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諷「最醜建築」,「巨型螃蟹」被拆
還記得位於崑山巴城的「巨型螃蟹」嗎?就是那個耗資1300多萬元,卻還被網友諷刺為「最醜建築」的「巨型螃蟹」!近日,揚子晚報記者得知,該建築剛建成就被拆了,如今早已「改頭換面」。花了大錢卻被一拆了之,很多老百姓認為此舉「太浪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畢榮 於蘇雲 見習記者 江珂 文/攝
這樣建
「巨型螃蟹」
2017年主體已完工
2017年,「巨型螃蟹」雛形初現,便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當年11月2日,揚子晚報記者曾到實地採訪過,當時,建築主體已經完工。巴城鎮政府的工作人員曾介紹說,「巨型螃蟹」將打造成一個集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大閘蟹生態館,預計2018年下半年建成開放。
2017年11月3日,揚子晚報記者所採寫的報導見諸報端,報導中寫道:「巨型大閘蟹」所處的位置原本是個咖啡館,後因經營不善,空置了很多年,外表牆面已經開始老化剝落,與周圍景觀極不協調。
2015年,巴城鎮政府開始對巴解園進行改造升級,打造以蟹文化為主的開放性公園。2017年3月,開始對咖啡館進行外立面維修,做成了蟹的形狀。
這樣拆
剛建成就拆了,疑似驗收沒通過
昨日13:00左右,揚子晚報記者來到了位於崑山市巴城鎮的巴解園,也就是「巨型螃蟹」之前所在的公園。
由於間隔時間長、巴解園面積較大,記者已經不太記得「巨型螃蟹」所在的具體位置,便向附近的保潔員諮詢,一位保潔員說:「『大螃蟹』早拆了,現在只剩個肚子了。」據該保潔員透露,「巨型螃蟹」建好後不久,便被拆除了。
在該保潔員和巴解園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揚子晚報記者步行了約3分鐘,來到了巴解園的「中華蟹道」主遊覽軸線上。站在軸線上,熟悉感撲面而來,記者遠遠看到一個亭子,那便是「巨型螃蟹」之前所在的位置了。走近,記者發現,該亭子的大底座是橢圓形的,與記者兩年前見到的「螃蟹肚子」確實很像,應該就是保潔員所說的拆剩下的「螃蟹肚子」了。
據觀察,該建築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面是封閉式的空間,牆上有幾扇窗戶,但是順著窗戶看進去,黑漆漆的,什麼都看不見。順著臺階往上走便到了二樓,二樓是個開放式的空間,四周做了圍欄,中間是幾個花壇和一個可供遊人休憩的亭子。站在靠近湖的那端,可以看到湖面,風景著實不錯。
這樣說
居民:建成就拆,拆了又建,是不是太浪費了?
距離該建築不到100米的地方,有個小賣部,該小賣部工作人員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前年,「巨型螃蟹」就造得差不多了,但是,造好後不久就被拆除了,拆除原因是驗收沒通過,「螃蟹肚子還在,爪子拆掉了。」至於現在的建築,該工作人員表示,已經建好一段時間了。
隨後,記者聯繫了一位巴城本地人小管(化名),小管表示,2017年12月,她曾帶著孩子去巴解園,曾見過「大螃蟹」,後來再去的時候,「大螃蟹」已經被拆了。後來,她翻看自己的朋友圈照片,發現照片裡,已經沒有「大螃蟹」了。對於「大螃蟹」的拆除,小管表示:「挺可惜的。」
對於建好了又拆、拆了又建這種事情,附近另一位居民表示非常不理解,她對揚子晚報記者表示:「這樣做,是不是太浪費了?」
巴城鎮宣傳辦回應:
希望記者給予充分時間
以便收集整理資料回答記者疑問
昨日下午1點40分左右,揚子晚報記者來到了巴城鎮政府。問起「巨型螃蟹」的拆除原因,巴城宣傳辦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輿情太多了……」當記者欲進一步了解詳細情況時,該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巴城鎮政府沒有正式的新聞發言人,宣傳委員和主任都不在鎮裡,另外,如果沒有崑山市委宣傳部出具的採訪函,他們不能接受採訪。
下午3點15分左右,揚子晚報記者再次來到巴城鎮政府,並向該工作人員亮出記者證,但該工作人員依然表示,宣傳委員和主任還沒回來,無法接受採訪;只有記者證,沒有崑山市委宣傳部出具的採訪函,他們不能接受採訪。當記者進一步說明,具備採訪函並非新聞單位採訪的必要條件後,該工作人員又跟領導進行了一番溝通,並表示:「主任在回來的路上。」
下午4點多,匆匆趕來的巴城鎮政府宣傳辦主任吳葉表示,她剛到崗不久,對當時的情況不是很熟悉,恰好鎮裡熟悉情況的主要領導均不在,所以,希望記者給予充分時間讓鎮裡詳細了解情況、收集整理資料,以便更好地回答記者所提出的問題。
「巨型螃蟹」花了多少錢?
招標信息顯示
建「巨型螃蟹」耗資1300多萬
揚子晚報記者找到了一份資料,該資料是兩年前巴城鎮工作人員提供的。資料顯示,該雕塑由具有專業資質的悉地(蘇州)勘察設計顧問有限公司進行設計,由蘇州古夢景觀藝術雕塑有限公司中標進行建設。
根據這些信息,記者查詢招標信息得知,該項目名稱為崑山陽澄湖水上公園螃蟹雕塑及配套設施,編號是KSJD2017-G-007,中標金額約為1360萬元,採購單位是崑山陽澄湖水上公園管理有限公司。但是,記者未找到該項目拆除重建的招標信息,也未找到該採購單位在2017年3月之後的招標信息。