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達郵幣社董事長王國強 |
從1991年下崗失業以一萬元闖入郵市,到今日馳名郵藏界的風雲人物;從開始時的一名普通集郵愛好者到現在的郵品鑑定專家和業界公認的「聖手奇才」;從一家小小的個體集郵服務部到如今點石成金、引領市場潮流的中國郵市第一品牌,王國強與四達郵幣社在新時期郵市波瀾中寫出了一段真實的傳奇。
王國強,山東煙臺人氏,其為人爽直,性格執著,雖已年屆知天命而未有絲毫改變,歲月在他所固有的澎湃激情中又注入了豁達流暢的理性思辨。與他交往接觸中,很容易讓人忽略了他四達郵幣社董事長總經理的身份,更像是遇到了一位多年沒見的老朋友。
坎坷是財富
儘管現在在郵藏界大名鼎鼎,其實王國強當初進入這一行業卻是一個偶然。按照以前的經歷看,如果說王國強一定要在經濟領域中施展才華,那麼他更應該會在建築業、房地產或是商業流通服務領域有所成就。
雖然從上小學就開始集郵,但直到十幾年前,它只能算是王國強的眾多業餘愛好之一。王國強自1969年參加工作後,在建築行業一幹就是20年,從北京市房管局到華遠房地產開發公司,他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一步步成長為房地產建築行業的行家裡手,並在京城業內小有名氣。1988年底,喜歡創業的王國強響應母校的召喚,毅然捨棄收入頗豐的職位作為人大同學會的代表回母校中國人民大學函授學院參與創辦鴻圖公司,他執照剛拿到手就趕上了國家宏觀調整政策,原定的房地產開發建設項目全部剎車。
浸含了二十年心血的建築事業雖然擱淺了,但王國強積極進取的鬥志並沒有拋錨,為了鍛鍊隊伍,積累資金與經驗,他承包了一家商店,針對當時的市場形勢,尋找市場機會,幾經轉軌,確定了以新興辦公用品為主的市場定位,爭取當時罕見的送貨上門服務和十點利銷售等手段,以優質的服務取勝市場,贏得了周邊居民和集團客戶的好評。業務蒸蒸日上,並得到了有關政府部門的高度評價。
在商業流通領域良好的開端,使王國強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一系列難以說清的企業體制、內部人事矛盾紛爭中止了理想的航程。良好的業績也沒能避免綜合服務部被解散的命運,在公司無法安置全體人員的情況下,強烈的責任心與朋友情使王國強主動放棄了個人利益,選擇了與員工共進退。辭職後的一年多時間裡,王國強只能靠自己搞創收來清償公司債務(從親戚朋友處籌措的資金)和妥善安排原有的人員。這時的王國強想幹事業卻苦無途徑,實際處於失業狀態的他不得不面臨著生活與事業的艱難選擇。
磨礪創奇蹟
從王國強創辦四達集郵服務部至今,其資產增值率已逾千倍。朋友們很佩服他當年的眼光,其實經歷之後,如果讓王國強再回到當年去重新選擇,他不會選擇郵市,因為在他進入郵市之初,用「磨難」來形容當時的狀況毫不為過。
1991年,偶然之中,不甘寂寞的王國強掛靠在朋友公司裡成立了四達集郵服務部,進入郵市後,他很快發現,僅靠個人興趣和幹事業的決心並不夠,其中的困難程度遠遠超過他的想像。在集郵領域,民營郵商和國營郵票公司沒有平等競爭的環境,國營郵票公司掌握著郵票發行的壟斷權,民營郵商沒有從正常渠道進貨的權利。一無資金、二無貨源、三無郵識、四無業內關係,剛剛起步的四達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但是,老朋友、老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對個人能力的自信心支撐著他,不服輸的性格推動著王國強去尋找正確的方向尋機突破。
熟悉王國強的人都很佩服他刻苦學習與鑽研的勁頭,而他也把這種精神帶到了郵市裡。入行後王國強認識到,郵幣卡的收藏與經營,不同於其它普通商品,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取向與市場規律。小小方寸之中蘊含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打鐵先得自身硬,要想在其中有所作為,首先,必須成為行家裡手。為此,這位早已過了學生年齡,工作了二十餘年的中年人又邁入了郵識學習的新課堂,從郵市的發展規律、郵票的收藏價值、郵政史價值、參展價值到郵品的真偽鑑定等等,搜集各種書刊資料學習,向集郵家和有經驗的郵商郵友請教,夜以繼日鑽研揣摩,用王國強的話說,就像是「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苦心鑽研,王國強掌握了豐富的郵識、郵品鑑別能力,成為業內頂尖人物,並被中國收藏家協會郵品專業委員會聘請為顧問,為四達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創業初期,學習的艱辛只是王國強所面臨的諸多困難之一,資金的不足同樣制約著四達的成長,有時一個月的營業額還不夠發工資,一部分員工忍不住清苦紛紛離開了四達。為了把每一分錢都充分利用,王國強把自己的生活條件壓制到了極限,他每天的夥食是市場上最便宜的簡裝大塊方便麵,幾年沒有給過家人一分錢,家裡的生活全靠妻子的工資維持。一輛除了鈴不響哪都響的破舊自行車伴隨著王國強進貨、送貨,風雨兼程跑遍了北京的四九城和京郊縣。自助者天助,四達郵幣社在王國強鍥而不捨的堅持中挺過了初期的艱難歲月。
風雨見彩虹
許多投身商海的人,面對著大浪淘沙般的市場競爭,常常感嘆缺少機遇,其實機遇敲過每個人的門,關鍵在於你能否抓住它。多年的潛心學習,使王國強具備了豐富的郵識與深厚的郵品鑑別功力,並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市場運營理論,超強的「內功」造就了他認識市場的「火眼金睛」,從而牢牢把握住蘊藏在市場中的一系列機會。
從1993年「中國工程兵赴柬埔寨執行維和行動」特種封的市場運作起步,王國強成功獲得了進入郵市後的「第一桶金」;1994年他以「白暨豚」小本票為龍頭,在當時低迷的郵市中形成了「白暨豚」現象,並帶動了整個小本票板塊的整體上行,在獲得豐厚回報的同時,確立起了四達郵幣社的強力品牌形象;1996—1997年郵市高潮中,王國強在紀念幣、郵資片、小本票中三次大「換手」,自身實力得到了飛躍發展,確立了「四達」在郵幣卡市場中的領袖地位。
辛勤的努力不僅使四達郵幣社在市場認識把握能力和運作中成績斐然,而且在各地郵商郵友中樹立起了極高的信譽度。現在四達的郵友與客戶已遍布全國各地。從與之合作的郵商,到投資郵市的郵友,只要有時間,都會到四達去和王國強交流,聽取他的意見和建議,大量的投資者也正是在王國強的推薦與指導下,在郵幣卡市場中發現機會,規避風險,並從中獲得了依賴的朋友,是獲得「雙贏」的夥伴,對於喜歡交朋友、重朋友的王國強來說,能夠與越來越多的朋友們一起,攜手在集藏領域共同發展,也是他畢生的心願,四達郵幣社提出的「一握四達手,終生是朋友」的口號正是體現了這一點。
創新求發展
如何在郵藏領域為社會服好務,是四達郵幣社一貫堅持的工作中心,這就要求王國強不斷研究市場發展趨勢,針對社會的需求去創新,盡力滿足社會化服務的需求。
從1994年開始,王國強就開展了獨具特色的代客投資理財項目。剛開始主要對象是同學和親戚朋友。隨著大眾投資理念的轉變和社會投資需求的增長,在郵藏領域為客戶進行投資理財也逐步成為四達郵幣社的一種重要業務項目。一方面,日益增加的廣大郵幣卡集藏者與投資者由於時間問題和專業知識方面的不足,無法對郵品的投資潛力、市場前景等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判斷,盲目跟風往往不僅得不到滿意的回報,甚至造成重大損失。王國強審時度勢,依託自身強大的專業水平與四達郵幣社的品牌優勢,提出了「資源共享,專家理財」的郵藏新思路,經過多年的實際運作,不僅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專業高效的投資理財服務,也使四達的業務走上了一個新臺階。
早在1995年網際網路在中國開始興起之時,王國強便意識並探討著高科技在郵藏領域的使用與其中所蘊含的巨大潛力。2003年3月28日,由四達郵幣社獨家投資主辦的中國郵幣卡網(WWW.CSC.NET.CN)經過精心準備後正式開通,該網全面展示出中國郵票、錢幣、電話磁卡及其它收藏品的詳細信息資料,內容涵蓋了從我國各個歷史時期所發行的郵票、錢幣、磁卡等收藏品的圖文資料到國際國內集藏界的最新動態;從郵藏界一流專家權威的學術研究成果到京、滬兩大中心郵市的當日郵幣卡行情和熱門品種的即時報價等,為廣大郵商和郵友提供了全方位的電子商務服務。在郵藏領域引起了強烈反響,為我國集郵事業信息化、國際化跨越發展邁出了新步伐。
在中國郵幣卡網站運營的同時,王國強與四達郵幣社還積極配合郵界行業主管部門進行郵市的培育、規範等工作,並充分利用四達的品牌優勢,籌劃在全國乃至海外建立四達特許經營連鎖體系和網絡體系推向二板市場上市運營等工作。展望未來,王國強深信,只要大家團結努力,集郵事業必將迎來又一個新的發展高潮,四達郵幣社願與海內外新老郵友並肩奮鬥,共同發展,在郵藏領域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