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學為什麼擁有這麼多諾獎得主?

2020-12-13 中國僑網

 京都大學為什麼擁有這麼多諾獎得主

文/張豐

發於2019.11.4總第922期《中國新聞周刊》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吉野彰成為了網紅級人物。中國網際網路上到處流傳著他年輕時常去的夜總會的媽媽桑接受採訪的視頻。看到媽媽桑被電視臺記者找來,吉野彰笑得就和小孩一樣。他說,「是真的」,又補充一句,「那是健康的夜總會」。

這真是動人的時刻。25年過去,媽媽桑還是媽媽桑,吉野彰還是那個單純的愛化學的日本男人。這位出生在大阪、畢業於京都大學化學系的傢伙是個典型的「關西人」,簡單,熱情,持之以恆。

吉野彰是正宗的京大畢業生,本科畢業後到化工企業工作,後來讀了關西大學的博士,在實業界和學術界兩邊努力,擔任京都大學的「特命教授」。

在日本,位於舊都的京都大學和首都的東京大學一直分庭抗禮,兩個學校在諾貝爾獎上也競爭激烈(真是幸福的競爭)。根據官方統計,算上去年醫學與生理學獎的本庶佑和今年的吉野彰,京都大學的獲諾獎人數已達11人,超過了東京大學的9人。

在首都東京面前,京都一直有自己的傲氣。這座城市有更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在江戶時代之前長期是首都。或許正是由於「遷都」,京都人變得敏感,有點「看不起」東京人。

和曾在《朝日新聞》供職多年的野島剛先生一起去京都。在計程車上,他和司機聊天,不時對我曖昧地一笑。後來他告訴我,他正在試探計程車司機的態度。他喜歡京都,但是每次到京都來都有一些「不愉快」的感受:「很多計程車司機一聽我的東京口音,態度就很差。他們大概覺得東京人都沒什麼文化吧。」

有了「京大」,在面對首都的時候,京都人就更有底氣了。成立於1869年的京都大學,是日本在組建東京帝國大學(後來的東大)後建立的第二所國立大學。如果說東京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國家棟梁」(政治家、高級管理人員)的話,京都大學則有一種獨立於政治之外的傳統。首任總長(校長)木下廣次就曾強調:「要比東大更尊重學生的獨立自主精神。」這話可不是說說而已。查一下校史,會發現京都大學學生的抗議活動特別多,而學校對學生們的任性,一直持包容的態度。

這兩年成為網紅的吉田寮就是一個例子。吉田寮是京都大學的一棟宿舍,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看一下網上的照片就知道,這個男生宿舍的髒亂差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學校幾次想拆掉重建,都被學生的抗議所阻止。這個「狗窩」已經有了自己的精神,那就是學生自治精神,雖然衛生狀況堪憂,卻有一種罕見的自由。學生在這裡喝酒、唱歌、打遊戲,也在這裡辯論和讀書,這裡曾走出不止一位諾貝爾獎得主。

在京都大學,學生就這樣被慣著。南北兩個食堂為討學生歡心,展開激烈的競爭。朋友建議我到京大一定要嘗一下中央食堂的「總長咖喱」。據說,尾池和夫擔任校長時,學生們向他提出要求,「希望能感覺校長就在身邊」。於是,校長和學生一起開發出15種咖喱,留下最受好評的一種,被命名為總長咖喱。

京大校園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圍牆,沿著鴨川往北走沒多遠就到了,遊客可以自由穿梭其間。好在遊人並不多,這裡的安靜沒有被打破。

我在吉田鐘樓那裡坐了兩個小時,一邊看書,一邊觀賞學生們跳繩。那是一種集體跳法,先後來了好幾組學生,變換各種花樣,把跳繩玩成了舞蹈。

這些跳繩的孩子,轉過身去,可能就是保護吉田寮或者在校長銅像上自由塗鴉的傢伙,也可能是那些在實驗室裡拼命的學生。他們的單純,和吉野彰臉上的單純是一回事。

作者:張豐,專欄作家,中產生活方式觀察者

《中國新聞周刊》2019年第40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相關焦點

  • 京都大學為什麼能產生那麼多諾貝爾獎得主?
    京都大學再次斬獲諾貝爾獎!截止目前,京大已誕生了11名諾貝爾獎得主!最近,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該獎項授予了約翰·古迪納夫(美國)、斯坦利·惠廷厄姆(英國)和吉野彰(日本),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
  • 專訪:京都大學何以成為日本諾獎得主搖籃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專訪:京都大學何以成為日本諾獎得主搖籃——訪京大校長山極壽一新華社記者楊汀6日至10日,由中國科學院和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共同主辦的2016年中日大學論壇及系列活動在北京和濟南舉行,中日24所著名高校校長共同探討了如何推進科技創新
  •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大學排名
    2京都大學共有9位獲獎者湯川秀樹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現京都大學)大學理學部工物理學系。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提出直觀化的前線軌道理論,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籍科學家,同時也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日本頂級高校大比拼,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
    日本是一個島國,也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總量排名全球第三。而日本國內資源匱乏,卻能成為工業強國,這主要源自其超強的教育能力和科研水平,而教育和科研最高代表則是大學實力,其中就以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為代表。
  • 日本京都大學2020年暑期創新科技與日本文化項目選拔通知
    年暑期創新科技與日本文化項目,具體信息如下:一、學校簡介京都大學,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京都市左京區的日本頂尖研究型大學,在日本僅次於東京大學的學科齊全、規模宏大的國立綜合大學,日本繼東京大學之後設立的第二所舊制帝國大學。
  • 她被日本京都大學等名校錄取!
    在2020年度的日本大學招生考試中,成都外國語學校日語班尹一茜同學以優異的日本留學生考試(EJU)成績及出色的校內考表現,被日本知名學府——京都大學工學部建築專業錄取!她還同時合格了東京工業大學、橫濱國立大學等日本一流大學,為成外日語學生輝煌的日本留學之路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 日本最好的三所大學:沒有早稻田
    提到日本的著名高校,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很多中國的學生想到的是早稻田大學,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真的很神奇,其實早稻田大學在日本連前十都排不上!接下來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日本最好的三所大學,想留學日本的同學可要擦亮眼睛哦!
  • 日本留學:冷門大學——京都工藝纖維大學(KIT)
    本期東學君冷門大學介紹系列將介紹:京都工藝纖維大學京都工藝纖維大學(KIT)最早於1949年,由舊制的「京都工業専門學校京都繊維専門學校」為母體而設立。最開始只有工藝學部和纖維學部2個學部,2006年後二者合二為一成為「工藝科學學部」。
  • 日本名校介紹:京都大學
    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簡稱京大,是繼東京大學之後成立的日本第二所國立大學。1892年,23位國會議員在向國會提出的一個議案中提出,日本僅有一所東京國立大學,缺乏競爭,對辦學和學生的培養都不利,建議在當時的西京——京都建一所大學,1897年議案被通過,大學得以誕生,當時定名為京都帝國大學。  京都大學1869年建立,1897年開設大學教育的日本國立大學。大學的簡稱為「京大」。
  • ZQ日本留學:諾獎哪家強?日本最高學府 - 京都大學
    剛剛獲獎的吉野彰也是日本第8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繼去年的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之後,吉野彰成為第27名獲得諾獎的日本人。如果包括在日本長崎出生的英國籍作家石黑一雄在內,生於日本的獲獎者增至28人,日本離自己早先制定的目標只有幾步之遙了!吉野得知這一消息後,出現在等待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的媒體記者面前,並表示「很榮幸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萬分感謝」。
  • 日本最好的十所大學
    學校於1886年更名為「帝國大學」,這也是日本建立的第一所帝國大學;1897年,其易名為「東京帝國大學」,以區分同年在京都創立的京都帝國大學;二戰後的1947年9月,其正式定名為「東京大學」。作為日本國內的最高學府之一,京都大學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聲望,被譽為「科學家的搖籃」。
  • 東京大學=清華,京都大學=北大;但最受歡迎的還是北海道大學
    在留學目的地的選擇上,除了歐美國家,日本也是很多人的首選,畢竟隔得近,文化也想通。接下來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便是學校了,日本有很多不錯的大學,今天就給大家推薦7所日本的頂級學府——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名古屋大學、大阪大學、九州大學、北海道大學。
  • 日本京都大學國際環境管理英文項目詳細介紹!
    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日本頂尖學府,本部位於日本京都市左京區,擁有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京都大學生存圈研究所等多個世界頂尖且唯一的科研機構。迄2019年,京都大學已誕生了11名諾貝爾獎(亞洲地區諾貝爾獎得主數量最多的大學)畢業生在科研學術界乃至政界商界普遍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全球都享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為「科學家的搖籃」。此外,京都大學也是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日本文部科學省的「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A類頂尖校和指定國立大學。
  • 日美3位京都獎得主各領取1億日元獎金
    新華社東京11月11日電(記者華義)2018年度京都獎10日在日本京都舉行頒獎典禮,日本和美國的3位科學家和藝術家分別領取了1億日元(約合611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有「日本諾貝爾獎」之稱的京都獎由日本京瓷公司創始人稻盛和夫捐資設立,是一個表彰對人類科學和文明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國際獎項。
  • 京大、大阪、名古屋……日本的名牌大學原來不是這麼容易申請的啊!
    截止2014年,東大培養了包括1名菲爾茲獎得主、6名沃爾夫獎得主、8名諾貝爾獎得主、16位日本首相、21位(帝國)國會議長在內的一大批學術名家、工商巨子、政經菁英,在日本國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都無可比擬 。
  • 京都大學,想不到你是這樣的大學?
    關注我,日本留學會更輕鬆哦~   日本京都大學,是繼東京大學之後,日本第二所帝國大學。與東京大學為日本東西兩方同等齊名的國立大學,東大以培養治國人才為主;京大則以培養科學家見長。京大也被稱為「科學家的搖籃」。
  • 哈佛劍橋諾貝爾獎得主超百位,清華北大和世界一流大學差距大
    由於大部分諾貝爾獎得主都是由大學培養的,工作單位也多是大學,因此,觀察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數,能從側面反映各大學甚至各國的基礎學科研究實力。剛才回顧的是歷史累計數據,更多地反映的是學校的歷史底蘊;現在我們來看看2000年以後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數量,這更能反映各大學當下的學術實力。2000-2019年,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分別是哈佛大學(63)、麻省理工大學(44)和史丹福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並列第三,均為37);普林斯頓大學和劍橋大學並列第五名。
  • 日本電氣工程專業解析及大學推薦
    作為日本國內的最高學府之一,京都大學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聲望,其培育出的人才和學術成果享譽世界,被譽為「科學家的搖籃」。京都大學是亞太頂尖大學組織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校,日本文部科學省指定的「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A類頂尖校。
  • 提到京都,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日本前首都所在地,有著1200年的悠久歷史,具有濃鬱的日本風情,街頭巷尾無處不有姍姍而來撐著紅紙傘身著和服的日本女子,是全日本最為熱鬧的祗園節的所在地。」 除了這些典型的文化印象以外,有著雄厚的歷史底蘊、優秀人才層出不窮,那就是不容忽視的是日本的京都大學。
  • 日本七所舊帝國大學,不輸中國「C9」聯盟
    日本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世界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至今保存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日本傳統文化。 日本國內的大學分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三種。著名國立大學有以東京大學為首的七所舊帝國大學,即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九州大學、北海道大學、大阪大學和名古屋大學。著名私立大學有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法政大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