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人最愛的小吃,為何被稱為碰頭食?談談北京的「碰頭食」文化

2020-12-13 思帆歷史趣聞

翻開歷史長捲去感受歲月的味道,簡直就是一種沁人心脾的時光洗禮。有人說歷史是一去不復返的時間,也有人說是令人掩卷悲鳴的蹉跎。筆者認為古建、古籍、古韻,雖然可以讓人看到歷史風貌,但能夠真切品嘗歷史味道的卻是小吃。

歷朝歷代極富風味的各色小吃,雖然很多都已經被沒入歷史長河,但能流傳至今的一定是經典。這種經典不僅體現在色香味上,也體現於小吃中蘊含的飲食文化。這種具有歷史韻味、地域特色,並包含民風民俗的特色美食,時至今日依然在民間淵遠流長。

自古以來就有「吃在南方」的說法,這要是因為南方經濟較為富庶,人們能獲得更多食材與烹飪理念。再加上南方人溫婉如水的性格,才鑄就了南方小吃的傳世之名。但在眾多北方人的心目中,有一個被稱為六朝古都的地方,那裡才是北方小吃集散地。

燕、遼、金、元、明、清,這六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朝代,都曾在這座北方城市建都。相信說到這裡大家已經知道了,這個北方城市就是北京城。據史料記載這座古城建於公元前1046年,而此時正是「滅紂封燕」的歷史階段。

在這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中,不僅見證了不同王朝的興衰史,而且也承載了幾千年的民族文化史。但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最令世人難以忘懷的,卻是令人回味無窮的老北京小吃。當地有一句流傳甚廣的民間俗語:「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

京城小吃文化源遠流長,各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談起老北京小吃,很多人都會如數家珍,即使他們沒有親口嘗過,也都能說出北京烤鴨,驢打滾、豌豆黃、芸豆卷等,蘊含著歷史韻味的美食。筆者認為老北京小吃,作為北京古城的一個飲食名片,不僅在國內贏得了一致好評,而且近年來也逐漸享譽國際。

關於老北京小吃的順口溜特別多,「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 這是其中比較有名氣的俗語之一。從這句順口溜中就可以得知,北京小吃文化不僅特別濃鬱,而且獨具特色的小吃也不勝枚舉。

老北京人最愛的小吃中,一定少不了豆腐腦白、小腸陳、爆肚馮,茶湯李、年糕錢、奶酪魏、豆汁兒張。同時還有德順齋焦圈,月盛齋馬家醬牛羊肉,以及令人回味無窮的爐灶曹一樣。這些獨具風味的北京小吃,只要能吃上一樣都會美不勝收。

一、老北京小吃的起源歷史

說到老北京小吃的起源歷史,就一定繞不開養家餬口的小商販。在清朝時期由於廟會極為興盛,很多善男信女都會在廟會當日,前往寺廟中燒香拜佛。人們走在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大街上,總能聽到南腔北調的叫賣聲。

尋聲望去,可以看到一群穿著樸素,面帶灰塵、忙碌不停的小販。當一陣陣食物鑽入鼻息時,總會將人們的饞蟲勾出來。由於這些販賣小吃的小販,都會聚集於廟會或沿街的集會上。

逛廟會或大街的人,總能在無意間碰到令人垂涎欲滴的小吃,所以,老北京人就將這些小吃稱作「碰頭食」。筆者認為這種極具生活氣息,以及民俗文化的名稱,其實體現出的是老北京人的飲食理念。這些所謂的「碰頭食」,經濟、實惠、分量足、超方便,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一種飲食文化。

二、「碰頭食」的飲食文化

1.「碰頭食」中的食俗魅力

「碰頭食」三個字不僅淺顯易懂,而且還富有比較濃鬱的生活情趣。「碰頭」是北京話中的一句俗語,指的是不期而遇或事先約好,在某個地方見面就叫作「碰頭」。老北京人將自己與小吃的不期而遇,稱作「碰頭食」 ,非常具有人情味。

筆者認為,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碰頭食」就是集中於廟會、集市,或沿街叫賣的一種特色小吃。人們在碰到這種小吃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的停留品嘗一下。雖然現代在已經很少能見到,挑攤兒的賣貨郎或零散的小吃攤位。

而且很多比較古老的傳統,也已經被新鮮事物所替代。老北京小吃也很難重現輝煌,但是它作為傳承京味飲食文化的載體,目前已經變成一種「尋根」文化。很多老北京人或外地遊客,依然對濃鬱的京味小吃情有獨鍾。

筆者認為每一種文化都要經歷,萌芽、發展、輝煌、落幕四個階段。老北京小吃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作為歷史悠久、品類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的風味小吃,雖然正在逐漸被新鮮美食所替代,但老北京人卻永遠也不會忘記「碰頭食」。

2.《都門竹枝詞》中的小吃文化

清代桐城文人楊米人曾著《都門竹枝詞》,這首家喻戶曉的「竹枝詞」中,就曾以對韻的方式記述了老北京小吃。筆者認為每一句都蘊含著生活情調,而且也寫出了老北京小吃的文化韻味。「竹枝詞」中看似是小販叫賣,又像一個老人在喃喃自語。

「三大錢兒賣好花,切度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問又麵茶;涼果炸糕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答餑餑;燒麥餛飩列專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竹枝詞」中所描繪的老北京風味小吃,雖然都是普通老百姓的最愛,但卻因其名氣越來越大,而受到了清朝統治階級的關注。「竹枝詞」中的文字,雖然看起來總會給人一種通俗之感,但卻完全符合「碰頭食」文化底蘊。

三、「碰頭食」的種類和口碑

老北京人口中的「碰頭食」,時至今日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筆者認為,「碰頭食」作為六朝古城世俗文化的一種體現。不僅可以反映出老北京人的精神面貌,同時也可以彰顯出他們對飲食文化的熱愛。

雖然在達官貴人的眼中「碰頭食」,只是市井小民的一種飲食風格,但是在廣大老北京人的心目中,「碰頭食」不僅是打牙祭的高級食品,而且也是老少皆宜的飲食習俗。其實,從「碰頭食」中就可以了解到,晚晴時期老北京人的飲食愛好。

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在老北京人的心目中,「碰頭食」是一類有口皆碑的美食。從「碰頭食」的誕生歷史可以發現,這種民間風味小吃融合了,漢、回、蒙、滿等民族風味。同時,還擁有明、清宮廷小吃基因。

據不完全統計,老北京小吃包含了冷、熱、葷、素、酸、甜等種類,全部合計在一起大約有二三百種。但最讓老北京人情有獨鐘的卻是,被稱作「老北京小吃十三絕」的小吃。這十三種風味獨特的小吃,還曾被選入宮中作為御膳。

分別是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燒;豌豆黃、炒肝、奶油炸糕。直到了現代社會這些風味小吃,依然在各個小吃專營店中長盛不衰。同時,也受到了來自國內外遊客的喜愛。

四、老北京人最地道的口福

對於大多數閱食無數的吃貨而言,只要能夠滿足他們口舌之欲的食物,都會被他們不斷推薦。很多去北京旅遊的吃貨們,其實並不是為了遊山觀景,他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嘗一嘗夢寐以求的北京小吃。

相信一提起老北京人引以自豪的小吃,他們就會像如數家珍一般,在娓娓道來中帶著幾分自豪。畢竟北京作為六朝古都,不僅擁有令人嚮往的歷史的厚重感,而且也積累了令無數人為之瘋狂的美食。

麻豆腐、炸醬麵、豆汁、灌腸、炒肝,爆肚、水羊頭、芥末墩子,以及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芸豆卷等。仿佛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如果想要吃遍老北京小吃,那麼至少要在當地逗留個把月。

1.最具韻味的小吃「豌豆黃」

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記憶中,賣豌豆黃的小販用敲銅鑼的方式,去吸引南來北往的行人。豌豆黃作為北京傳統小吃,只有在春季才能一睹其芳容。豌豆黃是一種源於民間的小吃,但後來傳入清宮並進行改進。現代人吃到的豌豆黃,基本上都是改進之後的口味。

黃豌豆、小蘇打、白砂糖、清水,是製作豌豆黃的主要原料。由於豌豆黃這種特色小吃,主要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食物,所以其製作方法其實非常簡單。人們只要購買原料,就可以自己在家動手製作。只不過口感與味道上,無法與專業的相提並論。

在製作豌豆黃的時候工序較為簡單,首先需要將豌豆磨碎、去皮,然後用涼水清洗乾淨,再煮爛、糖炒靜待凝固。一般情況下只需要一天的工夫,就可以製作大量豌豆黃。凝固之後可以用刀切成塊。顏色主要以晶瑩剔透的淺黃色為主,吃起來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2.宮廷御膳「芸豆卷」

在眾多北京傳統小吃中,絕對不容忽視的就是芸豆卷。作為慈禧最愛的小點心,不僅具有色澤雪白、軟糯細膩的特點,而且入口之後甘甜清香,給人留下一種回味無窮之感。這種小吃的主要原料就是芸豆和豆沙,製作方法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它的味道一般人做不出來。

芸豆卷作為「碰頭食」中經典小吃,不僅蘊含了老北京小吃的文化的內涵,而且也改善了老北京人的飲食口味。筆者認為芸豆卷的獨特風味,早已經融入了每一個北京人的內心。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也依然將其當做零食。

結 語

筆者認為,老北京小吃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已經在飲食歷史中劃上了濃重一筆。作為一種深蘊於北方飲食文化中的特色美食,每一個品類、口感、風味,都蘊含著深刻的飲食情趣。豌豆黃、芸豆卷中的歷史味道,時至今日也依然沒有消散。

反而颳起了一股北京小吃飲食熱潮,作為「碰頭食」中的典型代表,不僅完全符合了北京人的審美意趣,而且也成為了一塊世人皆知的「活化石」。北京小吃既是京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人也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參考文獻】

《淺談北京小吃》

《北京小吃完全指南》

《吃不盡的北京小吃》

《北京小吃的品種及分類》

相關焦點

  • 京城人最愛的小吃,為何被稱為碰頭食?談談北京的「碰頭食」文化
    由於這些販賣小吃的小販,都會聚集於廟會或沿街的集會上。逛廟會或大街的人,總能在無意間碰到令人垂涎欲滴的小吃,所以,老北京人就將這些小吃稱作「碰頭食」。筆者認為這種極具生活氣息,以及民俗文化的名稱,其實體現出的是老北京人的飲食理念。這些所謂的「碰頭食」,經濟、實惠、分量足、超方便,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一種飲食文化。
  • 京華物語丨「京城小吃第一人」陳連生:什麼才叫北京小吃
    訪談者按:北京小吃,我們都吃過,都熟悉,但是誰也不清楚這個說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北京小吃如何定位?什麼樣的食品才能稱為北京小吃?什麼時候出現的食品才能確定為北京小吃?但作為一個北京人,羊肉串能不能算北京小吃?以我樸素的地域情懷來看,這肯定不能算。它與以往驢打滾、愛窩窩(亦稱艾窩窩)、炒肝、滷煮等小吃相比,在我們心中的情感是不同的,但這僅是一種感覺。北京小吃並非都是土生土長,外來的品種有很多,有不少也非北京獨有,只是它們進京時,我沒有趕上。這些東西能算北京小吃,羊肉串就不能嗎?那麼,北京小吃到底應該怎麼劃分?
  • 城隍根下的小吃——北京小吃
    雖然現在北京的外來人口很多,帶來了許許多多好吃的外來小吃,但北京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北京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今天給您盤點一下在北京城隍根底下的特色小吃。
  • 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的北京小吃
    北京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北京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其中較著名的有老北京十三絕等。另有同名書籍。著名的小吃街有九門小吃、護國寺小吃、王府井小吃等北京小吃俗稱"碰頭食"或"菜茶",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北京小吃大約二、三百種。
  • 九門小吃,北京胡同深處的四合院,匯集京城12家老字號300種小吃
    北京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北京小吃是深蘊於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一項重要文化成果。它的每一個品種的製作方式、食用方式等,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審美意趣。它既是物化的北京都城史的一塊"活化石",又是京味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北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北京小吃不僅美味,而且從視覺上也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
  •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地道的京城京味,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特色美食
    老北京小吃可以說是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北京小吃俗稱"碰頭食"或"菜茶",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北京為四朝古都,其小吃博採四方小吃之精華,兼收各族小吃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特色,已形成漢民、回民和宮廷三種風味。
  • 北京旅遊特產小吃美食推薦之:豆汁兒
    北京是世界知名的古都和美食之城,北京的特產小吃和風味美食歷史悠久、品類繁多、甚為講究。以前這些小吃都會在沿街市集或廟會上叫賣,食客間也會經常碰到熟人街坊,這被老北京形象地稱其為「碰頭食」。到北京旅遊,想要體驗正宗北京美食和特色小吃,一般會首推豆汁兒。在北京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叫:沒有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豆汁後面一定要加個兒字,若是沒有這個輕讀的語尾,聽者就會不明白你的語意而生誤解。
  • 九門小吃,北京胡同深處的四合院,匯集京城12家老字號300種小吃
    北京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北京小吃是深蘊於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一項重要文化成果。它的每一個品種的製作方式、食用方式等,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審美意趣。它既是物化的北京都城史的一塊"活化石",又是京味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北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北京小吃不僅美味,而且從視覺上也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
  • 北京最有名「十三絕」小吃,尤其是這四種,那可是北京人的最愛!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那裡美景多,美食也很多。今年國慶節很多人都到北京旅遊了吧,不過,人實在是太多了,還是人少的時候去比較合適了。如果到北京玩的話,那可一定要品嘗一下北京的美食小吃呢,畢竟北京的美食小吃那麼多,不嘗一嘗那可就很遺憾了。
  • 北京又一景點走紅,被稱為京城「綠肺」,卻以「神泉」引人注目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而且還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北京從古時開始就是一個繁榮發達的地方,現在的北京更是成為了無數年輕人夢想中的城市;拋去北京繁華的外表,其實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如今北京城中還有非常多的古遺蹟、古建築,都是北京歷史文化的見證,其實除了這些古蹟,還有很多自然景觀,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
  • 北京小吃一條街哪裡比較火
    北京小吃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尤其是去北京旅遊或者是出差,都會去品嘗一下,想要吃最地道的北京小吃,一定要去當地最火的小吃街,北京小吃一條街哪裡比較火?今天為大家推薦幾條最具有人氣的北京小吃街。
  • 這一口北京小吃,讓人又愛又恨!
    上一期的北京之行,花吃姐姐和大家分享了最值得去的六家烤鴨店,你們看完後,想好去哪一家了嗎?暴走京城的五天裡,花姐和逛吃達人阿布,以及眾多測評員吃得最多的,其實還不是烤鴨,而是戲超多的北京傳統小吃。這芝麻醬糖餅最地道,帶著老北京人最愛的醬香,既有芝麻醬的濃鬱,也有紅糖的香甜,烤得焦香酥脆,幾乎每一桌客人都要點一份。
  • 門框胡同百年滷煮老店,京城最正宗的老北京小吃
    北京的滷煮火燒就是平民小吃,豬下貨煮湯就著死麵餅,又飽肚子又解饞,滷煮火燒實際上就是豬腸和豬肺,並不含其他下水。腸子、肺頭、豆腐、火燒外加一勺滷湯,就是滷煮火燒。今天介紹的是具有百年歷史的門框胡同滷煮老店,京城最正宗的老北京小吃。一進門就能看見收銀臺,然後就是兩個比洗澡盆還大的滷煮鍋。每個人要在收銀臺處點餐,滷煮出的是票,爆肚灌腸一類的給一個號牌,自取餐。
  • 北京的特色小吃有哪些?其中的兩款小吃,嘴饞的人不要錯過
    初次到北京旅遊的人,可能會被這裡的名勝古蹟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北京的紫禁城,遊客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其實除了可以感受一下悠久的歷史文化,還能夠品嘗到北京的一些特色美食。這裡的餐館有很多都非常有特色,除了可以去餐館,還可以選擇去古香古色的街頭巷尾,吃點這裡的特色小吃。
  • 「講究」的北京傳統小吃是這樣接受食安大考的
    食安理念與傳統小吃的「講究」「每天凌晨出發,在北京市民吃早餐之前,北京護國寺小吃要送到全市60個點,最遠的地方是昌平。」聚德華天護國寺小吃總經理王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護國寺小吃已有300餘年歷史,是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偉介紹,1997年8月,護國寺小吃的特色之一豆汁兒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 國內小吃之都十大排行榜
    中國美食大全,國內小吃之都十大排行榜。哪座城市的小吃,在世界知名度最高?哪座城市的小吃,最有特色?一份中國頂級小吃之都排名在微博上火了,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為臺北、成都、西安。6.廣州廣州的飲食文化聞名全國。所謂"食在廣州"。廣州菜的烹調方法有二十一種之多,尤以炒、煎、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制出的菜餚注重色、香、味、形。
  • 細數北京那些最特色的小吃街
    來到北京怎麼能不去那些京城最有特色的小吃街呢?下面呢,小編為你盤點北京各個角落那些有特色的小吃街。京城裡的那些傳統小吃!東方廣場 最時尚的小吃街位於王府井的東方廣場一直是以匯集了世界知名品牌而著稱的shoppingmall。
  • 豐年灌腸在前門大街重張,北京小吃的未來或可期?
    其實,北京人對吃飯的要求不高,但愛吃的東西總是少不了「情分」二字。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北京小吃這麼招人惦記的原因吧。就像崔岱遠在《京味兒》裡說的,「好吃的東西不一定貴,關鍵在於給人帶來怎麼樣的享受。而人最愛吃的東西是能勾起內心溫暖回憶的,對於我,炸灌腸就是如此」。
  • 北京這五種特色小吃美食,色味俱全,你知道哪幾種?
    #北京特色美食#北京被《福布斯》列為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北京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溼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 北京小吃標配原來是這仨!燒餅是領軍產品,牛街就有50多種
    在牛街地面上工作了小七十年的陳連生不是牛街人,但對牛街一物等項倒都挺門清的。前不久,友人、全聚德特級廚師王國民跟筆者聊起了這不尋常的老人。今年83歲的陳連生,小時候12歲就進勤行學徒。24歲時出任北京四大小吃店之一的南來順小吃店總經理。陳連生對小吃的選材和製造十分精到,被稱為北京小吃第一人,也是最懂北京小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