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區團購的話題,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大家幾乎異口同聲,認為社區團購會壟斷市民的蔬菜供應,造成菜市場關門、菜販子失業。事實真的會這樣嗎?其實,鶇眼觀世界認為,大家沒必要這麼神經兮兮的,社區團購想要取代菜市場,除非是菜市場自己作死,否則真沒那麼容易,大家是高看了社區團購了。
一、社區團購有硬傷,決定了無法取代菜市場
社區團購,本質上仍是網上購物(網上買菜)。區別只不過是把單打獨鬥的消費者,通過團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由過去的個人單獨網上買菜,變成了一個小區內一群人共同網上買菜。但本質上,依然是網上購物。
這種購物形態,對於標準化的工業產品,非常適合。因為都是相同流水線出來的產品,只要是合格產品,消費者買哪一件並沒有什麼大的差異,並不需要去現場挑選。然而,放在了買菜上,這種網上購物的模式,是有天然硬傷的。
蔬菜水果、豬肉等這些農副產品,並不是流水線產品,是有個性的。例如同樣都是西紅柿,但大小和形狀、口味等都可能不同。同樣都是豬肉,但新鮮程度、肥瘦程度,這些也都不相同。蔬菜的新鮮和水靈程度,水果的大小等,也都差異明顯。
非流水線生產出來的農副產品,具有天然個性(個體)差異,消費者可以在網購平臺下單購買,但是無法現場挑選,這就是社區團購的硬傷。其結果,就是平臺的配送員,替消費者做了選擇,但是否符合消費者的本意,這個很難保證。我們通過社區團購,確實買來了豬肉,但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那種豬肉(如新鮮度、肥瘦等)。我們團購了水果,但不一定符合我們的要求(大小和新鮮度等)。也就是說,錢花了,但是團購來的農副產品,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
而中國人對於食材的要求,向來講究新鮮,蔬菜、水果和豬肉等,都以越新鮮越好。這是網上買菜,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新鮮度、大小、色澤等等,都沒有辦法完全標準化,且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比如有人就喜歡購買小土豆,有人喜歡大的;有人喜歡肥一些的豬肉,有人喜歡瘦一些的。但大小、肥瘦這些,每個人的判斷標準和看法又不一樣,這就是眾口難調。這樣的情況,社區團購(網上買菜),顯然是無法完美解決的,因為需要消費者現場判斷。但這些是菜市場和超市等實體菜場的優勢,消費者可以到現場挑選。
對於社區團購的危害,我們可能真的高估它了。蔬菜、水果、禽肉等農副產品的特點,決定了社區團購無法取代傳統的菜市場。為了選購自己滿意的食材,大家最終還是要去菜市場或超市等地的,現場挑選的才更放心,更符合自己的需要。社區團購,很難形成壟斷,根本就不符合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二、補貼過後,熱鬧的社區團購終將歸於平靜
現在社區團購,之所以看起來火熱,無非是因為兩種原因,一是部分消費者確實有需求;二就是看中了平臺「真金白銀」的補貼,很多人都是湊熱鬧的,趁著便宜買點東西。
(1)社區團購確實有現實的群體需求
菜市場的食材雖然新鮮,但前提是我們要有時間去選購。現代社會,背負了房貸、車貸、孩子教育等,大家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很多人「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經常加班、早出晚歸是一種常見現象。下班時間晚了,菜市場也通常關門了。這種情況下,社區團購就非常適合這部分人群。頭天在手機上下單,第二天下班路上,順道取了團購的食材,非常方便。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這就是社區團購能夠出現的原因,沒有時間逛菜市場的人,確實有這種現實需要。當然,這部分人,顯然還不足以支撐社區團購的火爆。現在之所以這麼火,主要還是因為下面「湊熱鬧」參與的人。
(2)多數人是以湊熱鬧、佔便宜的心理參與社區團購
為了搶佔市場,現在網際網路巨頭們在「真金白銀」的補貼社區團購,甚至出現了新用戶一分錢買菜這樣的事件。於是很多人以「佔便宜」的心理,紛紛參與進來,這才造成了社區團購的火熱。
然而這種狀況,是不會持續太久的。因為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們,顯然不會一直燒錢補貼下去。在不久的將來,補貼一定會停止(現在受到了全網討伐,實際也多數會很快停止)。只要沒有了補貼,沒有了便宜可佔,參與的人就不會有這麼多了,那時社區團購就會降溫。
現在因為有補貼,所以價格便宜,即便蔬菜水果等品質有所降低,大家也都能理解,不太在意。但是沒有補貼以後,價格恢復正常了呢?網上買的蔬菜水果、肉類,無法挑、無法選,事先也不知道大小、新鮮程度,還有多少人會去買?有時間,還是要去菜市場。
因此,基於社區團購的上述硬傷,註定會和曾經的共享單車一樣,隨著平臺的大規模補貼,而熱熱鬧鬧一陣子,最終還是要歸於平靜。現在全民搞得大驚小怪,神經兮兮,真的沒有必要,社區團購取代不了菜市場。如果有一天,菜市場真會消失,那麼也不會是社區團購的原因,基本就是自己不注重消費者購物體驗,自己作的。
三、結語:菜市場的消亡,只能是自己作死,跟不上時代發展
綜上所述,社區團購是自帶硬傷的,消費者沒有辦法現場挑選,無法滿足個性需求。比如消費者想買一塊新鮮、肥瘦相當、個人感覺不錯的豬肉,社區團購就解決不了。它可以給你豬肉,但是給不了你想要的豬肉。其他蔬菜、水果等都是同理。沒法挑選,這是硬傷。所以,這決定了社區團購是取代不了傳統菜市場的。
現在很多人之所以參與社區團購,基本都是看中了補貼(便宜)。可以預見,只要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停止了補貼,有硬傷的社區團購,熱度很快就會下去。到時候,只有真正需要社區團購的人,即早出晚歸,沒有時間去逛菜市場的人,才會忠實使用。這基本就是小眾群體,形成不了主流。
菜市場不會被社區團購打死,但可以自己作死。例如服務態度差、缺斤少兩、賣高價菜,動輒就出現蒜你狠、姜你軍、向前蔥。這樣的事情多了,如果正好有其他途徑,價格更便宜、服務更好,菜市場才真會消亡。那麼,如果是這樣,那就是自找的,也怨不得別人。
有時候,有一些外部的競爭,不是壞事。對於菜市場的經營者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做好服務,提供更多價格親民的蔬菜水果,讓消費者更加的歡迎,這樣才能經營長久。#社區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