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大全之六:流行釣法與技巧

2021-12-25 全球釣魚手冊

浮釣

垂釣技法之一。指將餌鉤垂懸於不同水層,垂釣在水體中下層、中層或上層攝食的魚類的方法。有手竿浮釣、投竿浮釣和延繩釣(線浮釣)三種。

 

手竿浮釣:(1)水體上層真餌浮釣:①用長竿配短線的釣法:線長相當於竿體的一半長,一端與等尖相連,另一端連接接5~6號單鉤,用繩蟲作釣餌。釣者儘可能在長滿灌木叢的岸邊選釣點.保持隱蔽,發現魚後,輕輕浮餌鉤放於水面、使繩蟲在水中掙扎而起水波紋。引魚上鉤。這種釣法用於中、上層負.如鯊魚、翹嘴白魚、鯽魚等;②戳拱釣法;這是用長竿短線以釣四魚為主的一種方法。從等尖至餌鉤的線長約40釐米,不用漂和墜。用8號鉤,用鉛絲纏繞在鉤的後彎柄部以增加重量;釣餌用蚯蚓或小蝦。在華北地區。秋季是用此法釣鯽的最好季節。在天空晴朗的時候,鯽魚多浮在水體上層到密草層中覓食,在覓食時,常發出吻聲,一般是響聲大、魚小;響聲問,魚大。拱草動作大,魚大。釣者根據水草動靜或聽魚的吻聲,就能發現魚的位置,並及時將餌鉤遞送到起拱的地方(即魚嘴的地方)。此法的關鍵是掌握下約時機,最好是魚拱草的瞬間即下鉤。此法可在岸邊或船上垂釣使用,但動作要輕;③蹲釣法:這是將餌構投於水草的表層垂釣黑魚的一種釣法。黑魚從5~7月先後做窩產卵,在這時的釣法是找到黑魚窩,垂釣看窩護仔的黑魚,俗稱「蹲窩」;從8月後黑魚甩掉仔魚,時常在密草中隱匿撲食青蛙或小魚.這時的約法為「蹲跑海」。此法用的鉤餌是青蛙或小魚;④草窩釣法:這是在靜水水域,用葦草或其它旱草作誘餌釣草魚的方法。將葦草或旱草捆成數以用另一根繩系一塊石頭,將草連同石頭放在近岸處的水中,誘使草魚上鉤;鈞上可裝精蜒、蚌蛀、蟋蟀或葦草草尖。當發現草窩附近有草魚時.將餌鈞投在草窩一側的前方,誘其吞食。釣者要隱蔽。(2)水體中層或中下層真餌浮釣:釣線上配置浮漂,漂位定在能使餌鈞垂懸在水體中下層為宜。線端固定一個適當的墜子,在墜上方連接2至3個8一9號的單鉤,鉤與鉤之間距離20~30釐米。用蚯蚓、小蝦或小魚作釣餌。釣點最好選擇水底多礁石或溝坎的深水區。此法不僅可釣到翹嘴朗,還可釣到照魚等肉食性魚類。釣時以清晨、傍晚或夜間為好,尤以夜間最好。(3)水體上層、中層或中下層假餌浮釣:採用小型羽毛鉤,在鉤的上方距鉤5釐米左右處裝一小型浮漂。將羽毛鉤投向判斷有魚的水面,然後輕輕向回拉動,若無魚吞食,可重新投甩。此法用在靜水淺水水域,要沿岸邊走動,邊投甩,可釣到黃、馬口魚和翹嘴白等;釣中層或中下層攝食的魚類,可用昆蟲或魚形假餌鉤,其釣法與真解釣法相同,在黑龍江地區的一些水流湍急的溪流中用此法可釣到細鱗魚等冷水性魚類。

投竿浮釣:(1)真餌浮釣:在水流湍急的溪流中用真餌浮釣,一般要配置適宜的浮漂。鉤、墜組織方法有兩種:①在釣線下端固定一個開口墜,釣鉤連接於墜下方,浮漂固定於距離墜子1米左右的釣線上;②墜子固定於線端,釣鉤連接於墜子上方的釣線上,可連接2~3個釣鉤,每個鉤間隔20釐米左右.用昆蟲、小蝦或小魚為餌。垂釣時、選擇深水區上遊的淺灘下鉤。下鉤後立即放線,使浮漂帶動餌鉤順流漂到深水區;然後慢漫收線;在靜水水域浮釣,要將鉤、墜投甩到判斷有魚的點上。另一種方法是不遠投,下鉤前在選定的釣點投撒誘餌,釣點選在近岸處礁石間水流湍急處;(2)假餌浮釣:此法是不配浮漂,將假餌鉤投出後,待其下沉到所要垂釣的水泥支,即收線,使假餌在水中摸擬活餌遊動當假餌收回到岸邊時,重新投出,如此反覆進行。此法關鍵是準確掌握收線速度。假何種類很多,選用何種假餌垂釣,要依垂釣對象而定。

延繩釣(線浮釣):此法不用釣竿,只用一條數十米至百米長的釣線、浮漂和釣鉤進行垂釣。將一個浮力大的球形浮漂固定在釣線的一端.在釣線上每隔30~50釐米連接一個釣鉤,共可連接數10個鉤,綁鉤線長20釐米右左。此法可用兩種辦法下鉤:①順水流將釣線放出,在進水口或橋上下鉤;②在線端固定一個帶帆的木船形浮漂,借風力將釣線放出。有些地區還採用空鉤延繩釣(又稱滾鉤、快鉤、拉鉤、兄弟鉤釣)。其釣法與上述延繩釣基本相同,只是鉤上不裝餌,靠鋒利的鉤尖刺掛魚類;這種釣法我國已明確規定禁止使用。

底釣

垂釣技法之一。指將餌鉤投於選定的釣點,使其落入水底,垂釣棲息於水體底層的魚類的方法。分手竿底釣和投竿底釣以及手釣底釣三種。

1、手竿底釣:

(1)帶浮漂釣法:①配長線釣法:在竿尖連接一根與竿等長或略長於竿的釣線,線的一端連接餌鉤,配置墜子和單體浮漂。垂釣前,先依釣點的水深調定浮漂的準確位置。餌鉤沉落水底後,浮漂呈直立狀態,上端露出水面2釐米左右。下鉤前,可在選定的釣點投撒誘餌,然後揮竿將鉤、墜投甩於釣點。這種釣法可用勞餌(蚯蚓、蝦、蛆等)或素餌(麵團、飯粒等)裝鉤。配長線底釣的優點是釣點離岸稍遠且靜、魚不易受到驚動,而且釣到大魚後,為遛魚提供了較大的迴旋餘地。在海釣中底釣方法、要領與此相同,只是要使用帶統線輪的兩用竿;@配短線釣法:將餌鉤遞送到釣點的一種方法,適於水不太深的淡水水域垂釣。釣線上配置單體漂或多體漂(蜈蚣漂人連接單鉤或朝天鈞。垂釣前,先根據水深調定漂位,用撒窩器向釣點投放誘餌.然後將餌鉤遞送於釣點。這種釣法的優點是鉤墜垂直入水,餌鉤可準確落人釣點;還可不時地上下輕輕提動餌鉤,誘魚吞食。這種釣法可以在水草繁茂的靜水水域垂釣,以中、小型魚為主。但不足的是遇到大魚因釣線短而迴旋餘地少;

(2)不帶浮漂釣法:①配長線釣法:又叫「看竿尖」或憑手感釣法。流水水域適宜此法。和勞餌,垂釣時,用竿將鉤、墜悠出,鉤、墜落底後,將釣線繃緊,當竿尖下彎或顫動時,應迅速提竿;②配短線釣法:也叫「系氣泡」或「系沫」釣法。在竿尖連接一根短於竿,比水深多半米左右的釣線,線端連接餌鉤,在鉤的上方可裝墜,亦可不裝墜子,用小蝦或蚯蚓作釣餌。釣者持竿沿岸輕移腳步,觀察水面,尋找魚覓食的「氣泡」,當發現氣泡時,要迅速將餌鉤遞到氣泡泛起的水底,然後提起放下,誘魚吞食;此法一般釣的是鯽魚、鯉魚;適於盛夏或初秋的清晨或傍晚;

2.投竿底釣:用投竿遠投垂釣棲息於水體底層魚類的方法。其鈞、墜組合方法有兩種:①將墜固定於線端,餌鉤連接於墜上方的釣線上,可接單鉤、雙鉤或串鉤;②餌鉤連接於墜下方,可接單、雙鉤或組鉤(炸彈鉤)。選用哪種組合方法要根據垂釣水域水底情況而定。其關鍵的是投遠和投準。投甩方法大致有直投、側投、斜投法幾種,垂釣者可視釣場條件、環境任選其中一種;③手釣底釣:指不用釣竿,只用長線連接墜子和餌鉤進行遠投的釣法。傳統手釣也叫拉砣釣法,將一根長數10~100米的釣線纏繞在竹筒等圓柱形繞線器上;釣線另一端連接鉤、墜。鉤、墜的組合與投竿底釣組合。投甩時,左手持繞線器的一端,另一端朝向投甩目標;右手捏住鉤、墜止方的釣線,手距鉤、墜50~80釐米,然後揮動鉤、墜,使其按順時針方向作圓周運動,逐漸加速,當鉤、墜朝前運行約與水面呈』45」角時,順勢鬆開釣線,將鉤、墜投出。松線時機至關重要,過早過晚都不宜。拉砣底釣用葷、素餌,還依水情、魚情和垂釣季節而定。一般春季和深秋用葷餌;夏季和初秋用素餌。手釣也可不遠投,選擇深水區,在陡峭的岸邊或巖礁上,將鉤、墜繫於水底,用右手食指掛住釣線,拇指將線壓住,不時地將鉤、墜提起放下,誘魚吞鉤。

排鉤釣

中號歪嘴鉤100隻(視需要多少)或是大頭針一盒,(用於制鉤),釣線約0.30mm粗一根五十至六十米,拴鉤線30釐米視鉤的數量。鉤有多少拴鉤線就有多少根。漁鉤用拴鉤線拴好,另一頭則拴在主線上。主線的兩端各系有鉛墜(50)克左右或是同等重量的石塊,漁鉤上穿蚯蚓作餌。在每日的黃昏時投入釣點,待次日晨時鉤起排釣。這是我國西南四川小涼山一帶常用釣鯽或是鬍子鯰、黃顙、石鮁魚的釣法。

在我的家鄉小涼山區,河水清澈透明,那條流過無數森林高山的馬邊河,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魚類,如土鰱魚、鯰魚、鯽魚……我們這裡的人愛釣魚,除了常見的釣法,還創造了許多的釣魚方法。如灘釣、晃鉤釣,而我卻鍾情於排鉤釣。

初秋是排釣的最佳季節,買一盒大頭針回來輕輕一彎就是個魚鉤。然後用20—25釐米長的一根根細線拴好漁鉤,在每間隔30釐米左右把它一一拴在長則幾米短則一米左右的繩子和竿子上,排釣就做成了。

下排釣一般是黃昏,吃完晚飯後,喊上小夥伴。大家開心地哄鬧到河邊。到了河邊把排釣展開,將釣線釣鉤梳理整齊後穿上蚯蚓,再在排釣的兩端拴上石塊,以免河水把排釣衝走。下排釣要選擇釣點,資深者通常選擇在回水灣、河灘尾、水巖下。

第二天,當天邊露出晨曦時,我就和同伴挎著魚簍,拿著捆在長竹竿上的起釣鐵絲鉤向河邊奔去。到了下釣處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河岸近處的排釣上掛著不少的魚兒,在水裡漂來漂去,那心裡可高興啦。於是趕緊將起鉤伸進水裡鉤住繩子往上拉,將排釣拉上岸。排釣上的魚兒少則七八條,多則十幾條,大的幾百克小的幾十克重,在地上活蹦亂跳的,高興極了,當把所有的排釣都起完後,紅紅的太陽從山背後升起,我們帶著收穫的喜悅回家羅!

手線釣

手線釣又稱「拉砣」,是一種沒有釣竿的拖拽釣法,和海竿釣相比,它具有釣具簡單、攜帶方便(釣線板往袋裡一裝即可上路)、手感強、能不失時機地拽線、用拋及收線十分方便的五大特點。上鉤的魚小的話,幾下就能拉上岸,即便是大魚,遛魚放線也比較靈活。

手線釣的具體做法是將釣線纏在一塊繞線板上,用鉛塊、螺絲帽做一個空心活附,釣線末端拴2-3個魚鉤即可,其釣法和海竿相類億。釣線粗細為直徑0.6毫米,長度需要100米左右,最好繞在一個竹筒或圓棍上,這樣線沒有硬折是不會折斷的。如線太細,易被風吹亂,也不易拋遠,過粗不便遠投。魚墜以橢圓形空心活墜為宜,輕重要合適,以落水後能穩穩固定在位置為前提,要在墜以上半米處的主線上,接一段一米左右的粗線,以增大線與手的磨擦力,便於拋遠。每根手線上拴鉤2-3枚,不易過多,以免相互纏繞而減少咬鉤機會。手線釣的食餌,以小魚、小蝦、蛤蜊肉、蚯蚓和沙蠶等活食為好,其中以沙蠶為優。手線釣的操作程序為:

1.放線

將釣線在沙灘上攤開到一定長度,線板在沙灘上固定好(平坦的岸邊也可以)。

2.悠蛇

用食指和拇指將線捏緊,以順時針方向,將線蛇悠起(像鏈球運動員掄鏈球一樣),施轉2-3圈後,從下方至斜上方用力拋出。但注意切莫將蛇甩在自己或他人身上,這點需要反覆練習才能得心應手。

3.繃線

當蛇線飛出落水後,需要立即繃緊釣線,收回多餘釣線。

4.收線

在波浪將墜推向岸邊時,必須隨時收線,保證線直不曲,以便憑手感收到魚咬鉤的信號。

5.判斷魚咬鉤的方法

手感釣線一下一下有間隔性的顫動,表明魚在叼食了。若連續顫動,有麻酥感,表明魚在吞食,這時馬上一個拽力,即將魚鉤住,此力以及時、迅速、猛烈為最佳手法。

在魚被鉤住後,要立即收線,可以雙手交替使用,用力要均勻適當。

手線釣一般可以同時看幾個到十幾個拉蛇,可以將插在地上的繞線板的釣線,卡在一個30-40釐米的薄竹片上,薄竹片的下頭插在岸邊的地上,再在竹片頂端夾一個小鈴,魚吞餌後,拉動釣線,鈴響即可收線。這種釣法的缺點是釣到大魚時因活動範圍小,容易跑魚。

張炎冰解答幾種手線釣法

張炎冰/無錫

釣魚不用竿似乎意味著落後。但形式與實質統一,在竿長不能體現優勢,人反而覺得很累的時候,不防注意一下某些魚類的生活規律,採用「土法」而得到積極效果在手線釣法上有許多有趣的事。

問:春釣應該是很愜意的事,可是只見鯉魚跳,不見魚漂動,時逢魚產卵是很少咬鉤的,能不能介紹一些卵期咬鉤的魚和專攻卵魚的特殊釣法呢?

答:產卵期的魚不好釣,主要是鯉魚、鯽魚。但也有卵期不禁食的魚,如塘鱧、鱖魚、福壽魚、黑魚、鰻鱺、鯰魚和黃顙等等。這些魚的共同特點是肉食,再細分就是身上有鱗的尾鰭不是截形就是圓形,尾鰭是尖的或叉形的又體表無鱗(或隱在皮下)。手線釣塘鱧魚和福壽魚採用提線釣法,是因為這兩種魚有近岸趨淺的習。塘鱧魚俗稱「土婆」、「虎頭鯊」或「痴虎呆子」,產卵期好貼伏在水下樁柱和碼頭礎石表面以及沉水的斷轉碎石縫隙中,惟對水質的要求較高,二級水質能勉強維持生存,三級水質中基本絕跡。提線可以從橋或碼頭上貼著垂直的樁柱或階體下鉤,也可以將鉤垂入碼頭附近的沉積物中。由於是憑手感感知咬鉤,提魚寧可慢一拍,不要一感到有魚咬鉤就急著提線。塘鱧魚咬鉤只吞不吐,手感有輕微的拉扯節奏,此時可將釣線松一松再輕扯一下,如有近似顫抖的反應說明魚已閉口,提線百無一失。與塘鱧的習性相仿,福壽魚有類似水族箱金魚貼著箱壁浮沉起伏,多泳層覓食的特點。在水深3米的陡岸池塘中,福壽魚能依傍著池壁出現在1-2米水深的位置上,有針對性地使用提線釣法要結合左右移鉤,手感反應來得突兀,卻稍現即逝。偶爾魚也會銜鉤疾躥,則無須揚臂甩線,緊繃釣線的反彈力已自覺完成了鉤的刺入,釣者只需輕輕朝上一拎,魚就出水了。

問:手線釣法推動了釣竿的彈性和柔韌性,要降服魚只能靠硬拽,極容易勒傷手指。如福壽魚衝力很強,差一些的鉤尚且被拉豁,又怎么釣衝力更大的鱖魚呢?

答:我曾在淅江嵊泗見識過手擺線釣石斑魚,那釣法是漲潮時駕小舟傍著島礁在浪湧起伏中向斜上方提線,其捏線之手的肘部抵著船幫忽上忽下猶如拉琴。釣者說,看似上下提引,實際上在潮流衝刷和舟行過程中,墜底之鉤是在作跳躍式擺動。石斑魚在海底礁石罅隙中活動,吞鉤後會迅速鑽入礁石疑隙,其急躥之勢正好在釣竿彈性下壓允許的距離內,只要不給魚鑽入石罅的機會,以後的躥遊掙扎就好對付了,用手擺線是要控制它不讓鑽洞。同樣,在圍湖惡果使鱖魚喪失了藏身蘆葦要部的生態環境後,湖泊中釣鱖魚只能依傍亂石或借水底溝壑藏身。如果以竿拋鉤,難免鉤墜卡在石縫中,而鱖魚又偏偏在護岸石埂之下浮起,掠食那些在浪濤拍岸被撞昏了的小魚。駕輕舟一葉,用小墜大鉤的手提線釣組,使鉤尖勾住活魚旁魚皮魚的背脊,沿護岸石堤在固定深度內作抽拉式擺鉤動作,是誘釣鱖魚的傳統手法。其關鍵有三,1、餌魚最選擇魚旁魚皮魚,因其體寬色豔,能充分反射光線。該水域有沒有魚旁魚皮魚也是水質優劣的反映。2、正確尋找釣點。手擺線釣的是定居鱖魚,而鱖魚的定居又與水下環境緊密聯繫在一起,宜選擇防浪石堤附近有較大凹坑或溝壑的位置。3、擺線時不要將釣線卡得太緊,要防止勒傷手指,可在食指上戴一指套。鱖魚吞鉤後躥勢極強,但距離有限,第一次沒能掙脫釣鉤,以後力就小多了。

問:兩種方法都是釣邊釣近,手線釣遠是不是就是「拉砣」釣法?它適宜於釣哪些魚?釣組有什么講究?

答:手線釣法既能釣近也能釣遠,拉砣釣法是手線遠釣中的一種,主要用釣底層魚。與不同釣組配合,手線用於浮釣、懸釣和多水層兼釣包容了拋鉤釣法的全部內容,因不用拋竿和漁輪,稱為「手拋線」。在釣魚尚未正名,什么水域都是公社管轄而不能堂皇伸竿的時候,筆者就開始了手拋線釣法的研究。首先是單鉤底釣,將傳統釣組的釣線放長到50米,鉤上掛一掐了頭的青蝦,外用水底挖出的厚淤泥裹沒,手握鉤墜用力向外擲出,能拋遠20米左右。然後扯緊並收掉一段釣線,使鉤在水底移動60-80釐米,外裹的爛泥就離餌脫開了。起初,我用海棉拖鞋廢料作浮子,常被橫風吹來的漂浮物帶著浮子和鉤一起移動。後來不用浮子,取一節毛竹筒將餘線繞在上面,隨無漂的水線半沉半浮在水中,因竹筒斜置地上,故魚吞鉤會將竹筒撥正並自動放線,用這種方法主要釣青魚。勾住魚後也沒辦法遛魚,都是靠硬拽,所以使用的是錦綸線,與現在的拉砣釣法非常相似。手拋線用於浮釣在杭州使用得很普遍,都是大號浮球式浮標配炸彈鉤,拋出後靠浮球使群鉤懸於水中50釐米,以酸餌吸引鰱魚吸食擴散的霧狀水體,是西湖釣鰱的絕招。由於鰱魚沒有多大掙扎力,所以收線很自然,惟魚到岸邊時要配合使用抄網。也有手拋線用串鉤的,但拋起來不方便,且兼釣多層的結果仍然是下面的鉤起作用,因此改革釣組為兩鉤貼底更符合野鉤實際。

彈弓釣

彈弓釣,也稱卡子釣,是淡水釣魚的技法之一。它既不用鉤也不用標,更不需要打窩布點。它適用於水體中的各種魚。此釣法簡單易學,釣來非常刺激有趣,很適合休閒釣。彈弓釣的對象魚很廣,既可釣肉食性魚種也可釣掠食性和雜食性魚類,彈弓釣法是中國民間釣法較為悠久的一種。在我國分布較廣,其中以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等局部地區較為流行。

彈弓釣有兩種釣法:一是用小竹竿系單線數米,拴單一卡子,俗稱:單子卡。二是延繩百米的延繩卡子釣,採用何種釣法,則由釣者根據所釣的對象魚來決定。

釣具:用竹蔑製成卡子(中間粗兩頭細,受力時彎曲成弓形,鬆開後即刻彈直)卡子的數量多寡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定,主線的長短取決於卡子的數量多少來定。抄網一隻,用來抄捕個體較大的魚。竹篙兩支用於固定裝了卡子的主線。

釣餌:視自己所釣的對象魚來定。肉食性魚可用白蟲、小蝦、蚯蚓等葷餌。掠食性魚可用蜻蜓,螞蚱等。

釣法:用竹篙將主線固定在河岸的一端,將卡子穿上釣餌、等距離地分布在釣線上,把卡子沉進水裡、另一端固定河岸的另一個竹篙上。有魚咬鉤卡子自動彈直橫卡在魚嘴裡,魚掙扎會通過主線反應出來。釣手可根據主線上傳來的訊號取卡收魚。

阿軍的皮膚很黑,臉上象塗了釉似的黑得發亮。他家離我家不遠,可我對他的了解卻不多,只知道他是個資歷很深的釣魚人,每次在路上邂逅,只是打個招呼就匆匆地擦肩而過。從不與我們這夥釣魚人「通電」。他很神秘,從不去漁具店裡添竿置線,買餌選標,卻常見身單影只的他去竹器店。他究竟怎么釣魚的呢?釣友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一天早上,天剛放亮,我開車去接幾個釣友釣魚,沒想到在出了巷口左轉彎時,差點與一輛飛馳而來的「金鳥」相撞。我被嚇出一身冷汗,正待發作。誰知金鳥的馭手竟是阿軍,「對不起!」阿軍認出我歉意地打了個招呼絕塵而去。目睹此景的釣友,憤憤不平,七嘴八舌地咒罵著視如敝履的阿軍。

柴圩的魚個體較大,常去哪裡的人每次都能錦鱗盈簍,而且絕對「綠色」。可今天卻一反常態,釣了兩小時,還是了了無幾,索性換了個釣點或許能有轉機。於是我便提著竿拎著魚護,沿著河岸的田埂西行轉過一處彎道時,見不遠處也有人釣魚便快步地走了過去。「是你?」「巧了。」阿軍悠閒地側臥在田埂,自由自在地抽著煙。看著我驚異地說:「怎么樣?」「還可以吧!」阿軍從地上站起,敬了一支煙給我,同時笑著說:「你去我的右邊看看,那裡不常有人釣,效果估計比你們去的地方要好一些。」「你怎么知道?」「我常在這裡釣。」我吃驚地看著坦然的阿軍:「你怎么釣?」阿軍手指著水面「我用彈弓釣!」「怪不得你不去漁具店的。」此時我才恍然大悟。「魚大嗎?」「你可以看看我的魚簍。」我把阿軍的簍子提上一看,他居然釣了有三千多克的魚。面對愕然的我,阿軍笑著解釋:原來他都是利用夜裡釣,後來因上夜班,所以就改成白天釣,但白天的效果遠不如夜裡。我點了點頭:「你怎么會這樣的釣法?」阿軍笑道:「這是我家祖傳的釣法。看!就是這樣的卡。」說著阿軍從蛇皮袋裡拿出一支用青竹做的卡子遞到我的手上。原來如此,我正待問個究竟,只見離我們不遠處的一個單子卡被魚拉得前仰後伏的,「我上魚了!」阿軍邊說邊提著抄網取魚。一條足有400克的烏鱧被擒。阿軍揩了揩手接過我遞上的煙,抽上一口說:「其實你們這樣的釣法也不錯,我一直想學,可就是找不到能教我的人。」我不失時機地說:「好啊,我們相互學吧!」「真的?」阿軍興奮得雙目放光,「好吧,我回去去你那裡討教。」「回去別忘了去我那裡坐坐。」阿軍連連答應向我揮手致意……

朝天鉤垂釣法

朝天鉤是我國南方最常用的手竿釣法。朝天鉤又分單鉤和雙鉤兩種。其最大特點是魚墜和魚鉤合二為一焊接在一起。落水後,由於線結朝內,錯助於魚漂浮力和墜的重力作用,魚鉤總是立在地面。墜鉤合下,減少了腦線,魚只要略動食餌,魚漂就會立即作出反應,所以咬鉤反應十分快速靈敏。

由於釣餌略高於地面,而且是立起的,所以非常容易被魚發現,咬鉤率比魚墜鉤分離的要高。朝天釣落點準確。在經常垂釣水域,魚兒比較狡猾,難釣時,採用朝天釣則每每奏效。

朝天鉤垂釣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它沒有腦線過渡,在底泥比較厚的水域中使用,魚兒不易發現,另外魚墜與鉤尖距離僅4毫米左右,魚墜的光澤往往使魚產生戒心,不敢輕易咬鉤或吞鉤時碰到魚墜後而逃走。因為朝天鉤反應靈敏,一般用小漂,所以在風浪比較大,或魚窩較遠時,觀漂也有一定困難。

目前為了克服朝天鉤釣魚的弱點,一些地方對它進行了改進,比如加長鉤柄,可以拉大墜和鉤類的距離,將魚墜染色可以避免魚的異物感。也有將墜、鉤分離,以短短的硬腦線相連,可以兼顧兩種拴鉤法的優點。朝天鉤一般是上下兩鉤,鉤上可掛一葷一素

兩種食餌,這樣無疑比其它鉤法又增加不少情趣

河流無漂釣法

貫穿於河南省鞏義市的伊洛河,一直是釣魚愛好者喜愛光顧的天然釣場。它流經鞏義,在市神北村匯入黃河。近年來,隨著全國性的環保治理,河水由濁變清,水質由壞變好,魚蝦大量滋生,黃河之魚也隨之大批湧入河道,為兩岸釣友提供了垂釣休閒的好去處。

我從2000年起,常在南河渡伊洛河大橋下遊至神北村入黃河口河段垂釣。先是用浮漂找洄水灣垂釣,但由於水流潮湧,浮漂時時隱入水下難以把握魚吃餌信息使人煩惱,一天下來雖有收穫且都是小魚。後來,我試著不用浮漂,把鉤餌直接打入流水,釣竿放於竿架上,鉤線牽引竿梢在相對靜止的狀態下進行垂釣,只要發現竿梢猛烈顫動起竿就有魚,效果非常顯著。我現將此無漂釣法介紹於下,供釣友參考。

一、釣具的選擇與匹配

1.釣竿可選用4.5~6.3米中軟調竿(因竿梢較軟,魚吃餌顫動幅度大,便於觀察)。

2.釣線選用2~3號線為主線,1~1.5號線為腦線,腦線長10~15釐米,線組全長為齊竿線,便於拋竿和起魚。

3.鉤可選用伊豆4~7號歪嘴長柄鉤,因這種鉤鉤條細,鉤門寬,鉤尖鋒利易刺穿魚嘴(垂釣時用雙鉤,但鉤距應稍大些,一般1.5釐米左右)。

4.鉛墜可採用30克左右,用鉛皮捲成空心活墜(平時採用臺釣組合的釣友可在鉛皮座上加重鉛皮即可),墜、連接環與太空豆之間留有30釐米的距離,其優點是魚吃鉤時,因墜是活動的,拉動距離長,增加靈敏度,就是50克左右的鯽魚吃餌也可將竿稍帶動。

二、餌料:

用容易製作接近自然的清香魚餌為好。我的做法是:取新鮮玉米面500克、麵粉100克、白糖15克,攪拌均勻用開水燙一下,拍成糖糕狀放入開水中煮10~15分鐘撈出,稍涼後加入一點香油,用手搓開沒有硬塊,調和成略比耳垂硬些即可。這種餌色金黃、味甜香、魚易發現吞食猛。

三、釣法:

要選擇河流的窄處,河底無雜物的地方做釣點。到釣點後首先要在竿梢上拴個紅色塑料條,固定好竿架。二是把竿回到竿架上,調整到竿梢距水面15釐米,拴好失手繩。然後把魚餌裝鉤(如玉米粒大小),拋竿後將竿置於竿架上,讓鉤餌自然順水流下,待鉤線牽引竿梢相對靜止就可細心觀察竿梢反應,只要稍微顫動應立即起竿即可中魚,稍遲一點就要等第二次機會,常常會中雙魚。此釣法和臺釣一樣靈敏,但比臺釣更刺激一些。釣友不妨一試。

四、注意事項:

河流垂釣,岸陡水深,應結伴前行,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抄網、長魚護必備,常會遇到大魚。

長竿短線釣法

長竿短線是指線比竿短,並非竿一定很長,是相對而言的。長竿短線釣法要解決的是窩點精準和反映及時的問題。風線不超過50公分,窩點就在竿尖下。竿一發力立即傳至鉤尖而中魚。

打窩量少點多,勤補。長竿短線釣法的優點是精準,反應快,可以不離窩子逗引,還可以「抖竿」釣。中魚後可立即拖離窩子,不驚魚。釣草洞是其它釣法無法相比的。缺點是換餌、整鉤、摘魚都要縮竿,釣到大魚搞不好會損壞魚具、跑魚。對此,長竿短線釣法的對策是在竿稍裝橡皮筋。方法有二:一.橡皮筋裝竿外;二.橡皮筋裝竿內。中較大魚後竿可以不必弓得太厲害,就是平拉也有彈性,橡皮筋瀉魚力的作用特強。橡皮筋外裝:取2米較細的橡皮筋雙用。先利用橡皮筋自身彈力將雙頭纏綁在適當部位(纏綁後長度正好到竿尖)通過幾個導線環固定在竿梢上。橡皮筋的另一頭從最後一個導線環穿出後接接線環。橡皮筋內裝:找略小於魚竿中節下口內弳的小塑料瓶蓋一隻,最好是上弳略小於下弳(圓臺型)如礦泉水瓶蓋。中間鑽孔,橡皮筋雙頭穿過打結。粗硬魚線從中空竿梢穿入與橡皮筋另一頭連接。抽出魚竿前幾節,瓶蓋以膠布調整外弳直至半進竿孔。拉直魚線,竿外上連接環。竿內裝橡皮筋在施釣過程中裝有橡皮筋的幾節一般不縮竿,收竿時將橡皮筋先繞成圈,然後將線繞在橡皮筋上,最後塞在魚杆底部擰上後蓋即可。

長竿短線釣法的線一般無主子之分,以求信號上傳迅速準確,儘可能減少竿鉤動作時間差。對象魚不同,換不同釣力的線。長竿短線釣法的用漂:星漂為主,有:1.細長兩顆。水面、水中各一顆;2.粗長三顆。一顆水面,一顆水下,中間一顆斜於水面於水下之間(上海人多採用此法)。3.0.3-0.4公分均長7顆;4.兩頭粗長各一顆,中間極小十多顆。解決水深不一,換窩調漂的的麻煩。星漂材料先前用禽翎梗,現今多用類似的塑料泡沫梗商品漂剪用。

長竿短線釣法的鉤墜漂系統。1.長腦線(6公分以上)單鉤臥底墜,解決河底垃圾或水流問題;長腦線(10公分左右)雙鉤懸墜,七星漂或立漂,解決河底有垃圾問題、反映靈敏和提高上鉤率問題。2.短腦線(1-2公分)單鉤懸墜,三星漂。適用於用大米飯粒或小顆粒面餌釣。3.朝天鉤無腦線,解決靈敏度,河底垃圾和保證鉤中魚部位問題。

長竿短線釣法星漂釣靜水底釣的一般調漂法:三顆長漂,空鉤調平水。釣一上二下;七星等長漂,空鉤調二顆漂,釣三上四下。長鏈漂(前後各一長漂中間十多顆小漂):空鉤調剩上端最後一顆,決定墜重,然後調下端第一顆到墜距離略短於最淺魚窩深度(保證釣最淺窩時有漂在水中)。長竿短線釣法流水底釣調漂:墜重以正好能將鉤、餌穩定在河底為度;水線長於水深(線斜立水中),釣時用竿將風線反水流方向折回令水面上有1-3顆漂。

手竿漂流釣法

這是溪釣的最主要釣法,它的應用面最廣泛,而隨著釣魚術的專業化發展,又有以使用浮力略小於水的小浮標,再加上大量誘餌而演變出「淺水浮標釣法」,這都是手竿漂流釣法的分支,而原理是換湯不換藥,簡而言之,手竿漂流釣是溪釣的主流,它是將傳統的手竿浮釣法在裝備做部分的改變,以適應溪流特性的一種釣法。

手竿漂流釣的裝備是手竿、母線、橡皮圈、浮標、鉛珠、轉環、子線和魚鉤等,幾乎和池釣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在於浮標要採用溪流用的小浮標,外型有如一枚橄欖的果核,仍具有一小段標示稈、浮體和插子,它捨棄精密傳遞各種複雜訊號的功能,而只管報告魚訊,調節釣棚和指示魚鉤位置兩種任務。

由於溪水絕大部分是流動的,釣者只能適應此一特性,無法要求浮標停留於溪水之中。手竿漂流釣的垂釣程序如下:釣者取出裝備裝上釣餌,事先決定好釣棚的水深,然後調好浮標拋出去,使釣組沒入水中,這時溪水也漸漸把釣組衝往下遊,到了半途,魚鉤已沉到適當位置,浮標立刻隨之就位,整個釣組仍持續流向下遊,釣者的釣竿也要順流速移動,當魚兒吞餌後浮標下沉,釣者揚竿拉魚,再以重複的方式垂釣,這就是手竿漂流釣,是溪釣最普遍的一種方式,因為浮標(和釣組)都是隨著溪水的流動而向下漂流,所以才稱為漂流釣。

直感釣法適宜水深、水流急的地形;毛鉤和脈釣適於淺瀨和亂石瀨;止水釣法適宜潭釣;而漂流釣適宜除前四種釣法所述以外的地區。一般溪流水深多超過50公分,而流速約在每秒一公尺以內,舉凡平瀨、緩流、潭頭、潭尾、河流流心等等,皆是漂流釣的作業區。

漂流釣的弱點在於水的流動性,由於水流而使得浮標和魚鉤之間無法成垂直狀態,而是被水流拉成斜線狀態,這個現象使魚訊的傳遞較不明顯,尤其在1.5公尺以後,缺點越明顯,補救方式是在子線中間加裝一粒鉛珠,或是將傳統的鉛片改成數粒分段裝的鉛珠,如此一來,釣線便因具有重量,而不受溪水的牽引,使魚鉤和浮標儘可能呈垂直狀態。

另一個現象是溪水的流動性,使得釣者每次投出釣組,只維持短暫的垂釣時刻,釣組即被溪水流到釣竿所無法企及的下遊去,這是環境條件的限制,無法改變,因為如果停住釣竿不動,溪水便會將魚鉤從水底託浮到水面來,反而釣不到魚了,因此只能順其自然。同時也由於這個現象漂流釣如果使用煉餌,便沒有使用第二次的機會,也無法在水中保存太久,拋投一次只有一次獲魚機會,當漂流到盡頭時,中途如果沒有魚來吃它,則浸泡太久的煉餌則化散為誘餌了。

最能發揮漂流釣優點的標點,以流水中間立有一大塊巖石者最佳,這就是俗稱「溪中大石側」的標點,因為它是空曠流水中唯一的隱蔽處,魚群若受香餌吸引時,多半會躲在大石的側背伺機偷餌,釣者把餌投入大石前的上遊地點,水流慢慢將釣組拖向下遊,到達大石後方時,浮標剛好就位,便可發揮功能了,等於一吃立刻揚竿,如果找到這種標點,幾乎可以釣個一整天。

魚如果不躲在大石側背,便是藏在深水區裡,因此漂流釣的涉水也是難以避免,在各種釣法中,此種釣法所需涉抵的水位最深,經常深達腰部才能達到魚群願意上鉤的深度,通常這並非好的釣點,因為它的危險性很高,如果可能的話,釣者應該先遊到溪中巨石處在攀登到巨石垂釣,而避免在深過膝蓋的急流中垂釣,以免發生危險。同時,如果釣場地形不佳時,應該移到別處釣點垂釣,在溪釣中除了止水釣法以外,都必須採用移動釣法才能獲得較好的成績。

大江流水話提釣

錢塘江是世界聞名的強潮河流,在每月二度的潮汛期間,那江水如黃河東去,濁浪滾滾,激流如飛;然在平潮之日,便真正顯露出江南秀色,那波若緞綢綠如藍,一江春水向東流從水面漂浮物看,流速約每秒四分之一米,此乃是江邊釣手們各顯身手的大好時機,在釣手們戲耍的十八般武藝中,提釣也是值得稱道的一種。江邊提釣適用有水中建築物的部位,如引水工程的混凝土框架周圍。這是因為此類水底地勢複雜,「曲徑迴廊」,錯落有致,使仍下的誘餌易於滯留堆積,不會被江潮帶走。加上此類部位一般水深(4-7米)流不急,是魚兒集中棲息覓食的好地方,而且人站在框架上,釣線垂於身下,提釣方便,不像岸邊斜拉易掛鈎。

提釣工具一般用自製的活線竿,最簡單的為一繞線筒加一提釣竿。提釣竿一般長約2米,竿尖縛有一個瓷眼,釣線穿眼而過,釣者一手執竿一手持筒即可收放自如。若再上檔次一點,便是自製的繞線輪固定於釣竿柄部,便更輕巧實用。提釣一般為雙鉤,腦線分別為200毫米和100毫米左右。在兩腦線與主線結合處有一沉墜,固定或活動均可。但要根據水的流速來增減重量,無流速難釣到魚,流速太大無法釣魚,墜的重量一般以提拉一次,鉤墜能被流水帶下200-300毫米為好,既能「打一槍換一個位置」,在較大範圍內引魚,又能有相對固定的釣位。提釣不用浮漂。鉤子大小皆可,但要越鋒利越好,線一般在0.2-0.35毫米之間。在江水平靜、流速緩慢之時在提釣部位的上遊2-3米處扔一些誘餌,多是以菜餅捏飯製成的「湯糰」,或乾脆撒米。提釣用餌多為米飯粒,每鉤一粒。提釣肘揚竿將鉤在江流的上方拋下,由於墜子帶著線迅速下沉,看得出線是帶有一定力度的。待線一下子失重「松垮」時,說明墜已觸底,等上5-10秒鐘,便揚竿提拉一次,無魚再放下,這樣依次往復,即為提釣。由於流水帶動釣餌,使之有一定飄動,水底的魚以為是活食,便來搶吸,提釣正是利用這個特性引魚上鉤。只要水底有魚覓食,肯定會在你的某一次提竿時頓覺掛鈎,迅又顫動,反應突如其來,手感極為明顯,上魚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會讓你驚喜不已,快活地繞收漁線,將魚取上。有人說提釣是瞎弄,一看就會,說不準是哪門技術,有時提上幾十上百次也無魚,有時放下第一次就上魚,完全是瞎碰。然而提多了,你會懂得手勢的輕重、提放的韻律、走線的快慢、座魚的位置等等,那說不清的意識和奧妙盡在不言之中。提釣能釣上各種魚,以鯽、鯉為多,鯿、草其次。能釣上各種大小的魚,小至不足25克,大至5千克以上的。提釣上魚中,有相當部分(約1/4)是非咬鉤而出水的。本人曾有一次釣起一條砌魚,卸鉤時未見魚鉤碰魚身,而是漁線繞過魚身又鉤住漁線將魚縛上岸來的,真是可上吉尼斯紀錄的趣事。

提釣容易跑魚(未鉤牢),容易掛鈎(水底有雜物),位置有局限性,這些是缺點。

壯鄉拉灘釣和無鉤釣

桂西北境內的澗、溪水流急湍,溪河底多為石沙底,是流水魚類生息繁衍的好地方。當地壯族傳統釣法有兩種:一是拉灘釣;二是無鉤釣。

1、拉灘釣

拉灘釣的對象魚主要是流水中的有鱗魚。拉灘釣對如深水和淺水釣法又各異。

一、釣具。

選筆桿粗的山竹為釣竿,竿與操作人的身長相等為宜,用細線小鉤,線齊竿。從竿尾順線而下在三分之一處綁一子線鉤,子線長為20釐米,不用浮漂和墜。

二、餌料。

上好的餌料是在河邊的淺水靜水處的石頭下巴著的一種軟體小蟲,(北語稱燕子蟲)把石塊迅速提起同時又翻轉即見此蟲爬在石塊上。此蟲作餌宜用杯裝,杯中要有少量的水,蟲才不易死。其次是以小蝦、小紅蚯蚓為餌。

三、釣位選擇與處理。

在春暖花開之後,早晨,陽光初照河面,在河岸邊觀察魚兒出遊覓食、翻白展彩的主要活動範圍,在魚類比較集中的水域設釣位,在釣位處用鐵鍬或其它可用的工具開一條3米長的水下溝,溝的深度以去表石露出新石為度。這樣做目的與打窩一樣,小型魚類喜歡順新槽逆水而不覓食。

四、釣法。

釣法有兩種,用哪種釣法要依據水情的深淺而定。第一種是水深在50釐米以下的就採用弓身釣法。弓身釣法是人站在槽溝的上頭,面朝下遊,鉤上餌後,右手持竿,人弓身,竿線順溝鋪下,而後順水勢上下推拉,推拉動作的急緩必須依據水的流速而定。特別應注意的是推竿時一定要待釣線被水推直後又才拉回。這種釣法關鍵是推拉要合拍節,過快過慢都容易跑魚。第二種釣法是水深在50釐米以上的釣點則採取垂直釣法。垂直釣法是人側身直立在槽溝上端,面朝對岸,右手持竿的中部(具體以水的深度定,主要是在操作時,手在水面上)竿位先與水面垂直,竿尖在水下,操作時以不掛底石為度。竿先貼近人身,然後持竿的手把竿順水往下遊擺,使餌順槽往下流,待線和餌被水推直後,然後持竿的手把竿稍用力往上一抬,竿又回到身邊。如此反覆循環,有魚上鉤自有感覺。

2、無鉤釣法

無鉤釣法是專指釣沙鰍而言。在山區的溪河流水中的石頭下,常常是沙鰍成群結隊在活動。沙鰍雖然個小,活潑可愛,其味道十分鮮美。沙鰍吞餌兇猛,針對這一特點,北方人們就採用無鉤釣法把它釣上。其方法是:

一、釣具。

取長1米左右筆桿粗的山竹尾節留下兩條3~4釐米長竹枝,使之呈「八」字形,其餘砍掉。在「八」字的末端各系上一條5釐米長的細繩(備綁餌用)。另備一隻能浮水面的接魚盆,盆中盛些水,還放些水草或是樹木的枝葉。

二、釣餌。

上好的釣餌是溪河中有一種軟體蟲,其蟲吐繭常把幾塊小石塊結在一起,蟲在其中,蟲體光滑、綠色,有小筷條粗,長3~4釐米。將蟲去頭,用條小棍從其尾部向頂,使其裡向外翻,即是佳餌。然後用釣竿「八」字尾端的細繩綁餌(活結)。此蟲難找用蚯蚓亦可。

三、釣點和釣法。

到河中一手持竿,一手持盆,盆停水面,竿餌放到有沙鰍的石堆旁,魚來吞餌即抬竿提魚入盆中然後再釣。一處釣完又在附近尋找新點再釣。

川溪手竿無漂釣法

在春、夏兩季的洪水期,不少川溪因為溪小、灘多,水急,浪大,不宜使用浮漂垂釣,而應使用那不穿浮漂的手竿垂釣。

採用此法釣魚,要點有二:一是鉛墜可比傳統釣法時稍重一些;二是把竿甩出後,等墜落底時再輕微地往回拉一下,使竿梢成弓形,這樣靈敏度高一些。切記,持竿手不要亂動,始終保持竿梢的弓形。

如何判斷是否有魚咬鉤?一是靠手感。有魚咬鉤時,手就有一頓的感覺,馬上提竿必定中魚。二是看竿梢。如果竿梢伸直了,這也是咬鉤的一種形態,應及時提竿(在不咬鉤的情況下,漁線是順水往下流的,故竿梢必然是彎曲的,成弓狀)。

無漂釣法同一般手竿釣比起來還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培養感覺靈敏,增加垂釣樂趣。

穿浮漂垂釣時,不論是反手竿插、擺在架上或是握在手中,都使風線鬆弛,只用眼睛專注那浮漂。可以說,抬竿之前,魚的吸、吞餌等動作皆不為人知,唯一的感覺,只是上魚後到把魚從水中提上來的那段時間的手感。而不穿浮漂垂釣時,手不離竿,從鉤餌投入水中下沉、落底、魚兒探食、吞食、遊動、鉤住的全過程都能感覺到。老釣手不但能從手感中知道是哪種魚,還能較準確地判斷抬竿時機。這種感覺不但在手上,而且通過全身,讓垂釣者趣味橫生。

二、投拋自如無阻,提高時空效率。

手竿穿浮漂垂釣,由於浮漂的定位,限制了投點的深淺度,也就限定了投點的狹窄性,釣餌只在一個水平深度的窩點上。若想擴大投點的面積(窩的四周邊),因為水的深淺不一又要進行調整浮漂,浪費了時間。投拋鉤餌時,又常常因浮漂受空氣的阻力而不自如,入水慢,不準確。手竿不穿浮漂,就沒有這些阻礙。即便是釣水的中、上層魚時,也只要減輕鉛墜的重量或將鉤餌慢慢在某一個層次中拖動即可。這就大大地提高了投拋的時間和空間的效率。

傳統鉤組巧釣冷水魚

茂密的原始森林,生長在綿延起伏的大興安嶺,千山萬壑,重巒迭峰,屹立在高寒地區。群山腳下溪河縱橫,綠水悠悠,水清如鏡,水質甘麗。在這些溪河中生長著各種冷水魚:如哲羅魚、細鱗魚、狗魚、山鯰魚、滑子魚、柳根魚等,前四種為肉食性魚。

每年五月末冰雪開始融化,九月末結凍封河,實際能垂釣的時間只有四個月,真正獲魚時間為三個月。五十年代初期到七十年代後期本人在大興安嶺林區工作期間,閒暇時常同釣友到雅魯河、諾敏河、圖裡河、蘇格河(綽爾河上遊),哈拉哈河及無名小溪垂釣。這些河流的共同特點是:水都是從山溝由高處發源順勢而下,彎彎曲曲流淌過來的,水流湍急,奔騰不息。河兩岸林蔭蔽目,高岸低峽。河中衝倒的倒樹縱橫交錯,覆蓋了半壁河面,倒樹底下水深不一,3~6米不等,是冷水魚生息的好地方。河畔綠樹芳草百花,靜穆幽深,是垂釣的好地方。

在二十多年釣冷水魚的過程中,我通過實踐總結了一些釣冷水魚的方法,現法介紹如下,供釣冷水魚的釣友參考。

一、手竿釣:

老鼠尾式的竹竿4.5米長一支,4號釣線齊竿長,主線穿重15~20克錐形空心鉛墜一個,墜下打結成一個小套,腦線為三號線長30~45釐米,一端拴白狐7號鉤一枚,另一端打結系一個小套,然後將腦線套在主線墜下的套子上(不用浮漂)。我每次垂釣用餌都是大蚯蚓、小老鼠等。一手持竿,一手將鉛墜對準倒樹縫隙中的水面投鉤,只見鉛墜在水中被衝得滾走,慢慢停住不動,子線上的鉤帶著餌在水底浮起漂擺蠕動,魚見便前來吞鉤。中魚時竿梢噔噔猛然抖動,並且越來越強烈,便可提竿上魚。如果10分鐘左右不見魚問津,便可另換一個釣位。有時,我也會蹲宿(夜釣)。夜釣時,將鉛墜取下,裝掛小老鼠。舉竿向深水渦流處投竿,然後漫漫往回拉,使餌在水面上鮮活跳動。這時要注意,當魚咬鉤時,聽見轟隆一聲,便立即提竿。夜間釣魚非常驚險,上來的哲羅、細鱗、狗魚個頭都較大。如果魚太兇猛,為防止把人拽入河中,這時要馬上用刀將釣線割斷,舍魚保人。

二、三伏天拋毛鉤:

備3.6米鼠尾式小竹竿一支,2號釣線4米長,拴一枚小毛鉤。毛鉤是自製的,從大紅公雞脖子處拔一根利水毛,用5號白狐鉤從倒刺處往鉤柄上纏,纏到鉤柄把為止,然後用紅絲線扎牢,在柄處點上紅油,再用主線將鉤系牢。做完準備工作後就可以找一水流處揮竿向正前方甩去,然後持竿抖落竿梢,使毛鉤在水面上好似落水的飛蟲,如蒼蠅、蚱蜢等。看到水面翻花便可提竿,必會上魚。

此釣法,必須順水涉水甩鉤釣。此法有魚必咬鉤,咬鉤便中魚,每日收穫很好,但很累,適合中青年人。這種釣法需手急眼快,把握好提竿時機。

三、手拋線:

4號釣線30米長做主線,穿自製大尾小頭扁形空心鉛墜重50克,墜下結一小套,腦線為3號線,長40釐米,一端系7號白狐鉤一枚,另一端打結成一小套,套在主線墜下的套上。手拋線釣組組成後可準備5~10副,沿河灣每距2米投一副。每副用竹帚條一根,插入沙岸上。然後逐個拴掛小鈴鐺。白天垂釣掛活蚯蚓,夜間裝掛小老鼠。咬鉤時,鈴鐺便響(此鉤與懶鉤相似,只是墜在中間,單鉤)。

四、結伴釣,帶防身工具:

凡釣冷水魚的地方,人煙稀少,深山老林,常有野獸出沒,毒蛇也常常鑽入帳篷。防身工具、防治毒蛇及創傷等藥要隨身攜帶,以防萬一。出釣時最好結伴而行,切不可一人獨行。

手竿止水釣法

在湍急的瀨區之後,到了落差較平緩處,往往形成水流平靜的潭域,溪水匯集的潭不但成為著名的風景區,而且因為水域遼闊深邃,經常都棲有大量的魚群,在水溫常受氣溫影響而變得太高和太低的夏季和冬季,潭區的深水是魚群活動的好地方,而且,對於很多體型大的老成魚來說,流速平緩的潭區,是較有保障的水域,由於這些因素,使得手竿的止水釣法在溪釣裡仍有應用的價值。

這種釣法和池釣幾乎完全相同,它是手竿的最基本釣法,所需要的道具是手竿、母線、浮標、橡皮圈、轉環、子線和魚鉤等。如果潭水十分清澈,釣者可以一眼看清水深15尺下魚兒的活動,為了避免魚兒畏縮不吃餌,釣竿一定要長,才能把餌送到肉眼看不到的深處,一般潭釣的最基本限制是15尺,18尺較正常,更有人用到21或24尺,四六或三七調子的竿子最適宜。浮標以池釣的止水型最好,它可以精確地指示魚餌的留存狀態,免得釣者不知道魚餌早已溶化,而以空鉤枯等浪費時間。同時,因為釣棚的水深動輒在10尺以下,揚竿和投餌都很耗時,為了增加釣獲量,可以一反溪釣常用的單鉤,而改用上下不等長的雙鉤來垂釣,除了盼望雙鉤齊上之外,更有增加誘魚的功能。

在止水區垂釣,最重要的工具是誘餌了,溪魚是生活在貧營養型水質的魚,只要用煉餌或炒米糠揉些細沙扔入水底,便可騙出成群的魚兒來,如果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投下耐久性的鉺料,到了黃昏和黎明時都會有大魚來求餌,到了夜間更有蝦子,以及企圖補食蝦子的鯰魚、鰻魚出現,所以潭區的止水型釣法,是一個可以長期經營的垂釣方式。

止水型釣法同時代表另一種型態的溪釣風格,如果說瀨釣有動態的魅力,那麼潭釣便有靜態的趣味,尤其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釣友,早已不適宜長途跋涉或泡水垂釣,而潭區的止水型釣法更有它獨特的價值存在。止水型釣法和其它釣法在獲魚能力上的比較,並沒有太多的不同,釣魚的高下完全看釣者的火候,並非有專釣大魚的方式,例如在小魚繁生的七、八月間,不論急流或止水區到處都是小魚,不管何種釣法所釣獲的魚也都相去不遠,而一位懂得垂釣的人,卻可以挑正午陽光強烈的時候,以直感法在急瀨釣起大石斑,也可以挑清晨的時候,在潭區以止水釣法釣得竹萵頭,各種釣法並無所謂的優劣高下,只有適應獨特地形條件時的優越性存在,一個成功的釣手必須兼擅各種釣法,如此才能在各種場合裡立於不敗之地。

止水型釣法還需要一付放置釣竿的架子,池釣的用品在潭畔常無用武之地,因為潭畔多為巖盤結構,無法插入置竿架,釣者應該要學習以石塊堆砌來擱置釣竿的技巧。同時因為潭水十分清澈,釣者的服裝顏色要和環境背景相仿,有時要隱於巖石之後垂釣。在垂釣時,釣棚應調整在溪水的能見度以下,例如水清可看透10尺,釣棚先調到12尺,等於開始上鉤了,再逐漸調整釣棚,如能達5至6尺深便算十分成功了,這種功夫叫做「深魚淺釣」,它可以縮短等待浮標就位,以及拉魚所花費的時間,而增加每單位時間內的釣獲量,為了使魚群的泳層早日變淺,大量的誘餌則是不可少的「催促劑」。

苦花釣法

釣竿:長、輕、硬為最佳考慮的因素,因為釣者必須靠好釣竿來克服苦花膽小、敏捷、專在急流中吃餌及須使用重鉛沉底拖釣的習性和困難,才能獲得好成績。

釣餌:土司麵包是苦花最佳釣餌,溪釣用的萬能餌或紅餌亦可(但苦花索餌意願並不高)。土司麵包用法一般是整片使用,撕成三至四公分小條狀,對摺後在對摺處輕捏一下,魚鉤即掛在對摺輕捏處,魚餌下水後留兩條尾巴在水裡漂動,非常容易引起魚的注意。

釣組:使用二十一尺手竿,母現共二十一尺,分為主母線二十尺、次母線一尺,中間以結線環連接。使用二號線較安全,因為三十公分以上大苦花重量都超過半斤以上,1.5號以下母線恐不堪負荷。子線兩條各為三吋長各綁一釣鉤,分別以八字結或結線方式接掛在次母線的1/3及1/2處。使用1.5號線,以次於二號母線強度,在魚鉤掛底或魚兒連鉤掛住石洞時,可僅損失子線。鉛錘視水流之急緩選用二至五錢圓形中穿型。以一號線約三吋長加以固定當作犧牲線,接掛在次母線尾端的掛線針夾上,隨時準備在鉛錘掛底時損失用。釣鉤以柄長、尖型圓頭的韌性小鋼鉤為宜,鉤尖細利有倒刺,能快速深刺苦花硬唇並防止其逆流掙扎時脫鉤。

釣苦花的浮標系用來測水深及在魚吃餌時浮標在空中急速抖動做標示用。並不是用來漂浮水平面,而是懸空在水平面上二至三吋的地方,與平地河釣浮標使用法完全不同。

溪哥釣法

每一個型態的垂釣活動都有一個主角,這個主角通常都擁有兩種特徵,第一是水域裡的優勢族群魚群數量最大,因而最容易釣獲初學者多由此入門。第二個特徵是技術變化無窮,因為族群大,在各種地形都有分布,體型也不一,每一階段的魚型在習性上都略有不同,不同的地形和習性都有不同的垂釣特性,因而釣法也千變萬化,成為釣友深入研究的一種對象。像灘釣的沙蘇、池釣的鯽魚、野塘的吳郭魚都是典型的例子,至於溪釣中,符合這個條件的便以平頷為代表。

平頷在北部的俗名是溪哥仔,南部傳統俗名是苦粗仔,不過因為溪釣不盛,真正對淡水魚類有認識的人十分有限,一般人多將淡水裡出產的小魚,只要體側扁平、顏色銀白的,一律混稱做苦粗仔。溪哥是溪流裡族群最大的魚群,它生活在低海拔約400公尺以下的溪流。凡水流未遭汙染,能見度在30公分以上,並保有未被淤泥所覆蓋的緩流砂礫地形,能供魚群繁殖的話,便有溪哥魚的蹤跡。本省從貢寮雙溪一直到四重溪,及中央山脈西側的溪流都出產它,而宜蘭、花蓮、臺東等地則無。

魚食對象廣泛、生活地點遍布溪中各水域,這是溪哥魚習性的兩大特點。它們所吃的餌料幾乎囊括溪中所有的一切有機物,像漂流藻類、落葉碎片、有機碎屑、各種水生昆蟲(僅限於被水流衝出來者)和小型的落水陸生昆蟲等,都可讓溪哥魚飽腹;在一段溪流中,除了水勢湍急又寬闊的主流流心較無法久棲以外,凡是平瀨、淺瀨、淵部、潭區,不管河底是細沙、石礫、卵石或巖盤,處處都有溪哥的蹤影,而且它們性喜群遊,很少單只活動,就是因為如此,溪哥才經常成群出現在釣者的魚簍中,而且不論何種型態的標點,都有自成一格的釣法可資應用。

釣溪哥魚的傳統搭配為三七調手竿12至15尺,0.8對0.6號子線,由於魚體已呈小型化,若以前述的裝備,只能到釣客稀少的荖濃溪或大甲溪下竿,在人比魚多的北部溪裡,只能用四六調軟竿,0.4對0.3或0.2的超細線來釣魚,魚鉤也從袖3號改為更適宜的小魚的秋田2.5或2號,這種小鉤子一般人是無法綁的,只能買現成的機器綁鉤成品。

溪哥的釣法也是最複雜的,在水淺的亂瀨可用毛鉤或脈釣法,平瀨用漂流釣法,止水區用止水釣法,一般都使用煉餌,再加上誘餌來垂釣,水龜蟲是魚兒特別挑嘴時才偶而用到,另外像蚯蚓、蛆蟲也有人用。由於魚兒體型越來愈小,目前釣溪哥已流行從日本傳

入的「潛水浮標釣法」,它是運用一種比重小於水的浮標,使釣組成一直線懸蕩著。

相關焦點

  • 雨天選釣位技巧 下雨天釣魚的選位技巧和釣法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雨天選釣位技巧 下雨天釣魚的選位技巧和釣法 小編帶來的是雨天選釣位技巧,具體詳情如下: 雨天選釣位技巧 1、雷陣雨選位技巧 雷陣雨應該是夏天最常見的一種雨了,成因是由於天氣炎熱,空氣在局部地方出現強烈對流,使得大量溼熱空氣猛烈上升,形成積雨雲進而造成雷
  • 流行於日本的黑拉釣法,已經形成了一種「釣魚技術文化」
    這些年因為環境的汙染和人為的電魚、網魚甚至藥魚的泛濫,造成釣魚的環境越來越惡劣,可憐的釣魚人現在把對象魚定為小鯽魚,甚至釣一兩四五條的小奶鯽,為了追求手感,加上商家的忽悠,這兩年日產的黑拉釣法在釣魚人中間,漸漸流行起來了。
  • 從日本的黑拉釣法,對比臺釣,淺談中日釣魚文化的差異
    可能是日本人比較強調細節,所以釣魚更是充滿了儀式感,如我們現在比較習慣使用的器具,抄網、支架、魚護、竿包、漂盒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傳統釣魚文化中,所不具有的細節,當然,這並不是說日本釣魚文化一定要優於我國,我們可以從臺釣的起源、發展,以及日本淡水釣中比較流行的黑拉釣法,來分析對比一下,可能專業性不夠,如有偏漏,盡請諒解。
  • 我國」禁止「的釣魚技巧,這種釣法上魚太快,簡直是」搶劫「魚群
    春季是釣魚的黃金季節,但是隨著魚類資源越來越少,魚兒越來越難釣,哪怕是在春季釣魚,都不一定會有很好的收穫。
  • 日本竹莢魚釣法,從釣魚的技巧、釣具全面解說
    好友Mary翻譯本文,從另外角度分享釣魚技巧!    「不就是竹莢魚嗎?可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用感知超細膩的釣具,感受細微的變化,積極地去嘗試竹莢魚釣法。新人也可以輕鬆入門,路亞的挑選和魚咬鉤的時機,魚群洄遊路線的判斷等等。這些和其它的路亞釣法的差別很大,是非常奧妙的釣法。
  • 黑拉釣法是貴族的釣魚活動?太多訛傳造成誤解,深度解析其中緣由
    說起黑拉釣法恐怕很多釣友都是一頭霧水。要是說起並繼竿或者說插節杆,很多釣魚人就起碼聽說過。其實我們現在流行的臺釣就是我國的臺灣釣友從黑拉釣法中借鑑過來後引進大陸的一種變種釣法。其實我們逆向回溯本源去重新審視黑拉釣法,就會發現其中的各種誤解,這些原因的產生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面了,本文的目的就是試圖打開這些誤會,重新審視黑拉釣法和我們的臺釣。
  • 口袋妖怪日月醜醜魚釣法技巧解析
    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口袋妖怪日月醜醜魚釣法技巧解析,教給大家怎麼釣醜魚,還不會的朋友一起來學習下吧。 《口袋妖怪:太陽/月亮》醜醜魚釣法技巧解析: ... 《口袋妖怪:太陽/月亮》醜醜魚大家知道怎麼釣嗎?
  • 海釣技巧大全丨十三種海釣釣法大全
    鐵板釣,是一種現今在國際上非常流行的釣魚法,相當耗體力,屬運動釣魚,一般使用於船釣,釣手將一個好像小魚的鐵板性擬餌晃動起來,從而吸引大魚的攻擊
  • 在黃河釣魚,你得會這兩種釣法兩個技巧,要不然就只能望河興嘆了
    在黃河釣魚,技巧不多,但是非常重要,如果掌握不了精髓,哪怕百十斤窩料打下去,也絲毫沒有魚口,想要在黃河釣到魚,甚至有好魚獲,必須要掌握兩個技巧兩個釣法。技巧二、一定要用重鉛在黃河垂釣,並不局限一定要用拋竿或者手竿,但是一定要用釣距較長的釣法,手竿要用長竿,至少要8.1
  • 【釣魚技巧】特色傳統釣進階釣法溪流釣
    時下釣魚領域以臺釣最流行和普及,傳統釣七星漂除了一些臺釣無法勝任的環境才會被釣友們臨時使用外,就是老一輩釣魚人還在廣泛使用。一提到傳統釣很多臺釣釣友第一反應就是:不就是「大跑鉛」和「長竿短線朝天鉤嗎?」,「去黑坑你釣一個給我看看」,「有啥技術可言」?可以說傳統釣現在處境是相當尷尬。
  • 這種釣法以長竿垂釣得名,一般20米起步,在武漢很流行,你見過嗎
    就目前而言,臺釣法跟傳統釣法是最為流行的釣法,其中傳統釣法又囊括了許多中形態不一的垂釣方式。小編今天準備來跟大家探討的這種釣法,它也屬於傳統釣法之一,同時這種釣法以長竿垂釣得名,所用釣竿一般以20米長起步。因為垂釣環境的特殊性,這種釣法在武漢最為流行,不知道大家是否見過呢。
  • 釣魚技巧:速釣白條的N種釣法,秋天大魚肥,小雜魚味道也很美!
    別看白條個頭小,想要連竿上還是需要注意釣法的。白條到了晚秋開始減少,冬季難得一見。所以冬季釣魚,浮漂長時間不動,你或許會想著有白條鬧一鬧!一、溪流竿釣法溪流竿,大致就是較短的傳統竿,沒必要專門準備,魚竿長度4、5米就可以了,畢竟白條不會在深遠的位置。
  • 【釣魚技巧】臺釣時下很流行,傳統釣更需發揚光大
    也是現在內地最流行的釣法。 優勢:釣法多樣化(調釣精準,適合各水層魚情),靈敏度高,原理科學合理,技術性強是黑坑和競技釣的首選釣法。現在多項釣魚記錄為臺釣創造並保持。用軍事上的術語叫「多兵種聯合協同作戰」,具有威力大,殺傷力高的特點。 不足:要想達到威力大,殺傷力高的特點。勢必裝備要求高,資金投入多。
  • 盤點民間另類用餌技巧:釣魚十多年,一個沒見過,這也能釣魚?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釣魚也是如此,總有一些深藏不露的釣魚老手,有不一樣的釣魚技巧。從用餌的角度,盤點下民間比較另類的用餌技巧,都是靠譜實用的方法,有機會一定要試一試。
  • 【釣魚技巧】海竿的使用方法與釣法詳解
    6、如果碰見大風天氣,大仰角會使釣竿易受風的影響而擺動,這個時候就要把仰角減小,但也不能過小30°,否則會失去海竿應有的靈敏度;如果把仰角調小,還是無法解決受風影響的問題,可以將海竿收回幾節,使竿高降低或是將海竿側臥於岸邊,但要注意使釣竿與釣線間夾角,儘量使之接近90°。
  • 【釣魚技巧】冬季路亞釣魚,倒釣法野釣翹嘴魚
    冬季路亞釣魚,倒釣法野釣翹嘴魚,釣獲一盆20多條野生翹嘴魚。這個地方山好水好,就是魚資源太少。都說臺釣燒錢,磯釣更燒錢,其實路亞最燒錢。最慘的是我三樣都玩還多一個魚鰾射魚。自從上個月嘉陵江主流釣上了條四斤重的鯿魚和一些船釘子,又是長久的空軍。
  • 小森生活釣魚技巧是什麼 釣魚技巧教學攻略
    那麼在這款遊戲中釣魚技巧是什麼?釣魚有什麼技巧?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釣魚技巧教學攻略吧。 研究了一下釣每一種魚可以獲得的經驗值,以高級釣竿(攻擊力125)計算,主要分成兩種釣法。
  • 鐵板釣法技巧以及需用到的釣具介紹 釣魚技巧 海釣攻略
    下面在對鐵板釣法使用到的釣具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鐵板釣法之繞線輪:與我們常用的海釣繞線輪形式上沒有什麼區別,主要是旋壓式和鼓式。但是鐵板擬餌釣專用的繞線輪其繞線量至少在300米以上,釣力值在5-20GK之間,大大高出了我們常用的繞線輪,所以鐵板擬餌釣手一般都會配備專用的繞線輪。
  • 【路亞釣魚】史上最全路亞釣法釣組(圖解),你都了解嗎?
    ▲99%的漁友都關注了「釣魚技巧大全」公眾號!
  • 星露谷物語怎麼釣魚王 夏季魚王釣法技能攻略
    星露谷物語怎麼釣魚王所以,對於想要釣魚王的玩家來說,來行動之前先了解一些關於魚王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當你掌握了魚王的位置與基本屬性就會發現其實還是非常好釣的,下面就給各位帶來夏季魚王的釣法技巧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