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黑龍江烏蘇里江製藥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和黑龍江多多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雙黃連注射液在使用中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先後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緊急叫停。一時間,消費者談「黃」色變,甚至對雙黃連各種口服製劑的安全問題擔憂不已。本期藥店淘寶筆者就要為其中的「雙黃連口服液」正名。
患者故事:
程小姐,27歲。近來日夜溫差較大,稍不注意,程小姐便躋身「流感一族」。最初她只是感覺四肢酸軟、頭痛,可沒想到這竟是流感的前兆。程小姐開始頻繁打噴嚏、流涕、咳嗽,痰液色黃、比較粘稠。於是她就到樓下的小診所開了一盒感冒軟膠囊,服了一天之後完全沒有好轉的跡象,而且開始發起燒來。
程小姐慌了手腳,擔心自己並不是一般的流感,而是甲流!無奈之下,程小姐只能到廣東省人民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認為,程小姐只是屬於普通的風熱感冒,並給她開了退燒藥和雙黃連口服液。程小姐遵醫囑服藥約兩天後,症狀已大大減輕。
藥店精選:雙黃連口服液
生產企業:哈藥集團三精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成份:金銀花 黃芩 連翹
適應症:清熱解毒 用於風熱感冒發熱 咳嗽 咽痛 參考價格:19.8元
專家點評:
39健康網專家表示,要用好雙黃連口服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弄清自身屬於哪一類型的感冒。病例中程小姐被診斷為風熱感冒,這是有依據可尋的。她除了有頭痛、流涕、咳嗽等症狀外,痰液質稠且呈黃色,這是風熱感冒的一個明顯表現。與此相對的,風寒感冒患者的痰液一般比較稀,顏色也多呈白色。另外,程小姐的發熱症狀比較重,這也是區分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的標準之一。
確定為風熱感冒後,選用感冒軟膠囊是不太明智的。感冒軟膠囊主要用於風寒感冒,沒有對症下藥,無疑雪上加霜,難怪服藥後程小姐的感冒症狀有愈演愈烈之勢。雙黃連口服液則相反,適用於風熱感冒。
很多患者在第一次接觸雙黃連口服液時都會自然而然地顧名思義,認為該藥中有黃連這種成份。其實吃過雙黃連口服液的患者都知道,此藥並不很苦。實際上,雙黃連口服液是由雙花(金銀花)、黃岑和連翹三味中藥材加工而成的,其名字便是這三種藥材首字的結合。三者都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據39健康網專家介紹,雙黃連口服液是雙黃連繫列產品中第一個全面研究並取得衛生部新藥證書的劑型。其特點是具有廣譜抑菌抗病毒效應,與市面上部分感冒藥只能減輕症狀不同,雙黃連口服液是流感的治療性藥物,可以做到標本兼治。而且,經過毒理實驗證明,雙黃連口服液的毒理作用很小,久服也不會產生抗藥性和體內積累殘毒現象。儘管如此,專家還是提醒廣大患者,雖然現在甲流疫情較為嚴重,但如果沒有需要還是不要自行服用該藥為好。
當然,和其它感冒藥相似,在服用該藥時,不宜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事實上,感冒時期都不適宜進補,因為補藥會在人體內產生較高的熱量,可使患者體溫升高,加重病情。補品還會促進病菌生長繁殖,從而導致感染程度加重和炎症擴散。
藥店評價:
雖然問題「雙黃連」事件曾一度讓消費者對雙黃連繫列製劑的安全性心存疑慮,但如今在藥店非處方藥櫃檯,各種品牌的雙黃連口服液依然擺在櫃檯的顯要位置。據藥店銷售員透露,其銷量並沒有受到影響。老百姓大藥房一駐店藥師告訴筆者,相較於雙黃連注射液,雙黃連口服液基本不存在安全問題。首先,藥品注射劑和口服劑進入人體的渠道不同,一般而言,口服劑比注射劑更安全。
此外,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版第一版)》中提出了中醫防治甲流的方案,其中雙黃連製劑是重點推薦的藥品之一。但由於雙黃連注射液的不良反應較多,因此《方案》中推薦的是雙黃連口服製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雙黃連口服液銷量的增長。為滿足甲流夾擊下市場的巨大需求,部分藥店也增加了雙黃連口服液的存貨量。
資訊快遞:
雙黃連製劑有多種劑型,包括口服液、膠囊和片劑等。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有三家上市公司涉及到口服液的生產,分別是三精製藥、太龍藥業和天方藥業。三精藥業的雙黃連口服液市場佔有率排在第一位,太龍藥業佔有率也較高,天方藥業佔有率則相對較小。
三精製藥無疑是雙黃連口服液的代表廠家,擁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08年,其銷售額已超過3億元。在08年感冒類中成藥排行榜中,其雙黃連口服液的銷量僅次於三九醫藥的999感冒靈顆粒。09年,由於受到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響,三精製藥的雙黃連口服液的銷量節節上升。
太龍藥業也是生產雙黃連口服液的重要企業,雖然其雙黃連口服液銷售額比三精製藥少,但是甲流疫情爆發後,該公司雙黃連的訂單也陸續增多。而天方藥業的雙黃連製劑雖佔其主營業務的比例較小,但在甲流大規模爆發之際產能仍然有所增大。
筆者有感:
作為衛生部重點推薦的抗甲流藥物,雙黃連口服液對細菌和病毒感染的感冒、流感以及肺炎、支氣管炎、扁桃體炎等症都有較好的療效。如今甲流正以令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傳播著,在這個敏感時期,希望廣大患者能用好雙黃連口服液,在與甲流的這一仗中全身而退。
(責任編輯:王育苗)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