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讓餐飲人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疫情對餐飲的打擊是無差別的,許多餐企都在疫情期間熬不下去,黯然退場。
從緬甸爆發疫情的3月份開始,國內的餐飲店、酒吧、KTV、夜總會、茶鋪等暫時歇業,部分店鋪則以禁止堂食的方式硬扛。第一波疫情後,政府制定防疫規章制度,經過檢查,達到A級防疫標準的餐飲店、茶鋪等可以恢復營業,酒吧、KTV、夜總會等則一直沒有獲準營業。
第二波疫情爆發後,恢復營業的餐飲店、茶鋪等再一次被叫停,只能以打包出售的方式營業。
餐飲行業的特點是高周轉,現金流與門店營業收入聯繫緊密,留存現金流往往僅能維持1-2個月運營。
疫情期間,門店禁止堂食,員工成本、租金成本、庫存等成本彈性不減,甚至不降反升。即使恢復營業後,由於境外輸入風險抬高,餐飲行業並不會馬上迎來報復性反彈,而仍將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消化期,各項成本不排除繼續攀高,現金流成為餐企活下去的關鍵因素。
緬甸餐飲店商協會(MRA)給出一份數據,揭露了疫情下緬甸餐飲店面臨的艱難局面。
【緬甸中文網訊】緬甸餐飲商協會(MRA)副主席杜寧寧挨11月23日發布消息稱,因疫情暫時關閉的餐飲店,如果還不能恢復正常營業,絕大部分餐飲店都將面臨徹底關閉的情況。
杜寧寧挨表示,餐飲店關閉期間,還要繼續支付店面租金、員工工資等。部分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餐飲店,疫情期間只能支付員工一半的工資。我們調查統計後發現,如果還不能恢復正常營業,那麼國內80%的餐飲店將徹底關閉。目前,緬甸餐飲商協會已經向仰光省政府進行了申請。
杜寧寧挨稱,如果政府批准餐飲店正常營業,那各個餐飲店肯定會嚴格遵守衛生與體育部制定的防疫規定,同時限制堂食的人數。
仰光一家餐飲店老闆表示,停業等死、開業找死,做也難不做也難,情勢發展到現在,就怕疫情沒了,我的店也沒了!從前,在仰光: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而從現在開始將變成:心臟有多強大,舞臺才有多大。
到目前為止,很多人還帶著希望在苦苦支撐,等著開業。可是,一旦這種情況再持續一段時間,就算事件過去了,倒閉可能難以避免。如果倒閉了,員工就會失業。失業的人多了,會造成平均收入水平的降低。反應到消費上,會讓餐企生意更慘澹。這會形成惡性循環。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這場疫情,也許可能真的會成為很多中小餐飲企業不堪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