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加劇?向中國進口食鹽1年多後,柬埔寨改為進口印度鹽

2020-12-25 匯通網FX678

文/匯通網編輯:沁夢

柬埔寨因氣候問題,每年旱季9月至來年的4月份,是白馬和貢布省的產鹽季節,如果在產鹽季節連續下雨,鹽田就無法產鹽,柬埔寨就會出現「鹽荒」的現象。

柬埔寨解決缺鹽的方法,基本是從中國和泰國等國進口。

柬埔寨今年的食鹽依舊面臨短缺。柬埔寨今年食鹽的需求量為8-10萬噸,但今年的產量僅為3萬噸,這意味著至少有5萬噸的食鹽短缺。

鹽業生產聯合會(SPCKK)聯合主席Bun Baraing周日表示,由於柬埔寨的鹽庫存短缺,柬埔寨從印度進口了約5,000噸鹽。這是柬埔寨王國首次從印度進口鹽。

柬埔寨原計劃從中國進口鹽,但在夏季中國受到洪災影響,導致鹽價格上漲,柬埔寨只好選擇價錢較低的印度鹽。

事實上,柬埔寨就是一直對華友好的典範國家,每當柬埔寨遇到麻煩,中方都會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早在去年年底,柬埔寨連降大雨,這對他們的曬鹽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該國也罕見地遭遇了「鹽荒」,在了解情況後,中方果斷送上了2萬噸食鹽,幫助他們渡過了這個難關。

相關焦點

  • 柬埔寨進口中國車輛,直言:這才叫軍車,印度的那是什麼玩意?
    大家都知道這些年中國在對外貿易上做得很出色,而且中國在和很多國家做貿易的時候都是秉持著互利互惠的原則,並且出口給其他國家的商品都是非常良心,品質上非常有保證。而且對於一些小國,中國有時候還會適當照顧一下,所以這些年很多國家都很樂意做中國的貿易夥伴。
  • 30年來第1次!中國不缺大米,為何還要從印度進口?
    正解局出品 最近,印度大米出口商協會主席透露,中國向印度購買了6萬噸的大米。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近30年來,中國第一次向印度進口大米。 中國不缺大米,為何還要從印度進口大米?
  • 中國開始進口印度大米,到底意味著什麼?
    路透社是這麼報導的:翻譯過來就是:標題:貿易官員稱,由於供應緊張,幾十年來中國首次購買印度大米印度官員向路透社表示,由於供應緊張,且印度大米價格大幅打折,中國開始進口印度大米為何要進口印度大米?我國向印度採購大米,是因為印度大米價格低廉。印度大米貿易代表透露,緬甸、越南、泰國等中國傳統大米供應國的剩餘出口供應趨緊,報價每噸至少比印度高出30美元。我國前五大大米供應國分別是緬甸、巴基斯坦、越南、泰國以及柬埔寨。
  • 每斤進口僅1元,中國近30年來首次進口印度大米!越南優勢不再?
    來源:金十數據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中國則相反,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不過長期以來,中國進口的大米主要來自周邊東南亞國家,未曾進口印度的大米。但據英媒最新消息,日前中國已開始進口印度大米,為至少30年來首次。那麼,原因是什麼?
  • 中國每年進口多少大米?印度不在6大供應國名單,但「野心」很大
    在印度媒體曝出向中國大批出口大米的消息後,再次引發了關於糧食安全甚至糧食危機的疑問,這是繼今年年初進口越南大米的爭議話題(越南將各種大米歸入禁止出口清單名錄)後的又一輪探討。印媒報導稱,中國和印度貿易商已籤訂合同,將從12月至2月出口10萬噸碎米,合同價格大約為每噸300美元。
  • 30年來頭一回!中國首次進口印度的大米,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人口多,就意味著對糧食的需求很大。雖然我國的大部分糧食都能實現自給自足,但每年仍然會從國外進口不少糧食。不過,作為我國主糧的大米,進口量卻並不是很多。可就在最近幾個月,我國卻從印度進口了一大批大米,這又讓人開始浮想聯翩,我國是不是「又」缺糧了。 據媒體報導:作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正以大幅折扣價格向中國出售大米。
  • 莫迪啟動「自力更生運動」後,印度從中國進口出現激增
    報導截圖報導稱,中國不僅仍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和進口來源國,而且根據政府最新數據,在截至9月份的過去6個月裡,中國在印度進口總額中所佔比例已從上一財年的13.7%升至18.3%。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印度進口商品的性質有關,其中一半以上是用於生產成品。人們也認識到,莫迪推廣的「為本地人發聲」等口號喊出來可能很容易,但實施起來卻困難得多。
  • 中國開始進口印度大米,到底意味著什麼?
    路透社是這麼報導的:翻譯過來就是:標題:貿易官員稱,由於供應緊張,幾十年來中國首次購買印度大米印度官員向路透社表示,由於供應緊張,且印度大米價格大幅打折,中國開始進口印度大米為何要進口印度大米?我國向印度採購大米,是因為印度大米價格低廉。印度大米貿易代表透露,緬甸、越南、泰國等中國傳統大米供應國的剩餘出口供應趨緊,報價每噸至少比印度高出30美元。我國前五大大米供應國分別是緬甸、巴基斯坦、越南、泰國以及柬埔寨。
  • 中國每年進口多少大米?印度不在6大供應國名單,但「野心」很大
    在印度媒體曝出向中國大批出口大米的消息後,再次引發了關於糧食安全甚至糧食危機的疑問,這是繼今年年初進口越南大米的爭議話題(越南將各種大米歸入禁止出口清單名錄)後的又一輪探討。印媒報導稱,中國和印度貿易商已籤訂合同,將從12月至2月出口10萬噸碎米,合同價格大約為每噸300美元。
  • 邊境局勢緊張之際,我國進口印度大米?30年來首次,對華一舉兩得
    印度大米出口商協會主席對外聲稱,來自中國的買家近日已經向印度兩家大米工廠購買了近6萬噸的大米。印度作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今年1月至10月期間的大米出口量高達600多萬噸,比去年高出接近100萬噸的大米。
  • 柬埔寨成日本牛肉最大進口國,跟中國有什麼關係
    我只見過柬埔寨產的牛肉」,小商販如是說;「柬埔寨每年人均消費3公斤牛肉,但日本牛肉過於昂貴,吃不起。不知道那麼大量(的日本冷凍牛肉)被進口」,連柬埔寨家畜飼養者聯盟會長也不明就裡。柬埔寨進口的日本牛肉究竟去了哪裡?日本的肉食商社遙指中國,「相當數量的日本產牛肉從柬埔寨進入中國,這一點幾乎毫無懸念」。
  • 我們到底該吃什麼鹽 如何挑選食鹽?
    一位超市工作人員走上前來,向老人推薦了一罐法國進口的產品,理由是「這個賣得最好」,可老人問她「好在哪裡」,她卻說不出所以然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普通人來說,吃鹽不就圖個鹹味嘛!我覺得,幾塊錢的和幾十塊錢的差不多,但有些顧客很在意是否加了碘或抗結劑。」記者根據在兩家超市獲得的產品信息做出以下統計:41個食鹽產品(去除重疊品種)中,25個為國產,16個是進口。
  • 印媒:中國從印度進口大米,這是30年來的首次
    印度一直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米出口國,印度的氣候和地形也為印度大米的產業提供了可能性,中國雖然是一個大米的進口大國,但是對於印度的大米,中國方面並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在最近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中國向印度進口了10萬噸大米,這也被印度媒體稱為是30年來的首次對華出口如此之大的大米訂單,
  • 30年來頭一回!中國首次進口印度的大米,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人口多,就意味著對糧食的需求很大。雖然我國的大部分糧食都能實現自給自足,但每年仍然會從國外進口不少糧食。不過,作為我國主糧的大米,進口量卻並不是很多。可就在最近幾個月,我國卻從印度進口了一大批大米,這又讓人開始浮想聯翩,我國是不是「又」缺糧了。據媒體報導:作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正以大幅折扣價格向中國出售大米。
  • 印度進口中國大蒜?卓創這麼看
    單產: 2010-2017年世界大蒜單產量穩步增加,2017年平均畝產達到1.19噸,較2013年增加0.05噸,增幅4.53%。世界糧農組織數據顯示: 2017年世界大蒜產量2816.41萬噸,中國大蒜產量2221.70萬噸,佔比78.88%; 印度是除中國以外最大的大蒜生產國,2017年大蒜產量為169.30萬噸,較2010年增加85.90萬噸,增幅103%,佔世界大蒜產量的6.01%,生產面積約為481.5萬畝,佔世界大蒜種植面積的20.34%。
  • 柬埔寨人不信任國產藥,大部分藥品依賴進口
    柬埔寨去年進口藥物的花費達1.65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了33%。雖然柬埔寨人的用藥需求上漲,但是使用國產藥的人很少,國產藥消費量僅佔全部藥物消費的15%。柬埔寨去年進口藥物的花費達1.65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了33%。
  • 2019年12月歐洲服裝進口同比增長0.7%
    2019年12月歐洲服裝進口同比增長0.7% 2020-03-16 10:41:30 來源:中儲棉信息中心   2019年12月,歐洲服裝進口35.98億美元,同比增長
  • 印度停止進口中國大蒜
    新華社新德裡9月14日專電由於進口的中國大蒜被發現受到真菌感染,印度農業部已經要求停止進口中國大蒜。  據印度商業在線14日報導,印度農業部9月6日發布通知,要求進口商立即停止進口中國大蒜。  報導援引印度知情官員的話說,這次在進口的中國大蒜中發現的真菌此前在印度沒有發現過。
  • 印媒:印度從中國進口價值80億盧比的線香
    2018年,印度國內香業市場600億盧比,其中進口香約80億盧比,包括竹芯香和線香。進口導致印度制香廠數量減少,行業就業崗位減少。KVIC主席薩克塞納表示:「從2008年到2011年,竹芯香平均進口額甚至還不到1000萬盧比,在降低進口關稅後,到2018年,平均進口額達到了25億盧比左右。」
  • 印度面臨大「油荒」,提前向拜登討許可證,期盼允許進口伊委石油
    印度提前向拜登討許可證 據路透社12月2日報導,印度石油部長達爾門德拉·普拉丹表示,希望拜登上臺後,能夠為印度頒發許可證,允許印度從伊朗和委內瑞拉進口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