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許多遊客選擇攜家帶口,尋一方草坪,支起帳篷,享受天倫之樂。
但近期有不少遊客向記者反映,他們在草坪上搭帳篷時遭到了園方的勸阻,弄得不歡而散,而去年同期,這些草坪是可以搭帳篷的。
對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進行了調查。
草坪是帳篷「禁區」?沒有強制規定
「長風公園的大草坪去年我們搭過帳篷,今年圈起來了,只給了很小的一個人工草坪搭帳篷。」市民趙女士告訴記者,有類似情況的公園還有不少,大寧靈石公園現在連帳篷也不讓帶進去了。
據遊客反映,來勸阻的園方人員告訴他們,根據最新版的《上海市公園文明遊園守則》,為維護遊園安全,公園內不適宜進行燃放煙花爆竹、燒烤、宿營、放風箏和搭建帳篷等活動,相關活動只適宜在規定場所內進行,前提是公園有設置可以進行這些活動的場所。
換句話說,如果公園沒有劃定帳篷區,那麼遊客就應當遵守《守則》,不在公園內搭帳篷。
公園裡不能搭帳篷了,看來全都「歸咎」於這個《守則》?
記者經過一番調查,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守則》只是一種規約,並不具備強制性,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法規規定不可以在公園草坪上搭帳篷,但如果一些草坪情況特殊,比如需要進行定期的養護,或公園存在實際的難處,也希望遊客能夠給予理解,不要「硬上」。
遊客在東方綠洲內搭帳篷休憩 殷立勤 攝
避免雙方矛盾,跨前一步疏導
要避免公園和遊客產生矛盾,充分的疏導很有必要。
「園內九成草坪是開放的,除了個別景觀草坪,比如溜冰場對面這塊,一年四季都不開放。」共青森林公園辦公室副主任唐文斌表示,由於園內開放了足量的草坪空間,充分滿足了有搭建帳篷需求的遊客,因此能夠確保需要養護的草坪不被「染指」。
記者了解到,即使在幾乎沒有遊客踩踏等影響的前提下,這些草坪也至少需要兩三月才能恢復到較佳的狀態。
儘早把部分草坪封閉養護的信息告知遊客,也能夠有效避免矛盾。唐文斌介紹說,所有草坪在封閉養護前,公園都會在外圍架設圍欄或圍繩,並豎起警示牌。
此外,公園會在入口附近及主幹道的多媒體屏幕、海報、指示牌上提示相關信息。如此一來,可以避免遊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踏入草坪,否則事後再安排工作人員勸導,遊客以事先完全不知情為由拒絕配合,很容易引發矛盾。
「簡單生活節」舉辦期間,上海世博公園內設置的共享帳篷 蔣迪雯 攝
制定區域指南,遊客各取所需
空間充足的公園可以有效疏導遊客去可以搭建帳篷的草坪,空間侷促的公園又該怎麼辦?
「我們是古典園林,草坪都是景觀功能的,需要精細化養護,因此不能搭帳篷,連踏上去都不行。」古猗園工作人員對於遊客搭帳篷的行為頗為無奈,她表示,古猗園整體空間已經比較侷促,有些景觀草坪,頂多只有容納兩三隻帳篷的大小,還地處要道,可依舊有遊客把帳篷支在上面,完全不顧對景觀的破壞和對周邊行人的影響。
由於這類景觀草坪養護要求很高,搭帳篷等行為很容易對它們造成傷害,古猗園每年用來修復這些草坪的費用就要數萬元。上海另一座地處中心城區的公園,每年用於修復草坪的費用更是超過20萬元。
「其實古猗園附近有一些公園更適合搭帳篷,相關部門應當及時提示和引導。」上述工作人員建議,可以制定一些區域遊園指南,按照目前遊客的幾種主要遊園需求,與區域內的公園綠地分別進行匹配,確保信息對稱。
比如,「帳篷客」最適宜去哪些公園、想放風箏哪幾座公園最合適等等,在遊客出門前就把這些信息推送給他們進行選擇,而不必等到遊客到了不合適進行相關活動的公園後再勸導。
金秋時節,松江廣富林路上的粉黛亂子草隨風搖曳,不少市民直接用帳篷「開闢」出一個觀景點 張海峰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