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愛是無私的,一直不太贊同。姑且不論人性之初是善是惡,至少長大成人後對他人、對社會,作為個體都是有付出也有回報的。
如果不求回報的付出,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勢必很快會油盡燈枯,又談何付出。就算有,估計也是佛家大德高僧,既然是佛家,愛自然也不成立了。
因此,我認為愛是充滿自私的一種行為,首先想要得到的定是最好的對方,儘管這個「最好」總是附帶了太多的主觀意識。
愛一個人如此,愛一個地方亦是如此。
這幾年接觸了很多旅行愛好者,她們對與自己「愛」的遠方,總是充滿激動與嚮往。
常常能聽到近乎癲狂的豪言壯語:西藏是我一生的夢想,只要能去一次就夠了;新疆好美,我現在就想去;阿里呀,我做夢都在阿里的路上……
你看,一旦說起心中最愛的遠方,首先腦袋極度充血,感情戰勝理智,至於影響它的季節、氣候、距離、條件……哪管得了這許多,總之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極度興奮的腦中,已經出現一幅幅絕美風景的畫面,而且畫面中還會不由自主的PS上自己的身影,現實版的身未動、心已至。
想像,始終是想像,要變成現實,就得自己先回到現實。可讓人打臉的是,回到現實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對心中這個最愛進行一番全方位的挑肥揀瘦。
(不太安全的季節,不去;不好看的時節,不去;太熱太冷,不去;人太多的時候,不去……。)愛它的理由很多,不願走到一起的理由好像更多。
既然非得挑肥揀瘦一番,選一個最好的季節去西藏,便成了很多人首先考慮的因素。此時我不免想了一下,換做是我,如果只去一次西藏,那會在哪個月呢。如果從沒去過,哪個月都是最好的。但正因為去的次數多了,反而更知道答案。
毫不誇張的說:
如果一生只能去一次西藏,我會選擇9月。
從風景指數來看
9月,西藏最美的模樣
風,吹紅了一片片楊樹的橢圓葉子
雨,帶著七八月狂暴的脾性悄然離開
犛牛託著四個月來增加的200斤體重
陪同主人輾轉數十公裡
從夏季牧場回到了當初生養的地方
新都橋9月之秋
金黃與蔚藍的對話
草原由五六月的嫩綠,再經過七八月的繁花似錦
終於以一種近乎癲狂的金黃定格在了這片土地上
繞過草原蜿蜒而來的小溪不再因夏季的暴雨而渾濁
清澈的猶如農夫山泉
溪邊不規則排列的藏家民居重新開始冒出了嫋嫋炊煙
九月,一切回歸最初的樣子
因為此刻是西藏最美的模樣
一場秋天的童話
光與影的舞臺
堵車大道——景觀大道
告別了8月學生家庭出遊的巔峰時刻
以川藏公路為首的各條進藏公路終於恢復了往日的清淨
不再是人聲鼎沸車水馬龍
景觀大道終於又回來了
7.8月海通溝大堵車
7.8月怒江峽谷大堵車
純淨的天空
九月,去西藏不再是換一個地方看下雨了
印度洋飄來的雲雨回了老家
山谷吹來風帶著一種陽光藍天的味道
不熱也不冷,好像一切剛好
抬頭望著天空,那種深邃的藍色有一種魔力
吸引著你看得很遠、想的很遠、走的很遠
前方的米堆冰川
稻城的尊勝塔林
如果說:
五六月的西藏是清新的美
七八月的西藏就是羞澀的美
九月則是豐腴的美
路邊的樹木掛滿果實和樹葉
牛羊不再是春天枯瘦猥瑣的模樣
就連看人的眼神都變得犀利有神
壯碩的犛牛
楊樹,川藏線的衣裳
如果走川藏線進入西藏
除了草原,這一路能看到最多的植物無疑就是楊樹了
這種高大喬木原本並不是什麼優質樹種
當年大面積栽種的目的也是因為其耐寒、耐旱、長得快
絕沒有想到如今卻成為整個川藏公路的標誌性景觀
特別是每年的九月和十月,如果沒有了楊樹
新都橋還是新都橋,但攝影家天堂卻不知何處
稻城亞丁也就失去了秋天的神韻
亞丁卓瑪拉措
稻城紅草地
雪山,西藏的皇冠
每年的七八月是西藏乃至所有景區的旅遊高峰期
原因無他,學生教師放假,認為這是西藏最好的季節
其實去過西藏或者川西的遊客都有同感
七八月除了草原極美之外,其他的幾乎都是雲遮霧繞
能看到亞丁三神山和南迦巴瓦的機率就如中獎一樣難得
從九月開始這一情況立馬改變
從印度洋沿河谷而來的暖溼氣流逐漸減小
天空變得通透蔚藍,平時遮遮掩掩的高大雪山
此時也直插天際,凸顯原本應該有的雄壯本色
亞丁洛絨牛場,對面是央邁勇
南迦巴瓦
路況,安全
雨季已經過去
暴漲的河水已經消退
道路不再泥濘
塌方、泥石流也躲起來難覓蹤跡
川藏公路此時變得溫順,不再是往日談之色變的死亡之路
七月的路況
九月的路
九月的西藏
不一定是最適合你時間的西藏
但一定是最美的西藏
路在前方,腳步就能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