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觀光勝地小琉球快成垃圾島 850噸垃圾一堆4個月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臺觀光勝地小琉球快成垃圾島 850噸垃圾一堆4個月

2015-04-10 09:57:1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近千噸的垃圾堆放四個月,惡臭令人難耐,鄉公所人員表示,目前每周一會固定全面消毒。 圖自臺灣《聯合報》

    屏東縣琉球鄉的焚化廠閒置多年未用,垃圾全運到屏東處理,因為沒有經費運送,全鄉垃圾從1月開始就沒去處,全堆放在閒置的焚化廠對面空地,已堆積成垃圾山。 圖自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4月1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觀光勝地小琉球最近快成「垃圾島」,因沒錢跨海運送垃圾到屏東焚化處理,今年以來近四個月的垃圾全堆置島上,總計850噸,臭味撲鼻,鄉民擔心衝擊觀光。

  琉球鄉原有座小型焚化廠,由「環保署」補助70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興建,因焚化過程會產生有毒的戴奧辛,且運轉成本太高,2004年停止運轉,垃圾改運回臺灣本島屏東崁頂鄉焚化廠處理。閒置的焚化廠就成了垃圾場。

  記者昨(9日)走訪堆放垃圾的焚化廠,才走近10米,一股腐敗、臭酸味撲鼻而來,多待一秒都覺得難受,且滿地蛆在爬行,蒼蠅附近飛舞,每跨一步就踩扁數不清的蛆,根本不敢再多走。

  愈靠近出口的垃圾「愈新鮮」味道愈重,愈後面的垃圾山,因堆置時間久,早被太陽烘烤曬乾,味道反而不明顯,只剩悶臭味,風吹就隨風飄散。清潔隊說,他們每周一固定全區消毒,但附近居民表示,不時聞到惡臭。

  遊客增加 垃圾每年爆量

  小琉球近年來因觀光客大批湧入,帶來商機也留下大量垃圾,鄉公所說,五年前才19萬人,去年達到42萬人,垃圾量也從一年1500萬噸,增加到去年達到1900萬噸,一年增加約一個月的量。

  清潔隊長蔡志郎表示,垃圾要靠貨船運回臺灣本島,一年750萬元的清運預算根本不夠用,只能處理一般垃圾,資源回收物已四年不曾處理,全暫放在焚化廠。

  「每年一、二月都是垃圾清運空窗期。」蔡志郎說,因每年要重新發包,一月拿到經費開始招標,「快到三月才開始清運都很正常」,一般民眾不會去焚化廠,多數不會知道「山中垃圾」。

  他表示,為擺脫「臭名」,公所已向「環保署」爭取將補助經費提高至1000萬元,希望一切有效解決垃圾問題,「環保署」已於3月16日核准,公所本月會排入代表會議程並開始招標,最快五月初就恢復清運。

  居民曾小姐抱怨,想不到島上的垃圾危機這麼嚴重,通往焚化廠垃圾山的中山路,是她回家必經道路,每次路過聞到臭味,很不舒服。

  小琉球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洪豪升表示,希望垃圾的臭味不會影響觀光質量,要是連觀光客都感覺噁心,還有誰要來?盼空窗期不要一再上演,做到垃圾清運「無縫接軌」。

  觀光客郭小姐說,希望觀光客製造的垃圾不要變成居民的負擔;姚姓遊客說,觀光客多,垃圾當然多,相關單位該重視並積極處理。

相關焦點

  • 臺灣屏東小琉球焚化廠蓋11年 只囤垃圾長蚊子(圖)
    記者蔣繼平/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4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屏東縣琉球鄉焚化廠閒置11年,如今堆積600噸一般垃圾、250噸資源回收物,焚化廠不燒垃圾,成了垃圾場,居民譏諷是名副其實的「蚊子館」。
  • 「3800噸垃圾是我對峇里島最後的印象」網友:峇里島成「垃圾島」
    在我看來最合適的是「峇里島」,這個被稱為「天堂之島」的地方,名氣大到每個人都知道峇里島是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旅遊勝地,卻不知道它也屬於印度尼西亞的一部分,因為地理優勢被無數人成為最適合旅遊的地方沒有之一。很多人是被峇里島的風景所吸引,這裡的沙灘,這裡的島嶼,這裡的熱情和許許多多不同的建築。每年數以萬計的遊客甚至更多的遊客湧入與此來這裡度假,潛水,衝浪等等。
  • 小琉球垃圾成山 屏東縣政府評估重啟焚化爐
    屏東琉球鄉推動低碳旅遊,卻爆出垃圾問題;副縣長吳麗雪表示,是否重啟焚化爐或隨船票向遊客收清潔費,縣府將評估。    屏東縣政府及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近幾年在小琉球推動低碳旅遊,但小琉球卻每年因垃圾清運的經費編列問題,年初幾個月都會有垃圾堆積問題,今年更因遊客爆量,導致垃圾堆積如山,散發惡臭。
  • 垃圾島:島國日均填埋400噸垃圾,每天增加4平米國土
    這座24小時飄著濃煙的「垃圾島」叫斯拉夫士,曾經只是個7公裡長、200米寬的環礁瀉湖,被馬累漁民當成分揀漁獲、清洗漁船的臨時港口(馬累漁港常年擁堵)。、2臺挖掘機和一個輪式裝載機抵達斯拉夫士,漁民們這時才知道,瀉湖要被改建成馬爾地夫第一座垃圾填埋場。
  • 臺灣離島為垃圾所苦 民眾盼早日解除困擾
    不過,這些離島的人口及垃圾量,除了澎湖外,很難養得起一座焚化爐;澎湖則有用地問題,20年來一直無法興建焚化爐。離島的垃圾只能運到其他地方代為處理,但近來也面臨代處理費用大幅調高的問題,依然為垃圾所苦。    澎湖是臺灣最大的離島縣,也面臨垃圾處理問題。
  • 飲水機+琉行杯 小琉球減塑
    小琉球人口僅1萬3000人左右,據臺灣交通部門「觀光局」統計,去年共吸引42.6萬人次前往觀光,使得塑料類垃圾大增。臺「環保署」與屏東縣政府推動「無塑低碳島示範計劃」,在島上的觀光港口、風景區、候船室等地,在9處地點共設置10臺飲水機,並建立飲水地圖。
  • 紫金山觀景臺:炸去一堆垃圾 留下一堆垃圾
    2月1日,被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南京紫金山觀景臺爆破在嚴密封鎖中悄悄進行,其封鎖程度令大批從全國各地趕來採訪的記者也吃驚不小。這座耗資百萬、爭議不斷的觀景臺經過連續兩次人工爆破後,西邊一角已消失在濃濃的「塵雲」中,但觀景臺主體建築尚存。據了解,2月5日前,整個人工爆破將結束。不過,當2月2日記者前去採訪時,施工人員對記者的到來仍「如臨大敵」。
  • 臺灣垃圾漂到琉球海灘 日本人:早就習慣了
    臺灣垃圾漂到琉球海灘 日本人:早就習慣了圖片來自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  中新網9月9日電 據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報導,日前有臺灣遊客前往有最後秘境的日本西表島旅遊,竟在海灘發現上印有中文字樣的手搖杯飲料、殺蟲劑等垃圾散落海灘
  • 馬爾地夫「天堂島」變垃圾場 日燒330噸垃圾
    大量外國遊客持續遺留下的垃圾令當地政府疲於應對,不得不將一座島嶼變成垃圾場。大量外國遊客持續遺留下的垃圾令當地政府疲於應對,不得不將一座島嶼變成垃圾場。焚燒垃圾產生的氣體刺鼻有毒,塑料瓶、包裝紙、遊客丟棄的雜物堆積成山,這與白色沙灘、清澈透明的海水以及搖曳的棕櫚樹等我們對馬爾地夫的印象格格不入。這座經典的度假勝地「天堂島」座落在印度洋。馬爾地夫有人居住的200座島嶼分布在3.5萬平方英裡的海洋上,其中99座已專門開發成度假勝地。
  • 馬爾地夫「天堂島」變垃圾場 每天焚燒330噸垃圾(圖)
    斯拉夫士島上瀰漫著焚燒垃圾產生的黑煙(資料圖)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24日報導,每年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湧入馬爾地夫的白色海灘度假,但旅遊業的繁榮也帶來了弊端,外國遊客留下的垃圾令當地政府疲於應對
  • 日清20餘噸垃圾 星海灣煥然一新
    街道路面乾淨整潔,浴場海灘環境宜人,草坪綠植欣欣向榮,各處垃圾及時清理,基礎設施煥然一新……隨著天氣日益暖和,到海邊遊玩的市民開始增多。最近,不少到星海灣觀光遊覽的市民遊客驚喜發現,即使疫情期間,星海灣的市容環境依然乾淨整潔、秩序井然。
  • 峇里島成「垃圾島」,最美海岸不復存在……
    然而就在近日峇里島網友發布的一條視頻打破了許多人的美好憧憬一夜風暴之後號稱峇里島最美海岸的庫塔海灘(Kuta Beach)被衝上岸的密密麻麻成噸的塑料垃圾所包圍遠遠望去根本望不到邊簡直觸目驚心(曾經的庫塔海灘)大自然的「回禮」作為旅遊勝地的峇里島
  • 掩埋容量亮紅燈焚化設備已老舊 臺灣恐成「垃圾島」
    資料圖片  臺灣恐成「垃圾島」(看臺灣)  「我們現在進行垃圾填埋的時候,需要把場內原有的垃圾翻攪一次,篩分出塑膠袋和土石,然後才能騰出空間埋新的垃圾。」談及當地的垃圾處理,高雄市環保局局長蔡孟裕表示,面對現有垃圾掩埋場接近飽和的情況,上述的處理方法實在是不得已之舉。  高雄市遇到的問題不是個例。
  • 環保 海洋天堂裡的「垃圾島」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馬爾地夫旅遊業的興起,為了處理大量遊客製造的生活垃圾,馬爾地夫政府將斯拉夫士闢為垃圾場。當時,工人們將礁湖挖空,再向內不加分類地傾倒垃圾。除此之外,島上的海水與地下水中殘留有大量有毒化學成分,包括電池廢液、殺蟲劑和多種致癌物。這種「沙」和「水」的聯合傷害,已讓卡米羅海灘與鳥類和哺乳動物絕緣。4.
  • 旅遊勝地現超4億件垃圾 印度洋科科斯群島變「垃圾場」
    近兩年,人們在印度洋科科斯群島島嶼上,發現超4億件塑料垃圾,總重約238噸,,包括塑料牙刷、拖鞋、塑料瓶等。研究人員表示,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被倒進海洋,海灘這4億件垃圾只是「冰山一角」,更多垃圾還在海洋裡……(中國拒絕洋垃圾 說「不」之後部分國家陷入恐慌)  保護環境,從每個人做起,為了全世界的美景請帶走你的垃圾。
  • 小琉球最迷人景點 原來藏在海底
    小琉球私房潛點,海森林比人大的海扇-張嘉麒攝影。(鵬管處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小琉球私房潛點,黑邊海兔-李明忠攝影。(鵬管處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小琉球在觀光效應衝擊下,近年來實施沿岸3海浬禁網、潮間帶管制、劃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及淨灘淨海等措施,就盼回到原先具有豐富海洋生態的絕美離島,目前成效見卓,不只有世界級的海龜,還有海扇森林、沈船等生態,再躍升全臺新興潛水勝地。
  • 爐排爐vs流化床 全國1202臺垃圾焚燒爐分布統計報告
    爐排爐vs流化床 全國1202臺垃圾焚燒爐分布統計報告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2020年1月,生態環境部運營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公開平臺正式對外公開。這反映目前的城市化發展帶來的焚燒增量,主要集中較大城市與三線城市,中間二線城市暫時未能迎來垃圾焚燒增量的爆發。運行時間超過十年的焚燒爐,目前共有154臺,其中的76%均在500噸以下。爐排爐分布情況觀察發現,全國共有29個省/直轄市使用主流機械爐排爐技術,處理能力超過萬噸每日的,共有17個省份。
  • 羅莊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投入試運行 日處理垃圾200噸
    12月29日葛店開發區羅莊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開展區內垃圾壓縮處理試運行快來看看運行的具體情況吧!!據悉,羅莊垃圾壓縮站佔地面積約25畝,日處理垃圾200噸。壓縮站共計兩層,一層為垃圾壓縮轉運區域,二層為垃圾卸料大廳,共有2個垃圾卸料泊位,可以一次性壓縮垃圾40餘噸。站內垃圾壓縮採用卸料區自動感應門、數控化壓縮裝置及全封閉式作業處理,實現全程智能化監控一體式操作。同時,站內還設有自動噴淋和抽風除臭系統,從源頭控制臭味溢出,並配備了2輛載重為25餘噸大型鉤臂車和4個容量為22噸的垃圾轉運箱,環保水平和垃圾轉運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 【海洋垃圾】臺灣海岸面臨海洋垃圾威脅
    在「世界最美麗海灣」澎湖,玄武巖自然保留區海流湍急、巖壁陡峭,每年4到9月都會吸引保育類珍稀鳥類前來繁殖下一代。在知名的西吉嶼礁岸外「藍洞」美景附近,廢棄的塑料瓶、泡沫等海洋垃圾也充斥海岸,白色汙染突兀扎眼。這正是臺灣海洋環境汙染的部分事例。臺灣四面環海,本島海岸線長約1730公裡。
  • 韓釜山海灘垃圾成堆 遊客環保意識淡薄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聯社7月29日報導,韓國各地的避暑勝地隨著大量遊客的湧入布滿了垃圾,景區所屬自治團體不得不每日進行垃圾戰。韓國最大的避暑勝地釜山海雲臺海水浴場的沙灘上遊客們留下的垃圾隨處可見。部分不自覺的遊客將垃圾埋在沙子裡,給清潔工作增加了許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