著名的酒坊,吳佩孚、林森等民國要人在洛陽期間都曾將其作為國宴用酒。1954年,順興長洛陽老酒坊停業,人員被分流到全國各大名酒廠。
1973年,張蔭析的第十代嫡孫、洛陽老酒今日之掌門張哲生出世。生於釀酒世家的他,對於白酒的釀造和品評總能有獨到的見解。
張哲生16歲投師名門杜康酒業,學釀酒、品酒、調酒。1991年,不滿18歲的他就成了全國最年輕的省級評酒師,後被評為國家高級品酒師。
多年來,他肩負復興洛陽老酒的使命,遊走各地名家酒坊,深居川蜀釀酒聖地,常與中國白酒界泰鬥梁邦昌、於橋等數位大師進行學術研討和品評……
經過多年洞藏窖酒的積累和白酒文化的歷史積澱,洛陽老酒幾千年來的技藝傳承終於厚積薄發!
2014年,堅持古法釀造的張哲生將洛陽老酒重新恢復規模化生產,醉倒過多少帝國君王、文人騷客的洛陽老酒終於「重現江湖」!
您現在品到的洛陽老酒,正書寫著中國白酒和河洛文化新的傳奇……(上官雲影/文 聶劍帆/圖)
返回洛陽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