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千裡山姿,承萬裡水秀。中交陽羨美廬秉承宜興陽羨生態旅遊度假區的大好風光。地處湖㳇的宜興陽羨生態旅遊度假區以其鍾靈毓秀的自然環境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到訪。自古以來,宜興就以「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綠洲 」名聞遐邇。
景區內自然稟賦優越,生態環境優美,文脈久遠厚重,經濟富裕繁榮,是國家級太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處於景區中的中交陽羨美廬是一個適宜修身養性、頤養天年的勝地。
中交陽羨美廬三面環山,一面繞水的自然環境築成天然的禪境與養生靈氣場,基於人們對詩情畫意、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忘俗養身、忘欲養息、忘煩養心、忘憂養性、忘疏養情、忘躁養神、忘我養靈 」——七養陶冶禪心。
自然造化下的能量場與湖㳇豐厚的人文底蘊將中交陽羨美廬打造成一個天然的禪養場所,吸引到了各方禪修人士的目光。
11月8日「山湖入禪境 七養修禪心」——禪養文化交流會暨中交·陽羨美廬(宜興)禪養基地掛牌儀式啟動。
「禪」是天竺之語,為「思維修」或「靜慮」之意。「禪」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擺脫外界幹擾,保持內心平靜。
而中醫養生提倡的是「順適」,主張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變化規律,調適、調養,心情平和,精神乃治,人們才能健康且保持生命的活力。
禪養能使人神凝氣定,氣定心靜,靈魂淨化,是人們平息煩擾、緩解壓力、快樂養生的有效途徑。
融合了中醫養生和西方哲學的「禪養」文化,與中交陽羨美廬「山居頤養」的理念十分契合。在山光湖色中靜心靜念,從身到形,從形至神,由身出發,由心出發,體達萬物,調和身體和精神,以達頤養。
北京禪養委員會會長盧祥之教授受邀中交陽羨美廬禪養基地掛牌儀式,並圍繞著禪養文化等問題與會員們進行深入的指導和交流。
盧祥之,中國禪養文化委員會會長,併兼中國儒醫研究會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健康旅遊分會名譽會長,中國中醫信息學會儒醫分會會長、中國醫養學會會長,聯合國和平基金會東方文化顧問。是當代著名中醫文化學者、書法家、詩人。
多年來盧祥之教授主持國家重點中醫課題研究,主編的《中國歷代臨床經典集粹》55卷獲得重要出版物獎。個人著作:《醫海拾貝》、《醫窗夜話》、《醫壇百影》、《中醫臨證辭典》等。多年來在各種報刊上發表論文近百篇,尤以「中國中醫學的哲學特質」、「中國中醫學的儒學本源」和「中醫學的四柱學說及其淺識」(已被譯成英文、日文在國外學術刊物發表)等在學術界舉足輕重。
宜興文體旅遊局杭局、宜興住建局剛局、宜興陽羨生態旅遊度假區景區管委會孫主任等人也將為中交陽羨美廬禪養基地掛牌儀式助力。
在秀麗的山水間以禪入舞,以舞釋禪,中交陽羨美廬特邀禪修舞舞者於掛牌儀式結束後為我們進行禪修舞的表演,帶給諸位來賓們一場心靈與視覺的盛宴。
中交陽羨美廬浸潤在宜興陽羨生態旅遊度假區的千年靈秀之氣之中,居陶祖隱地,修身養靈;望玉潭凝碧,養心養性;於張公福地,悟道天地;在洞千世界,悟道自然……
居風水寶地,乘萬頃竹海,自可悟道家思想大懷,做到真正的修禪養靈。
山居幽谷養心性,聽竹問禪常拂塵。在這裡,沒有都市的繁華、喧囂、浮光掠影,有的是竹林、流水、日出日落,有的是清茶、書籍、花開花落,有的是禪、養,和自己的對話。
「有事下山去、無事上山來」,這是中國人的修行智慧。迷失在現代文明的大廈中的人們,或許終將在這片山林中,尋到靈魂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