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光語者》,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了解朗伊爾城

2020-12-21 木雕禪師

《光語者》影評 by 木雕禪師

太陽你照耀我,和風你吹醒我,如此的簡單。在這裡,感受你的溫暖。

——許巍《無盡光芒》

當聽到片尾曲中許巍唱到以上幾句歌詞的時候,我坐在影院的座位上有幾秒恍惚,思緒還停留在朗伊爾城和新奧爾松,以及黃河科考站門前那兩座威嚴喜慶卻又跟周圍環境不太協調的石獅子身上。

如果不是《光語者》,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了解離北極點最近的城市和小鎮,人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劉博士雖然在獨自在極夜寒冬裡守衛著黃河科考站,但因為有無可比擬的迷人夜色和單純可愛的當地居民,孤獨的日子卻也沒有那麼難熬。生存環境再艱苦,大家也有期盼太陽再次到來的虔誠希望。

2017年10月,我國空間物理學博士劉楊踏上了極地徵程。這一次,他要獨自駐守在中國北極黃河站,負責極地空間環境的觀測。黃河站位於離北極點最近的小鎮——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爾松。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新奧爾松處於完全極夜狀態,終日不見陽光的時間將持續4個月。《光語者》的故事也由此展開。在這120個24小時的黑夜裡,劉博士與小鎮上其它十幾個來自不同國家科考站的同行們一樣,重複著單調的工作,守衛自己的那份職責。除了劉博士以外,影片還記錄了新奧爾松所在首府朗伊爾城當地居民的生活,也記錄了在冰天雪地裡常年駐守的人。他們出於對極地環境的極致體驗和熱愛,而選擇定居在這裡。

這些人中,有出身攝影世家的Eva,年過花甲堅守在朗伊爾城,記錄這座城市多年的變化;有職業畫家Olaf,即使在暗淡冬季也能用自己充滿詩意的心靈去感悟自然與人的關係,嘗試新鮮獨特的繪畫方式;有經營狗場的Auden&Mia夫婦,每天與雪橇犬們共同生活,攜手品味生活的細節;有管風琴音樂家Jovna,與音樂為伴並組織太陽節;更有在朗伊爾城生活最久的Freya,因為當地「不生不死」的法令,而不得不離開這片令她眷戀的土地……

對於像我這樣極地體驗為零的觀影者來說,影片裡的人們的生活簡直是遙不可及和無法想像!我試著理解不生不死的法令,甚至3月8日的太陽節,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但是當我看到黃河科考站上空鬥轉星移,極光蜿蜒變化,門口的兩尊石獅卻蔚然不動的時候,我忽然有點明白攝影師Eva說的「朗伊爾城是一個光有故事,房子有感情的地方」這句話的意義。在宏大背景音樂的襯託下,我也終於在影片長達幾分鐘的各式極光曼舞的片段裡,理解了「極光可以把人的靈魂吸走」的北歐古老傳說,也對這一群在極夜中努力生活的人們,在經歷漫長的黑暗後,期待太陽回歸的極度熱情與虔誠有了直觀且深刻的感受。他們是真正擁有純粹光明信仰的「光語者」。

2018年的農曆新年,劉博士請來當地的朋友們,一起包牛肉胡蘿蔔土豆陷兒的餃子、掛中國結,舉杯共同慶祝農曆新年,中國的傳統習俗和文化溫暖了小鎮寒冷的極夜。一個月之後,劉博士完成駐站任務即將離開。大家沒有強烈的不舍和悲傷。因為人們知道,就如同朗伊爾城暫時離開的太陽,在經歷漫長的黑夜後,必將會迎接新一年的燦爛陽光。

而銀幕前的我,卻生出了許多的不舍。這大概是親歷者和旁觀者的區別吧。一個地球邊遠的烏託邦小鎮帶給我的,不只是漫天燦爛的星河和絕美的極光,更是這些「光語者」們的信仰。我大概會一直記住3月8日太陽節,當第一縷陽光灑向朗伊爾城,沐浴在耀眼陽光下人們的笑容。

相關焦點

  • 《光語者》公映 主題音樂演奏會在京舉行
    12月21日,電影《光語者》正式在全國公映,該片上映後受到來自全國觀眾的一致好評,雖是一部紀錄電影,但觀眾紛紛表示「看哭了」,更有觀眾激動稱「看完影片,有生之年願望清單又多了一項——去北極」。  在影片公映當日,《光語者》主題音樂演奏會在北京舉行。
  • 首部北極科考題材紀錄片《光語者》 營造冰天雪地裡的世外桃源
    極夜,又稱永夜,是指在地球的兩極地區,一日之內,太陽都在地平線以下的現象。極夜時,夜晚會被拉長到24個小時。這意味著一天中室外的光線都不會有太大變化,失去了習以為常的參照物,很容易讓人產生時間的錯覺。
  • 人生不能被定義,沒有什麼該做不該做,這是《光語者》告訴我的
    如果此時身處影院,在黑暗中欣賞這樣一部電影,冥冥中是否也與身處北極極夜裡的人們有了一種聯動,在這種儀式感中,整個人的靈魂仿佛都被淨化了。南極和北極只有極少數的人有機會到達,一是因為離人類的聚居地比較遙遠,二是氣候條件實在太惡劣,三是出於保護地球的目的也不提倡去往,所以我們有幸跟著《光語者》裡的劉楊博士目睹北極的風光和人文,是這部電影最核心的價值所在。
  • 《光語者》:極致人生體驗,驚豔眼球震撼人心
    文/赤葉青楓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即將過去的2020年都是註定會刻骨銘心的一年。在這樣一個極為特殊的一年即將結束之際,有一部電影非常值得一看,這便是中國和挪威合拍的紀錄片《光語者》。《光語者》所講述的是以中國科學家為代表的「極地人」們,在極夜的惡劣環境中,以各自的方式尋找光、傳遞希望的故事。空間物理學博士劉楊於2017年來到北極黃河科考站,獨自度過120個極夜。他每天的安排都比較有規律且單調,除了完成本職的科研工作外,就是吃飯、睡覺,和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太空人頗有幾分相似。
  • 《光語者》在世界上最北端的城市擁抱光與愛
    這是中國首部北極科考電影,如果不是今天來看,我完全不知道在挪威新奧爾松北極村還有這麼一個黃河站——是我國於2004年設立,擁有全球極地科考中規模最大的空間物理觀測點——其實不過是一個二層小樓,煢煢孑立在一大片白茫茫無人荒野之上。仿佛被世界遺忘了。
  • 你不了解的《光語者》,是來自北緯78度的浪漫
    這個地方除了「地球最北居住地」聞名之外,還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判定死亡違法的城市,除非猝死,否則病人和年齡大的老人必須離開朗伊爾,因為這裡的凍土環境,埋在地下的屍體不會腐爛,細菌也不會死亡。一旦有害細菌泛濫,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 ARCFOX極狐聯合出品中國首部北極科考電影《光語者》
    「我一直以來想找個合適的方式來表達ARCFOX極狐的價值觀,直到盧武先生請我看了5分鐘《光語者》電影的粗剪版短片」。於立國表示,「《光語者》這部北極紀錄電影想要傳遞的精神,也是ARCFOX極狐的價值觀和追求,某種程度上,ARCFOX與《光語者》擁有內在的精神連接」。
  • 無比震撼《光語者》有生之年一定要看下極光
    絢麗多彩的極光,不僅給觀影者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衝擊,更激發了人們對於影片表達內容的進一步聯想。有觀眾表示:「(影片)並不刻意追求煽情,只有國人才能看懂這種含蓄的情緒表達——一種東方文化語境下特有的孤獨感,正如同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更有觀眾稱:「除了感動,更多的是震撼與鼓舞,生命中總會有一段路是孤獨、黑暗的,(影片)讓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 地球最北端的「光語者」,也許不比我們孤獨
    可如果不是發自肺腑的熱愛,又怎能孤自堅守在冰天雪地的科考站呢,用自己的研究照亮人類的星空?如果不是喜歡與自己獨處,又怎能真心享受那長達4個月的極夜生活呢?如果不是內心自有一片天地,又怎能痴迷於探秘宇宙之大,奉極光為女神?
  • 「願有光,照見你」——中國首部北極科考電影《光語者》在京首映
    「我一直以來想找個合適的方式來表達ARCFOX極狐的價值觀,直到盧武先生請我看了5分鐘《光語者》電影的粗剪版短片」。於立國表示,「《光語者》這部北極紀錄電影想要傳遞的精神,也是ARCFOX極狐的價值觀和追求,某種程度上,ARCFOX與《光語者》擁有內在的精神連接」。
  • 《光語者》滿滿科幻大片範,就好像諾蘭與劉慈欣在極光下相遇
    冬至,是每年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今年的冬至上映的《光語者》,就是一部關於長夜的紀錄片。借著這樣的情景,《光語者》帶來極真實卻又極夢幻,令人難以置信的視聽衝擊,不像是一部紀錄電影,倒像是一部科幻大片。
  • 中國首部北極紀錄電影《光語者》開機
    [劉楊 攝]影片《光語者》在北極地區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舉行開機儀式的同時,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清泉·奧森共享空間同步舉行了分享會。他說,國際上有很多反映各國科考隊員和科考站的紀錄片,但是我國卻沒有,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我國的極地事業。
  • 極地科考紀錄電影《光語者》定檔
    本報綜合消息 展現北極奇觀與人文情懷的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將於12月21日在全國上映。作為紀錄電影,《光語者》記錄下了一群生活在北極小城朗伊爾的人,講述了他們在極夜中的生活故事,勾勒出人們對光的渴望、追逐和依戀。 全片以冷靜、客觀的表現形式,展現了豐富的人文情懷。
  • 《光語者》:於極地處悟身外身,在地球北極尋找現代生活真正意義
    科學記錄電影《光語者》是一部骨子裡極致純淨的電影。中國人為了尋求精神真諦,一直有「跳出三界外」這種習慣,方式都是擺脫固有生存環境,置身於更廣闊的天地中。這裡的人們,也就是「光語者」們,都在極夜中等待著「太陽節」的到來,迎接他們這個世界的第一縷陽光。《光語者》講的就是他們的真實故事,將北極圈極夜裡小社會純淨如冰般的生活,呈現在大銀幕上,最終啟發我們對自己身邊生活產生一種全新的感悟。電影《光語者》聚焦了這群光語者中幾個極具代表性的真實人物。
  • 《光語者》——非常難得的極地題材紀錄片,景色絕美
    因為極夜的原因,每年這裡都有幾個月要經歷漫長的黑夜,同時有60%的土地常期被冰川覆蓋,鮮少有生命的跡象。因為氣候惡劣,它成為了一個「不生不死」之城,在這座城市裡,出生以及死亡都是被禁止的,產婦臨產前以及病人和老人必須離開這裡,去挪威的其他地方療養和治療。所以每年在極夜期間,這裡常住人口不足800人。
  • 如果精靈夢葉羅麗中的王默沒有機會,她可能一輩子都不如陳思思
    直接說王默和陳思思吧,事實上,如果葉羅麗精神夢想中的王默沒有機會,她可能一輩子都不如陳思思。這是一個殘酷的判決,但這是事實。下面的船畫師會來和你聊聊。首先,在出行方式上,王默總是步行,有一次去晏殊家,差點迷路。如果彭劍沒有騎自行車來,王默可能已經迷路了,從這裡可以看出王默的家庭背景,王默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
  • 電影《光語者》終極預告曝光,北極神秘氛圍全面升級
    在《光語者》這部紀錄電影裡「光」被詮釋為一種符號,每一位身處其中的人們就好比「光語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將屬於「光的美好」傳遞出去,而觀眾通過觀看這部影片則可以感受到從影片中傳遞出來的來自「光」的信仰與希望的力量。
  • 《光語者》:極地追光,探求自然奧秘尋找本真自我
    於非科考人員來說,對南北極的認知多半來自文字影像,並沒太多機會真正走入其中,親身體驗茫茫雪原上的極晝極夜,近距離接觸北極熊和企鵝及冰川之上天幕下絢爛極光。將於12月21日冬至日上映的電影《光語者》,恰恰能彌補這一缺憾,它是國內首北極紀錄電影,通過實地拍攝全景式展現位於斯瓦爾巴群島新奧爾松科考城科學家工作生活,以及地球最北小鎮朗伊爾城的居民們的極地生活。
  • 《光語者》:2020年全年最後一部紀錄片,人與自然的極限對話
    同樣的作為2020年中國電影院線的最後一部紀錄片,中國和挪威合拍的這部紀錄片《光語者》也有類似的表達,在特殊的環境下,人與人的關係也變得格外親密,少了一層疏遠和冷漠。《光語者》的故事很簡單,來自多國的科學家在不見光的北極圈做觀測考察。
  • 《光語者》十城路演口碑出爐,觀眾盛讚影片戳動人心
    ,由北京極光映像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進行了10城路演,各地專業媒體、影評人、觀眾看完影片後,都對影片給出了「難得一見的視覺奇觀」、「被極地生活的人們感動哭了」、「2020年最值得一看的紀錄電影」的普遍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