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巴黎愛樂音樂廳上演,讓西方觀眾感受崑曲藝術魅力

2020-12-25 澎湃新聞

2月,法國巴黎遭遇了幾十年一遇的大雪,塞納河兩岸銀裝素裹。而在巴黎最新的文化地標建築巴黎愛樂音樂廳的外牆上,卻增添了一抹紅色,喜慶的紅燈籠和新年快樂的字樣在雪景中分外顯眼。這是西歐主流文化重地巴黎愛樂音樂廳首次舉辦中國新年主題活動。

當地時間2月9日晚上,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上演的崑曲《牡丹亭》作為整個「中國周末」賀新春活動首日的「重頭戲」上演。這也是巴黎愛樂音樂廳第一次策劃並邀請中國的戲曲作品到此上演。

所有的演出票早在去年9月就已售罄。當晚,雖然大雪紛飛夜色寒冷,但全場近千名觀眾依然冒雪而至。100分鐘的演出裡,整個音樂廳裡的觀眾屏息凝神,極其優異的聲場空間裡,600年歷史的水磨崑腔以一種優雅純粹的方式展示給西方觀眾。演出結束後,全場爆發了極其熱烈的掌聲,謝幕整整持續了近十分鐘。

邀請並策劃了此次演出的巴黎愛樂音樂廳策展人埃馬紐埃爾·翁德雷散場後激動不已,在後臺再一次細緻詢問了關於其他版本《牡丹亭》演出的情況,希望能夠進一步合作邀請。此前,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一次策劃的中國周以及邀請了崑曲藝術,就是希望把中國文化中高雅的那部分介紹給法國觀眾,也以此改變一些西方觀眾對中國文化的片面認識。

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上演的崑曲《牡丹亭》作為整個「中國周末」賀新春活動首日的「重頭戲」上演。

法國策展人在朱家角看園林版《牡丹亭》時被崑曲一擊而中

作為法國重要的文化地標,巴黎愛樂音樂廳每年舉辦超過500場音樂會,音樂會節目除了主要由五大駐場樂團演繹外,還會定期邀請海內外最負盛名的表演團體演出。2015年,巴黎愛樂音樂廳的新廳正式啟用,這個世界頂尖音樂廳,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貴的音樂廳。

今年,巴黎愛樂音樂廳首次策劃了中國主題的演出。從2月9日至11日的周末期間,在音樂廳的多個場地有多場演出,包括由法國音樂家為中國經典默片《神女》伴奏的默片音樂會、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的藝術家和法國藝術家跨界合作的《小悶》、「陳其鋼肖像」音樂會、上海民族樂團 「大型新春音樂會」等。

但在這些演出中,開場的重頭戲崑曲《牡丹亭》卻是主辦方特地從中國觀看後邀請而來。不同於很多對外交流演出,這是由法國主流文化機構邀請並主辦的戲曲演出,意義難得。

策展人埃馬紐埃爾是音樂學博士,負責巴黎愛樂音樂廳的節目策劃。他介紹說,2016年,他在上海參加斯特恩小提琴比賽,期間,在指揮家餘隆的邀請下,去上海周邊的朱家角古鎮觀看了青年崑曲藝術家張軍主演的園林版《牡丹亭》。

《牡丹亭》劇照。

而就在那一次偶然的觀劇中,埃馬紐埃爾稱自己被一擊而中。「那個演出場地有很多中國的傳統亭臺,有水有山,那一次,我發現張軍的歌唱真的有非常美妙的聲音,而且是那種訓練有素、工整並且真誠的聲音。我當即就覺得,應該把他們請到法國,請到我們的音樂廳來,讓法國的觀眾也能夠一起分享。」

埃馬紐埃爾此前在一些影像資料上了解過崑曲藝術,但朱家角的演出,讓他被崑曲藝術的整體感打動。「這個園林版《牡丹亭》在音樂、舞蹈、唱詞、劇場以及整體調度上,都讓我十分感動,它讓我感受了華格納所說的那種整體劇場,一種催眠式的感受,是完全沉浸在裡面的藝術享受。」

黃昏上演的朱家角園林版《牡丹亭》

他甚至很喜歡湯顯祖的唱詞,「以前我一直覺得中國的唱詞是很晦澀難懂的,但這一次,我發現和音樂、表演搭配在一起,這些詞的美妙會變得很直觀,甚至有了幽默和詩意的部分。」

從看完《牡丹亭》到決定邀請來演出,埃馬紐埃爾幾乎沒有任何猶豫。浪漫熱情的法國人甚至於在沒有完全籤定好合同時,就在演出季中公布了這一演出,而演出票也早早的在演出前半年就全部售罄。

張軍

「提純版」為西方交響觀眾定製,法方希望未來能邀請完整版的《牡丹亭》

不過,雖然西方主流文化機構的邀請演出十分難得,但這樣的交流演出也始終存在著成本高昂、對方演出費不寬裕等眾多難題。最終,在上海文化藝術基金的支持下,張軍崑曲藝術中心克服了經費等方面的眾多困難,帶著一個簡約版的《牡丹亭》來到了巴黎愛樂音樂廳。

張軍對巴黎並不陌生,幾年前,他就曾帶著《牡丹亭》在法國外長的官邸花園中進行演出,觀眾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外交官。但這一次,巴黎愛樂音樂廳的觀眾卻是常年觀賞古典音樂的藝術觀眾。

為此,他和導演李小平達成共識,希望在這次的演出中嘗試一種崑曲藝術的「提純」,一個幾乎是為音樂廳度身定製的版本。可以演六天六夜的《牡丹亭》被濃縮在100分鐘,笙、笛、打擊和二胡組成的樂隊坐在舞臺後側,全劇角色也被簡約至只有柳夢梅、杜麗娘、春香和一個新設的「夢神」。江蘇省崑曲院的院長李鴻良以醜行表演,挑戰了這個集合了花神和石道姑多種功能的角色。

四個角色

來自臺灣的導演李小平過去曾經多次帶著臺灣國光劇團來過歐洲演出,深諳歐洲觀眾的欣賞趣味。他覺得,以一種純粹的音樂和表演來展現崑曲藝術,即使戲曲藝術存在著地域和文化隔閡,歐洲這些從小被藝術薰陶起來的觀眾,一定能領會崑曲中具有藝術和美學共性的精妙。

張軍說,自己這麼多年,可能光《牡丹亭》就已經演了十幾個版本。「每一次在不同的地方演出,觀眾不一樣,我們就會做相應的挑戰。這對我來說也是個有趣的過程。以前可能會覺得戲越熱鬧花哨越好,但現在覺得可以單純點。這次我們針對愛樂的觀眾,嘗試一個純度比較高的版本。

雖然張軍並不是很捨得去掉《冥判》這樣的摺子,但這個版本最後還是刪去了判官和小鬼這些角色,因為導演覺得可以嘗試一個純粹講愛情,音樂上也更純粹的《牡丹亭》。

而當晚演出的觀眾中,很多確實都是西方交響樂的忠實觀眾,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接觸崑曲藝術。

對於為什麼會選擇來看崑曲,一位法國中年女性觀眾表示,她對中國文化充滿好奇,所以選擇來這裡看一次崑曲,這個古老藝術所呈現的藝術姿態,讓她感到非常驚奇。

一位來自哥倫比亞的留學生也是第一次觀看崑曲,在他看來,演員的表情和姿勢非常有表現力。這種藝術形式的方方面面,包括服裝、妝容都精彩得超乎想像。

在觀眾中,記者還遇到了一群法國的初中學生,演出散場,他們聚集在一起興奮的交流討論。而帶隊老師則是一位中文流利的法國人。他告訴記者,現在法國很多中學都開設中文作為第二外語,而今晚的崑曲演出則是他帶著學生們出來課外學習。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在課堂上學習了湯顯祖的《牡丹亭》劇本。

一起陪同學生來的還有他們的音樂老師,他告訴記者,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崑曲表演,這種演劇形式和西方歌劇有很多相似性,讓他覺得很有親切感。而學生們面對記者,一個個洋溢著無比熱情的笑臉,大聲用中文說:我們實在是太喜歡這個表演了!

因為演出成功,埃馬紐埃爾十分高興,他回到後臺,當即熱切詢問者更完整版本《牡丹亭》合作的可能性。他甚至希望,未來可以讓《牡丹亭》和莎士比亞筆下的「歐菲莉亞」同臺,因為他們講的都是愛情無法成全的故事,寫作於同一個年代。

100分鐘的演出裡,整個音樂廳裡的觀眾屏息凝神。

中國文化的偉大並沒有完全被法國人了解,想介紹更多原生態非遺藝術

就在崑曲《牡丹亭》演完後的第二天,在巴黎愛樂音樂廳的另一個場地,有著600年歷史的梨園戲,和法國音樂藝術家一起跨界合作,上演了中國周的另一場中西合作的《小悶》。這個在梨園戲傳統音樂中融入西方音樂元素的作品,同樣收穫了很大的成功。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兩個劇種,崑曲和梨園戲這兩年不僅在國內呈現復興之態勢,在國際舞臺上也日益受到重視,這也印證著文化和藝術在價值認識上的無國界。

而在張軍看來,雖然自己是個民營劇團,在人力物力上有很多局限,但他每一次走出國門,還是希望能跟國外的主流文化對話,由此產生的交流和碰撞,也就更有意義。

此前,因為園林版《牡丹亭》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演出的巨大反響,他們也由此意外開啟了一種「博物館奇妙夜」的演出模式。

漢堡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丹尼爾對張軍十分熟悉並喜愛,這些年,他一直在世界給地為園林版《牡丹亭》尋找合適的演出場地,之前就促成了在德國德勒斯登州立博物館的演出。現在,甚至於每到一個有想像空間的博物館,丹尼爾都會想起中國崑曲,並給張軍發來邀請郵件。

今年4月23日正值莎士比亞誕辰,丹尼爾再一次在大英博物館促成了張軍崑曲《哈姆雷特》的演出。而7月,這齣劇還將在法國參加阿維尼翁戲劇節。

對於張軍而言,世界上每個演出場館和每一個博物館或許都可以去演一場看崑曲。而針對每一個不同的空間和場域,也許都可以對演出有新的設計調整,重要的是,讓西方觀眾能感受到崑曲藝術的魅力。

而在法國人埃馬紐埃爾看來,中國文化是非常厲害的文化,但法國人並沒有非常了解它。「大部分普通法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認識還是很模糊的,正像他們以為中國菜只有幾種一樣。事實上,只有當你來到中國才會發現,中國的每一個區域,都有完全不同的菜色和文化。」

「我們策劃邀請了這一次的中國周末演出,就是希望介紹中國文化中比較高雅的那部分。以此超越一般人的成見,認為中國文化只是娛樂的街頭文化。」埃馬紐埃爾說。

未來,他希望能夠更多地去中國接觸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把更多的中國戲曲帶到法國。「我想法國的觀眾是非常想要了解中國的每一個劇種的,但重要的是,它們都要保持它藝術的原生態,而不要過分現代化。」

相關焦點

  • 巴黎愛樂音樂廳首辦中國新年主題活動
    新華社巴黎2月10日電(記者張曼)9日晚,崑曲《牡丹亭》在法國巴黎地標建築——巴黎愛樂音樂廳上演,成為該音樂廳「中國周末」賀新春活動首日的「重頭戲」。這是巴黎愛樂音樂廳首次舉辦中國新年主題活動。  當晚,音樂廳演出大廳座無虛席,近900位觀眾屏氣凝神,隨著臺上中國演員們的一招一式、一字一句,沉浸在劇中主人公杜麗娘和柳夢梅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中,感受中國傳統戲曲經久不衰的魅力。舞臺布景簡約,無麥克風擴音,演員們憑藉深厚功力給法國觀眾帶來了一場原汁原味的崑曲體驗。  演員們來自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
  • 柏林愛樂音樂廳上演東方民樂「對話」西方交響
    柏林愛樂音樂廳上演東方民樂「對話」西方交響 2019-11-02 09:52: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 張軍:用崑曲在巴黎呈現四百年前中國情話_追光燈_澎湃新聞-The Paper
    張軍:用崑曲在巴黎呈現四百年前中國情話 澎湃新聞記者 薛松 部分翻譯 張喆 調色 江勇 2月9日至11日,巴黎愛樂音樂廳舉行「中國周末」活動,崑曲藝術家張軍受邀帶來崑曲經典《牡丹亭》,這也是巴黎愛樂音樂廳第一次邀請中國戲曲作品到此上演
  • 現場|《海上生民樂》在巴黎向世界直播,「用我們的真心換你們的...
    這是世界著名的巴黎愛樂音樂廳自2015年落成開放以來首次上演中國民樂。充滿現代氣息的音樂廳外牆用投影打出四個漢字「新年快樂」,廳內4層觀眾席,2400個位置座無虛席。上海民族樂團《海上生民樂》近兩個小時的演出,觀眾屏息凝神,細細品味每一個音符,謝幕時毫不吝惜掌聲與歡呼。
  • 一曲《牡丹亭》,探尋愛情的美麗,這才是崑曲魅力,也是蘇州魅力
    #90後旅行#一曲《牡丹亭》,探尋愛情的美麗,這才是崑曲魅力,也是蘇州魅力對於所有人來說,春天是一個美麗季節,在春天萬物復甦,是生命開始的季節,許多人都想伴著春風去體驗一下江南水鄉的春天是什麼感覺,古詩中就曾寫到,鬢不須催我老,杏花依舊駐君顏,作為與杭州齊名的江南水鄉,蘇州這個城市的春天值得你邂逅。
  •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梅敬忠教授品讀崑曲《牡丹亭》之美
    楚天都市報8月12日訊(實習生劉藝 記者徐穎)8月11日,中共黨校文史部梅敬忠教授做客湖北省圖書館長江講壇,為讀者講授崑曲《牡丹亭》之美。梅教授概括戲曲的四個特點:綜合性 ,虛擬性,程式性,寫意性。在大眾看來,《紅樓夢》的認知度要比《牡丹亭》要高得多,但在梅教授看來,《牡丹亭》具有與《紅樓夢》同樣的文學價值。他介紹,2001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票通過,將中國的崑曲藝術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且居榜中的19種之首。而《牡丹亭》作為崑曲代表作,至今上演了四百多年,當之無愧成為展示古老崑曲藝術魅力的形象大使。
  • 在絕美國風設計裡,感受崑曲和敦煌的魅力 | 直播回顧
    崑曲的百年浪漫《驚,夢。》在曲閔民老師分享的10本書中,有3本都與崑曲有關,生長於六朝古都的他,對南派的傳統文化自是多了一份熱愛與深切的理解。《驚,夢。》是一本著名攝影師馮方宇基於崑曲《牡丹亭》的攝影集。這個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旖旎愛情夢,百年來一直被傳頌,也是經典崑曲曲目。
  • 「藝術天空」特別活動今起上演 首場演出在楊浦濱江「綠之丘」登場
    )今晚(29日),上海愛樂樂團攜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以及青年歌唱演員趙越、龔爽在楊浦濱江「綠之丘」上演一臺由經典交響選段、歌劇和音樂劇片段組成的音樂會,由此拉開「藝起前行」藝術天空特別活動的大幕。  在上海愛樂樂團伴奏下,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獻演了《微笑王國》《弄臣》《拉美莫爾的露琪亞》等西方歌劇的經典選段,為向祖國慶生,還獻唱了《我愛你,中國》《我的祖國》等耳熟能詳的中國名曲。
  • 厲害了巴黎愛樂音樂廳!你怎麼能錯過?
    巴黎愛樂廳作為法國首都第一大音樂廳,於2015年1月正式開放。以合金鋼和玻璃為主要建築材料的超現代建築,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建築之一」。巴黎愛樂的核心是由Jean努維爾設計,大廳可以容納2400席,主要演奏於交響音樂會,同時也兼顧其他形式的音樂,如爵士樂和世界音樂。
  • 多劇種《牡丹亭》奼紫嫣紅開遍
    晚會不僅匯集了崑曲、京劇、越劇、川劇、黃梅戲和贛劇、盱河高腔等八大戲曲劇種,還有中央芭蕾舞團的芭蕾舞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中英肢體劇和中美合作的話劇《牡丹亭》片段,共同為觀眾奉獻了風格各異卻又同樣光彩照人的杜麗娘形象。  崑曲是《牡丹亭》的最佳載體,《牡丹亭》是崑曲的最佳品牌。這是一個戲劇史上最為真實的悖論組合與驚天逆轉:湯顯祖作為江西人,其《牡丹亭》原本是為當地的宜黃腔寫作的。
  • 崑曲走進瑞典春天,國粹促進人文交流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4月14日電 4月14日下午,江蘇省演藝集團表演的中國國粹——崑曲精選折子戲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歷史悠久的Musikaliska 音樂廳演出。這次演出是江蘇省藝術基金支持的文化交流項目,由梅花獎獲得者、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柯軍領銜主演,著名崑曲小生名家錢振榮、著名昆笛演奏家王建農等參加了演出。
  • 尋夢崑曲《牡丹亭》
    撫州那芬芳的大地,是沃野田疇,是湯顯祖《牡丹亭》誕生地,是遊客嚮往的詩和遠方。為了放大湯顯祖的名人效應,讓《牡丹亭》的影響力助力撫州文化旅遊事業發展,撫州市經過細緻論證、精心策劃,推出了實景穿越版《牡丹亭》——《尋夢牡丹亭》,讓遊客在如夢似幻的觀劇體驗中穿越時空,與「杜麗娘」一起悲愁一同歡笑。
  • 賞心樂事誰家院 崑曲《牡丹亭》庭院戲在泰州桃園上演
    交匯點訊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6月1日晚,泰州鳳城河景區桃園陳庵內的後花園怡園內傳來陣陣悠揚的崑曲聲,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的《牡丹亭》「遊園」折子戲正在這裡演出,杜麗娘與丫環春香遊園的情景再現怡園。
  • 藝術天空特別活動開幕,在楊浦濱江就能聽上海愛樂樂團音樂會
    2020年9月29日,上海愛樂樂團攜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以及青年歌唱演員趙越、龔爽在楊浦濱江「綠之丘」上演一臺由經典交響選段、歌劇和音樂劇片段組成的音樂會,由此拉開「藝起前行」藝術天空特別活動的大幕。「樂隊聲音怎麼樣?」樂隊演奏完第一首曲目之後,主持人問觀眾。「好!」
  • 上海愛樂樂團2018-2019音樂季今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正式拉開帷幕
    2018-2019音樂季開幕音樂會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指揮:張藝演出曲目1.班傑明·布裡頓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2.於京君中國版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3.古斯塔夫·馬勒D大調第一交響曲音樂會上,上海愛樂樂團還上演了班傑明·布裡頓所創作的
  • 李雲迪登臺柏林愛樂音樂廳 演繹貝多芬經典作品
    正在歐洲進行巡演的中國鋼琴家李雲迪15日晚登臺德國柏林愛樂音樂廳。在近兩小時的獨奏演出中,這位「中國鋼琴王子」用他精妙的演奏技巧和豐沛的情感,帶領觀眾走進了他的音樂世界。  舞臺上的李雲迪全神投入,樂曲經指尖流轉,時而舒緩,時而激揚。觀眾的情緒也隨之起伏,時而傾身注視,時而閉目聆聽,陶醉其中。
  • 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 崑劇《牡丹亭》「驚夢」首爾
    這一跨越400年的藝術經典帶領韓國觀眾進入到湯翁塑造的獨特「夢境」之中,感受人類文化遺產的瑰寶——崑曲的藝術之美。 為了幫助韓國觀眾更好地欣賞和理解崑劇,演出配有中韓雙語字幕。在演出開始前,主辦方還安排了吳秀卿教授向觀眾介紹崑劇的藝術特點和《牡丹亭》的故事情節,讓觀眾對即將觀看的演出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激發觀眾對演出的期待。 此次演出的《牡丹亭》包括《遊園》、《驚夢》、《尋夢》三折,以最貼近原著的傳統版本進行演繹,講述了杜麗娘與柳夢梅悽美的愛情故事。
  • 柏林愛樂樂團2018中國大陸巡演首站演出在深圳音樂廳舉行
    此次兩場演出,除被觀眾所熟知的兩首曲目——馬勒的《升c小調第五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奇的《d小調第五交響曲》外,柏林愛樂樂團還上演了伯恩斯坦的兩首經典之作——《耶利米交響曲》與《嬉遊曲》,並特別邀請了知名女中音塔瑪拉·芒福德在《耶利米交響曲》第三樂章中獻唱,以紀念這位美國二十世紀作曲家、指揮家誕辰100周年。
  • 青春版《牡丹亭》、孟京輝的「兩隻狗」、原創劇目《巨輪出海...
    《牡丹亭》凸顯青春氣質百老匯人氣音樂劇《第一次約會》中文版也來了廣東藝術劇院活力精品演出季,約起廣東省演出有限公司攜廣東藝術劇院特別策劃的「活力精品演出季」活力來襲!《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將於12月11日、12日在廣東藝術劇院上演。這齣戲雜糅了荒誕派手法、義大利即興喜劇、相聲貫口定場詩、搖滾樂等元素,大招如雲、笑點密集。在爆笑之餘,「兩隻狗」還留下了思考,關於出發與原鄉、現實與理想、幸福與哀傷的主題,在歡樂糖衣包裹下的深意直達人心,總能引起觀眾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