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邢臺北魏造像碑被盜案成功告破,失竊20年的南良舍造像碑被成功追回,該碑建於北魏時期,系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在河北,像邢臺北魏造像碑一樣既「不幸」又「幸運」的文物還有很多,雖然它們曾「不幸」流落在外,但幸運的是它們最終「完璧歸趙」,這些曾經流落在外的河北珍寶都有哪些,今天小編為你一一盤點。
邢臺:南良舍造像碑失竊20年終回家
北魏造像碑
南良舍造像碑是邢臺市境內現存的最古老的兩尊北魏碑刻之一(另一尊為隆堯北魏楊翬碑),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其製作工藝精巧、造像逼真,是不可多得的邢臺古蹟瑰寶。
靈壽:幽居寺釋迦牟尼佛像金身合璧
佛首回家
佛身
1996年,原本供奉在靈壽幽居寺的釋迦牟尼佛像佛首被盜,不知所蹤。直到2014年,臺灣一位信眾將佛首捐贈給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獲悉該尊佛首造像為被盜流失文物,遂將其無償回贈大陸。2016年3月29日,離開故土20年之久的幽居寺釋迦牟尼佛像佛首終於與佛身「金身合璧」,圓滿合一。
幽居寺釋迦牟尼佛像造於公元556年(北齊天保七年),由時任趙郡王的皇族高睿為其「亡伯大齊獻武皇帝」和「亡兄文襄皇帝」敬造,佛像選用上好的漢白玉材料,由皇家工匠打造,代表了北齊時期佛教造像的最高水平,文物專家稱其「無與倫比」。
定州:定州貢院6件文物重返故鄉
按從左到右順序,圖中第一行是一鬥邑臂闌房青銅鼎和青銅盉;第二行是青銅羊首紋燈和王宮鼎;第三行是高足燈和五連盞燈。
2015年1月,定州貢院6件珍貴文物被盜。失竊文物中,兩個銘文分別為「王宮鼎」「一鬥邑臂闌房」的青銅鼎、一盞青銅燈廬燈、一個青銅盉等4件青銅器為國家一級文物。另外兩盞青銅燈雖有破損,但分別為國家二、三級文物,歷史價值、考古價值巨大。
經過近半年的摸排偵查,定州警方終於將10餘名犯罪嫌疑人悉數抓獲,被盜文物也被全部追回,沒有受到損壞。
南宮:唐代千年白石佛身首合一
2006年,河北南宮出土大量北朝至唐代精美石佛造像,其中一尊唐代白石佛坐像,佛首在出土時已不知所蹤。2014年,河北籍古代藝術品經紀人郭鵬在日本一位藏家手裡見到了一尊佛首,認為它極有可能就是那尊唐代白石佛像遺失的佛首,於是費了一番功夫將其買下,無償捐贈給河北省博物院,千年佛像終於身首合一。
蔚縣:南安寺塔地宮文物失竊6個月被追回
被盜的六角形重簷金舍利塔
銀舍利塔
2011年3月,張家口蔚縣南安寺塔地宮內132件文物被盜。這批文物均是遼、宋時期,其中,彩繪七佛裝藏筒形單層簷木雕佛塔2件,色澤豔麗,線條流暢,人物神態刻畫細膩,在遼代佛教文物中極為少見;六角形重簷銀舍利塔1件、金舍利塔1件,質地均為貴重金屬,為遼代地宮出土的同時期佛塔精品。
經過蔚縣警方6個月偵查,2011年9月,專案組在山東淄博起獲了遼代舍利金塔、舍利銀塔、四大天王彩繪木雕、北宋花口瓷盤等被盜文物109件,11名犯罪嫌疑人被公訴。
然而,還有一些咱河北的珍寶至今仍流落在外……
邯鄲:響堂山石窟文物流失海外
佛說法印式坐像 倫敦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藏
在美國梅多斯博物館展出的響堂山石窟造像
很多人只知道莫高窟,卻不知河北也有一處不遜於莫高窟的石窟,那就是邯鄲響堂山。響堂山石窟建造於北齊時期,其精美的佛教造像體現出當時藝匠高超的藝術造型能力,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的社會風貌。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石灰巖質的洞窟在20世紀上半期受到嚴重破壞,浮雕石像被鑿離洞窟在國際藝術品市場出售,散落在世界各大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手中。2011年,流失的30餘件響堂山石窟造像在美國賽克勒美術館合展,之後又各自飄零……
易縣:密藏遼代三彩羅漢像散佚全球
大英博物館藏易縣三彩羅漢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易縣三彩羅漢
今天,在一些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顯要位置都擺放著三彩羅漢像,其藝術價值絲毫不亞於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傑作。而它們均來自於中國河北,雕塑於遼宋之際,原本被秘藏於易縣的一個山洞中,民國初期卻在短短幾天之內不翼而飛,被盜賣一空。這種等身大的遼代三彩陶塑像,國內現在已無存留。今天若想親眼看到存世的已知下落的10尊易縣遼代三彩羅漢,您需要前往3個大洲、5個國家、7個博物館。
●新聞多一點:咱河北的頂級國寶,你認識幾個?
燕趙大地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不少舉世難覓的珍稀文物在這裡被發現。幸運的是,其中不少文物安穩地留在家鄉。
一鏟子挖出的頂級元青花
1964年,保定施工隊在永華南路小學裡挖地基時挖出一個豎穴,裡面赫然是一批瓷器。這批文物的出土,是國內首次發現的成批至正型元青花,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元代青花瓷最重要的兩次發現之一。
河北省博物院所藏的青花釉裡紅蓋罐,作為元青花瓷器的代表作,瑩亮的紅色與湛藍的青花交相輝映,集彩繪、鏤雕、貼塑、青花、釉裡紅等多種裝飾技法於一身,是元青花中的頂級國寶,素有「青花王」的美譽。時至今日,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規定,它依然被禁止出國展覽。
滿城漢墓劉勝金縷玉衣、長信宮燈
1968年,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偶然被發現,塵封千年的金縷玉衣重見天日。玉衣用金絲將玉片編綴而成,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這是我國考古發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2002年成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與它一同被發現的還有堪稱「中華第一燈」的長信宮燈。長信宮燈通體鎏金,作宮女跪坐執燈形象。因刻有「長信尚浴」字樣,故名長信宮燈。
中山王鐵足大銅鼎
1977年出土於平山三汲村戰國中山王墓,是戰國中山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銅身,鐵足。外壁刻有銘文77行469字,是目前所見銘文最長的一件戰國銅器。銘文記載了中山國相邦司馬賙率師伐燕、擴大疆土的功績,告誡後代吸取歷史教訓,警惕周邊諸國的進攻,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銘文字體修長秀麗,文句典雅優美。
透雕龍鳳紋銅鋪首
1966年,透雕龍鳳紋銅鋪首出土於易縣燕下都遺址。銅鋪首整體是獸首銜環造型,獸首主體為我國古代傳說中的怪獸——饕餮。這件鋪首採取了浮雕和透雕相結合的鑄造工藝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也是目前所見我國最大的戰國時期銅鋪首。
鏤雕東王公西王母紋玉座屏
1969年定州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是定州所藏三件國寶其中的一件。玉座屏由四塊鏤雕玉片插接而成,應該是目前最早的玉質屏風。
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國寶,你是否被深深地震撼?不妨找個周末,到博物館去親眼領略珍稀文物之美。也希望那些流落海外的河北文物終有一天能夠回到自己的家。
(在河北綜合 編輯武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