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閱讀 | 元宵節 古詩

2021-03-05 藝文志略


今天是元宵節,中國人的年,不到元宵節不算過完年。首先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活動在全世界華人社會有悠久歷史,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這天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春天的到來,華人傳統會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以示祝賀。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亦是春節假期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明朝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於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青年男女外出觀燈並趁機結識、相會,所以也有「中國情人節」的別稱。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供佛的習俗。而道教中,上元節為天官大帝(民間相傳即為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天、地、水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節乃天官華誕,故燃燈以慶。終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生查子

[宋]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青玉案之元夕

[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十五夜觀燈

[唐] 盧照鄰

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元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節的歷史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說。本稱「上元」,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誕。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

還有說法認為,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乙神最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彩的習俗。

也有說法是,漢明帝篤信佛法,聽從蔡愔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宮內「燃燈表佛」,從此民眾效仿,皆點燈供奉佛祖。東漢末年,元宵節作為節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隋朝初年,元宵節完全形成。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製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 南宋李嵩《觀燈圖》

明清之際,元宵節通常被百姓當作春節的結束,活動也日益多元化:吃湯圓、觀燈和娛樂遊行是元宵節三大主軸。遊行活動中分為高蹺、旱船、舞龍、舞獅、秧歌、抬閣等傳統藝術表演。放煙花是元宵節的高潮。

 

△ 明代元宵節宮中張燈結彩,《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

 

△ 宮中雜技表演,《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

 

△ 宮中掛上各式花燈,下面有雜技表演,《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

△ 宮中擺賣的貨郎,小孩提花燈,《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

△ 宮中擺賣的貨郎,小孩提花燈,《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初八開始點燈,謂之「上節日」,初八夜謂之「上節暝」,宣告燈節的開始,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昇平,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

 △ 晚明繪畫《上元燈彩圖》描繪當時南京元宵節人們觀燈的熱鬧景象

清朝的元宵節則只有三天,但是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緻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明代宮廷也會張燈結彩,並模仿民間習俗,在宮內設置市集,有雜技、百戲等遊藝表演,宮中各人放煙花,燃爆竹,小孩提花燈。

清代元宵節景象

△ 清代佚名畫作《乾隆帝元宵行樂圖》

清代畫家丁觀鵬的《太平春市圖》,描繪出清人想像中的明代元宵節景象,有猴戲表演、跑旱船、傀儡戲等遊藝活動,又有賣面具的小販、拉花燈小孩、提花燈的人,還有盲眼算命先生。

常見習俗

元宵節具體發展狀況和習俗因各地文化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有些習俗見於多個地區。

【燈火相關】

華人元宵節延續了初期與燈火相關的習俗,如賞花燈、猜燈謎等習俗見於多個地區。西南地區有燃篝火的習俗。在中國南方語言如閩南語、客家話、馬祖話(福州話)、圍頭話(粵語)中「燈」和「丁」諧音,元宵點燈意寓添丁,故客家人、福建、潮汕、臺灣、廣東和香港地區人認為元宵燈即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們紛紛掛燈籠。俗稱「開燈」。也有些地方是小孩提燈籠、玩煙花等。除了紙紮燈籠外,有些地區還會用蘿蔔製成蘿蔔燈。

△ 南京夫子廟在元宵節期間舉辦的金陵燈會

大抵古代元宵燈節時人流如潮,節日活動豐富多姿,而古時男女缺乏交往的機會,所以元宵節很自然就成了古時情人相會之日,如歐陽修亦有詩云:"去年元宵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因此,元宵節亦稱為"中國情人節"。但在臺灣,中國情人節指七夕。

【鬧社火】

鬧社火多流行於北方地區,鬧社火除了燃燈火,還有各種民俗表演。社火是中國民間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活動。也是高臺、高蹺、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等的通稱,具體形式隨地域而有較大差異。

在中國西北,每年春節,各鄉村群眾自發組織各種社火活動。社火規模從幾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鑼鼓手,舞獅等等。群眾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隊伍,並贈予菸酒等禮物。社火經過之處,爆竹聲聲,鑼鼓喧天,人山人海,氣氛熱烈。

△ 水彩畫《娘子關董寨社火》,宮來祥繪製

社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起源於中國上古祭祀活動。中國宋代詩人陸遊在《遊山西村》中寫道: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可見其延綿之久。

【走橋】

元宵走橋的習俗見於各地,又稱踩橋、踏橋、過吉祥橋、走百病、消百病、散百病、消散百病、遣百病、走不病等,祈求健康。

△ 晚明南京的元宵走橋景象

廣東佛山將走橋形容為「行通濟,無贔屓」。寓意走過通濟橋,就會健健康康,不會犯愁。

【偷青】

在廣東、臺灣農村有「偷青」的習俗,廣東是偷菜,臺灣是偷蔥。未婚女性在元宵節夜裡,以偷青來討個結婚吉兆的說法。臺灣俗語說:「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臺灣話發音)。

【迎紫姑】

有些地區會在元宵節拜祭紫姑,稱為迎紫姑。紫姑,又作廁姑、戚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屎坑三姑等,是華人民間信仰的廁神。

【食品】

元宵、湯圓是華人元宵節的代表食品,其雛形為唐代的面繭和焦撰。面繭是一種外形似繭的一種麵食,而焦撰則是烤餅的一種,吃時會和糖一起放在湯裡吃。這些食品都呈圓形,是代表月亮,有著祭月、賞月的含義。

根據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記載,元宵「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為果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稱湯圓也。」也就是認為北方所稱的元宵就是南方所稱的湯圓。

但在當代中國部分地區(如北京市)的市井語言中,對元宵和湯圓有約定俗成的區分:

元宵只用素的固體甜餡料;湯圓的餡料有素有葷;

元宵餡料先切成小塊後蘸水沾上糯米粉而成;湯圓乃將糯米粉和好成皮將餡包入;

元宵皮薄,煮時皮才吸收水分變糊;湯圓餡含水量比元宵多,溼糯米粉粘性極強;

元宵一般為元宵節北方的年節食品;湯圓是每年南方冬至食用。

今天推文的最後,我們分享全圖的《明憲宗元宵行樂圖》,這幅畫是明代佚名畫家創作的絹本設色畫,於1966年在中國江蘇省蘇州市虎丘鄉的新莊出土,現藏於國家博物館。這幅宮廷畫反映了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明憲宗朱見深元宵節當天在內廷觀燈、看戲、放爆竹行樂的熱鬧場面,是一幅反映宮廷生活的風俗畫。

△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相關閱讀



相關焦點

  • 關於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元宵節的經典古詩詞句賞析 (圖)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描寫元宵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詳情如下:  元宵節經典古詩詞  關於元宵節的古詩:  1、《生查子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 關於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元宵節的經典古詩詞句賞析 (圖)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描寫元宵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詳情如下:元宵節經典古詩詞關於元宵節的古詩:1、《生查子 元夕》(宋)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 描寫元宵節最經典的古詩,作者是蘇軾的先祖
    元宵節到了,先祝大家闔家幸福,狗年一直旺!既然是元宵節,今天小樓當然也要推薦一首關於元宵節的古詩詞。元宵節的古詩詞很多,大家最熟悉的當然是歐陽修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和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了,不過今天小樓要推薦的是一首唐詩《正月十五夜》,他的作者可是咱們最可愛的文人蘇軾的先祖蘇味道。
  • 姑蘇區少兒《經典古詩賞析》口袋書發布
    6月29日上午,緣啟詩韻·圓夢詩境——《經典古詩賞析》(上、下冊)口袋書發布會在江蘇書展書香蘇州館舉辦。《經典古詩賞析》源自2018年 「傳承經典 我為古詩代言」姑蘇區少兒經典古詩誦讀大賽活動,不僅得到了範小青等7位蘇州名家的大力支持和傾情代言,這套圖書的編纂成冊更是凝聚了許多來自教育一線經驗豐富的教師的心血。
  • 關於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描寫元宵節的古詩詞句賞析 2017年元宵節看...
    原標題:關於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描寫元宵節的古詩詞句賞析 2017年元宵節看什麼電影   《讓子彈飛》劇情簡介   八匹純血高頭白馬四蹄翻飛,車輪與鐵軌撞擊隆隆作響,兩節火車正以「馬拉火車」的夢幻奇景奔騰在南部中國的崇山峻岭之間。
  • 解讀漢語秘密的閱讀行:每天朗讀10分鐘的古詩和散文
    最近,許多家長一直在「跑步和講述」推薦「校長古詩360」和「小學生」240篇文章。這兩套書的出版,就父母而言,從娃娃的漢語識字中找到了進入和努力的方向;在閱讀方面,它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飛躍,將教學,教學和研究,出版融為一體,向研究機構邁進了一步。
  • 描寫元宵節的古詩詞大全 關於元宵經典詩句匯總盤點
    元宵節自古就是中國很重要的傳統節目,古往今來,很多詩人詞人都為元宵節留下精美的詩篇!今天,我們一起來拜讀中國偉大的詩人詞人描寫關於元宵節的古詩詞吧!關於元宵節的經典詩句有哪些?  》》元宵節燈謎大全及答案
  • 群文閱讀《古詩中的田園生活》
    3、在誦讀中,受到中國經典田園牧歌類詩歌美的薰陶。【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談田園印象1、師:孩子們,輕輕地讀讀這個詞。讀到「田園」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樣的畫面?(孩子們,我們讀古詩,不僅要讀正確,讀通順,讀出節奏,還要注意自己在讀這首詩時切切實實體會到的那種情緒,那種感覺。)(對於同一首詩,由於我們的關注點不一樣,讀後的感覺也不一樣。)5、明詩意,帶上你的感覺再讀古詩,結合注釋,弄明白詩的大概意思。
  • 下城區第四屆生態課堂節初中語文專場開講「古詩文衍生閱讀」在下...
    本次活動以「古典詩文浸潤靈魂,終身閱讀陶冶身心」為主題,圍繞這一主題開展課堂教學的展示和研討活動。  本次活動以古典詩文作為課堂教學環節的授課內容,共有三位教師執教古詩文閱讀。三位老師都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各自對古詩文教學的理解,其中來自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的唐旭君老師執教《莊子行於山中》一文時的生動幽默,給在場的同學和老師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課堂上不時響起歡笑聲。
  • 關於元宵節的經典詩句大全 古人描寫元宵節的經典古詩詞精選
    2019年元宵節就要到了,雖然元宵節不是法定節假日,上班族不放假,但在古代,元宵節是官方十分重視的傳統節日,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 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 2018年元宵節是哪一天 元宵節最新經典燈謎精選
    2018年元宵節是哪一天 元宵節 經典燈謎精選時間:2018-02-26 22:5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元宵節是哪一天 元宵節 經典燈謎精選 2018年元宵節就要到了,自古元宵節有猜燈謎的習俗。
  • 《古詩素描》讓孩子快樂閱讀經典
    紅網長沙8月15日訊(瀟湘晨報通訊員 陳漫清 記者 徐海瑞)8月14日,記者從湖南文藝出版社獲悉,由該社出版、中國教育學會「文化作文與文化教學研究」課題組推薦的意境描繪示範讀本《古詩素描》已在各地書店和網店上架。
  • 2017元宵節燈謎大全及答案 元宵節經典燈謎100條匯總
    原標題:2017元宵節燈謎大全及答案 元宵節經典燈謎100條匯總   2017年元宵節到啦?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元宵節猜燈謎一直是傳統習俗也是元宵節活動之一,2017元宵節燈謎大全及答案,小編精選元宵節經典燈謎100條:
  • 元宵節經典詩詞名句匯總: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元宵節經典詩詞名句元宵節經典詩詞名句1元宵節經典詩詞名句2元宵節經典詩詞名句3元宵節經典詩詞名句4
  • 猜燈謎、做燈籠、話古錢…省少兒圖書館元宵節活動等你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實習生 李曉星猜燈謎、寫春聯、讀經典、話民俗……春節期間的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裡洋溢著書香,瀰漫著濃濃年味。在即將到來的元宵節,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特別設立元宵猜謎專區和元宵古詩詞展區,精心挑選字謎、成語謎、動植物謎語、人物謎語、地名謎等謎語供讀者猜弈,在古詩詞中感受傳統節日文化。元宵節當天,也將舉辦兩場「燈謎大會」,由館員帶領小讀者一起了解春節習俗、朗誦春節古詩詞、學習燈謎小知識、參與燈謎競猜,感受傳統文化,體驗濃濃的年味兒,獲獎的小讀者還將獲得新年小禮品。
  • 元宵節快樂!古人們是如何過元宵節的?這些經典詩詞告訴你
    元宵節快樂!古人們是如何過元宵節的?這些經典詩詞告訴你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10 14:06:24
  • 滕亞傑:與閱讀交朋友,讓閱讀點亮人生
    創設課程,讓閱讀深扎課堂 滕亞傑校長提倡語文「1+1」本閱讀的理念,在學校構建的三個層面七大板塊的「光·彩」課程中,「文·彩」板塊課程中以「傳承經典 弘揚文化」為主線,構建了「語言與人文」領域的系列課程。
  • 古詩難懂?給你一把閱讀古詩的鑰匙
    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經典。閱讀古詩,可以豐富語言積累、提升審美能力、提高文學素養。近年來,語文學科更加重視對詩歌閱讀能力的考查。如何讀懂一首古詩?這個方法管用!一、首先析題目。
  • 2018年元宵節是哪一天 元宵節最新經典燈謎精選
    2018年元宵節是哪一天 元宵節 經典燈謎精選時間:2018-02-26 22:5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元宵節是哪一天 元宵節 經典燈謎精選 2018年元宵節就要到了,自古元宵節有猜燈謎的習俗。
  • 國學經典悄然回歸蕪湖課堂 學生古詩文教育成為必修課
    筆試內容涉及國學經典方方面面的內容,如古詩詞填寫、對經典讀物的理解等,筆試前三名獲晉級進入面試,現場回答提問。作為年齡最小的參賽選手,江傲傑最終"過五關斬六將",摘取"狀元"桂冠。   "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好,父母一直鼓勵閱讀。同時,學校提供的國學經典氛圍對他影響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