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舊金山唐人街靠中國經驗預防疫情暴發

2020-12-08 華輿

華輿訊 據僑報網報導 1月24日,中國農曆新年前夕,舊金山東華醫院(San Francisco’s Chinese Hospital)執行長張建清在微信瀏覽節日問候時,看到了一張令人震驚的照片。一位醫學院的老同事正準備和另外100多家醫療機構一起趕往武漢,幫助控制新冠疫情的暴發。張醫生立即意識到了這是個威脅。

據《紐約時報》報導,她回憶起當時的想法:「12個小時,我們有武漢到舊金山的直飛航班,單程只需要12個小時。」而那些農曆新年回中國探親的華人很快就會回來。

1月31日,一名戴口罩的工人在舊金山唐人街區打掃街道。(圖片來源:美聯社)

唐人街是美國人口最稠密的街區之一, 一場風暴似乎正向這裡襲來。

東華醫院是唐人街社區的急救中心,社區內許多中國老年人都住在狹小的單人房旅館裡,而且唐人街和中國之間的人口流動非常密切。

張醫生給代表唐人街的舊金山市議員佩斯金(Aaron Peskin)打了電話:「如果在唐人街暴發疫情,那將是我們的噩夢。」

但是到目前為止,唐人街一直保持著和噩夢的距離。

在舊金山其他社區出現新冠肺炎患者3周後,東華醫院於3月26日收治了首例確診患者。

根據佩斯金辦公室收集的數據,截至4月中旬,在舊金山的22個單人間住宅中至少發現了34例確診患者,但是這些病例都不在唐人街社區內,儘管有3人住在邊界上。

佩斯金說:「這真是太神奇了。現在是4月初,唐人街看起來非常不錯。」

儘管唐人街非常容易受到新冠疫情的侵襲,但事實證明,與美國其他地方不同,唐人街準備得很充分。

東華醫院是壁壘的中心,而且唐人街的每個主要機構都對曾經的傳染病暴發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非常珍貴的是,東華醫院還保持著與中國一線醫療工作者的深層聯繫,這有助於該醫院盡力避免疫情。

鑑於這種高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不可預測,張建清和唐人街的其他官員都清楚,情況可能會在瞬間發生變化。

2月1日,農曆新年一周後,張建清、佩斯金和唐人街社區領導主持了一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了減緩病毒傳播的做法。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前來介紹了中國政府的最新應對措施。

社區裡很多人的家庭成員都經歷過非典疫情,張建清表示,這一經歷使他們更容易接受當地領導人的建議。

在2月初,中華學校(Chinese Central High School)校長宣布了針對教室進行消毒的舉措,並建議近期去過中國的師生留在家中進行為期14天的自我隔離。

截至2月中旬,唐人街社區發展中心已經在11處單人間住宅內安放了洗手液,並開始向住戶宣傳基本的防疫原則。

佩斯金每天開車經過唐人街去市政廳時都能看到他們努力的成效。他說:「有一段時間,在百老匯北側一切都很『正常』,沒有人戴口罩。但是當你穿過百老匯進入唐人街時,就會看到每個人都帶著口罩。真的很令人吃驚。」

但是,其他人卻輕易相信了「唐人街是病毒的溫床」這一說法。

今年2月,早在舊金山發現首例確診病例之前,唐人街的旅遊業就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1月31日,川普總統宣布了對中國實行旅行限制,不久他就提到了「中國病毒」,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和襲擊在全美範圍內激增。

2月下旬,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回到自己的家鄉舊金山,與社區和商界領袖共同高調訪問唐人街。她說:「這裡已經採取了預防措施,一切都很好。」

張建清和同事們與中國的持續聯繫也讓他們從武漢的第一線獲得了經驗。他們借鑑的一個應對措施就是,每個病人在進入醫院前都要戴上口罩,以儘量減少病毒在醫院的傳播。

當地的武漢僑民也提供了幫助。張建清的朋友蘇海(Hai Su,音譯)是來自武漢的軟體工程師,他幫助組織了兩個武漢校友會,在武漢情況最嚴重的時候把價值數千元的醫療設備送到家鄉。當疫情在美國暴發後,他們將幫助重心轉移到了灣區(Bay Area)。3月和4月間,他們向東華醫院捐助口罩和現金共計5萬多元。(原標題:《紐約時報》: 舊金山唐人街靠中國經驗預防疫情暴發)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舊金山唐人街靠中國經驗預防疫情暴發
    據《紐約時報》報導,她回憶起當時的想法:「12個小時,我們有武漢到舊金山的直飛航班,單程只需要12個小時。」而那些農曆新年回中國探親的華人很快就會回來。1月31日,一名戴口罩的工人在舊金山唐人街區打掃街道。
  • 舊金山的唐人街,是美國西部唯一一個可與紐約唐人街相比的地方
    舊金山的唐人街是美國西部唯一一個可與紐約唐人街相比的地方,交叉處為其中心形成。這裡大約有八萬餘名華僑居住,完全是一個城中之國,異國情調十足。雖然舊金山最壯觀的聯合廣場以及西部金融中心就位於唐人街旁這邊街道有點狹窄,停車位比較難找。
  • 英媒:美國疫情暴發 紐約中藥店顧客盈門
    英國路透社3月9日報導,原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中藥和針灸需求激增紐約市的針灸師、中醫醫師克萊頓·蕭(音)表示,自從紐約報告當地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當地)對他診所傳統中醫療法的需求開始驟增。金禾中醫藥公司——位於紐約唐人街中心地帶、長期為蕭等中醫醫師供應中藥的藥店,也在經歷類似業務躍升。去年,針灸和中草藥等中醫療法獲得世衛組織正式認可,使此類可追溯至2500多年前的傳統療法在更大程度上獲得主流承認。在金禾中醫藥公司,自2月底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開始在美國各地蔓延以來,客戶對治療流感類症狀的中草藥的需求已翻番。
  • 疫情陰影下,美國唐人街是否安好
    去年2月,眾院議長佩洛西曾親臨當地社區,呼籲人們去唐人街玩,她還到訪了當地的一家餅乾工廠。但在去年3月初,加州宣布了一項居家令,限制非必要旅行。這對舊金山唐人街賴以生存的旅遊業造成巨大打擊。舊金山旅遊協會稱,去年到該市旅遊的遊客數量已減半,旅遊支出也下降了近七成。而在美國疫情持續9個月後,這裡的一些店鋪已徹底歇業,還有一些只在周末開張。路易估計,該街區的商業收入下降85%-90%。
  • 三十年代的舊金山唐人街 | 宛然一個小中國
    【攝影:奧蘭多·斯金格】早在美國1850年興起淘金熱前,舊金山已經有中國人的身影。淘金熱使中國飽受戰亂和窮困的廣東省沿海地區居民前來舊金山,最早主要居住在沙加緬度街,後來人們把中國城一段沙加緬度街稱為唐人街,隨著新移民的不斷湧入,又漸漸向都板街發展。
  • 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唐人街,能否在疫情下倖存?
    隨著加州新冠病例數不斷回升,舊金山上周頒布了新一輪居家令,儘管灣區的重症監護室可使用率高於25%,但舊金山市長仍表示,該市將採取嚴格的預防措施。對商鋪們來說,這一決定是「毀滅性的」。路易表示,大家對此很失望。舊金山氣候溫暖,是美國為數不多的可以在冬季戶外就餐的城市,但現在生存之路又被堵住了。
  • 三十年代的舊金山唐人街 宛然一個小中國
    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紫禁城夜總會的化妝室,準備演出的歌舞演員;拍攝於1930年代。【攝影:奧蘭多·斯金格】唐人街,是華人在其他國家城市聚居的地區。唐人街的形成,是因為華人移居海外,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在面對新環境需要同舟共濟,便群居在一個地帶,故此多數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證。
  • 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唐人街,能否在疫情下倖存?--上觀
    設法「自救」在持續疫情和嚴格的限制舉措之下,當地商戶變得更加謹慎,同時想辦法「自救」。與周邊其他街區相比,舊金山唐人街疫情防控做得較好。據《衛報》報導,目前舊金山唐人街約有100例新冠病例,但在附近的馬裡納街區,新冠病例數超過了370例。在戶外餐飲規定放寬後,一些當地商鋪看到了希望。
  • 舊金山的唐人街,是美國西部唯一一個可與紐約唐人街相比的地方
    舊金山的唐人街是美國西部唯一一個可與紐約唐人街相比的地方,交叉處為其中心形成。這裡大約有八萬餘名華僑居住,完全是一個城中之國,異國情調十足。雖然舊金山最壯觀的聯合廣場以及西部金融中心就位於唐人街旁這邊街道有點狹窄,停車位比較難找。
  • 美媒:為在疫情中倖存 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努力「重生」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美國《僑報》報導,疫情不僅造成社會經濟萎縮,還給舊金山唐人街帶來仇外心理的困擾。即便如此,唐人街的居民仍對未來充滿希望。《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8月30日刊登灣區作者梅麗莎·洪(Melissa Hung,音譯)的文章,其親身經歷見證了唐人街的「重生」之路。文章摘譯如下:資料圖:當地時間5月18日,一名戴口罩男子路過美國舊金山華埠一家店鋪。
  • 美國唐人街一度淪為「鬼城」,正掙扎自救
    他們不僅在新冠疫情中蒙受了巨大損失,而且還承受了政治、環境和社會動蕩的衝擊,包括川普煽動性的反華言論,以及席捲全美的反種族歧視和警察暴行的抗議。舊金山唐人街在疫情期間如同「鬼城」,圖自社交網站(下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4日報導稱,早在2019農曆新年開始,全美唐人街就遭受巨大打擊。
  • 「《紐約時報》的人滾去中國吧!」
    近日,中國知名科學家饒毅在美國《紐約時報》上撰文,通過講述他在美國紐約的一位叔叔因新冠肺炎不幸病逝的遭遇,並對比了他在中國武漢的親屬平安無事的情況,抨擊了美國川普當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糟糕表現。詳戳:饒毅在紐約時報發文:武漢親戚挺過來了,紐約的叔叔去世了之後,饒毅把視角轉回了現在,稱當新冠肺炎疫情在中美先後暴發後,他在武漢的12名親屬都平安無事地度過了疫情的衝擊,可他在紐約的叔叔,卻因為新冠肺炎醫治無效死在了那個「世界上軍事力量最強,經濟最富裕,醫學最先進的國家」。
  • 美媒稱舊金山唐人街傳統與現代共存:努力保持原味
    資料圖片:2月16日,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人們參加金龍點睛巡遊活動,慶祝中國農曆戊戌狗年的到來。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 攝參考消息網10月21日報導美媒稱,在舊金山的唐人街,傳統與現代共存,這個社區正處在十字路口:試圖抵擋高檔化,同時歡迎改變。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16日報導,隨著租約到期、商人們退休,企業家們開始開設高檔餐館和商店,而老企業則努力保持存在感。
  • 舊金山唐人街抗疫效果領先全灣區!美媒報導,網友讚美:唐人街做得好!
    該報導引得美國網民紛紛對舊金山唐人街的有效抗疫表示讚美,並稱全美都應該立刻強制民眾帶上口罩。圖源:SF Gate1月24日,中國農曆新年前夕,舊金山中國醫院(San Francisco 's Chinese Hospital)院長張健(Jian Zhang,音譯)在微信上回復節日問候時,看到了一張令她擔憂的照片:一位醫學院的老同事即將與100
  • 三十年代的舊金山唐人街 宛然一個小中國
    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紫禁城夜總會的化妝室,準備演出的歌舞演員;拍攝於1930年代。【攝影:奧蘭多·斯金格】唐人街,是華人在其他國家城市聚居的地區。唐人街的形成,是因為華人移居海外,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在面對新環境需要同舟共濟,便群居在一個地帶,故此多數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證。
  • 疫情嚴峻,中藥在國外火了?紐約中藥店:金銀花和板藍根最為暢銷
    近日,據路透社報導,來自紐約的草藥醫師克萊頓·邵(音)表示,自3月1日紐約宣布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市場對傳統中藥的需求激增。他形容:「這就像是把電燈開關撥開了一樣。」在紐約唐人街Kamwo中藥店內,空氣中飄蕩著中草藥的味道。
  • 旅遊景點:舊金山聯合廣場,唐人街
    很多人現在都喜歡出國旅遊或者是出國留學,舊金山是大家最多的選擇。在美國舊金山聯合廣場上面曾經舉辦過很多關於聯邦統一的大會,所以之後就被大家叫做聯合廣場。廣場離漁人碼頭非常的近,我們走路經過唐人街就到了。在廣場上也是很多車的起點,我們可以在漁人碼頭吃到非常新鮮的海鮮,也可以坐上噹噹車在起伏不定的坡道上面眺望遠處的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的壯麗景色。
  • 《紐約時報》:關稅、疫情未抑制中國出口增長
    摘要:美國《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高級記者柏凱斯(Keith Bradsher)8月31日發表了一篇名為《川普關稅?新冠病毒?中國出口無論如何都在增長》報導,認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及美國加徵關稅後,中國反而展現出強勁的出口能力,繼續保持向全球提供消費產品和電子商品。
  • 「《紐約時報》的人滾去中國吧!」
    近日,中國知名科學家饒毅在美國《紐約時報》上撰文,通過講述他在美國紐約的一位叔叔因新冠肺炎不幸病逝的遭遇,並對比了他在中國武漢的親屬平安無事的情況,抨擊了美國川普當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糟糕表現。詳戳:饒毅在紐約時報發文:武漢親戚挺過來了,紐約的叔叔去世了之後,饒毅把視角轉回了現在,稱當新冠肺炎疫情在中美先後暴發後,他在武漢的12名親屬都平安無事地度過了疫情的衝擊,可他在紐約的叔叔,卻因為新冠肺炎醫治無效死在了那個「世界上軍事力量最強,經濟最富裕,醫學最先進的國家」。
  • 為在疫情中倖存 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努力「重生」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9月1日電據美國《僑報》報導,疫情不僅造成社會經濟萎縮,還給舊金山唐人街帶來仇外心理的困擾。即便如此,唐人街的居民仍對未來充滿希望。《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8月30日刊登灣區作者梅麗莎·洪(Melissa Hung,音譯)的文章,其親身經歷見證了唐人街的「重生」之路。文章摘譯如下:疫情期間,我們所有人的生活習慣都或多或少地被顛覆了。此前,我經常乘坐擁擠的公共汽車來到舊金山唐人街,在基督教青年會的泳池裡遊幾個來回,然後在東亞餅食買個叉燒包,坐在花園角廣場的長椅上享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