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甘肅省轄地級市。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屬暖溫帶半溼潤半乾旱氣候。傳說伏羲氏、女媧氏、軒轅氏先後在這裡誕生,它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都說民以食為天,了解一個城市一定從這座城市的美食開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品嘗一下天水的特色美味。
老三片,地道的天水人對這菜再熟悉不過了,作為一名廚師,一刀一勺都是一個故事,一烹一炸就是一段人生,三尺的灶臺,就是他們心中的聖地。無論是鮮美的清燉湯,還是筋道有嚼頭的裡脊,或是彈性十足的夾板肉和肉丸,是否用心烹調,一品即知。
天水雜燴是把雞蛋清和蛋黃攪勻,攤成薄餅。取鮮五花肉剁碎,放入鹽、粉面、花椒後拌勻,加在兩層薄蛋餅中間壓平,上籠蒸熟,切成條形,便做成夾板肉。以夾板肉為主,配以響皮條、丸子,澆上雞湯,撒上蔥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湯盆,量足湯多,葷素搭配,邊喝邊吃,不油不膩,味道鮮美。
漿水面是以漿水作湯,加上蔥花、韭菜等製作的一種麵條。天水城鄉人民十分喜歡吃漿水面。 漿水有清熱解暑、治療疾病之功效,也可單獨作飲料。在炎熱的盛夏喝上一碗漿水會使人感到清涼爽快,又能解除疲勞,恢復體力。常食用漿水面還能治一些疾病,有高血壓的病患者經常吃些芹菜漿水,能起到降低和穩定血壓的作用。對腸胃和泌尿系統的某些病症也有一定療效。有的醫院用漿水配合藥物醫治燒傷,可大大減輕患者疼痛,取得顯著療效。
呱呱是一種甘肅天水的傳統風味小吃,被譽為「秦州第一美食」。呱呱是天水土話鍋巴的意思。蕎麥粉成"蕎珍子",入水浸泡、加工,取其澱粉。然後把蕎麥澱粉加上水,在鍋裡煮,一邊煮一邊攪拌,直到蕎麥粉煮得黏黏乎乎成半凝固狀態並在鍋底結成一層厚的鍋巴。待到要吃時,店家要把已做好的一盆盆呱呱全部攪拌碎裂,抓一些出來,再用手給捏碎放到碗裡,再澆上辣椒油、芝麻醬、醬油、醋、蒜等十幾種調料後,才能是一碗真正的天水呱呱。
張川鍋盔,是一種獨具特色的麵食,形狀為圓形,主要原料為小麥麵粉。有乾麵鍋盔和雞蛋鍋盔兩種。乾麵鍋盔用麵粉直接做成;雞蛋鍋盔用雞蛋和麵粉拌和製成。鍋盔既厚且大,入口酥嫩,口感細膩,便於攜帶,是出門旅遊、饋贈友人的佳品。天水鍋盔以張川縣的最為有名。
天水酒碟是以天水本地產蔬菜胡蘿蔔、菠菜、綠豆芽配合耳絲、口條、肝片而做成的地方特色小菜。天水酒碟色澤豔麗、微酸適口,是酒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 相傳庚子年光緒皇帝隨慈禧西行避亂到了西安,心情鬱悶、食欲不振,御廚情急之下聽從建議,獻上天水酒碟。光緒帝觀其色美,嘗其味佳,用膳之後盛讚天水酒碟清爽開胃,從而成為一道不可多得的佳品。
大地灣麻腐餅是甘肅省著名的漢族小吃。以酥香可口,麻子味獨特享譽西北五省。要吃上比較考究的麻腐餅,其主佐料的搭配十分重要。主料主要是內瓤飽滿、顆粒較小的小麻子和當年收割的新麥麵粉。只有這兩種主料搭配,方能做成真正意義上的大地灣麻腐餅。
天水撈撈的最大特點是用一個特殊的器具將涼粉撈成長粉條狀,使之更加容易入味,盛入碗中,調入油潑辣子、芝麻醬、醋、醬油、芥末、蒜泥、精鹽、花椒麵等佐料,吃起來順滑可口,往往使人食慾大增,胃口大開。
秦安辣子面又叫槓子面。用槓子壓揉麵團,小米麵做成面波,擀成片,切成麥稈細的條,清水煮熟,柔軟適度,不粘不糊,調上油潑辣子、醋、姜粉、芫荽等,別有風味。
豬油盒是天水美食中的一大特色,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出爐後的豬油盒外脆裡松,香氣撲鼻。色彩鮮亮,入口後油卻不膩,口感極佳,是一道上好的點心。在古代時,當地人曾把它當作宮廷的點心。
天水面魚其製作主料是玉米面粉(現在也使用小麥麵粉),當開水沸騰時,一手抓麵粉從手縫裡細細的一點一點的將麵粉撒入水中,一手不停地用筷子攪拌,逐漸的調成糊狀,直到麵糊變得筋道,但不能太幹,火候一定要掌握適度,否則鍋底就會燒糊而面夾生,這一過程全靠手腕用力。當麵糊攪勻燒到堅柔滑道顏色透亮,此時找一較大器皿盛入涼水,用木勺將麵糊舀到天水特製的面魚膜具"鍋鯫馬勺"裡面,順勢用力擠壓,面魚就會順著馬勺的小眼一條條的落入水中凝固,其間,面魚堆積時要用筷子在清水中撥動一下,防止熱面魚結在一起。之後,為了使面魚儘快的冷卻定型,還得換三次涼水。面魚做好後就開始做澆湯,鐵鍋加油炒蔥姜辣椒及洋芋、豆角、豆腐,西紅柿等,加水製成湯燒開,起鍋時放入香菜蒜苗味素等,外加幹炒綠辣椒和韭菜,最後別忘了潑一碗誘人的芝麻油潑辣子哦!
天水饊飯,甘肅特色小吃,流傳已久。一般是有玉米面做得最為尚品,口感極佳。調上酸菜、油潑辣子、醋蒜或韭辣,是天水農村鄉縣,冬天主食之一,吃起來香而不膩,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