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大校軍銜,對應什麼職務級別?相當於什麼級別?
軍銜是軍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也是一支現代化軍隊的重要標誌。當一位軍人佩戴軍銜肩章那一刻,對其來說是終身難忘。因而,軍銜也就成了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大校軍銜在新中國軍銜體系中,屬於歷史相對悠久的一個軍銜。然而,大多數人對於大校軍銜往往是一知半解,認識存在著很大的誤區。筆者結合大校軍銜的歷史,來為大家解讀其對應的職務級別,以及相當於什麼級別。
大校軍銜首次大規模授予是在1955年開國授銜,直至1965年55式軍銜廢除,共計3193人被授予大校軍銜。我軍的大校軍銜相對來說比較特殊,是建立在我軍當時實際情況設置的。據悉,在建國之初,我軍規模是史上最高的時期,達到了627萬軍人。其中,不乏一些有資歷的老革命。
按照蘇聯專家的建議,我軍應該設置準將軍銜。然而,如此一來我軍將級軍官的規模將是非常驚人的。我軍結合建國初期的實際情況,借鑑了朝鮮的大校軍銜。由此,大校軍銜成為了一個限制將軍數量的「特殊軍銜」。1988年恢復軍銜制,大校軍銜對應三個職務級別,具體情況容筆者一一道來。
副師級(正旅級)
一般來說,上校軍銜也可以是副師級。不過,一旦到了副師級,晉升大校軍銜也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因而,副師級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大校軍銜。比如,著名軍事專家李莉大校就是以副師級大校的身份退出現役的。此外,正旅級也是可以授予大校軍銜的。副師級大校當於行政級別中的副廳級,轉業之後大多按照正處級安置。
正師級
大校軍銜對應正師級的情況很常見,比如「中國第一警花」雷敏大校就是正師級。正師級又稱「地師級」,相當於行政級別中的正廳級,轉業之後大多按照副廳級安置。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級市委常委中,一般都會有正師級軍分區司令員或政委的一席之地。不過,大部分軍人的「將軍夢」可能會止步於此,無形之中成為了軍旅生涯中的「天花板」。
副軍級
大校軍銜對應職務級別最高是副軍級,一旦達到了這一職務級別,「將軍夢」的實現也是指日可待。在我軍歷史上,55式軍銜中最高可以授予軍長(註:開國大校尹先炳授銜前為16軍軍長)。由於軍地對應關係缺乏固定的參考標準,很難說副軍級大校相當於什麼級別,也只能說是大致相當於副省級和正廳級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