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明妃傳歷史上孫太后結局如何?電視劇播出已經接近尾聲,劇友們對於電視劇中的主角人物結局一定都很好奇吧,那麼對於一直將皇權掌控手中的孫太后又會有怎樣的下場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女醫明妃傳歷史中孫太后的相關介紹。
女醫明妃傳手遊下載:進入下載
女醫明妃傳歷史上孫太后結局如何?孫太后歷史原型
孫太后是明朝第一代來自民間的后妃和第一位取皇后而代之的貴妃。她一改明初皇后賢德輔政的傳統,支持皇帝縱情聲色。英宗被俘後,她阻止代宗繼位,將親孫子立為太子,埋下代宗朝廢立太子、君臣離心的禍根。代宗病重,她暗助「奪門」讓英宗復闢,堪稱明朝宮鬥第一人。
孫氏是明朝第四代皇帝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位皇后,第五代皇帝朱祁鎮的母親,不僅是明朝第一代來自民間而不是達官顯貴家的后妃,而且是第一位廢除皇后取而代之的貴妃,堪稱明朝宮鬥第一人。孫皇后一改馬皇后、徐皇后、張皇后賢德輔政的傳統,是明朝第一個支持皇帝享樂而不是勤政的皇后,是明朝皇室從積極進取到縱情聲色的幕後推手,也使得自己的丈夫宣宗成為明朝第一個沒有活過40歲的皇帝。此後,8代11任皇帝很少有活過40歲,客觀上造成了明朝長期幼主繼位、倚仗宦官的問題,而她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過度寵幸太監王振則被認為是明朝宦官當權的開始。
當上了皇太后,孫氏仍然活躍在宮廷鬥爭的第一線,在「親兒子」明英宗喪師辱國、兵敗被俘之後,孫太后全力阻止明代宗朱祁鈺繼位,率先將親孫子扶上太子的寶座,為代宗朝廢立太子、君臣離心埋下了禍根。明代宗病重期間,孫太后積極參與「奪門」政變,實現英宗復闢,隨後堅持要求殺害于謙、王文等國家功臣,弄得朝政烏煙瘴氣。
明朝第一代民間后妃
明朝建立以來,第一代皇帝朱元璋的馬皇后是其起義領路人、郭子興的義女,結婚時地位遠高於朱元璋,馬皇后去世後執掌內廷的郭寧妃出身於地方豪族,兩個兄弟都追隨朱元璋奪取天下封侯拜將。朱元璋給他的兒子們在開國功臣和達官顯貴中選定了后妃,第二代,懿文太子朱標的太子妃是鄂國公常遇春的女兒、繼妃是禮部尚書呂本的女兒(建文帝的母親),燕王即明成祖朱棣的皇后是魏國公徐達的女兒(明仁宗的母親)。第三代,明仁宗的皇后是指揮使彭城伯張麟的女兒(明宣宗的母親),貴妃是河間王張玉的孫女、英國公張輔的女兒。而到了第四代,明宣宗選妃時,朱家宗藩遍地、天下已穩,不再需要聯姻權貴,反而需要抑制外戚奪權,因此一改慣例,不再選取達官顯貴的女兒,而是從民間選取,也就給了孫氏走上歷史舞臺的機會。
孫氏是山東鄒平人,父親是河南永城縣負責文書和行政事務的主簿,官級正九品。作為大明朝的基層幹部,孫主簿人情練達,與本地達官顯貴關係密切,特別是與皇親國戚、永城縣第一大戶、彭城伯張家關係極好。
當時,張家的女兒嫁給了明成祖朱棣的太子、後來的明仁宗,彭城伯張家權勢燻天;而為了鞏固自家地位,彭城伯夫人發現孫主簿的女兒長得非常漂亮、人又精明,就借著看女兒的機會把她帶入宮中,推薦給明成祖的徐皇后。徐皇后一見覺得不錯,就把孫氏留在了宮中,交由太子妃張氏撫養,與皇太孫、後來的明宣宗一起長大。明永樂十五年,明成祖冊封胡氏為皇太孫妃、孫氏為皇太子嬪。8年以後,明宣宗繼位,冊封胡氏為皇后,孫氏為皇貴妃。
明朝第一個奪位貴妃
開國初年,明朝的前幾代皇帝都醉心於功業,對後宮約束十分嚴格。一方面皇后賢良,以輔助丈夫為主,另一方面皇后家族勢力強大,地位穩固。但是,從明宣宗這一代開始,皇帝進取心下降,痴迷於遊樂,皇后來自民間,家族勢力不強,後宮氛圍出現變化,為宮鬥戲份留下了充足的空間。
這時候的皇后胡氏,還以明初幾位皇后為榜樣,一心輔助丈夫,時時規勸沉溺於玩樂的皇帝,漸漸被宣宗疏遠。孫貴妃仗著漂亮乖巧,一味迎合宣宗的愛好,同時十分善於處理婆媳關係,仗著與宣宗母親家的密切往來,走婆婆路線,借著張太后的力量與皇后胡氏明爭暗鬥。按照明朝的規定,皇后既有金冊,又有金寶,也就是既有皇后冊封文件,又有專用印章;但是皇貴妃只有金冊,沒有金寶,也就是發「懿旨」都沒辦法正式用印。孫氏用盡心機,終於讓宣宗破例授予她金寶,從此皇貴妃也有可能擁有金寶,成為後世寵妃紛紛效仿的國朝先例。
與皇后分庭抗禮的孫貴妃仍不滿足,趁著皇后體弱多病,未有子嗣,打算以此為藉口取而代之。令人震驚的是,孫貴妃自己也沒有生出一男半女,卻偷偷將一個宮女生下的皇子據為己有,也就是後來的明英宗。要說,皇子來歷這種事是封建王朝頭等重要的大事,需要多方取證,留有明確文件,遠不像後世小說中猜測的那麼容易隱瞞。因此,孫貴妃將別人的皇子養為自己的孩子這件事,應該是得到了宣宗和張太后的認可。隨後,宣德三年,宣宗正式廢除胡皇后,改立孫貴妃為皇后,開創了有明一代廢立皇后的先河,也成為後世寵妃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女醫明妃傳歷史上孫太后結局介紹,關於電視劇更多劇情介紹,玩友們可通過安趣網女醫明妃傳專區進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