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哈爾濱機務段廠區內,一名檢修工人在監測機車內部情況。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新華網哈爾濱8月10日電(記者鄒大鵬)「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這句讓人聽著很不爽的話對火車檢修工金楊來說卻很愜意,高達50多攝氏度的火車發動機艙內連呼吸清涼空氣也成為奢望,還要時刻防止被這些燒得通紅的「鐵疙瘩」燙傷成為「鐵板燒」。
南方連日來的酷暑「燒烤」讓中國最北省會「冰城」哈爾濱成為「避暑天堂」,哈爾濱機務段廠區內的徐徐涼風撥動著綠枝,溫度計上顯示的26攝氏度最高氣溫讓人無比受用。然而,火車頭檢修工老金卻無福消受這份清涼。
隨著「喀喀喀喀……」的燃油機轟鳴聲不停痛戳耳膜,火車頭上兩個煙囪衝出的濃濃黑煙也彌散在空氣中,漂浮的黑色灰塵讓人不想呼吸。金楊和工友辛雨南、何海軍麻利地登上了火車頭內的發動機艙,記者隨後也踏入了這個火車頭內的「桑拿房」。
雖然戴著厚厚的手套,但剛一觸碰通往機艙的鐵門把手還是感覺滾燙,臉上的汗毛仿佛被撲面的熱浪燙的卷了起來。半米寬的通道上擠滿了3名大漢,即便面對面扯著嗓子大喊也聽不清對方在講什麼,溝通只能看口型和靠手比劃,巨大的噪音刺得耳膜生疼、腦袋發脹。剛剛記者在車下觀看火車發動的場面還覺得無法承受,如今對比才知道此前只是「小菜一碟」。
「早就習慣了,大夥耳朵都不太好用,平時說話都跟吵架似的!」見記者捂著耳朵,老金嘿嘿一笑,繼續用手電和扳手檢查發動機的運轉情況。近在眼前的一根鑄鐵排氣管已經燒得通紅,黑色的灰塵飄在熱浪中一蹭就是一個黑點。「太熱了,再戴上口罩就不用幹活了」,辛雨南說,發動機工作時還不是最熱的,畢竟還有水冷卻系統在運轉,停下來才是最遭罪的。
果然,停機後不久艙室內的溫度就節節竄高,溫度計的指針已經逼近50攝氏度,而體感溫度則要更高。「這根排氣管的溫度能達到500多攝氏度,附近這些金屬器件人一碰就掉一層,可別變成『鐵板燒』!」老金擼起袖管提醒記者,手腕上一周前的紅色燙傷痕跡還清晰可見,由於經常要到縫隙中檢查,即便穿著厚厚的工作服,燙傷也變成了「家常菜」。
「別看這裡苦,可絕對是個減肥的好地方,咱這有妙招,前後一動汗就譁譁的!」何海軍仿佛剛洗過臉,汗水滑過黑色的油漬滴滴答答地往下淌,厚厚的工作服已經完全溼透。
二十多分鐘的時間,記者的採訪本也被汗水浸透,悶得發懵,總是提筆忘字,而這樣的環境老金他們平時一幹就是一個小時。
重回室外,涼風讓人如同重獲新生。「熱得受不了就出來透口氣,喝水已經不解渴了,但這活兒絕不能對付。」老金告訴記者,他的小扳手上拴著人命,不敢有半絲馬虎。
短暫的休息間歇,工友們送來了車間準備的冰棍兒,老金一邊吃一邊向記者比劃著自己的「中國夢」:「多幹活、多賺錢、少出錯、少扣錢,少點鐵板燒,最好能享受到高溫補貼!」
8月8日,在哈爾濱機務段廠區內,一名工人在檢修機車。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8月8日,在哈爾濱機務段廠區內,一位工人在機車內檢修。 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在哈爾濱機務段廠區內,一輛機車發動機艙內部的溫度接近50℃(8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8月8日,在哈爾濱機務段廠區內,一位工人在機車檢修間隙擦汗。 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