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6月,文化和旅遊部共確定了259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研究方法
本文的國家級5A旅遊景區數據來源於文化和旅遊部網站,使用百度拾取坐標系統查找具體經緯度坐標,從時間和空間角度綜合分析。
國家級5A旅遊景區數量特徵
自2007年第一批5A旅遊景區公布以來,全國5A級旅遊景區是總量逐年上升,由2007年66家增加到2018年259家,年均增長率17.2%。從國家級5A旅遊景區的年度增長情況來看,自2011年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2007年是第一年,5A旅遊景區增加的數量最多;2008年和2009年兩年國家沒有進行景區評定;2010年後,5A旅遊景區增長量再未突破過2007年的最大值。
2007-2018年各省(市)國家級5A級旅遊景區數量變化
自2007年以來江蘇省、浙江省國家級5A級旅遊景區的總量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各省新增國家級5A級旅遊景區呈現出相對均衡的局面;2011年、2015年、2018年各省新增國家級5A級旅遊景區呈現出具有地域偏向的射線增長,增長數量也是逐漸減少。
2007-2018年各省(市)國家級5A級旅遊景區數量變化
各省(市)新增5A級旅遊景區的數量變化
本文選取國家級5A旅遊景區為研究樣本,對國家級5A旅遊景區年際數量進行線性回歸可以發現,5A級旅遊景區總量變化符合線性增長的趨勢,可決係數R2=0.9707,回歸方程為y=20.339x+21.212。據此預測2019年5A級旅遊景區總量為285家,新增5A級旅遊景區26家。
2007-2018年中國家級5A旅遊景區線性回歸
預估參考數據
2007-2018年中國各省市國家級5A旅遊景區新增數量
國家級5A旅遊景區類型特徵
突出普適性與實用性,按照景區主要賦存和主導要素,參照國家旅遊規範《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17),將259家國家級5A旅遊景區進行分類。
總類:按旅遊景區的基本屬性分類,將其分為自然型與人文型兩大類旅遊景區。
主類:地文景觀、水域景觀、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建築與設施、歷史遺蹟六大類。
分類過程中,發現有9個自然和人文雙景區共同構成的國家級5A旅遊景區,即嶽陽樓-君山島景區、西峽伏牛山老界嶺·恐龍遺址園旅遊區、江郎山·廿八都景區、天一閣·月湖景區、獨秀峰-王城景區、紅旗渠·太行大峽谷、堯山-中原大佛景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三峽大壩-屈原故裡旅遊區、鐘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園風景區、八達嶺-慕田峪長城旅遊區,暫未將此類綜合景區進行分類。
國家級5A旅遊景區分類表
目前,國家級5A旅遊景區中自然型和人文型景區分別佔全部5A旅遊景區的59.7%和40.3%。其中,自然型旅遊景區中的地文景觀旅遊景區(33.0%)、水域景觀旅遊景區(21.4%)和人文型建築與設施旅遊景區(31.0%)佔據國家級5A旅遊景區的絕大部分,是比較熱門的旅遊景區類型。
國家級5A旅遊景區分類比例表
國家級5A旅遊景區總體分布特徵
國家級5A旅遊景區分布於31個省市,從省域層面上看,江蘇(23個)是擁有中國最多國家級5A旅遊景區的省份;其次是浙江(17個)、廣東(13個)、河南(13個)。從市域層面上看,除了直轄市重慶(8個)、北京(7個)外,蘇州(6個)是擁有國家級5A旅遊景區的市,其次是長春、洛陽、桂林(4個)。
國家級5A旅遊景區省份分布圖
國家級5A旅遊景區地市分布圖
國家級5A旅遊景區資源點分布圖
中國的八大綜合區裡,東北區包含黑、吉、遼;華北區包含京、津、冀、魯、豫;晉陝內蒙古區包含晉、陝、內蒙古;長江中下遊區包含鄂、湘、皖、贛、浙、蘇、滬;東南區包含閩、粵、瓊;西北區包含甘、寧、新;西南區包含渝、川、雲、黔、桂;青藏區包含青、藏。
通過表3可以看出,八大綜合區面積由大到小分別為:西北區>青藏區>晉陝內蒙古區>西南區>長江中下遊區>東北區>華北區>東南區。國家級5A旅遊景區數量由大到小分別為:長江中下遊區>華北區>東南區>西南區>東北區>晉陝內蒙古區>西北區>青藏區。
中國八大中和區國家級5A旅遊景區分布情況
為進一步探求國家級5A旅遊景區整體的集聚方向,將259個景區看做單一的點要素,採用不考慮權重的平均中心計算公式來明確旅遊景區分布的中心區位。
依據公式計算得到2007-2018年國家級5A旅遊景區分布的平均中心,由圖8可知國家級5A旅遊景區平均中心的偏移規律:從總體空間態勢上看,12年間,國家級5A旅遊景區的幾何中心位於基本位於河南省中南部和湖北省中部,在30°74'N~34°50N與107°47'~120°17'間移動,移動軌跡呈現出先「3」字型後「W」字型;從平均中心移動的方向上看,經度最西端到最東端移動了約1462km,緯度最南端到最北端移動了約474km,平均中心在經度方向上的移動超出了緯度方向,說明國家級5A旅遊景區東西間的波動變化更明顯,南北方向上分布更均衡。
國家級5A旅遊景區分布重心的移動軌跡
附:各省(市)國家級5A旅遊景區名稱
作者:張琦
責編:楊明 | 編輯:劉凱葉、井翔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