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來的華夏傳統文化似乎還在沉睡當中。西方人其實對我們的文化始終是渴望而不及的,而我們國人高呼民族文化的口號也是此起彼伏,層出不窮。或許太多的內地人體會不到,但是很多的國際人士是能夠體會到的。作為東方文明古國,在國際上歷來都是值得每一個華人驕傲的,但是有些不幸的是,我們自己國人有太多人都不明白究竟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精髓是什麼了。事實上國人都是智慧的,也是有無限民族情結和文化涵養意識的,只是在西方文化的強烈衝擊之下,加上工業科技技術成分的廣泛發揮,我們國人的意識有些西流了。復興和弘揚傳統文化,帶動了無數的具有華夏民族文化涵養意識的公共群體,在這裡面大家激情高漲,奮勇發揮,是值得國人欣慰和鼓舞的事情。
民族文化復興是全華夏子孫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傳統文明精髓每個人都需要義不容辭的去繼承和弘揚,將清新文化思想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並能夠不斷提升和更深領悟。從而達到回顧而不復古的效果,從根本上改觀大眾的文化思想水準,繼承傳統的道德文明精髓,華夏文明作為我們的精神寄託和信仰標準,從古到今,無數愛國愛民的君主、名人、民族英雄,無不將自己置身於優秀傳統文明的薰陶之中。他們的精神世界裡飽含愛國熱情、飽含正義思想,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文明道德風範,這都是體現在實質當中的。
涉及到了書畫曲藝、文武詩詞、道德哲學的發揮,以及社會風氣的轉變,這也正是值得稱讚和廣為弘揚宣傳的價值之處。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的復興建設,大力提倡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加上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於這片東方文化寶地的大力重視,使得我們民族文化復興的空間質大幅度提升。五千年上下的華夏文明是真的有深度的,並非我們能夠看見和體會到的那一部分,其深厚淵遠的文化歷史長河靜靜的深流在這塊肥沃的東方土地上。這些代表華夏文化的特色經典,無不透射出燦爛的光輝,無不在任何一個時代影響著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我們社會大眾的民族文化復興意識,未來發展的道路上需要這樣的文化概念來深入引領。作為企業文化,是跟經濟利益緊密不分的,任何一個企業團體都離不開文化底蘊的引領,一個企業集團的和諧發展不僅僅在於這個團隊的專業素質及其領導水平的體現,更是建立在綜合平衡的標準之上的,這就需要一種清新的文化理念來作為標準了。從改革開放的全局來看,任何一次的經濟水平提升都是建立在堅定的文化信念當中的,作為企業發展的指導標準,每一個環節都是與文化掛鈎的。大到國企,小到私企,電影市場,電視廣播,餐飲娛樂,都需要一種思想觀念來平衡它的發展水準。為什麼需要全民普及普通話的覆蓋面,這不單單是打破各個地域性交流障礙,更重要的是將全民族融為一體,有共同的思想交流平臺,有共同的文化交流方向,有共同的全民族團結語言。將民族性的文化概念提到同一個標準及平臺上來,共同的深挖掘,深整理,最終體現出民族性統一的文化思想理念。那就是全民共同學習和回歸創新性的優秀傳統文化回歸模式,通過不同形式的表現方式來體現我華夏文明的精髓,倡導古老東方文明的再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