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駐多倫多總領事薛冰會見加拿大密西沙加市市長

2021-01-13 環球網

2015年2月24日,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薛冰會見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市長科隆比(Bonnie Crombie),就推進中國有關城市和密西沙加交流合作等問題交換意見。

薛總領事和市長合影

薛總領事簡要介紹中加關係進展,表示中方高度重視與密西沙加等城市開展地方交流,歡迎科隆比市長在方便的時候訪華。薛總領事表示,有大量華僑華人和中國留學生在密西沙加定居或學習,希望市政府為他們的生存發展和學習提供必要支持協助。

會見現場

科隆比歡迎薛總領事履新。她介紹了密西沙加經濟和優勢產業發展特點,高度評價華裔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所做貢獻。她歡迎中國企業來密西沙加投資興業,表示願與華社及各界攜手努力,共同建設富有活力的城市家園。

相關焦點

  • 駐多倫多總領事薛冰會見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市長(組圖)
    2016年1月6日,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薛冰會見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市長康寶麗
  • 陳寶根會見密西沙加市市長
    本報訊(記者師煒)昨天晚上,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寶根在凱悅飯店會見了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市長麥克林女士率領的密西沙加市代表團一行。  陳寶根首先對客人到西安參觀考察表示歡迎。陳寶根對八十六歲、當了三十多年市長的麥克林女士依然精神矍鑠,率領30多人的代表團來訪,感到非常敬佩。他希望通過兩市的合作共同搭建一個平臺,為雙方的經貿合作和投資服務。麥克林在會見中說,密西沙加市成立於1974年,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加拿大治安排行榜首位、市民健康素質最好的城市。她曾經訪問過世界上許多國家,經常有人問她,最喜歡哪個國家,她肯定地說:「中國!」
  • 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薛冰離任感言 贊「美好時光」
    中新網多倫多3月3日電 題: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薛冰離任感言 贊「美好時光」  中新網記者 餘瑞冬  「我在多倫多的兩年,是迄今猛龍隊戰績最好的兩年。」  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當地時間3月3日晚為即將離任的總領事薛冰及夫人趙珺舉行離任招待會。薛冰在致詞時此言一出,能容納千人的會場內響起會心的笑聲與掌聲。
  • 駐多倫多總領事薛冰出席加拿大安省潮州會館33周年會慶
    2016年6月18日,駐多倫多總領事薛冰出席加拿大安大略省潮州會館33周年會慶晚宴。安大略省國際貿易廳廳長陳國治,省議員董晗鵬、黃素梅,萬錦市市長薛家平等加三級政府代表和大多地區僑胞代表等嘉賓出席。
  • 加拿大密西沙加市市長訪華人餐館 籲民眾安心消費
    中國僑網2月22日電 據加拿大《明報》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加拿大密西沙加市華人經濟活動受到嚴重打擊,影響範圍甚廣。為了振興華人小區經濟,鼓勵華人消費,日前,密西沙加市市長康寶麗聯同市議員Stephen Dasko、Ron Starr和Chris Fonseca﹑密西沙加市華商會會董及顧問走訪多間華人餐館,並在其中一間餐館品嘗美食。北食客餐館店主李先生表示,自疫情暴發至今,銷售額急劇下降大約五成,周日排隊等候入座的情況不再出現。
  • 加拿大密西沙加市華商會舉辦燒烤日 致謝前市長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8月7日電據加拿大《明報》報導,一年一度的加拿大密西沙加市華商會會員答謝燒烤日,日前在前密西沙加市市長麥考蓮家中舉行,多位商會董事、會員、贊助商等超過百位來賓出席活動,熱鬧非凡。密西沙加市華商會會長嚴雯表示,她非常感謝前市長麥考蓮一直以來對密西沙加市華商會的支持。過去18年來,每年該商會都會在麥考蓮家舉辦燒烤日,2019年已經是第19年了。此外,嚴雯還感謝了活動的多位美食贊助商,表示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參加活動的人們才能大快朵頤。
  • 駐蒙特婁總領事趙江平會見加拿大蒙克頓市長勒布朗
    2011年10月5日,中國駐蒙特婁總領事趙江平拜會了加拿大蒙克頓市長喬治·勒布朗。趙江平總領事會見蒙克頓市長勒布朗  趙總領事介紹了總領館建館情況和中加雙邊關係新進展,並指出,蒙克頓市與中方在教育、文化和人員往來等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近年來中國留學生和移民不斷增多,而且新不倫瑞克省孔子學院也設在該市,為雙方拓展和深化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她表示,總領館願與蒙克頓市政府一道,進一步推動雙方交往與合作,增進了解和友誼。
  • 「為文教慈善籌款─佛光素宴」在密西沙加市多倫多佛光山舉行
    >Pat Saito、皮爾區警督Daniel Richardson,及臺北經濟文化時辦事處處長徐詠梅、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領事楊葆華、李斯寧等出席致慶。人間社記者轉珀攝 「加拿大很大,多倫多很多」,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多倫多佛光山建寺時對信徒說的一段話。多倫多佛光山在加拿大這個美麗的國土上,積極推動人間佛教20年,更逢加拿大建國150周年;相信大師所說的「加拿大很大」不只是國土大,更是心量大,唯有尊重包容多元文化,才能讓200多個不同地區、不同信仰的不同族裔成為一家人。
  • 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一國兩制」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最佳安排
    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當地時間9月20日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圖為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韓濤舉杯祝酒。 餘瑞冬 攝中新網多倫多9月20日電 (記者 餘瑞冬)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當地時間9月20日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韓濤在致辭時強調,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高中2020招生簡章
    多倫多國際高中一、學校介紹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高中位於加拿大多倫多密西沙加市中心,是一所致力於高品質教學的加拿大私立高中。成立20多年來,積累了豐富教學、管理經驗,以及豐富的大學和社會資源。
  • 加拿大密西沙加2018華人春晚鄉情濃濃
    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何煒率先致信祝賀,他強調「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華人春晚為「華人提供了共敘鄉情的平臺,也促進了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一舉多得,貢獻良多」,他誠祝「密市華僑華人狗年興旺,新春吉祥!」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安大略省省長凱薩琳?
  • 加國密西沙加市著名華人建築師設計公寓大樓熱賣
    華聲報多倫多消息:由著名華人建築師馬巖松設計,曲線優美,別名為「瑪麗蓮夢露」的公寓5月25日晚在加拿大密西沙加市預售時吸引了大批多倫多地區的房地產經紀人。  預售的180個單位,在短短數小時內即被房地產經紀人搶購一空。還剩下270個單位,預定6月10日對公眾發售。
  • 駐札幌總領事孫振勇會見巖見澤市市長松野哲
    2015年5月16日,駐札幌總領事孫振勇會見北海道巖見澤市市長松野哲。孫振勇總領事表示,巖見澤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市內溫泉和歷史文化設施等旅遊資源豐富。特別是大米產量列北海道第一位,承擔著北海道地區乃至全日本糧倉的重要角色。
  • 加拿大密西沙加華商會舉辦「撐經濟 齊消費」活動
    來源:海外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拿大密西沙加市各行各業的生意大受影響。在這個非常時期,密西沙加華商會不惜動用其儲備,舉辦了「撐經濟 齊消費」活動。活動目的是凝聚社區力量,幫助商會會員儘快恢復正常營運,重回正軌,協助重振密西沙加商業,同時推動密市的經濟發展。活動得到密西沙加市市政府及市長康寶麗支持,並聯同商業投資與行業發展部經理哈羅德·德雷明(Harold Dremin)到訪參與商戶福滿豪庭酒家,了解商戶在疫情下的經營困況,康寶麗讚揚密市華商會對重振密市的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 駐札幌總領事孫振勇會見苫小牧市長巖倉博文
    2018年4月13日,駐札幌總領事孫振勇訪問苫小牧市並會見苫小牧市長巖倉博文。  孫振勇總領事在會見時表示,苫小牧市是北海道重要港口城市,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  巖倉博文市長表示,苫小牧市長期以來同中國相關地區各領域開展交流合作,自身發展也因此獲益。苫小牧市將繼續堅持對華友好方向,為日中關係的改善發展貢獻力量。
  • 駐札幌總領事孫振勇會見旭川市長西川將人
    2019年2月22日,駐札幌總領事孫振勇訪問旭川市並會見旭川市長西川將人。  孫振勇總領事在會見時表示,旭川市長期以來同哈爾濱市等地保持良好合作交流,在經貿、農業、旅遊觀光、冬季運動等領域建立務實合作機制,為中日關係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羅田廣會見大阪府茨木市市長
    2006年11月15日,羅田廣總領事會見大阪府茨木市市長野村宣一,聽取了其有關茨木市對華交往特別是與安慶市友城交流的情況介紹。羅總領事詳細介紹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以及最新發展形勢,積極評價野村長期以來為發展茨木市對華友好交往所作的努力,鼓勵其抓住機遇,進一步挖掘合作潛力,推動茨木市對華交流與合作向更高層次發展。
  • 加拿大各地政府官員走訪華人餐館 鼓勵民眾消費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2月21日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以來,加拿大華人經濟活動受到影響。為了振興華人社區經濟,鼓勵華人消費, 當地時間2月20日,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市長康寶麗走訪當地多間華人餐館,並在其中一間餐館品嘗北方美食。北食客餐館負責人表示,自疫情在春節期間暴發至今,生意額急劇下降,周日排隊等候入座的情況不再復見。希望疫情儘快過去,市民回覆信心,生意回復正常。
  •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羅田廣會見大阪府池田市市長
    2006年11月6日,中國駐大阪總領事羅田廣會見大阪府池田市市長倉田薰,雙方就進一步擴大地方務實交流,實現互利共贏充分交換了意見。羅田廣詳細聽取了倉田市長將率團訪問蘇州參加兩市結好25周年紀念活動的有關情況介紹,對該市多年來積極致力於中日友好事業,推動兩國地方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表示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