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無常的故事其實就是範無救、謝必安的傳說了。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說過不同的版本了,今天我們說一說無常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叫黑白無常呢?這其中包含了古人對於死亡的哲學。
無常一詞,最早是佛教中的術語。指的是時間一切都不能持久,比如《涅槃經》中所說:是身無常,念念不住。為了說明「無常」的道理,佛教用了一個生動的警喻。在《法句譬喻經》中,有四個兄弟,他們都有神通之力。預知自己七天之內將死,於是商量著躲了起來。為了讓代表死亡的「無常殺鬼」找不到自己。他們一個躲在海裡、一個躲在須彌山中、一個躲在虛空中、一個躲在人世中。後來躲在人世中的那人先死了。於是有人問佛:其他幾人能逃的掉嗎?佛說: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意思是,死是逃不過的,就像你逃不過無常殺鬼,這就是無常。後來慢慢的無常將至,就等同於「死神來了」。
《酋陽雜俎續集》裡也提到「貧道已力衰弱,無常將至」的說法,「無常」既指死亡,也代表勾魂的鬼了。 那「無常」為什麼非要一黑一白呢?其實這樣黑白的反差,同樣有很深的含義。中國的地獄觀是佛教、道教的結合物。佛教帶來了中國地獄觀中的受苦與輪迴的概念,而道教給了中國地獄觀中的管理制度。其實是反映中國古人對於死後世界的想像。古人懼怕死亡的到來,又企圖在地府度量人間善惡的公正中找到一絲欣慰和救贖的希望。《金剛經》中有一句充分的闡述了無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無常,就是一種沒有的常態,沒有一種固定的狀態。事件的一切都是無常的,這就是佛教對世界的基本看法。
明白世間無常有什麼意義呢?他能減少執著,當人們真正意識到食物一切都在變化,而且終究會離你而去,這樣的認識多少能降低一些執著。在失去時也能減少一些痛苦。無常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因為無常就是變化,我們生命可以變得更好雖然好到一定程度後,就會慢慢消失。可是這就是無常告訴我們的生命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