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老牌政客大勢已去 非典型政治人物崛起

2020-12-23 環球網

「九合一」選舉落幕,國民兩黨政治版圖大洗牌,緊接而來的是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兩黨黨內初選2019年初就要登場,可預期的是臺灣將進入合縱連橫的新時代。臺灣民調機構近期對島內政治人物進行聲望調查,韓國瑜和柯文哲分別拿下第一和第二,由此可知,臺灣選民已偏向喜歡新鮮面孔、去政黨化的政治人物。

全臺22縣市,國民黨狂贏15席,民進黨只有6席。各方都說,這是「討厭民進黨」贏,最近兩項民調證實了這一說法。一是臺灣《美麗島電子報》選後所做調查,民進黨好感度只有23.4%,國民黨也只有36.9%。二是TVBS電視臺於11月30日發布的臺灣12位政治人物聲望調查,前四名是韓國瑜、柯文哲、鄭文燦、侯友宜;蔡英文排最末,吳敦義排11名。

香港中評社分析指出,從這次選舉可以得知,民進黨蔡英文、賴清德在這場選舉已傷痕累累;國民黨吳敦義、朱立倫若非聲望極低,就是政治風格已過時。至於「官司纏身的馬英九」重披戰袍的可能性應不高了。2020年選舉已是「臺灣政治4.0」,藍綠若還是典型政治人物應戰,屆時定會有「彩蛋」出現,就像這次全面爆發的韓國瑜。

從韓國瑜、柯文哲、侯友宜的高人氣可歸納出,「臺灣選民喜歡新鮮面孔、去政黨化的政治人物」,「一選再選的老牌政客都不行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民進黨推當過「行政院長」、民進黨主席的老將蘇貞昌出來迎戰,號稱的「強棒」最後大輸30萬票,若當時推年輕選將出來,說不定不會敗這麼慘。

臺灣未來可能的「第三勢力不止是柯文哲」,曾任「行政院長」的張善政,臺灣大學校長當選人管中閔,乃至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等都有可能,有沒有加入政黨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自己有沒有引領潮流,讓時局起風的實力,即使在政黨內,現在也流行淡化政黨色彩,就像國民黨的韓國瑜、侯友宜,以及民進黨鄭文燦、接任代理主席的基隆市長林右昌。

不過,中評社也認為,民進黨、國民黨好感度雖低,從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這次的險勝亦可看出,「個體戶」再怎麼厲害還是拼不過有組織的老牌政黨,政黨+第三勢力可能是未來可行的模式。

相關焦點

  • 臺灣政客熱衷風水政治 命理師助馬英九「避桃花」
    參選問「大師」 做事請「高人」   臺灣政客熱衷風水政治  2016,國民黨候選人尚未明了,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日前已經自曝,命理師曾為她算過命,稱其有「總統命」。政治人物熱衷「風水政治」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
  • 臺灣政客為何喜歡訪問日本?
    對於很多臺灣政客來說,在「對外交流」方面,對日本的興趣有時甚過對美國,為什麼?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前所長陳鵬仁教授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與臺灣、日本之間長期以來的「特殊關係」有關,有的政客尤其是綠營政客去日本是為了搞「臺獨」活動,有的則是通過城市營銷或經貿文化交流,以「出口轉內銷」的手段,提高自己在選民中的形象。
  • 陳之漢遭槍擊後,柯文哲等島內政客蜂擁「蹭網紅」被批「臺灣政治的...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灣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遭槍擊,住院休養期間島內不分藍綠白的政客紛紛前去探望。有島內輿論質疑稱,政治人物講究網絡聲量,刻意蹭網紅,已經把政治專業拋諸腦後。據臺灣《中國時報》3日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8月31日去醫院,不僅發揮外科醫生專業,還彎腰審視陳之漢的傷勢,跟主治醫師討論病情。同一天,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前往探視,「館長」事後在社交媒體發照片並表達謝意,讓柯侯兩人增加了曝光率。9月1日,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高嘉瑜在探視「館長」時,現場獻唱一曲《隱形的翅膀》,「陳之漢在一旁做足表情,說不出是在欣賞還是在忍耐」。
  • 韓國政治爆笑喜劇《政客誠實中》,竟要在疫情期間臺灣上映
    電影圈這次的疫情而無限延期,不少大片像是《007生死交戰》、《玩命關頭9》和《黑寡婦》都選擇延檔,但還是有電影選擇正面迎戰,在韓國拿下票房冠軍的爆笑政治荒唐喜劇4月10日竟然將在臺灣上檔??還取了符合時事和電影情節的片名《政客誠實中》。
  • 臺退將吳斯懷:臺灣政治人物的無知與民粹才是臺海真危機
    臺退役陸軍中將、「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理事長吳斯懷22日發布新聞稿批評蘇貞昌,不思考兩岸和平發展的長治久安之道,卻輕率對大陸喊「戰」,完全不了解戰爭可能為臺灣、社會、人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政治人物的無知與民粹才是臺海真正的危機。
  • 新一代政治人物能否為臺灣開啟新政局?
    臺灣《中國時報》18日發表社論,認為柯文哲、朱立倫將開啟臺灣新政局,文章摘錄如下:  自臺北市長柯文哲躍上政治舞臺,新聞記者從此再也不缺政治話題,他風格獨特,行徑迥異於過去政治明星,不但超級敢言,更經常失言,卻失言不失分,絲毫不減損其政治光環,反而掀起了一股政治旋風。
  • 「館長」被槍擊住院,政治人物紛紛探望,網友嘆:臺灣政治的悲哀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臺海大師兄)擁有127萬粉絲的臺灣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因遭槍擊,再一次成為島內輿論關注的焦點。更讓人驚訝的是,他負傷住院後,包括新北市長侯友宜、臺北市長柯文哲、「時代力量」前主席黃國昌紛紛在百忙之中前去探視,有網友直言,「政客對一個網紅點頭哈腰,真是臺灣政治的悲哀!」「面目可憎」為啥成為網絡大V從長相看,陳之漢就「很社會」:五大三粗、全身刺青,平時說話也是「三字經」不離口。
  • 看過那麼多臺灣政治人物,為什麼大陸網友最愛的還是洪秀柱?
    臺灣政壇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買方市場。為了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臺灣政治人物在與同行的競爭、比拼過程中,磨礪出了一流的口才和辯才,養成了溫文爾雅,謙和有禮的氣質和形象,當然還有各種親民作風和接地氣的言行。但不要忘記,印象並不是對事物本質的準確認知,尤其對於擅長進行表情管理和形象經營的臺灣政治人物,說句老實話,這些年大陸網友吃過不少虧、上過不少當、寒過不少心。這個集合中的名字有很多,未來可能還會增加;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洪秀柱才一次又一次讓大陸網友感動。
  • 臺灣自製桌遊《美麗島風雲》再推新角色 嘲諷政客技能滿分
    卡通人物圖模仿了臺灣歌后蔡依林的專輯封面,不過「菜孫玲」衣服上的圖案變成了淡水小吃…… 要說這款桌遊,也可以算「臺灣之光」了,在島內非常有名。以政治人物作為主要角色,惡搞對象囊括蔡英文、陳水扁、馬英九、洪秀柱、陳菊等等。
  • 【世界知識】「宮廟政治學」:臺灣政治人物的選舉必修課
    4月17日,就在大甲媽祖迴鑾的次日,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又公開宣布媽祖託夢給他,「叫我要出來做一些事情,為臺灣人民做更多事」,希望自己可代表國民黨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島內政壇人物對民間宗教盛事趨之若鶩、爭相與媽祖信仰攀上關係的獨特社會景觀表明,傳統宗教與政治活動結合綿密,「宮廟政治學」已成為影響臺灣選舉政治的重要元素。
  • 蔡英文親信「全家腐」,學者痛批:臺灣政治人物是一群騙子集合體
    不要相信政治人物的口號蘇嘉全「全家腐」,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為洲諷刺說,一下子是蘇嘉全外甥出問題,一下子是侄子,一下又是女婿,這麼剛好都是蘇家的人,所以蘇嘉全辭職剛好而已。蘇嘉全出身於屏東縣政治家族,其本人和家族成員在當地有很大影響力。
  • 觀察臺灣政治人物這麼多年,我們也成長了
    來源:中國臺灣網隨著2019上海臺北城市論壇開幕日期(7月4日)的臨近,臺北市長柯文哲出現在媒體中的頻率似乎有所提高。在最近兩次(6月12日、6月26日)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中,柯文哲也成為媒體聚焦的話題之一。
  • 《臺灣新聞臉》:臺灣政壇2020年度人物
    回望2020,《臺灣新聞臉》特別梳理這一年島內政壇發生的重大事件,盤點穿梭其中的各色人物,製作了一份2020年度臺灣政治人物風雲榜。入榜的五位政治人物,無論是政治聲量、支持度、討論度或引發的爭議,都對2020年的臺灣政壇影響巨大。
  • 國際銳評:美國政客打「臺灣牌」是在玩火!
    美方一些政客基於選舉政治需要以及遏制中國的冷戰思維,蓄意操弄臺灣議題,向「臺獨」分子傳遞錯誤信號,就是在玩火,小心引火燒身!眾所周知,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按照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美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僅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臺官方往來。
  • 關鍵時期,臺灣主流政黨和政治人物會迷失方向嗎?
    民進黨執政當局在疫情期間更加肆無忌憚擺出加大兩岸對抗的姿態,大肆煽動「恨陸、反陸、抗陸、仇陸」情緒,「以疾謀獨」,製造新仇舊恨;而臺灣其他某些政黨、政治人物出於種種考慮,或旁觀、或迴避、或模糊,靈魂丟失,方向迷失,真正旗幟鮮明、直面統一問題的屈指可數。
  • 武雲溥 | 幫派人物不過是政客的夜壺
    幫派人物不過是政客的夜壺文 | 武雲溥
  • 臺灣黑道勾結政黨黑金政治亂象全面爆發
    年的執政把島內政治生態和統獨走向出現巨大的變局,這段時期,不甘於只是被政客利用的各路黑道頭目開始和政黨合縱連橫、披掛上陣,競選晉身各級議會殿堂,這種黑金政治的亂象終於全面爆發了。劉益宏:臺灣的黑道為什麼會從政,因為早期的黑道經常會出事,出事以後就去跑警局、跑法院,往往要拜託一些民意代表,拜託別人去幫他們,那些政治人物群眾基礎有時候沒有他好啊,選舉也要拜託他幫忙,那心裡想,你選舉都要我幫忙乾脆我自己出來選就好了,為什麼要讓要幫你呢,我自己出來選,當選了以後警察對我客客氣氣呀,以後要拜託你辦才能辦得通的事情,我自己辦反而更方便啊,所以就鼓勵到很多的很到角頭他就出來選舉
  • 臺灣政治「娛樂化」,民進黨真當在演「真人秀」?
    最近這兩天民進黨政客高嘉瑜喜提臺灣各大媒體熱搜,成為輿論中心的焦點人物。儘管事情的起因並不太「雅觀」,但足以「成就」高嘉瑜在任期間的政績了。引發這次打架事件和輿論風暴的關鍵詞無疑和美國有關,此前關於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豬一事在島內鬧的沸沸揚揚,甚至臺灣地區「衛生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在節目中公然宣稱「進口美豬瘦肉精含量低,吃幾輩子都沒有問題」,而民進黨也利用綠媒的宣傳和在島內的執政標籤,封口所有衛生部門、食品部門以及公立醫院關於瘦肉精美豬不好的言論。
  • 臺灣某些政客如此「媚日」為哪般
    既然如此,臺灣某些政客還要修復日本神社,意欲何為?林金源認為,臺灣被日本「皇民思想」鉗制50年,造成島內某些人身份認同混亂。臺灣新當局出於某些利己的目的,不斷撕裂、分化兩岸人民的正常連結。臺灣輿論分析,臺灣某些政治人物打著「保護多元文化」為名修復神社建築,實際上是想一改過去在島內中華文化獨尊的局面,本質上也是一種「去中國化」。
  • 臺灣網紅政治已打敗樁腳政治
    不出意料之外的,民進黨「罷韓」成功了,各界除了檯面上的藍綠之爭的此消彼長,更凸顯一個臺灣近來的政治現象,「樁腳政治」幾乎全軍覆沒,取而代之的是新世代的「網紅政治」。回顧國民黨這個百年政黨,上個世紀在臺灣維繫政治能量的手法,總是脫離不了地方民代、農會、漁會等「樁腳政治」,路數陳舊而老套,面對新媒體網軍迅速崛起,藍營可謂束手無策,即便經過2020年大選敗仗,迄今仍拿不出相樣的對策,如今兵敗如山倒的頹勢,網絡上政治聲量的一直扭轉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