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米線
承載著一座城市的記憶
它帶給人們四季不變的溫暖守候
過橋米線之起源
北方吃麵,南方嗦粉,而咱們雲南人偏愛米線。值得一提的是,每個雲南人心裡,或多或少都有過橋米線的存在。
吃前了解文化,是對美食的尊重。過橋米線屬滇菜系,是有百餘年歷史的特色名吃。
過橋米線起源於雲南蒙自,相傳有位秀才去湖心小島讀書,他的妻子經常會親手製作秀才最喜歡吃的米線,並送給他當飯吃,但往往等到了島上,米線已經涼了。
美食總能帶來出乎意料的驚喜,一次偶然的機會,秀才妻子發現雞湯上覆蓋那層厚厚的雞油能夠使米線保持溫度,再搭配上各種佐料,吃起來會更加爽口。
實踐出真知,美味值得守候。秀才妻子用肥雞等熬製好湯,先把米線在家燙好,等到了島上再把米線放入雞湯中,並加上一些配料,使得米線鮮香滑爽。
有了妻子的精心照料,秀才愈發苦讀,最終金榜題名。
由於送米線的必經之路是與小島相連的一座小橋,為了稱讚這位賢能的妻子,後人就把這種米線稱之為「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之吃法
平淡生活,唯有美食治癒人心。雲南過橋米線吃法講究,耐人尋味。用優質大米做成的米線,才有勁道十足的口感。
過橋米線的高湯,首先得用龍骨、筒子骨、瘦肉和老雞等精心熬製數小時而成,以保證湯頭的鮮美。
過橋米線的配菜拼盤也十分精彩。如菊花、豆芽、鵪鶉蛋、銀耳、脊肉、脆哨、火腿、腰片、肝片、魚片、香菜、韭菜等,葷素配合適宜。
一切準備就緒,按照先葷後素的原則,將配菜依次倒入滾燙的高湯裡,再加入燙熟的米線,大家便可吃上正宗的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之文化底蘊
過橋米線原本是古代書生一個人的盛宴,如今成了一座座城市的盛宴。
雲南蒙自是過橋米線的起源地,它享有「中國過橋米線之鄉」、 「中華特色美食名城」的美譽,而且過橋米線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米線做法多樣,各有各的精彩。除了過橋米線,小鍋米線、豆花米線、罐罐米線、三鮮米線、酸湯米線、鱔魚米線、腸旺米線等等,也是雲南人家喻戶曉的美食。
這次雲南省僑聯委託可見特別製作的過橋米線專題視頻,讓參加「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的海外青少年,切身感受到了過橋米線及雲南特色美食的獨特魅力!
在雲南,米線過的不是橋,是一場生活。過橋米線仿佛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承載了記憶,牽起了鄉愁。
即便只是一餐便飯,過橋米線也能讓人卸下一天的疲憊。一口米線一口好湯,有滋有味的生活由此鋪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