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真能取代菜市場?網上買菜有硬傷,巨頭們補貼過後將平靜

2020-12-18 鶇眼觀世界

最近社區團購的話題,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大家幾乎異口同聲,認為社區團購會壟斷市民的蔬菜供應,造成菜市場關門、菜販子失業。事實真的會這樣嗎?其實,鶇眼觀世界認為,大家沒必要這麼神經兮兮的,社區團購想要取代菜市場,除非是菜市場自己作死,否則真沒那麼容易,大家是高看了社區團購了

一、社區團購有硬傷,決定了無法取代菜市場

社區團購,本質上仍是網上購物(網上買菜)。區別只不過是把單打獨鬥的消費者,通過團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由過去的個人單獨網上買菜,變成了一個小區內一群人共同網上買菜。但本質上,依然是網上購物。

這種購物形態,對於標準化的工業產品,非常適合。因為都是相同流水線出來的產品,只要是合格產品,消費者買哪一件並沒有什麼大的差異,並不需要去現場挑選。然而,放在了買菜上,這種網上購物的模式,是有天然硬傷的。

蔬菜水果、豬肉等這些農副產品,並不是流水線產品,是有個性的。例如同樣都是西紅柿,但大小和形狀、口味等都可能不同。同樣都是豬肉,但新鮮程度、肥瘦程度,這些也都不相同。蔬菜的新鮮和水靈程度,水果的大小等,也都差異明顯。

非流水線生產出來的農副產品,具有天然個性(個體)差異,消費者可以在網購平臺下單購買,但是無法現場挑選,這就是社區團購的硬傷。其結果,就是平臺的配送員,替消費者做了選擇,但是否符合消費者的本意,這個很難保證。我們通過社區團購,確實買來了豬肉,但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那種豬肉(如新鮮度、肥瘦等)。我們團購了水果,但不一定符合我們的要求(大小和新鮮度等)。也就是說,錢花了,但是團購來的農副產品,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

中國人對於食材的要求,向來講究新鮮,蔬菜、水果和豬肉等,都以越新鮮越好。這是網上買菜,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新鮮度、大小、色澤等等,都沒有辦法完全標準化,且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比如有人就喜歡購買小土豆,有人喜歡大的;有人喜歡肥一些的豬肉,有人喜歡瘦一些的。但大小、肥瘦這些,每個人的判斷標準和看法又不一樣,這就是眾口難調。這樣的情況,社區團購(網上買菜),顯然是無法完美解決的,因為需要消費者現場判斷。但這些是菜市場和超市等實體菜場的優勢,消費者可以到現場挑選。

對於社區團購的危害,我們可能真的高估它了。蔬菜、水果、禽肉等農副產品的特點,決定了社區團購無法取代傳統的菜市場。為了選購自己滿意的食材,大家最終還是要去菜市場或超市等地的,現場挑選的才更放心,更符合自己的需要社區團購,很難形成壟斷,根本就不符合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二、補貼過後,熱鬧的社區團購終將歸於平靜

現在社區團購,之所以看起來火熱,無非是因為兩種原因,一是部分消費者確實有需求;二就是看中了平臺「真金白銀」的補貼,很多人都是湊熱鬧的,趁著便宜買點東西。

(1)社區團購確實有現實的群體需求

菜市場的食材雖然新鮮,但前提是我們要有時間去選購。現代社會,背負了房貸、車貸、孩子教育等,大家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很多人「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經常加班、早出晚歸是一種常見現象。下班時間晚了,菜市場也通常關門了。這種情況下,社區團購就非常適合這部分人群。頭天在手機上下單,第二天下班路上,順道取了團購的食材,非常方便。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這就是社區團購能夠出現的原因,沒有時間逛菜市場的人,確實有這種現實需要。當然,這部分人,顯然還不足以支撐社區團購的火爆。現在之所以這麼火,主要還是因為下面「湊熱鬧」參與的人。

(2)多數人是以湊熱鬧、佔便宜的心理參與社區團購

為了搶佔市場,現在網際網路巨頭們在「真金白銀」的補貼社區團購,甚至出現了新用戶一分錢買菜這樣的事件。於是很多人以「佔便宜」的心理,紛紛參與進來,這才造成了社區團購的火熱

然而這種狀況,是不會持續太久的。因為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們,顯然不會一直燒錢補貼下去。在不久的將來,補貼一定會停止(現在受到了全網討伐,實際也多數會很快停止)。只要沒有了補貼,沒有了便宜可佔,參與的人就不會有這麼多了,那時社區團購就會降溫。

現在因為有補貼,所以價格便宜,即便蔬菜水果等品質有所降低,大家也都能理解,不太在意。但是沒有補貼以後,價格恢復正常了呢?網上買的蔬菜水果、肉類,無法挑、無法選,事先也不知道大小、新鮮程度,還有多少人會去買?有時間,還是要去菜市場。

因此,基於社區團購的上述硬傷,註定會和曾經的共享單車一樣,隨著平臺的大規模補貼,而熱熱鬧鬧一陣子,最終還是要歸於平靜。現在全民搞得大驚小怪,神經兮兮,真的沒有必要,社區團購取代不了菜市場。如果有一天,菜市場真會消失,那麼也不會是社區團購的原因,基本就是自己不注重消費者購物體驗,自己作的。

三、結語:菜市場的消亡,只能是自己作死,跟不上時代發展

綜上所述,社區團購是自帶硬傷的,消費者沒有辦法現場挑選,無法滿足個性需求。比如消費者想買一塊新鮮、肥瘦相當、個人感覺不錯的豬肉,社區團購就解決不了。它可以給你豬肉,但是給不了你想要的豬肉。其他蔬菜、水果等都是同理。沒法挑選,這是硬傷。所以,這決定了社區團購是取代不了傳統菜市場的

現在很多人之所以參與社區團購,基本都是看中了補貼(便宜)。可以預見,只要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停止了補貼,有硬傷的社區團購,熱度很快就會下去。到時候,只有真正需要社區團購的人,即早出晚歸,沒有時間去逛菜市場的人,才會忠實使用。這基本就是小眾群體,形成不了主流。

菜市場不會被社區團購打死,但可以自己作死。例如服務態度差、缺斤少兩、賣高價菜,動輒就出現蒜你狠、姜你軍、向前蔥。這樣的事情多了,如果正好有其他途徑,價格更便宜、服務更好,菜市場才真會消亡。那麼,如果是這樣,那就是自找的,也怨不得別人。

有時候,有一些外部的競爭,不是壞事。對於菜市場的經營者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做好服務,提供更多價格親民的蔬菜水果,讓消費者更加的歡迎,這樣才能經營長久。#社區團購#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網上買菜,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貪婪,該收一收了!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社區團購崛起以前買菜購物大家都是到菜市場親自挑選,但是現在,網際網路巨頭開始布局社區團購。把人們買菜的習慣也搬到了線上渠道,這讓很多人逐漸養成了在網上購買菜品的習慣。
  • 社區團購爭奪戰打響 菜市場的生意真這麼香嗎?
    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下,社區團購的導火索迅速引爆,成為眾多企業搶抓的新風口,隨著一眾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搶灘,社區團購似乎成為產業布局的新高地。近日,京東對生鮮電商平臺美菜網旗下的子品牌美家買菜開啟了收購,這是繼滴滴「橙心優選」、美團「美團優選」、拼多多「多多買菜」、阿里「盒馬鮮生」之後,又一家網際網路巨頭布局社區團購。
  • 「社區團購」平臺的買菜體驗怎麼樣?
    近來,網際網路公司正在入局這一市場,只不過換了一個名稱,叫「社區團購」。今年6月,滴滴打造的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7日,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進軍社區團購賽道;8月,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小程序「多多買菜」也已上線;9月,阿里宣布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布局社區團購。有消息稱,京東也正在籌劃社區團購項目「京東優選」。
  • 巨頭們的社區團購,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會砸了菜農們的飯碗嗎?
    最近火爆的社區團購,就是網際網路巨頭們,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利用大數據,通過巨額低價補貼,搶佔菜農果農小商小販們的市場。很多餐飲店的老闆也成為了社區團購中的團長,比如我樓下的蛋糕店,奶茶店,早餐店等成為了團長,社區團購平臺上,有些乾貨調味品價格很實惠,比餐飲店去批發市場拿還更優惠。
  • 社區團購第一起「瓜分案」:巨頭擠壓,美家買菜賣身京東美團頭條
    成都某大型集團旗下社區團購項目的負責人朵融透露,幾個美家買菜的朋友已經在朋友圈公開發布過這一消息。事實上,這不只是一對一的收購,而是「列強們」的集體瓜分。美菜的地盤,好像一張碩大的地圖在巨頭們的面前徐徐展開,然後大家開始劃定「勢力範圍」。「京東下手早,基本將華東華南的地方站都已經收了;東北站點則被美團直接打包,字節跳動已經將河北地區談下來了。」
  • 社區團購現第一起「瓜分案」:巨頭擠壓下,美家買菜賣身,京東美團...
    事實上,這不只是一對一的收購,而是「列強們」的集體瓜分。美菜的地盤,好像一張碩大的地圖在巨頭們的面前徐徐展開,然後大家開始劃定「勢力範圍」。「京東下手早,基本將華東華南的地方站都已經收了;東北站點則被美團直接打包,字節跳動已經將河北地區談下來了。」從事生鮮供應鏈端的剛毅,早已察覺到這一變化,他透露說,接下來「華南華東地方站談好直接打包,人員會全部併入京東新註冊的公司。」
  • 社區團購:巨頭們都去搶菜市場的生意!個體戶拿什麼活下去?
    如今,網際網路巨頭們一窩蜂進入「社區團購」。美團有「美團優選」,京東有「京東社區團購」,阿里有「盒馬優選」,拼多多有「多多買菜」,連聚焦出行領域的滴滴也推出「橙心優選」;再小一點的網際網路平臺如同程網絡也孵化出「同程生活」;此前還湧現了一大批獨立創業的玩家,如興盛優選、十薈團等。
  • 若以補貼進擊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就該被勒令退場
    與此同時,人民日報在近日、圍繞「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評論指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京東集團還發布公告稱,將以7億美元戰略投資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而在之後,一張關於「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圖片在網上流傳。
  • 阿里、美團、京東盯上的社區團購,2年內真能幹掉500平米超市嗎?
    從這裡能看出,隨著巨頭們的爭相湧入,社區團購已經從當年的拖油瓶變成了風口下的香餑餑。另外,經過數十年的摸爬滾打,社區團購也早已經從當年的少不更事,變成了如今的成熟穩重。因此,就像當年的百團大戰一樣,社區團購很有可能會改變整個線下生鮮零售格局。
  • 社區團購,巨頭們的野心不止「菜籃子」
    編輯導讀:今年社區團購可謂是吸睛行業,先是巨頭紛紛入場,接著有文章指出社區團購侵害了小菜販的生意,不少供應商開始抵制社區團購,最近人民日報更是發表評論「網際網路巨頭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所擔當,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社區團購的發展,似乎蒙上了一層薄霧,未來將走向何方?
  • 解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不是那幾捆白菜
    但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看中的,真的僅僅是一筆賣菜的生意嗎?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為什麼要不惜一切投入這個「彎腰撿鋼鏰」的生意?社區團購表面看來是在賣菜,實際上,價格低、消費頻次高的生鮮品大多只是一個用來吸引用戶的幌子,巨頭們斥巨資搞社區團購併不是為了那幾捆白菜,而是爭奪網際網路世界最後一個「無主」的流量入口。
  • 補貼大戰,燒不出社區團購的未來
    顯而易見,在經歷幾年的模式探索和疫情催化後,社區團購成為今年最熱的「風口」,而「價格戰」,則是風口上最亮眼的「風景」。 新一輪的燒錢大戰,毫無疑問將大大加速行業洗牌;雖然現在談論補貼大戰之後,社區團購是否一地雞毛,可能為時尚早。 不過,順著巨頭們的足跡,看看社區團購的錢到底都在往哪燒?
  • 社區團購的「冰與火」:巨頭入場放眼藍海市場 低價搶佔線下份額能...
    (原標題:社區團購的「冰與火」:巨頭入場放眼藍海市場 低價搶佔線下份額能走多遠?)經歷過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社區封閉」的她,覺得這類似於疫情下以社區為單位購物的形式,但疫情非常時期過後,這樣的模式對她沒有太大吸引力。「既然同樣是要出門,我幹嗎不直接去家附近的菜市場、超市買菜呢?現貨現買,還看得見摸得著。」王阿姨說。當然,也有用戶對它感興趣,否則社區團購這把火不會一直燒到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
  • 社區團購到底能走多遠,巨頭們抬頭看路,不要以卵擊石!
    近日,在網際網路各媒介聚焦一個話題,就是「社區團購」。本來社區團購要涼菜了,但疫情讓這個賽道突然爆發,日訂單量從100萬單向1000萬單逼近。擺攤賣菜的攤主們怎麼都沒有想到自己扛過了疫情,卻倒在了巨頭們的價格戰下。阿里扣動扳機以後,騰訊聞風而動,滴滴率兵先入後,美團主馬上街在線,就連隱退後的東哥也坐不住了,11月13號在高管會上正式宣布成立京東優選,他親自帶隊上馬,打好社區團購這一仗,這個冬天我們賣肉都是白菜價了。
  • 阿里們退出社區團購?謠傳!有供應商禁止供貨!
    圖 / 圖蟲賣菜,成了網際網路巨頭們廝殺的新戰場。一時間,美團、拼多多、滴滴旗下的社區團購平臺補貼、促銷滿天飛。因為,在網際網路流量價格日益昂貴的今天,買菜作為大眾生活的高頻場景,簡直就是網際網路流量的發動機,不但可做到導流,而且用戶習慣一旦養成,給平臺擴展至多品類甚至全品類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多家公司將退出社區團購?「謠傳」今日,有網傳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
  • 社區團購遭遇「點名批評」,網際網路巨頭們會放棄嗎?
    要知道,不論是傳統的「菜市場」模式,還是前幾年新興的「生鮮電商」模式,都存在一些固有的問題。 前者是粗放的分銷模式,生鮮的損耗率能達到50%左右,大量的產品被白白浪費。同時,當代的快節奏生活中,年輕人早上根本沒時間去菜市場或小商販處,而下班回來之後,又難以買到新鮮的菜品。
  • ...社區團購|人民日報|網際網路巨頭|生鮮電商|多多買菜|橙心優選
    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菜販稱生意大受影響據澎湃新聞,在江西南昌,橙心優選、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多個APP都在今年上線,顧客只要通過APP選擇自提點購買生鮮後,就可以到店自取。但當地農貿市場有菜販稱,生意大受影響。據悉,今年當地農貿市場的銷量至少減少了三成。看著越來越空曠的菜市場,眾多菜農苦不堪言。
  • 社區團購的「冰與火」:巨頭入場放眼藍海市場,虧損補貼獲客能走多遠?
    導讀:與往年的區別是,今年傳統社區團購頭部公司紛紛完成新一輪融資背後,開始隱現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的身影。業內人士表示,而放眼未來,在培養用戶消費習慣後,社區團購或可將中低頻消費轉移場地。而這正是當下巨頭焦慮、奔跑進場的重要原因。
  • 社區團購的燒錢大戰,可能給不了巨頭們想要的結果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簡單分析了巨頭們紛紛入局社區團購的——對流量的焦慮與渴求。恰恰就在文章發出後,京東在收購美菜社區團購業務之外,又向社區團購的區域龍頭興盛優選投資7億美金,進一步激化了戰局。對阿里、美團、拼多多、京東這些巨頭們來說,社區團購是面向未來的業務,意味著巨大的流量、交易規模和潛在收入利潤,因此巨頭們願意不設限的投入;而巨頭們已經具備壟斷地位和穩定的收入來源,又保證了這種「不設限」的投入是真真正正的「不設限」——用通俗的話來說,阿里/美團/拼多多虧得起,而且比創業公司更能夠承受持續虧下去的代價。
  • 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團購,燒錢補貼的競爭方式引發熱議
    隨著「社區團購」成為各路資本看好的新風口,騰訊、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巨頭相繼入局,再次拿出「補貼」這一籌碼。近日,人民日報評論針對社區團購的一段話在朋友圈引發刷屏:「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